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内蒙古林学会林木育种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2月11日至12日在呼和浩特召开。会议传达了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的精神,总结了林木育种专业委员会前两年的工作,安排了今后任务。会议收集论文28篇,在会上宣读了19篇,论文以表型测定为中心,包括选、引、育、  相似文献   

2.
1979年9月7日至14日中国林学会在青岛市召开了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会议的主要目的:交流我国林木遗传育种的科研成果,成立中国林学会遗传育种专业委员会。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26人,列席代表18人。主要是来自全国各省(市、区)从事林木遗传育种工作的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的专家、教师和科技人员。参加山东省林木遗传育种学术会的50名代表也列席了会议。应筹备委员会的邀请,山东海洋学院方宗熙教授,到会作了细胞遗传学发展趋势的报告: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鲍文奎同志及应存山同志、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李继耕教授、副研究员李向辉同志,也在会上作了有关遗传育种方面的学术报告。代表们对大会所安排的报告都很重视,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06年南方林木育种研讨会于2006年10月23~25日在广西南宁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这次会议是历届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研讨会,10个省(市)56个教学、科研生产单位18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内容有:热带、南亚热带速生商品林树种遗传、改良与育种现存问题的研讨(问题与对策);热带、南亚热带珍贵乡土阔叶树种在商品林、生态公益林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南方生物质能源资源树种的开发与发展潜力;南方片2~3个具代表性的区域造林树木遗传改良科技协作;今后林木遗传改良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研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中国林木遗传改良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刚标 《经济林研究》2003,21(4):120-122
从林木遗传资源发掘与引进、选择育种、杂交育种、无性系育种、遗传资源收集与保存以及现代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在林木遗传改良中应用等7个方面概述了我国林木遗传育种工作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世纪我国林木育种工作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我国林木育种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主要成就, 综述了近年来林木遗传标记技术、林木基因组研究、林木抗虫、抗病、抗逆境、品质改良、遗传转化等基因工程技术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进展, 并探讨了生物技术与林木常规育种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传统林木遗传改良的成就进行概述,分析了基因组研究的发展对传统林木遗传育种的影响,基因组时代的林木遗传改良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林木遗传改良在提高林木生长量和抗性等选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单一或者几个树种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成为可能;基因组学的发展从基因的水平对认识林木的遗传本质提供了信息,也丰富了传统遗传改良的方法和手段,必将加速林木遗传育种的进程;基因组学只是辅助传统林木遗传育种的工具,不可能替代传统林木遗传改良理论、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7.
林木遗传育种基础研究热点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木由于世代周期长、个体高大、遗传负荷高等自身固有的一些特性,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非常难以操作的遗传学材料,导致林木遗传育种在基础研究方面远远滞后于模式动、植物和其他重要作物,成为限制林木遗传改良进程的主要因素。分子育种是突破林木育种周期长的关键技术,通过基因组学研究,分析和阐明林木基因的功能是进行林木分子育种设计的前提。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领域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林木遗传育种基础研究也出现一些新的热点。本文主要阐述林木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学、连锁与关联分析、木材形成机制及分子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虽然目前相关研究成果实际应用的条件还不成熟,但作为技术储备是急需加强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遗传资源泛指已用于或可用于育种的各种野生林木和人工创造品种及其近缘植物。它包括分类学中的种、变种、变型及人工创造的品种和品系。育种的原始材料是指育种工作中实际利用和即将利用的遗传资源的一小部分。林木遗传资源是开展林木遗传研究和发展林木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因此,应该重视这方面的开发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9.
欧美国家《林木遗传育种》教学北京林业大学沈熙环根据1986年在前南斯拉夫Liubljana召开的世界林协大会的建议,为交流和改进高等林业学校“林木遗传育种”教学,提议由斯拉伐克兹沃伦林业和森工学院于1990年组织一次有关该课程的国际讨论会。这次讨论会...  相似文献   

10.
林木育种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林木遗传育种学科起步晚,与学科设置较早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林木遗传育种发展较为滞后。要把生物技术和组织培养技术广泛应用于林木育种中。  相似文献   

11.
日本的林木育种事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日本的林木育种事业开始于1957年,在过去的40多年里,日本的林木育种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介绍了日本的林木育种简要历程、林木育种机构、林木育种事业的三大内容(新品种培育、森林遗传资源保存和海外技术合作)、育种成果及对未来育种的期待。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林木遗传育种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围绕高产、优质、抗逆和适应性强的高世代林木育种进程不断加快;以常规育种为基础,利用生物技术迅速崛起的基因工程,进行无性系育种和元性系林业;在育种方法和方式上,注重时空优化效应;在良种繁育上,加速种子园的换代提级。本文仅涉及当前国外林木育种几项发展趋势,结合国内林业现状与发展规划,提出未来林木遗传育种工作的刍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贵州省林木遗传育种研究现状,结合林木良种基地建设需要,应用林木遗传育种学基本理论,提出建立完整林木遗传育种体系观点,并对当前的良种基地建设提出了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4.
生物技术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木种质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具有独特的属性和非常重要的作用.生物技术的发展又为林木种质资源的创新提供了新的途径.近年来,林木遗传育种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从对优质、高产、抗性和稳定林木新品种需求的紧迫性出发,分析了我国林木遗传育种工作的现状,提出了以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为主体的生物技术、常规育种和林木种质资源保存等方面的工作,是新世纪中国林木育种技术需求的重点内容.现代生物技术正日益应用于林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并取得了重大成果,为林业育种技术的改造、更新和林业新技术革命提供了可能.对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林木遗传改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我国林木遗传育种工作的发展现状,阐述了生物技术在林木遗传改良研究中的应用,提出了新世纪我国林木育种工作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6.
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和林木遗传育种研究都是林木良种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良种基地是遗传育种研究工作的前沿阵地,遗传育种研究是良种基地建设的先决条件。河北省针叶树种类较多,在林业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河北省针叶树良种基地建设和遗传育种工作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今后我们应该从思想认识和技术措施上多方努力,更好地发展针叶树良种事业。  相似文献   

17.
《森林数量遗传学》(Handbook of Quantitation Forest Genetics)是为森林遗传工作者、林木育种工作者和其他林木改良人员编制的参考工具书,同时也可做为大学教材和短期培训的数量遗传课本。 全书共分8章,重点讨论数量遗传工作者和林木育种工作者在设计规划和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18.
林木是多年生植物,其遗传品质的改良不可能在一个世代之内就能达到育种目标,必须通过不断地选择改良,以不断提高林木的遗传品质。我国林木育种工作,经过十几年的选优、建园、子代测定,获得了大量关于林木数量遗传方面的信息。然而,为了更进一步推动林木育种工作的不断深入。比较全面地了解有关遗传方面的知识,也就不得不碰到交配设计等有关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60多年如一日,钟情林木遗传改良,构建林木无性系育种体系;最早开展杉木地理种源试验;把我国林木地理种源研究、无性系育种和无性系林业研究推向世界水平。尽管如今他已86岁高龄,但仍然经常出入图书馆,不厌其烦给年轻人“递纸条”、打电话、提建议,勇敢地与年轻人深入实验基地指导考察研究?看着落叶松、云杉、楸树等至爱,心头幸福满满。这就是马常耕,我国最早开展杉木地理种源试验的中国林科院林业所林木遗传育种资深专家,我国林木无性系育种和无性系林业最早的组织者、倡导者,我国林木遗传改良学科的开拓者之一。  相似文献   

20.
分子设计育种研究进展及其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分子设计育种的概念、研究进展及其在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结合当前林木育种发展现状和育种目标, 介绍了开展林木分子设计育种的研究基础, 包括林木多基因转化技术研究、林木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研究以及林木的生物信息学研究。针对林木分子设计育种现状, 分析了开展林木分子设计育种存在的相关问题, 并对今后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