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卵形异绒螨对果树蚜虫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在长期进行无公害综合防治的果园,早期蚜虫不需用药防治,而常规对照园需喷2次药。2002年5月11日进行的防治绣线菊蚜试验显示,生防园蚜虫、绒螨、瓢虫分别为230.2、165.0、0.16头/枝,蚜虫已基本被控制,不需用药防治,而对照园分别为897.6、110.5、0.05头/枝,需及时用药防治。6月5日麦收后,果园瓢虫达2.80头/枝,已完全不需用药。  相似文献   

2.
卵形异绒螨研究概况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卵形异绒螨是近年来我国北方部分省(自治区)控制棉花苗蚜的一种较为有效的自然寄生天敌。为此,根据文献资料,对该天敌的鉴定与命名、生物学特性、发生特点、控蚜效果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并详细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王昆  王兴亚 《昆虫天敌》1998,20(2):56-63
本文通过聚集度指标测定以及Iwar‘sM-x线性回归模型及其改进模型和Taylor’s幂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棉蚜,小枕异绒螨幼螨及其寄生棉蚜的个体间均相互吸收,空间格局的基本成分的系个体群,在低密度下,个体群均呈普通聚集格局,聚集速率均随种群密度的提高而下降,顺序为小枕异绒螨幼螨〉棉蚜〉被寄生棉蚜,但在一切条件下,其聚集强度均随种群密度的提高而加强,顺序为棉蚜〉小枕异绒螨幼螨〉被寄生棉蚜,本文末  相似文献   

4.
食蚜异绒螨控制棉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4年的棉田系统调查和实验室分析,初步了解了食蚜异绒螨的种类、生物学特性、在棉田中的分布与环境的关系和在棉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得出了对棉蚜的控制阈值和利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无视异绒螨的田间监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慧杰  梁岩华 《昆虫天敌》1995,17(3):116-117
无视异绒螨(Allothrombiurn lgnotum)属于真螨目(Acariformes),绒螨科(Trombidiidae)。绒螨作为有害昆虫的生防作用物,虽然早已引起人们的瞩目,但由于其多数种类个体微小,生活史周期长(一般一年一代,偶尔一年两代),不同虫态的形态变化较大,生活环境不断变迁,所以,其生活史研究比较困难。此科已知的573种中,曾进行过生活史研究的不过3种(张智强等,1989)。绒螨科全世界已知81个属,其中只  相似文献   

6.
王昆  陈佩龙 《昆虫天敌》1991,13(3):137-143
本文通过聚集度指标(包括:C、Ⅰ、C_A、Ⅰ_δ、M/(?)和L/1+(?))测定和Iwao's M-x线性回归模型及其改进模型以及Taylor's幂法则的分析。结果表明棉田小枕异绒螨幼螨个体间相互吸引,其空间格局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α>0,α′>0),在低密度下,个体群呈聚集格局(C>1,Ⅰ>0,C_A>0,Ⅰ_δ>1,M/x>1,L/1+(?)>1,β>1,β′>1),且隶属于具有一个公共K_c(=0.3015)值的负二项分布(α>0且β>1);其聚集速率随种群密度的提高而下降(γ<0)。但在一切密度下,其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提高而加强(a>1且b>1)。棉田小枕异绒螨幼螨最适理论抽样数由n=1/D~2·(1/(?)+3.3170)给出,其种群平均密度由x=0.3015(P_0~(-3.3170)-1)估计。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棉蚜外寄生天敌——小枕异绒螨的生物学特性,幼螨的寄主及寄生行为,成、若螨的捕食行为,棉田种群动态,以及该螨对棉蚜和二斑叶螨的控制作用及控制阈值,与寄主的空间分布和格局以及田间操作和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等进行了综述。对小枕异绒螨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江苏射阳7块棉田观察调查的结果表明,小枕异绒螨的幼螨是棉蚜的重要天敌。幼螨发生量随田块和调查时期而不同,一般5月中下旬为发生高峰。5、6月间4次调查,平均每100头蚜虫有幼螨8.8头,最多61.6头,棉蚜平均被寄生率为6.5%,最高34.8%。影响幼螨发生量和棉蚜被寄生率的主要因素有:(1)旱改后连续旱作的年份,(2)茬口,(3)棉田用药治虫。旱作年份长、纯作棉和棉田用药少均对幼螨发生有利,棉蚜的被寄生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9.
龙荣  肖枢 《植物检疫》1991,5(1):4-5
瑞丽是缅甸产品进入德宏的主要口岸。1982~1986年瑞丽口岸在缅甸进口物中共检出谷斑皮蠹327批次。但是,瑞丽所每年一次的口岸仓库调查,均未见此虫在此地区大量发生和为害,为什么呢?我们带着问题对其生活史做了些观察。在瑞丽室内暗光下,用小麦作饲料,单体饲养观察。1年可发生2代,第1代发生在5月上旬,第2代发生在8月中旬,以第2代的老熟幼虫越冬,世代重叠。观察132头试虫,有12头自然死亡;52头完成了2代,其中7头完成了2代零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野外定点观察,初步查明该虫的生活史及生活习性等,供拟订防治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柑桔潜叶蛾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提出了该虫幼虫的分龄和蛹的分级标准。在广西桂林,该虫1年发生12代,各代历期的长短,主要受气温所影响。采用分龄分级预测法预测该虫的发生期,预测准确率达98%,不喷药或只喷1次药,保梢效果分别达到80.83%和85.51%。  相似文献   

12.
卵形异绒螨对梨二叉蚜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卵形异绒螨(Allothrombium ovatum)是蚜虫的重要天敌,其对果树蚜虫的控制效果,之前尚无报道。经笔者多年在徐州市果树站试验基地的研究发现,在长期利用绒螨及其它无公害措施进行病虫害防治的生防园,早期蚜虫不需要进行化学防治,利用生防措施就能控制其危害,而常规对照园期间需喷两次药。2003年的试验表明,在生防园用5%溴氰菊酯1500倍防治梨二叉蚜(Schizaphis piricola Matsumura),虽然药后1天防效达95.1%,但20天后只有71.7%,这时生防园地控制效果达96.7%。经几年的试验表明,化防容易引起蚜虫产生抗性,费时费工,增加了成本,果面残留农药多,对环境污染严重,且树上种群数量的消长变化猛增猛减,极不稳定。而生防园的害虫种群数处于低水平之下,不会对果树造成伤害。同时,利用自然天敌控制害虫,成本低,不污染环境,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油菜金花虫(Entomoscelis Orientalis Matsehulsky)属鞘翅目叶甲科,是油菜上主要害虫之一,在河南、河北省南部都有发现,多分布于丘陵旱薄地区。大发生年造成油菜严重减产,1982年密县因金花虫为害油菜毁种面积占播种面积的26%。国内对该虫研究甚少,现将作者对该虫生活史的研究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4.
金鋼钻是四川棉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已經发现有鼎点金鋼钻(Earias cupreoviridis Wlk.)和翠纹金鋼钻(E.fabia stoll),以前一种占绝对优势。已发現鼎点金鋼钻的寄主植物有4科8属13种。除棉属而外,最重要的寄主为錦葵科中的冬莧菜及蜀葵。一年中鼎点金鋼钻可发生4—5个世代,以蛹茧越冬。完成一个世代的有效温积为375.3日度,发育起点温度为12.7℃。各代雌虫寿命9.2—15.2天,雄虫9.4—13.6天。平均每雌一生可产卵102—275粒。第1代幼虫主要在5月为害冬莧菜和蜀葵。第2代以后主要为害棉。田间发生的世代重迭,但从棉株上卵和幼虫的数量,可以明显地划出各个世代的高峯时期。雨天多、雨量大对田间虫卵量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現蕾早的棉田和生长壮旺的棉田虫害较重。  相似文献   

15.
赤眼蜂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编制与应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利用以寄生变黑卵或仔代成蜂数量作为繁殖力估计等方法,编制了3种赤眼蜂在5种不同寄主卵上繁殖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分析比较表明,生命表参数能较好地反映“蜂-卵”组合的适合程度和寄生效能。初步认为,赤眼蜂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编制,可以作为室内评估“蜂种与目标害虫”和“蜂种与中间寄主”的组合适合度和寄生效能的重要方法。其作用类似于农药的室内毒力测定。可供“育蜂治虫”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6.
四纹豆象为豆类危险性害虫之一。它能在田间及仓庫内为害豇豆、綠豆、茶豆和豌豆等多种豆科的种子,使种子失去种用和食用价值。据在福州室内飼养结果:四纹豆象一年发生世代数与食料种类有关,在仓儲綠豆、豇豆和菜豆种子上,一年可繁殖9—10代;在大豆和蚕豆种子上一年至少可繁殖6—7代。研究所用材料系采自邮寄进口豆种,并在綠豆上飼养。四紋豆象在福州可以生活繁殖,一年可发生10代。消灭措施采用氯化苦熏蒸,效果甚好。  相似文献   

17.
 把豇豆单孢锈菌(Uromyces phaseoli var.vignae)侵染豇豆(Vigna sesquipdalis)的整个夏孢子世代区分为孢子、芽管、附着胞、气孔下泡囊、菌丝、定殖和孢子堆等七个阶段。在自然条件下,利用豇豆单孢锈菌侵染豇豆幼苗叶片世代发育过程的试验结果,编制了其生命表和繁殖表,计算结果表明:其最大相对增长率rmax=0.68(天-1),平均世代时间Tg=1.31(天),净殖率Ro=7097(个)。
本文还根据真菌生活史有别于昆虫这一事实,通过修改Morris-Watt模型,初步描述了一种计算真菌种群趋势指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1)枸杞实蝇 Neoceratitis asiatica (Becker)属双翅目实蝇科(Trypetidae),分布于我国的宁夏、青海和新疆。其幼虫专以枸祀的果实为食。(木巳)果被害率一般为22—55%。(2)实蝇一年发生三代。第一代幼虫发生在结果时期,为害最重,虫口密度最高;第二代次之;第三代最少。以蛹在土内越冬,分布在土下1—3寸处。卵产于果内嫩种子上,每果1卵,幼虫生活在果内,成熟幼虫由果柄附近钻出落地入土化蛹。成虫寿命,雌虫平均14天,雄虫5.5天。卵及幼虫21.6天,蛹18.3天,一个世代约需46.4天。(3)根据三年来防治试验:在越冬蛹羽化以前(约5月上旬),用6%r666粉剂每亩6斤土壤处理,防治初羽化的成虫有效。土面撒布666粉也有一定的效果。摘除蛆果深埋,并撒布6f6粉,亦有实际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黑肩绿盲蝽对褐飞虱卵的功能反应及搜寻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室内研究了黑肩绿盲蝽对褐飞虱卵的功能反应及搜寻行为。结果表明,黑肩绿盲蝽对主要分布于稻株上中部的褐飞虱卵(在浙农大40上)的功能反应明显地强于对主要分布于稻株中下部的褐飞虱卵的功能反应(在浙852上)。黑肩绿盲蝽在稻株上的搜寻行为属非随机搜索型,在稻株各部位间明显地偏于稻株的上部活动,据此可解释黑肩绿盲蝽在2个品种上功能反应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