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蜂粮,不仅是幼蜂的全价营养源,而且它必须在整个幼虫期保持新鲜状态,以满足幼虫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蜂粮在蜂巢中表现出特异的防腐现象引起人们关注.袁耀东[1]在干燥凉爽环境中,蜂粮自然放置17年,质量不发生变化.张永华[2]将蜂粮脾灭巢虫后集中放在箱内保存,虽经炎夏高温,历时两年而质量不发生变化.罗禄怡等[3]长木蜂蜂粮在巢室内能较长时期保持湿润状态不会霉变.有关蜂粮防腐机理的研究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据我和我们邻居的实践证明,蟑螂不能防治巢虫,反而对蜂群有害。1.箱内如有几只蟑螂,到晚上就会有蜜蜂出巢来扑灯,看起来蟑螂不吃蜡碴而是偷吃蜂蜜,使蜂群不安,出巢扑灯。最后我实验,箱内没有敌害和蟑螂,把灯放到巢门,蜂群很安静,不来扑灯。2.越夏期,蜂糖、蜂粮已尽,蟑螂开始咬巢脾,但是箱底仍然有蜡碴。说明蟑螂,吃不到巢房底部的蜂粮、蜂糖,所以咬巢脾。3.如果一段时间不去看蜂群,箱内蟑螂也多,巢虫也多,说明蟑螂和巢虫可以共生,并不防治巢虫。还是83年杂志中,有一位同志说得好,用开水防治巢虫,只要有一只空箱,用开水  相似文献   

3.
用蜂粮处理花粉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巢房中适时的蜂粮,作为酶素的来源,来处理花粉,是一个简而易行,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对花粉的破壁、脱敏、除苦等,均有较好的效果。今将配方及工艺流程简述如下。一、工艺流程(见下图) 二、配方及工艺流程的具体说明: 1.采取蜂粮蜂粮的酿成期,中蜂为29~49小时,意蜂为28~48小时。酿好的蜂粮,酸甜可口,香气宜人,无苦涩味。先在蜂箱中取出带蜂粮的巢脾,在已灭菌的接种箱内,用无菌小铜匙或不锈钢匙,将已酿制25—30小时内的蜂粮,挖出放入无菌的有色玻  相似文献   

4.
方俊海 《中国蜂业》2002,53(5):21-21
众所周知 ,中蜂蜂王产卵量不如意蜂蜂王。单王群中蜂在短期内很难养成强群。如果双王同箱饲养 ,会加快繁殖 ,但会给管理带来许多不便 ,我从自己饲养的 1群中蜂自然交替群 (即母女同巢 )得到启发 ,发现母女同巢群与单王群在饲养管理上有差别 ,于是利用蜂群自然交替的生物学特性 ,近几年来 ,我饲养的蜂群都是母女同巢群。现将我饲养母女同巢群的一些体会介绍如下 ,与蜂友们共同探讨。  一、母女同巢群的优势首先 ,母女同巢群有两只产卵王 ,容易在相对较短时间内繁殖成壮群 ,并且母女同巢群由于巢内卵虫多 ,所需饲料多 ,哺育蜂负担重 ,工蜂工…  相似文献   

5.
天然蜂粮生产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生产天然蜂粮的方法是采用框式隔王栅把蜂箱分成产卵区,幼虫哺育区和生产区,产卵区内依次排放封盖子脾、正在出房的老封盖子脾和大幼虫脾,在幼虫哺育区与产卵区大幼虫脾相邻的位置放一张蜂粮生产脾,其后依次排放有幼虫脾和封盖子脾,使工蜂在蜂粮生产脾上贮存天然蜂粮。利用由带盖的圆筒、与圆筒的开口端相连的中空圆锥体和接于中空圆锥体锥顶的圆管组成的器具,把蜂粮生产脾巢房内的天然蜂粮不断地压挤出来,实现天然蜂粮生产的连续性,既大大提高天然蜂粮的生产效率,又不破坏蜂巢的原有结构,实现天然蜂粮产业化生产,本方法获得的蜂粮产品成条状,大小均一,不易散团,外观好,干净卫生,给产品的后续加工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6.
意蜂抗巢虫力强,中蜂抗巢虫力弱,除了意蜂清巢能力较中蜂强以外,主要原因是意蜂采集树胶,而中蜂则不采树胶,蜂胶是否确有抗巢虫作用呢?为此,我对抽取的中蜂巢脾和意蜂巢脾作保存试验,在保存过程中不使用任何防蛀措施,任其蚀蛀。具体对  相似文献   

7.
曹蒲成 《中国蜂业》2004,55(2):23-23
巢虫是危害中蜂的一种主要害虫,我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出以下几种防治巢虫的方法. 一、蜂多于脾,整个巢脾都要爬满蜂.  相似文献   

8.
正2020年11月,我网购养蜂用具6件,顺便买了些防治巢虫用的巢虫清片,货到后见到生产日期是2019年5月18日,有效期2年,2021年5月17日过期,没有生产厂家名称。防治巢虫大多在每年的5~10月,看来我2021年5月以后防治巢虫还要重新购买药物,如果这次购买的是2020年生产的就好了。防治蜜蜂病虫害的蜂药,品种很多,相信蜂友也遇到过保质期短的问题,对蜂病防治疗效肯定会打折扣。  相似文献   

9.
初学饲养中蜂的几点小经验1制止盗蜂我用红花油效果最好,其方法是:发现盗蜂及时用卫生纸涂上红花油,塞在被盗群的巢门口(占巢门的1/2),盗蜂就不敢再进被盗群。如果巢门外的地下发生盗蜂,可多涂几团红花油扔在成堆的蜂团中间,很快就能驱散蜂团,剩下的是死蜂,...  相似文献   

10.
巢房内的花粉才称得上是真正的“蜂粮”,其营养价值远远超过在巢门口脱下的花粉,更是晒干的花粉不能相比的。一、花粉脾的采集:7月下旬,荆条流蜜基本结束,玉米开始大量产生花粉。在巢箱靠箱壁的位置放上1张在春季繁蜂时较好的空脾,靠着此脾再放1块活隔板(如有立...  相似文献   

11.
何邦春 《蜜蜂杂志》2020,40(12):36-36
巢虫是危害赣南中蜂的主要病虫害之一。据我观察,巢虫危害赣南中蜂,主要与群势、贮蜜、季节、蜂脾4者息息相关。1群势巢虫危害赣南中蜂,具有“欺弱怕强”的特性。即弱群危害严重,强群危害轻或者几乎无巢虫危害。原因何在?强群蜜蜂密集,隔板、箱底、覆布皆布满蜜蜂,清巢能力强,抗巢虫能力自然强。因此,巢虫即使在箱内,也难以“下手”和“兴风作浪”,所以危害轻或者几乎不危害。  相似文献   

12.
养蜂人都知道:"中蜂怕巢虫,西蜂怕螨".这就是说中蜂最怕巢虫危害.西蜂最怕大、小蜂螨危害.中蜂遭巢虫危害严重时不是飞逃,就是群势逐渐缩小,最后因老蜂慢慢死亡,又无新蜂接班而全群覆没.我对巢虫的治疗方法是:防、刮、敲、挑.  相似文献   

13.
<正>当外界蜜源缺乏时,常会出现盗蜂。防止盗蜂方法虽然有多种,但是临阵时刻则束手无策。在我记忆中有蜂友介绍过用八角能防巢虫,因厨房中备有调味品八角和丁香粉,这2种食物有浓烈的芳香气味想一试,于是取来撒在被盗群巢门前,果然只用片刻时间蜜蜂拥抱厮咬打斗的现象就消失了,巢门前恢复了平静,本群蜂进出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4.
薛超雄 《蜜蜂杂志》2008,28(2):26-26
养蜂人都知道:"中蜂怕巢虫,西蜂怕螨".这就是说中蜂最怕巢虫危害.西蜂最怕大、小蜂螨危害.中蜂遭巢虫危害严重时不是飞逃,就是群势逐渐缩小,最后因老蜂慢慢死亡,又无新蜂接班而全群覆没.我对巢虫的治疗方法是:防、刮、敲、挑.  相似文献   

15.
中蜂抗巢虫能力远远低于意蜂。每年6、7月份中蜂巢脾上就会出现星星点点的白头蛹,我一直找不出原因。后来一次查蜂时,在一个快灭亡的小蜂群蜂脾上发现线条状的虫子,用蜂友介绍的敲打法,敲打巢脾,可见巢虫爬出。一般巢脾上出现零散的白头蛹,可说明已有巢虫。通过实践,我认为  相似文献   

16.
现代养蜂取蜜都是用摇蜜机取,而我认为传统的刀割取蜜同样有它的可取之处,特别是在病虫防治方面有它独到之处。现将本人在实践中得到的一些经验介绍如下:a.在中蜂囊状幼虫病防治方面:2002年我收捕的一自然分蜂群,约4脾蜂,因只剩2个巢框,为了应急,我在另一边放1块木板代替巢框让蜜蜂在木板上筑巢。蜂群扩大后,我用刀割下巢脾上部的蜜带,中下部子脾用铁皮爪扣挂在巢框上让蜜蜂继续修造;两巢框接连取了几次蜜。因木板较宽,巢脾不便割取,就没有取蜜,后来发现,木板巢脾上的蜂感染了囊状幼虫病,巢框巢脾上的蜂没有染病;木板上的蜜蜂幼虫最终因染病…  相似文献   

17.
中蜂咬脾一般是因为巢脾太旧,或者是在秋季蜂量下降,出现脾多于蜂的情况下发生。我用抽出老牌和劣脾,保持蜂脾相称或蜂略多于脾的方法,制止了中蜂晈脾的现象,并且防止和减少了巢虫和露头病的发生。对抽出的巢脾,除过老无用的可以熬煮化蜡外,其余全部用硫磺熏烟后保存起来。第一次熏烟要多熏一些时间,要求熏透,严防巢虫孳生。以后每隔3—7天再熏一次。这样保存下来的巢脾,不会生巢虫。熏脾的方法和意蜂保存巢脾的方法一样,但须防止巢  相似文献   

18.
徐祖荫 《蜜蜂杂志》2020,40(5):41-41
湖北宜昌蜂友孙群于2020年2月中旬,转发给我他一个蜂友发给他的1段小视频,图像中显示1只意蜂工蜂(个体较大,体色偏黄,很显眼),在中蜂巢门口时而飞翔,时而停落在巢门口的起落板上。由于巢门口设有塑料防逃片,外出采集回巢的中蜂在巢门口显得有些拥挤。而这只意蜂工蜂只要看见带粉回巢的中蜂,便会紧随其后,伺机用下颏或足,迅速将回巢工蜂腿上的花粉扒一些下来。其实这只意蜂工蜂腿上也带有2团花粉,判断这只意蜂是还想再多带一些花粉回去。由于中蜂工蜂都急于回巢,对这只意蜂在身后扒窃花粉的行为并不是太理会,所以整个过程并无明显打斗。  相似文献   

19.
所谓巢外挂脾,是指蜂箱内蜂巢外侧,<即隔板外边>挂一张蜜脾。巢外挂脾,我在春繁期间已应用4年之久(1987~1990年)。但在养蜂同行间,颇有争议。积4年之实践,我认为巢外挂脾对早春蜂群的繁殖,大有好处。现浅淡如下,以供蜂友们探讨。1.有利于扩大产卵圈。早春气温低,幼蜂出房少,越冬老蜂死亡多。此时,巢内不宜加脾。有时还得相应减脾。这样,造成了巢内巢房既要育儿、又要贮蜜。巢外挂  相似文献   

20.
杨朝环 《蜜蜂杂志》1999,(10):17-18
2中峰的主要敌害(天敌)2.1巢虫巢虫是错蛾的幼虫。蜡蛾,学名:蜡螟,有大蜡蛾(大蜡螟)、小蜡蛾(小蜡螟)2种,生活力强、繁殖很快。蜡螟除早春、晚秋和冬季外,都能在蜂巢内活动。巢虫1年能繁殖3代,第三代成熟的巢虫在巢箱角缝或上框架内吐丝或结茧越冬,到春末夏初温度适宜时就羽化成蜡蛾,在蜂场各处找地方产卵繁殖。巢虫主要危害中蜂巢脾。巢虫钻蛀巢脾时,以吐丝连缀粪粒作成隧道,蛀食蜂粮(蜂巢花粉)、蜂蜜,毁坏巢脾和咬伤咬死幼虫。西方蜂种能驱逐蜂巢内的巢虫,因此受害较轻;中蜂驱逐巢虫的能力差,一旦被侵害,则会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