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0Co-γ射线辐照处理切花百合‘科瓦拉’、‘不同凡响’、‘双重惊喜’鳞茎,开展辐射诱变育种试验。经0、3、6、9Gy 60Co-γ处理的成苗(株)率‘科瓦拉’分别为100%、37.5%、0和0;‘不同凡响’的成苗(株)率分别为100%、35%、7.5%、2.5%;‘双重惊喜’的成苗(株)率分别为100%、100%、66.7%、0。结果表明,各处理对百合植株的生长和发育出现较明显的辐射损伤,主要表现在植株变矮,单株叶片数减少,花蕾数减少,开花延迟。用60Co-γ射线辐射诱变切花百合有明显效果,适宜诱变剂量因品种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2.
3.
60Co-γ射线辐照高粱的生物学效应及适宜诱变剂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60Co-γ射线辐照高粱材料,研究M1代种子萌发过程中植株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并对不同供试材料的适宜诱变剂量进行预测.用300、600、900、1200 Gy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高粱654、ICSV111/1022和BTx623的干种子,调查了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第12天幼苗生长量、活力指数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结果表明:低剂量辐射(≤300 Gy)对高粱种子的发芽势及发芽率有促进作用,剂量>300 Gy时,逐渐转化为抑制作用;幼苗生长量、活力指数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大而减小,与辐射剂量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SOD、CAT、POD活性则与辐射剂量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大而增强.研究认为:M1代种子的发芽率、幼苗生长量、活力指数、SOD、CAT、POD活性的变化均可反映高粱材料的辐射诱变效应;不同材料耐受辐照的能力有所差异,ICSV111/1022>654>BTx623.3个高粱材料的适宜辐射诱变剂量差异很大,变幅在300~700 Gy之间. 相似文献
4.
空间环境和地面γ辐照对水稻诱变的差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空间搭载和地面60Co γ辐照两种条件下的诱变敏感性和诱变效应。结果表明,诱变的敏感性均以粳稻强于籼稻,推广种强于农家种,籼稻中以中籼和晚籼>早籼,而不同粳稻气候生态型间的差异较小。对γ辐照不敏感的品种大多数对空间诱变也不敏感,而对γ辐照敏感的品种中仅有1/4对空间诱变敏感。空间搭载对54.2%的品种的处理当代秧苗生长具有加速作用,有的同时提高结实率。M2代研究表明,两种诱变处理均能诱发株高和抽穗期突变,但其突变频率差异较大。空间搭载处理的M2代矮秆、高秆和早熟的突变频率与M1代总生理损伤存在显著正相关。表明空间环境与地面γ辐照的诱变机制可能不完全相同。本研究结果对开展水稻空间诱变育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6.
本研究利用60Coγ射线辐照亚麻下胚轴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再生植株,结果表明:低于2.0KR辐照对亚麻愈伤组织培养出苗所需要的时间无明显影响;辐射在0.5KR时,对愈伤组织分化出苗有明显的促进效应;辐照在1.0KR时,个别品种愈伤组织分化率和绿苗繁殖频率仍明显高于对照;照射量达到3.0KR时,愈伤组织出苗时间延长,愈伤组织分化率和绿苗繁殖频率与对照相比明显降低;当照射量达到5.0KR时,个别品种愈伤组织已不能出苗,有的品种虽然可以出苗,但多为畸形苗,在壮苗过程中难以存活,已无试验价值。 相似文献
7.
^60Co-r射线辐照处理大豆M3、M4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50Gy^60Co-r射线对大豆品种的干种子加以辐照处理,对其M3及M4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结果表明:1)M3及M。变异系数最大的分别是:有效分枝始节、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2)相关分析表明:百粒重与荚长、荚宽、单株产量和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主茎节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株高与主茎节数、结荚高度、单株粒数和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3)对M3及M4遗传力平均值的分析,遗传力最大的分别是株高、主茎分枝数、结荚高度、单株粒数。 相似文献
8.
超低温(-196℃)保存杂交水稻恢复系花粉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试验研究了杂交水稻恢复系芬粉液氮超低温(-196℃)保存的技术。结果表明,含水量在5.80%至29.60%范围内的花粉,超低温保存后,超低温保存后,田间授粉均能桔实,含水量13.24%的花粉结实率最高,达65.0%。经统计分析,含水量13.24%和9.11%的花粉,其结实率与对照新鲜花粉无显著差异。试验表明,花粉干燥的适宜温度为10℃,此温度下干燥,对花粉生活力影响较小。花粉的生活力染色测定以联苯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不同剂量^60Co-γ射线对不同品种澳洲坚果花粉萌发的影响;采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对澳洲坚果品种‘HAES900’和‘HAEs951’的新鲜花粉进行辐照处理,并对辐照的后花粉活力和花粉管形态进行观测;经低剂量^60Co-γ射线辐照后,‘HAES900’的花粉离体萌发率随着剂量的增加呈现出增高趋势,而‘HAES951’的萌发率呈现出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经高剂量^60Co-γ射线辐照后,‘HAES900’的花粉离体萌发率随着剂量的增加先增高然后显著降低,而‘HAES951’的萌发率呈现出极显著的下降趋势;高剂量辐照后,同一处理内花粉管长度变异幅度增大,部分花粉管出现扭曲或顶端膨大等形态变异;‘HAES900’和‘HAES951’的致死剂量均为600Gy,半致死剂量分别为480Gy和360Gy。本研究发现,低剂量辐照可促进澳洲坚果的花粉离体萌发,而高剂量的辐照则会抑制花粉萌发;‘HAES951’的花粉对^60Co-γ射线辐照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0.
以4个粳稻品种种子为材料,用150Gy的 60Co-γ射线辐照诱变,经系谱法选择6代后收取后代材料米样进行稻米品质性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 60Co-γ射线辐照后4个粳稻品种后代在稻米品质各性状上均发生变异,平均变异系数为3.43%~35.60%,性状变异幅度和分离方向与基因型有关,表明辐照诱变可以为北方粳稻品质育种提供丰富种质资源和有效途径;t检验显示不同品种间后代部分品质性状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米饭粘度和平衡度与亲本间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通过这2个参数预测 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后代材料的可行性;相关分析表明食味值与部分淀粉RVA谱特征值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相关性,这可为辐照处理后代材料稻米品质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选用7种不同细胞质源滇型不育系与滇一型保持系及恢复系各5个材料进行杂交,对70个杂交组合的剑叶穗颈夹角、剑叶长宽比、株高、穗长及穗总粒数这5个性状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滇型杂交水稻在剑叶长宽比、株高、穗长及穗总粒数等性状的表现主要受不育系母本的影响,在组配滇型杂交稻时考虑不育系多项农艺性状的表现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以神马H、神马06、神马08、虹之无暇与虹之白露5个切花单头萄品种的扦插苗为试验材料,设置50Gy,75 Gy与100Gy 3个剂量的60C0-γ射线进行辐射诱变处理.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大,其株高、分枝数、叶片数与叶绿素的SPAD值均明显下降,成活率与开花植株数显著下降,生育期延长;5个品种的半致死剂量为33.2~62.5 Gy,平均为46.2 Gy;致死剂量为100.0~106.0 Gy,平均为101.7 Gy;切花单头菊的适宜辐射剂量约为30~40 Gy. 相似文献
13.
^60Co—γ射线诱发的籼型温敏核不育水稻叶色突变系变异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60Co-γ射线诱发的8个灿温敏核不育系水稻叶色突变系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叶色突变高温表达型、低温表达型及温钝型。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不同辐照剂量的60Co-γ射线对3个品种的大豆种子进行辐照处理.剂量分别为O(CK),50,100,150,200,250和300 Gy 7个水平,剂量率为1.2 Gy/min.根据大豆Ml的成株率和M2农艺性状的变异率确定辐照的最佳剂量以及对Mz的致变效应.1结果表明:辐照处理对M1的农艺性状有抑制作用,其性状平均数与辐照剂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式为Y=0.000 1x2-0.381x 102.9(R2=0.962 7**);品种间最佳剂量有差异,平均为144.3 Gy;不同辐照剂量对M2植株的株高、主茎节数、荚长、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剂量越大,影响越大;由于基因的突变,在M2植株中可发现一些超亲类型. 相似文献
15.
16.
水稻灿粳亚种间杂交后代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灿粳稻亚种间远缘杂交后代品系单位面积穗数、穗实粒数、千粒重与产量的研究分析表明:要获得高产,在稳定每单位面积穗数的基础上,在选育和栽培过程中,注意选育千粒重高、穗实粒数高的后代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施用锌,钼微肥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威优64为材料进行了杂交水稻施用微肥钼(Mo)、锌(Zn)两因素各3水平的田间籽粒产量比较试验。结果是:(1)威优64对钼酸胺不敏感,各处理间籽粒产量无明显差异;(2)施0.75kg/667m^2硫酸锌作基肥,比空白ck籽粒产量增加8.39%、比施1.50kg/667m^2的A3处理增加5.46%;(3)0.75kg/667m^2,1.50kg/667m^2硫酸锌作基肥分别使杂交稻威优64穗粒数 相似文献
18.
19.
光敏不育粳稻及其杂交后代的光周期效应指数(PE)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剥蘖分株,把供试水稻每一单株的4个第1次分蘖分别栽培在高温长日(光照时数/平均气温为15小时/28.4℃)、低温水日(15小时/23.5℃)、高温短日(10小时/28.4℃)和低温短日(10小时/23.5℃)环境下,在对号统计供试个体分株苗的育性、计算个体光周期效应指数的基础上,分析了光敏不育粳稻(农垦58s、7001s)及它们的杂交F、BF1和F2个体、群体的PE。 相似文献
20.
利用生育期相近、产量和农艺性状有一定差异的10个杂交水稻组合配制成20个混系稻,对混植后的产量与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易受环境影响的性状混植后容易发生变化,而受环境影响比较小的性状混植后变化不明显。混植后导致产量互促主要是由于混植共生后有效穗数、成穗率和单株重等比参配组合有所提高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