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生活调色板     
一一位老人在屋内写回忆录 ,屋外有三个男孩子把几只破垃圾桶踢来踢去 ,玩得不亦乐乎。老人受不了这种噪音 ,便出去和这些年轻人谈判。他说 :“我很喜欢看你们踢桶玩 ,如果你们每天来踢 ,我就给你们每人每天一块钱。”三个男孩很高兴。过了三天 ,老人忧愁地说 :“通货膨胀使我的收入减少了一半 ,所以从明天起 ,我只能给你们 5毛钱。”男孩子们很不开心 ,但仍坚持来“表演”。不想 ,过了一个星期后 ,老人又愁眉苦脸地说 :“最近没有收到养老金汇款 ,从明天起 ,我每天只能给你们两毛钱了。”三个男孩立刻脸色铁青 ,连连说 :“不干了 !不干了 !…  相似文献   

2.
紫金钵盂     
有一位法师一辈子做好事、积功德、盖庙宇、讲经说法,他自己虽没有打坐、修炼,可是他的功德很大。他的年纪大了,寿命到了,阎王便派两个小鬼拿着拘票,带着刑具来阳界捉拿他。这个法师对那两个小鬼说:“我们商量一下好不好?我出家一辈子,只做了功德,还没有修持,你们给我七天假,七天打坐修成后,我先度你们两个,然后再度阎王。”  相似文献   

3.
女儿总难以置信,平凡的我们——她大大咧咧的老爸、傻乎乎的老妈,也会有爱情?听完我的讲述,女儿已是乐不可支:"原来,你们是舌尖上的爱情!"当初,经人介绍相识,他约我出去走走。出于少女的羞涩和矜持,我却不应:"彼此不了解,万一不成,给人看到不好!"他便说:"总得和我交流,才能了解啊。比如一起吃个饭,你会了解我这人大方还是小气,节俭还是浪费。""哼!我才不愿吃人嘴短。何况,我都知道了,还怎么考验?"和他的首次约会,还真的只记得吃饭的事了。  相似文献   

4.
5月中旬,一部名为《给我最大号》的纪录片在美国开始上映,在这部纪录片中,年轻的美国导演摩根斯普尔洛克用自己的身体做了一个实验:连续30天,他三餐只吃麦当劳的食物,只喝麦当劳的饮料。结果,在拍摄纪录片之前,身高1米9的斯普尔洛克身体健康,体重不到84公斤。在试验了两个星期之后,医生说他的肝受到严重损伤.应当停止试验,但他没有听从医生的劝告。三周左右,他的心脏开始异常.一个月后,他的血压大大提升,体重也增加了11公斤。  相似文献   

5.
寻梦池塘边     
乍暖还寒时节,远离了小城的喧器,我带着女儿回到了老家。女儿不顾一路风尘,快活得像一只小鸟飞进篱笆院,扑入奶奶的怀抱。她出出进进问这问那,像一只百灵叫着唱着,给寂寞的篱笆院带来了欢歌笑语。最荣幸的是奶奶家的小花猫。女儿是个小画迷,喜爱画猫,只是画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寨上常常发生鸡瘟,家庭养鸡都发展不起来。一天,汪波灵机一动,肩扛斧头,腰背柴刀,上坡到他的杉木林地搭棚养鸡。鸡棚搭成。他把家里的三只黄母鸡和一只大红公鸡挑上山去。他嫌鸡养得太少了,又跑到街上买了四只大红宝良种蛋鸡来做本。每天中午休息,他在山沟里翻石头,捉螃蟹,打螺蛳给他的鸡补钙添营养。经过几个月的精心护养,大红宝下蛋了。可是,大红宝只会下蛋,不会孵蛋。“好!顺其自然。”汪波拇指一跷,叫出一声。他趁三只黄母鸡泡蛋还没下窝,偷梁换柱。晚上,他把先出壳的鸡崽捡给一只黄母鸡带,把蛋壳捡出来,添上大红宝蛋…  相似文献   

7.
中非共和国林业水利部部长的乡间别墅就在离我们驻地十多公里的公路旁。我们曾到部长家的别墅作客 ,别墅前的芒果树下饲养着一只罕见的大乌龟 ,十分讨人喜爱 ,我们经常带些黄瓜、青菜给它作饲料。一天下午 ,部长来到我们工作的农业站 ,从车里拉出一只浴盆大的乌龟。“这不是部长家养的那一只 ,他怎么带着乌龟出来玩呢?”我们感到有些奇怪。“刘先生 ,你们中国专家 ,离乡背井 ,不远万里 ,来到中非 ,帮助我们办农场发展农业。这里工作累 ,生活单调 ,我把这只乌龟送给你们 ,也许会增添一点乐趣 ,请收下我的一点心意吧!”部长紧握着我的双手恳…  相似文献   

8.
让市场作主     
在很多商学院的课程上都会有这样一个故事:爹对儿子说,我想给你找个媳妇。儿子说,可我愿意自己找。爹说,但这个女孩是比尔盖茨的女儿!儿子说,要是这样,可以。然后,他爹找到比尔盖茨说,我给你女儿找了一个老公。比尔盖茨说,不行,我女儿还小。他爹说,可是这个小伙子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比尔盖茨说,啊,这样,行!  相似文献   

9.
国家林业局信息中心最近做了一个有关生态的征文活动。1400多篇征文中,《一只萤火虫的定居理由》获奖并引起热议。这篇被评委们一致看好的散文,写的是一位军人选择转业地的故事。作者阮德胜转业时已经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军旅作家。他可选择的地方很多,可以去北京,可以在服役地河南洛阳。但他最后选择了故乡安徽池州。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即将上初中的女儿时,女儿给了在他看来"很有思想"的回答: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林业》2008,(5):38-38
奥运会起源于古希腊。第一届古代奥运会是在公元前776年举行的。据说,那时古希腊有个国王叫做埃诺马乌斯,他有一个美丽绝伦的公主。为了择婿,他下了一道命令:"谁愿娶我的女儿,就同我作一次战车赛跑,从奥林匹亚跑到伊斯索姆斯,能胜我的,不论其出身如何,我将把女儿嫁给他,他并将继承我的王位。"命令一下,各路英雄云集,纷纷与国王比试,但都败于国王。  相似文献   

11.
笑林     
<正>普通人儿子的班级来了一位新的数学老师,我想了解一下她的基本情况,便问儿子:"你们的新老师是哪里人呢?"儿子答不上来。于是,我换了一种方式问:"你们的新老师像我们一样说潮汕话,是潮汕人吗?"儿子很快回答:"不,她说普通话,是普通人。"胶带女儿6岁了,很调皮。有一天又干坏事了。本着说服教育的原则,我很严肃地对她说:"你怎么回事?站好,说,给我个交待!"她转身跑了,刚想发火,她拿着一卷宽胶带出来了:"给,妈妈!胶带!"  相似文献   

12.
《新疆林业》编辑们:你们好!你们辛苦了。我是贵刊多年的痴友了,长年把阅读和收藏贵刊当做我日常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内容,并从中受益匪浅,对于你们辛勤的劳动和耕耘,表示衷心的感谢。贵刊的卷首语,总是及时地把当前党和国家在林业建设中的方针、政策、形势和任务点明讲透,让大家人人心里燃起一盏在新形势下怎样发展我区林业建设的明灯;树起一杆大于林业的旗帜,使大家干有方向、干有目标、于有榜样、于有方法、干有成效。试验与推广、良种壮苗、林业三防、科技论坛给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插上翅膀。法规与执法给林业建设保驾护航。名优特…  相似文献   

13.
正我学医生涯的开端颇为惊悚。根本就不懂任何医学知识的新兵到了西藏边防部队,卫生科长对我们说,给你们每人分一个老卫生员为师,让他先教你们打针,然后穿上白大褂就能上班了。我觉得这不像学医,像学木匠。我师傅是个胖胖的老卫生员。说他老,大约也只有20岁出头吧,但对16、7岁的我们来说,已足够沧桑。他找来一个塑料的人体小模型,用粗壮  相似文献   

14.
“你们家里有多大,竟然有“三军”?回答是肯定的:“陆军”是牛羊猪队伍,“海军”是鸭鹅队伍,“空军”是鸡群、鸽子。而这“三军”的缔造者,就是我11家中“头发长、权力大”的她。说起来她这个司令当得也容易,先购几个猪姓喂成大母猪,生了猪娃卖掉,用猪娃款再购了良种黑白花牛娃和4只淘汰羊,三年发展,她的“部队”快把公家分配给的小院落撑爆炸。弃公房,购私房,把搬迁后部队的一个炮连驻地买下来。说起来您么可能不相信,两个母猪一年生的4窝猪娃款就购了占地8亩的大院子和两排房子,借鸡借蛋孵出了鸡鸭鹅,她正式当开了“三军…  相似文献   

15.
啊,黑竹沟     
啊,黑竹沟杨海滨读完你的信,我思潮起伏难以平静。你说,已经和你的画家朋友分手了,因为你忍受不了他的冷酷无情。你们回N地后,他毫不关心你在原始森林里迷路后的生死情况,只紧紧追问那夜你和我在山洞避难时有无“越轨”行为,你愤怒、寒心。其实你和画家分手,在我...  相似文献   

16.
独走柴达木     
朝克巴达胡再三叮嘱我中途别下骆驼,他塞给我腰间可供一天吃的东西,最后想了想还是把他一直没舍得喝的“草原白酒”塞在我手里,看看皮的勒的两腋鼓胀起来,我终于没有拗过他,把这瓶二锅头带上了,是那种六十五度的。我抹去送我上路人们脸上的讪笑,便给了那黑骆驼一马...  相似文献   

17.
春光     
女儿长到十七八,就把春光留住了。五颜圣。花容,好看得很;声如鸟啼,动听得很;姿上。蝶飞,轻盈得很。娘最高兴。士。花、壬。鸟、壬。蝶的女儿,是她的国圃里长出来的,是她用巧手和心思培育出来的。这时候,娘也满面朝霞。娘最担心。谁知道哪一天,是如何一个男子,会把如花的女儿采去,供在他的花瓶里;会把如马的女儿捕去,关在他的金丝笼里;会把蝶的女儿捉去,夹在他的日记里……这时候,娘常满怀愁绪。娘说:男人里坏人多,可别沾惹他们。女儿听话,一放学就回家;女)L本分,一下班就守在娘的身旁。娘的屋子里,关住了十年春光…  相似文献   

18.
“上帝”对地球人说……毛志成一地球人,我的孩子。我接受过你们的膜拜,也承受过你们的诅咒。你们把你们的每一次壮丽远征,把你们创造的每一种辉煌,都曾作为向我的挑战和示威。我每日都微笑着宽谅你们日益膨胀的自负,每日都尽量慈祥地向你们提供着你们最热哀于获得的...  相似文献   

19.
因为我和丈夫都在信用社工作的缘故,女儿从小就与信用社结下了不解之缘,也留下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女儿从出生起就与我形影不离。我担任信用社主管会计常常加班,于是女儿就成了我的“小尾巴”。“快吃,快吃,我还要到单位做报表呢!”2003年的一天晚上,看着三岁女儿磨磨蹭蹭的样子,我忍不住催促起来。  相似文献   

20.
下岗之后     
1996年元月,是刘志平人生旅途中最昏暗的日子。那天清早,北风呼啸,他带着妻子女儿,迈着沉重的脚步,离开曾经工作了12年的车间,返回故乡那破旧的木楼。他下岗了。寨子里有良田肥地,却与他无缘。他不知迈过社长、村长家的门槛多少次,社长说等村长,村长要问乡长,谁都不敢拍板答复,他似乎成了社会多余的人物,由不得他不心烦意乱,失魂落魄!终于有一天,乡长带他到太平村的坡弯山头指点:“这是集体荒山,无偿给你们经营……”乡长这席话,点燃了他下岗后的第一缕希望之光。几天后,他东奔西跑,求“爷爷”拜“奶奶”,乡扶贫站与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