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封山育林概念出发,用动态发展的观点,以封山育林成效为评价的终极目标,建立了一套包含6个一级要素、21个二级要素和数个三级要素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定量评价和纵横比较封山育林成效提供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2.
3.
乌兰察布盟地域辽阔,山地丘陵区次生林资源比较丰富。为了加速林业建设,除积极组织造林外,还采取了既省工省钱,又见效快的封山育林措施。从1979年到1987年的9年间,全盟封山育林39万亩,这些封育区多选在国营林场天然次生林近缘地带,稍加人工措施,在较短时期内就可成林成材,增加森林 相似文献
4.
1984~1988年全省定点封山育林1015万亩。从1989年到1995年再定点封山育林900万亩。为了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利于指导今后生产,从1984年定点封山育林的15个重点县的典型抽样调查和40个县自查的数据表明,我省定点封山育林起到了消灭荒山、改造疏林、增加森林资源,取得了生态、社会、经济的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5.
根据德钦县地形地貌、森林资源分布,进行了封山育林现状的分析,阐述了封山育林类型、方式及封禁措施,分析了封育的成效和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封山育林是培育森林资源的一种重要营林方式,它具有投资省、见效快、效果好等特点,然而在已有的文献报道中,尚未发现具体的量化成效调查。笔者通过几年的实践观察和对比调查,在投资成本、林木生长、保持水土等方面与对照进行量化比较分析,从而进一步揭示封山育林的优越性,推动封山育林在生产中的运用。1调查地点的基本情况调查地点是麻阳县栗坪乡,该乡位于麻阳县北角,与沪溪县接壤。全乡总面积66341亩,林业用地49628亩。境内土壤均为紫色砂页岩发育而成的紫色土,土层深度20cm~40cm,海拔360m~700n。,植被群落为马尾松、杉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封山育林的调查,对照封山育林前林木生长的各项指标,以定性定量的方式,论证了封育效果,对今后实施封山育林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信阳地区位于河南南部、大别山北麓,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具有发展林业生产的良好自然条件。历史上,该区森林资源遭到多次破坏,由于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在领导群众大搞人工造林的同时,狠抓封山育林,以封为主,封育结合,几十年常抓不懈,逐步使森林资源得到恢复和发展。全区总面积182.93万公顷,山区丘陵占75.4%;现有林业用地50万公顷, 相似文献
9.
青龙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燕山东麓,长城脚下,全县辖 25个乡镇,总面积 35万 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为 19.9万 hm2,有林地面积 12.5万 hm2,森林覆盖率 37%。 自1986年列入首都周围绿化工程县以来,认真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基本出发点,坚持“宜封则封,宜造则造,造封结合”的原则,在积极开展人工造林的同时,大搞封山育林,加速了荒山绿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到目前,全县累计完成封山育林 7.3万 hm2,成林面积6.5万hm2,其中油松林3.3万hm2,栎类6 667hm2,山杏林1万hm2…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不同地理区域封山育林工程的组织实施情况以及后期成效,对封山育林工程实施前后进行了调查对比,得出了封山育林是安徽沿江丘陵地带培育森林的一种有效方式。只要选择适宜的山场,抓好落实和后期管理,将能起到成本小、成林快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层次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了影响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成效的主要因子,按其支配关系构成递阶层次结构模型。两两比较确定决策方案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构造判断矩阵,分层求解其因素间的重要性排序权重系数,计算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指标。最后确定林业生态环境建设评价指标的具体量化。 相似文献
13.
14.
《防护林科技》2020,(3)
通过资源调查、样地监测和样地调查相结合方法,对大黄山生态退化区10年来封山育林成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年间研究区有林地面积增长了633.8 hm~2,林草植被盖度>40%地块面积由15.6%提高到21.4%,盖度在30%~40%地块由18.9%提高到25.6%;盖度在20%~30%地块由27.8%增加到34.9%。其中疏灌坡封育和半封育区的土壤含水量分别较未封区提高48.3%和16.7%;E、W坡封育、半封育区的土壤含水量分别较对照提高40.9%、10.9%和33.3%、14.5%。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综合评价排序为未封灌草地<灌木混交林<沙棘林<青海云杉灌木混交林<山丹柳灌木林<青海云杉+落叶松混交林。 相似文献
15.
根据福建省清流县不同类型的林地质量条件,采取人工封育、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下套种及森林保护等封山育林技术,节约了造林更新经费,增加了封育林分的生物多样性,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成效及试验示范效果,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雄居山西省东部的太行山,是三晋大地的半壁江山,其绿化程度高低,不仅关系到山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事关华北大平原整体生态安全。针对太行山区的实际,科学的实施封山育林,对于加快太行山绿化进程,提高生态防护功能,具有重要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17.
该文简要介绍了小五台山封山育林工程项目,通过围栏封育、人工造林、撒播造林、增加管护设施和管护人员等技术措施,使项目区林地植被增加,同时得到保护,使项目区的生物多样性和林分质量也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8.
从资源状况、生态效能和碳汇效能3个维度构建生态景观林带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现状进行分析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全省生态景观林带生态效益排在前三位的是湛江、汕头、深圳市.工程建设量的大小直接影响森林生态效益总规模;生态景观林带质量的高低影响单个评价指标得分,最终影响综合评价得分;工程建设量越大,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质量越好,最终的生态效益评价得分将越高.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