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题目是一部分热心的作者向本刊编辑部提出来的。可以认为是老问题,也可以认为是新问题,简而言之,因人而论。以编辑的角度分析,此问题有许多共性。要想写好一篇林业科技论文,从选题、撰写、修改、成文、投寄,直到被录用刊出,确应掌握一些基本要领。就为本刊撰稿的新老作者而言,他们并不要求编辑象老师给学生授课那样详尽地谈撰稿的每个步骤、方法,而是想了解目前撰稿中尚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如何纠正,帮助提高稿件的技术质量,同时达到编写规范化,从而提高稿件的录用率。问题的实质弄清楚了,回答提问的目标也明确了,那么我就以…  相似文献   

2.
科技期刊是科学技术的载体,同时也是传播科学技术的重要媒体,是组成科学技术的一部分。科技期刊的编辑,是为人做嫁衣裳的裁缝,编辑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桥梁,作者可以通过编辑把个人的智慧变成社会共同的财富,这是对科技期刊编辑的公正的评价。科技期刊编辑应该做的工作主要是:在附图(编辑部的工作流程图)上除外审外,全部工作都在编辑部内完成。一篇稿件从来稿到出刊,全由编辑全程负责的,也叫责任编辑。具体工作如下:稿件初审稿件到编辑部后.一般按编辑所负责的专业(或栏目)进行初审。这一步骤十分重要,有时可以作为外审与复…  相似文献   

3.
访美期间,在与美国林业行业人士接触中,我感受最深的是他们的敬业精神。这种敬业精神体现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体现在对所从事职业的高度热爱和高度负责,体现在对工作的认真、严谨和一丝不苟。我访问的一些地方,工作条件比较艰苦,任务比较繁重,环境比较单调,但他们却工作得十分努力而富有成效,感到充实和满足。 罗白苔女士是联邦政府林务局负责林业教育宣传的官员,2000年3月,她曾访问云南,并到中甸帮助编辑一本宣传林业的小册子。我到美国林务局访问,受到她的热情接待。她向我介绍了她刚刚完稿的一份材料。这是一份向华盛顿…  相似文献   

4.
文字这江湖     
从19岁起,我就与文字打上了交道,最初是在区公所里写公文,写新闻,转战几个地方之后定居下来写小说,写散文。.如今算来,与文字也打了大半辈子交道了。可是打了大半辈子交道之后,若要问我最害怕什么,我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最害怕的是文字。原因在于写了大半辈子,码起来的字数也有数百万字,可是细细一回想,我发现我似乎没有写过什么。如果说有什么收获,那就是一身的疲惫,  相似文献   

5.
说起我与《新疆林业》的缘分 ,那要追溯到六年以前……1994年初春 ,我刚到二姐家还不到一个月 ,就因水土不服病倒了。在床上百无聊赖 ,就向邻居家的小孩子要一张娱乐性的报纸看。没想到他拿来一本《新疆林业》,我漫不经心地随便翻了翻 ,竟在上面看到一首小诗 ,只记得诗的标题叫《边缘林》,是一首赞美诗 ,但诗的句子和作者 ,都已记不起来了。 (作者好象是王彩 )不久 ,我写了一首小诗《芽》,觉得寄给《新疆林业》也许更合适一些。因为在这以前我还没有发表过任何作品 ,所以我在稿件的旁边写道 :“编辑老师 ,我渴望成为‘芽’。”六月中旬的一…  相似文献   

6.
读者、作者与编者的关系,是期刊编辑工作必须处理好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而在读者、作者和编者的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编者。经验表明,无论什么样的期刊,只有编者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正确处理好与读者、作者的关系,才能编出好的作品,生产出好的精神食粮,赢得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最后的雪豹     
正夜很深。从山下上来的时候,天还没有明。意识已经清醒,该收拾收拾行踪,朝着雪线封存的地方隐遁。人群的脚步声早已踏入我们的领地。竖起耳朵倾听,很多嘎喳嘎喳的探索行进声音可以沿着雪下的地层步步逼近。我的吼声此时不能发作,毕竟对于人群没有任何惊惧。我隐遁,他们比我更隐遁。我奔跑,他们比我更奔跑。我不知道与我对视的隐形之人到底隐藏在什么地方,他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出现在离我不远的地方,端起一支木棍式的黑家伙朝我瞄准。我的孩子大郎、二郎就是被这种黑家伙冒出  相似文献   

8.
我可以说是《新疆林业》杂志的老读者,也是个林业工作者,经常写一点东西,在他们指正下,得以变为铅字,结下不解之缘。而更重要的是这个刊物越办越好,诚如现在目录眉顶上的四句话“实用的技术性,丰富的知识性,翔实的资料性,浓郁的趣味性”吸引着我,读《新疆林业》使我学习和掌握了不少知识,也丰富了生活情趣,所以我说《新疆林业》是比较好的一种专业期刊,应该说他是广大林业工作者尤其是在新疆林业战线上工作的同志的良师益友,当然对不是在新疆工作的同行也有助于了解和认识新疆。对不在林业战线上工作的同志如巴楚县二中张启胜…  相似文献   

9.
我喜欢绿。我是绿的虔诚崇拜者。生命的起源,人类的起源与发展,从来是与绿色分不开的。没有绿色就没自生命,没有绿色就没有未来,没有希望。也外是对绿的执著和痴迷,每出差到外,我最不愿逛大街小巷,而文化景点和名山大川,对我充满着诱惑,是非去不可的。然而,蜗居闹市的人们,毕竟受到金钱、时间、身体、工作等诸多团素的限制,难于满足自己的心愿。面对人满于尽、红尘滚滚暄器不绝于耳的切市生活,只好在有限的因台上藏南花花草草,惜以弥补对绿的田来了。值带庆幸的是,笔者供职的文化单位处于一个土坡上。后后自一大片经评隙地,…  相似文献   

10.
另一扇门     
“我与《云南林业》征文”的启事已经刊载半年了,作为这个栏目年轻的责任编辑,我小心翼翼收取和编辑着“征文”的稿件,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从这些文字里我体味着那么多前辈和关心“云南林业》的读者、作者对这本杂志的厚爱和关切,感受着这本杂志对于他们的意义。当然,也看到一些对《云南林业》杂志的微辞,我善意地把它们当作是对办好《云南林业》的重要意见,我越发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  相似文献   

11.
周碧联 《湖南林业》2013,(Z1):35-36
秋来送爽,林木葱茏。三湘大地呈现一派丰收景象。《林业与生态》杂志迎来60华诞。翻开历史的书页,我思绪万千,百感交集。60年,虽只是历史长河一瞬,却蕴含着厅领导的重视与关心;蕴含着杂志社历届拓荒者、耕耘者、服务者的心血和汗水。在已出版的近700期(含增刊刊物中,无不显露出他们茁壮的浇灌身影。饮水思源,我对他们尤为敬重和感激。因为,如果没有他们开创性的贡献和倾情关注,就没有《林业与生态》的今天。60年前的今天,第一代编辑肩负着宣传贯彻党的发展林业方针政策,普及营造林科技知识的重任,凭着两支笔  相似文献   

12.
现在,各综合期刊编辑部基本上都配置了计算机,但利用电脑进行编辑的使用率很低,一般只用于打印通知、报告、收发部分电子邮件,没有在编务工作上得到很好的运用。这主要是因为编辑人员已经习惯于以前的编辑方式,对于在编辑工作中的应用计算机技术不太重视。再就一些老编辑对学计算机有畏难情绪。但是,期刊编辑工作应用电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近来偶尔翻阅某刊物,刊中转载了1995年第12期《三月风》中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我所看到的美国小学教育》,读罢感触颇深。文中叙述了作者从儿子在美国小学学习的前后变化经过,重新去看待美国的小学教育。作者发现,美国的小学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他们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他们没有让孩子们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们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我是湖南省常宁市宜阳镇的水果专业户。我于1992几年春从外地引进了200株福建亲李果树苗,栽下后,按照栽培技术进行常规培育管理,树势生长特别旺盛,然而直至1*几年,只见开花,不见挂果,经济损失不少一天,我在一个从事林业工作的朋友家里的书架上顺便翻看了一本《云南林业》杂志,其中阅读了《针灸对果树有奇效》一文,很感兴趣,便向朋友要了这本杂志拿回家以后,就按照文中所讲的技术进行试验,对其中的15O株来李进行了针灸处理,今年真的就出现了奇迹,这15()株亲李全部挂果累累,平均株产超过3()公斤。而没有进行…  相似文献   

15.
行走在城市的大街上。我们偶尔会看到一两只无主的狗,他们没有看门犬的威风,没有宠物犬的美貌,通常是披着一身脏兮兮的皮毛,运气好的话能够在路边的垃圾桶掏点食物充饥。这些狗也许曾经也是主人怀中的宝宝,家中的功臣,但是因为主人好恶的改变和爱心的缺失,他们被赶出了家门,被迫流浪街头。俗话说“龙游浅水遭虾戏,落魄的凤凰不如鸡”,同样的道理,这些被主人抛弃的狗也是很不受欢迎的,他们走到哪里就会被赶到哪里。当人类在为自己的权利奔忙的时候,却没有为这些流落街头的狗的权益和福利考虑过,任由他们被迫赶、捕杀。值得我们高兴的是,现在一些人已经开始关注包括流浪狗在内的动物福利了,也许不久的将来,流浪狗们就不会像今天这样东躲西藏的了。  相似文献   

16.
从事编辑多年了,多年来有幸结识许多通讯员,电正是这些相识或不相识的通讯员积极撰稿,给予本刊很大支持一在此期间有些通讯员因自己稿件未被采用可能埋怨过编辑,甚至不再写稿;也有些通讯员为了强调自己稿件的重要性再三嘱咐编辑给予采用;还有些通讯员对编辑的职业修养不信任,产生怀疑,总以为只要认识编辑,说说情就可发稿,不发的稿件是因为与编辑不熟;有些通讯员还因稿件被编辑删去多而不高兴等等,这种种现象都是对编辑工作理解不够而致。其实稿件未被采用属正常的,要不然怎么有稿件采用率一说呢?编辑、通讯员在报刊中承担的宣…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因评定职称的需要,许多作者往往是仓促动笔,草草完稿,有的甚至试图托人找编辑发表“人情”稿,因此很多来稿质量差,用稿率低,给编辑与作者间正常交流带来负面影响,也延误了很多作者职称的晋升。作为编辑不希望出现这样的结果,但编辑的职业道德要求编辑必须坚持用稿原则,确保用稿质量。为了保证期刊的出版质量,同时也使作者来稿采用率高,现就林业科技稿件写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刊各栏目用稿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谈谈我们的一些看法,和作者、读者进行一些交流。本期先谈谈科技稿件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认识谭明宽是在前年。那时,因我编发的一篇写广西林业公安规范化建设验收见闻的文章在参加人民日报社主办的新闻研讨会上获了奖,该文作者谭明宽便打电话来致谢。他在电话那头激动地说:“编辑老师,太感谢你了!太感谢你了!为了感谢你,我打算──”我刚听到这,以为他要表示什么,心里正想着如何谢绝他的好意,往下听,却是“我打算再拿一篇稿子来给你修改……”我不禁哑然失笑,感到他是个很专注、敦厚的人。谭明宽似乎与宣传报道工作特别投缘。早在80年代他尚任宁明公安局副局长时,就迷恋上了新闻写作。他常常给县广播站、广西林业杂…  相似文献   

19.
科技编辑报道是科学技术领域中的一个独立门类。传统上,我国把科技编辑报道当作科技情报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情报工作的一“环”。这表明,科技编辑报道工作在科技领域还没有它应有的位置。把科技编辑报道工作当作情报工作的组成部分,当然是出于情报工作的需要,但这样正如“把‘科学情报工作’概念的范围缩小为对科研人员的一种技术性服务,却意味着贬低了这项工作的社会地位,无助于吸收有才华的人们参加到科学工作的这个领域里来,从而对改善科学情报工作和增进情报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产生不良的影响。(《科学交流与情报学》科技文献出版社1980年版P263)由于没有把编辑报道工作的位置摆正,不但影响到科技编辑报道工作本身理论和方法的发展,而旦使人们对科技编辑报道工作  相似文献   

20.
缘于筹备举办“2008年中国人造板投资贸易年会”,与广东威华李建华董事长有过多次深入接触商谈。作为会议支持者,威华并没有将视野局限于如何宣传企业而对我提出丝毫过分的要求,反而特别嘱咐我不要为他们企业考虑和宣传太多,只要能为行业打造一个高质量的盛会就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