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超高产的指标高.上个世纪60年代起我国开始高产综合栽培技术的研究.水稻超高产栽培有途径.有栽培途径的技术指标.超高产栽培途径相配套的关键是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探讨超高产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特点,提出超级稻优质高产、省工、节本的强化栽培技,为发展超高产水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是四川农大水稻所、四川省农科院、四川省农技推广总站等单位在引进国外水稻强化栽培理念的基础上,针对四川水稻生产“高湿度、低光照、小温差”的气候特点,经过3年联合攻关优化集成的一项新型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具有“嫩秧早栽、稀植壮株,湿润强根、控苗壮秆、足肥高产”的技术特点。2005年.我省各级农技推广部门依托”三百”粮食科技示范工程项目,积极开展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示范。  相似文献   

4.
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是马达加斯加和美国康乃尔大学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理念,其栽培理念与我国传统的水稻栽培方法存在很大差异。根据该理念,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组织有关单位的科技人员试验研究,提出了适用于四川稻作生态区及类似生态区的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具有增产幅度大、  相似文献   

5.
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体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采取育种与栽培相结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以节水型优质超级稻新品种为基础,以农业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为主攻方向,实现水稻高产为目标。  相似文献   

6.
大邑县从2006年起连续对水稻强化栽培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基本上形成了我县杂交水稻小苗强化栽培的一系列技术,为我县水稻的丰收和该项技术的不断完善提供了依据和数据储备。  相似文献   

7.
<正>水稻强化栽培是马达加斯加和美国康乃尔大学的水稻栽培专家经20多年潜心研究,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水稻栽培新理念[1-3]。与传统栽培技术比较,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有嫩秧早栽、稀植壮株、湿润强根、控苗壮秆、足肥高产等特点。此外,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即移栽时每窝栽3苗,呈三角形分布(苗距6~10cm),行间错窝,做到稀中有密,密中有稀,促进分蘖,提高有效穗数[4]。  相似文献   

8.
应用强化栽培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品种和栽培技术的综合潜力,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但在通过强化栽培技术获得高产的报道中,采用的品种不尽相同。当前我县在生产上应用的水稻品种达100多个,如何选择适宜我县强化栽培技术模式下适宜的品种类型,是应用推广强化栽培技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05年我站选择了21个新品种,采用强化栽培技术进行超高产栽培比较研究。研究表明:选择分蘖力较强、千粒重高的大穗型品种如国稻优5号、冈优D069、田丰109、川香9838,通过强化栽培技术,能大幅提高有效穗,增加单株边际效应,提高结实率及千粒重,减少病虫害,较大…  相似文献   

9.
应用强化栽培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品种和栽培技术的综合潜力,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但在通过强化栽培技术获得高产的报道中,采用的品种不尽相同。当前我县在生产上应用的水稻品种达100多个,如何选择适宜我县强化栽培技术模式下适宜的品种类型,是应用推广强化栽培技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05年我站选择了21个新品种,采用强化栽培技术进行超高产栽培比较研究。研究表明:选择分蘖力较强、千粒重高的大穗型品种如国稻优5号、冈优D069、田丰109、川香9838,通过强化栽培技术,能大幅提高有效穗,增加单株边际效应,提高结实率及千粒重,减少病虫害,较大幅度地提升单产水平。  相似文献   

10.
水稻超高产的指标高。上个世纪60年代起我国开始高产综合栽培技术的研究。水稻超高产栽培有途径。有栽培途径的技术指标。超高产栽培途径相配套的关键是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水稻超高产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时代,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们对粮食作物的需求也变得越发迫切。这使得我国的水稻栽培技术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其中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栽培技术,它在我国的水稻生产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水稻超高产的概念和由来,探讨了水稻超高产的栽培技术和方法,同时也对未来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杂交晚粳稻高产群体结构与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稻晚粳稻是我市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由于品种不断更新和杂交晚粳稻的推广,加上栽培技术改进,产量水平有所提高,一般亩产约在550kg,高的可达600kg.为使水稻持续高产,我们于2002年起开展水稻强化栽培试验与示范,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与常规栽培技术相比,增产10%左右,充分显示了该技术有强大的增产优势.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规律,2004年在强化栽培条件下,对杂交晚粳稻地上部苗蘖动态与产量形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水稻超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水稻机械移栽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66团生产水稻已有多年历史。近几年,随着我区水稻栽培方式的更新,新型配套农机具的引进,水稻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水稻机械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大面积涌现出667米2水稻产量800千克以上的超高产田,我团水稻栽培的发展已由高产阶段逐渐向超高产阶段迈入。2006年起,66团生产部门开始水稻超高产栽培的试验示范,结合这几年的试验示范及大面积实践积累的数据资料,本文对66团水稻机械移栽超高产栽培技术初步总结如下:一、超高产目标实现总体思路水稻超高产栽培667米2目标产量800~1 00千克,其栽培技术的建立与实施应遵循以下思路:各项技术措施都要为构建抽穗成熟期的高  相似文献   

14.
“中浙优一号”(中浙A/航570)是由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省种子公司合作育成的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2003年列入单季杂交稻区重点示范组合,2004年通过省品审会审定,是农业部推荐的17个符合超级稻标准的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我县于2004年引进该品种,2005年在竹口镇竹上村淤边田块(海拔350m)开展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示范,面积14.7hm^2,取得较好的栽培效果。2006年在全镇推广该技术66.7多hm^2。现将“中浙优一号”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当前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所面临的问题很多:一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非农业用地的增加,以及蔬菜、水果、退耕还林等非粮食作物面积的逐渐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必将进一步减少;二是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大,复种指数高,进一步提高复种指数相当困难和有限;三是在粮食生产中占重要地位的水稻生产已徘徊多年,传统栽培技术和现有组合已无法满足进一步大幅度提高水稻单产的要求。因此,我县于2002年开始研究适合我县推广应用的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当年小面积试验取得了两季(中稻和再生稻,下同)亩(1亩=1/15公顷,下同)产近800公斤的较好效果,初步证明水稻超高产强化…  相似文献   

16.
2014~2016年在温宿县试验示范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实现了大面积水稻超高产。该技术以钵苗机插为核心,综合集成了钵盘育秧、机械插秧、配方施肥、强化栽培、节水灌溉、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适用于阿克苏地区≥10℃年有效积温在3 400℃以上的稻区。  相似文献   

17.
水稻强化栽培新技术是一项超高产栽培技术,2003年在浙江省农业厅指导下,庆元县淤上乡对该技术进行了试验示范,获得了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706.8千克的好成绩,创造了庆元县的水稻高产纪录。  相似文献   

18.
<正>寒地水稻三超栽培技术,是在水稻旱育稀植栽培基础上提高和发展的一项更高的栽培技术,也是提高水稻产量的一项突破性措施。所谓水稻三超栽培即一是超级稻品种;二是超稀植;三是超高产。  相似文献   

19.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表现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强化栽培是当前水稻生产上的一项新型技术。我县2002年开始了该项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体系在我县已更趋完善并得到了较好的推广,表现出了强劲的增产优势。我县2006年把该项技术作为提高水稻单产的突破口,推广面积将达到10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以上。  相似文献   

20.
1.以水稻为主的优质粮食作物超高产栽培技术围绕以水稻“百亿工程”为主的优质粮生产,落实国家良种补贴政策,建设优质粮食作物超高产栽培示范区,示范推广粮食作物超高产栽培技术。继续加大优质超级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