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野鸭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两个野鸭场送检的病死野鸭体内分离到AFb1,AFb5和JYb10共3 细菌,经菌落形态观察,染色镜检,生化特性测定以及血清学试验,鉴定为2型鸭疫里默氏杆菌。  相似文献   

2.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感染鸭、蛋鸡等多种禽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皮肤粘膜伤口感染,又称为传染性浆膜炎、新鸭病,多发于2~6周龄肉鸭。其临诊表现为病鸭精神萎顿、流泪、打喷嚏、瘫痪、昏睡,并发生大批急性死亡,剖检可见明显的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病变。通过流行情况,临诊症状、病理剖检、细菌培养、染色镜检、动物接种,诊断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从成都地区出现典型鸭传染性浆膜炎剖检变化的病例中分离得到17株细菌,经过病料触片染色、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PCR等方法鉴定为鸭疫里默氏杆菌(RA)。并进一步对其血清型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有10个分离菌株与1型RA阳性血清发生阳性反应,其余7株未定型。  相似文献   

4.
广东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广东19个鸭场发病死亡及濒临死亡的鸭肝、脑,从中分离到19株菌株,经对分离菌进行培养特性、形态观察和生化鉴定,确定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玻片凝集实验表明其中有四个不同的血清型。  相似文献   

5.
2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从北京地区两个发病的鸭场中分离到两株细菌,经过染色,生化鉴定,凝集试验和琼扩试验,鉴定为2型鸭设里默氏杆菌,经过致病性试验,其中一株有很强烈致病性,另一株在实验室条件下,人工感染小鸭未能引起小鸭发病。  相似文献   

6.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疫苗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 erella AnatipestiferRA)病,又称鸭疫巴氏杆菌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征、鸭传染性浆膜炎,是鸭、火鸡和其它鸟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1]。H endrickson和H ilbert1932年首次报道纽约长岛的北京鸭发生本病,并把该病原命名为鸭疫斐佛氏菌(Pfeifferella anatipestifer);1954年Bruner等建议采用鸭疫莫拉克菌(M oraxella a-natipestifer)命名;1986年Piechulla等根据DNA结合,以甲基奈醌基和分支脂肪酸产生,建议将RA划入黄杆菌/噬纤维素菌中;Segers等1993年根据DNA-rRNA杂交分析,以蛋白质、脂肪酸组成的表型特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俗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是侵害家鸭、火鸡和多种野禽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传染病,其中2~3周龄的雏鸭最易感,临床常表现为缩颈、绿色下痢,后期出现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剖检可见典型的纤维素性渗出形成的气囊炎、心包炎、肝周炎等病理特征。我国于1982年首次报道本病,由于该病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易引起雏鸭大批量死亡,给我国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根据临床实践生产经验,提出了一些综合性防  相似文献   

8.
从江苏兴化地区某养鸭场的病鸭中采集样本,经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检测、凝集试验及PCR检测,分离到一株厌氧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并被鉴定为1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定名为JY-58株。  相似文献   

9.
鸭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该菌有21个血清型。本试验通过对发病鸭的临床诊断和病原进行分离鉴定。用本场的菌株制作灭活苗进行预防免疫,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保护率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广州市郊区几个鸭场发病或死亡鸭的脑、心血、肝、脾等组织中分离到6株革兰氏阴性杆菌,经形态学检查、生化试验、动物实验等鉴定均为鸭疫里默氏杆菌。通过凝集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鉴定:2株为鸭疫里默氏杆菌Ⅰ型,4株为鸭疫里默氏杆菌Ⅱ型。  相似文献   

11.
正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鸭、鹅、火鸡和多种禽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死亡率和淘汰率高,是危害养鸭业的重要疫病之一。随着消费者对融水香鸭喜爱程度的不断上升,融水香鸭养殖量逐年增加。笔者在工作中曾诊治此病例,现将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鸭场为新建鸭场,2013年12月15日从我县某融水香鸭种苗场引入10日龄半脱温鸭苗1 000只进行饲养,种苗场防疫档案上注明雏鸭已  相似文献   

12.
为对河北省张家口赤城县某肉鹅养殖场的雏鹅死亡病原进行检测,剖检雏鹅进行初步诊断后采用常规方法分离细菌病原,并对分离菌进行鉴定试验以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表明,分离菌经鉴定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对雏鹅具有较强致病性,分离菌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大观霉素等8种抗生素表现耐药,仅对阿莫西林表现敏感.  相似文献   

13.
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扬州仪征某樱桃谷肉鸭鸭场病死鸭的肝、脾、脑、心血中分离到9株细菌,经对分离菌进行染色、形态观察、生化鉴定及凝集试验,其中5株鉴定为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Rimerella anatipestifer,RA)。经动物回归试验,表明该菌对雏鸭有较强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14.
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山东16个鸭场有典型浆膜炎临床症状的病(死)鸭中分离到14株细菌,经形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PCR等生物学特性鉴定,上述菌株均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型鉴定试验表明其中2株为RA-1型、4株为RA-2型,药敏试验表明山东分离株对头孢氨苄、痢特灵、链霉素、庆大霉素较敏感,云南分离株对氨苄青霉素、痢特灵、头孢氨苄较敏感。动物致病性试验显示RA-1、RA-1型分离菌株均可使健康鸭发病或死亡。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广东省新兴地区某番鸭养殖场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病死鸭进行病原分离、生化鉴定及血清学鉴定,确诊该次疫情为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3型所引起。  相似文献   

16.
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武汉周边地区发病鸭场的病死鸭进行了病理剖检,直接从病死鸭肝脏、心血及脑组织中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通过培养特性、生化鉴定、动物回归试验确定为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分离到8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对分离株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对头孢唑啉钠、先锋V、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氨苄青霉素的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对粤西部分地区收集的120多只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死鸭进行了病理剖解及细菌的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从被检病鸭中成功分离到96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对20种常用的抗菌药物进行了纸片法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高敏比例在50%以上的药物依次有头孢哌酮、头孢西丁、头孢他啶、复方新诺明、粘杆菌素、阿米卡星和头孢曲松。乙酰甲喹、强力霉素、氟苯尼考、利福平、恩诺沙星和磺胺六甲氧嘧啶等常用药物均已出现60.0%以上的耐药菌株。  相似文献   

18.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病原及防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fipesfifer,RA)病,又称为“鸭疫巴氏杆菌病”、“鸭传染性浆膜炎”,是鸭的一种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7周龄雏鸭,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为主要的病理特征。由于该病引起的高死亡率和淘汰率,给养鸭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成为目前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的养鸭国家和地区均有该病发生的报道。我国郭玉璞等(1982)在北京首次发现此病以来,全国许多省区亦相继有此病发生的报道。  相似文献   

19.
田树娟 《中国动物保健》2023,(12):115-116+121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会给养鸭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主要侵害雏鸭。由于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本病是当前国内外造成养鸭业经济损失最主要的疫病之一。本文主要就结合山东枣庄某养殖场发生的一起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病例进行研究,对其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及防控策略进行分析,旨在对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鸭传染性浆膜炎也被称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感染家鸭、野鸭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为主要病理特征,感染鸭多出现食欲废绝、精神不振、站立不稳等神经症状,严重阻碍病鸭的生长。鸭疫里默氏杆菌主要感染1~8周龄雏鸭,其中尤以10~30日龄的雏鸭最为易感,近年来随着我国鸭饲养量的不断增加,鸭传染性浆膜炎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有研究发现一旦感染鸭群发病率可高达70%,死亡率可高达80%,因此鸭传染性浆膜炎是危害当前养鸭业的主要细菌性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