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种子萌发和幼苗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稀释倍数深绿木霉发酵液对黑麦草促生作用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室内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稀释倍数深绿木霉发酵液能够显著提高黑麦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尤其是100倍稀释液对黑麦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影响较为明显,分别为96.55%、37.41和7.83。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稀释倍数深绿木霉发酵液对黑麦草幼苗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以及能够显著地提高幼苗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和与抗性相关酶的活性,尤其是100倍稀释液处理的黑麦草幼苗根系长度、株高、鲜重、干重和根冠比的相对增长率分别为16.95%、13.33%、40.57%、73.68%和36.36%;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相对增长率分别为8 4.09%和75.50%;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在处理后第四天达到最大值,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处理后第三天达到最大值。因此,深绿木霉发酵液对黑麦草的生长具有显著的促生作用,且能够显著提高与抗性相关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大青叶中可溶性糖含量,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大青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氮蓝四唑光还原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愈创木酚法测定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采用L9(34)正交表设计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配比对板蓝根生理生化指标及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A9为最佳施肥处理,即施肥比例为9∶1∶8,复合菌肥施用量为l 125 kg/hm2,N、P、K施用总量为450 kg/hm2.氮肥有利于提高板蓝根产量,化肥与有机肥合理配施更有利于板蓝根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樟子松苗木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培育根系发达、生长健壮的樟子松苗木提供依据和参考,在陕北毛乌素沙地对樟子松苗木地上、地下生长规律及其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苗圃中1-5 a生樟子松苗木高度、生物量、地径和主根长度生长都呈现明显的节律性,苗木高度、地径随苗龄呈Logistic增长,苗木地上、地下生物量以及主根长度与苗龄呈指数函数关系;苗木地上部与地下部相比,在生物量中所占比例随苗龄增加呈上升趋势,由第1年的50.0%逐渐上升到第5年的80.0%。西北林学院学报24卷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鲁单818为材料,设置0(P1)、20 kg/hm2(P2)、40 kg/hm2(P3)、60 kg/hm2(P4)、80 kg/hm2(P5)、100 kg/hm2(P6)共6个磷素处理水平,研究不同磷素用量对玉米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肥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提高玉米生理代谢以及抗逆性.随着磷...  相似文献   

5.
采用L9(34)正交设计,在温棚内开展定量水分控制的云南松苗木培育试验,了解浇水间隔和浇水量及其处理组合对苗木针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9个处理组合的叶绿素a、b及其总的、类胡萝卜素、脯氨酸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0.428~0.944、0.053~0.268、0.517~1.211、0.130~0.257 mg/g、9.400~28.235 μg/g、0.312%~0.382%。2 d浇水1次,1次浇1/4饱和含水量的处理组合,即短间隔与较少浇水量的组合有利于叶绿素a、b及其总的和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与之相反,3 d浇水1次,1次浇1/4饱和含水量(长间隔少量浇水)的处理组合则提高脯氨酸含量,以抵御干旱对苗木的伤害;1 d浇水1次,1次浇1/4饱和含水量提高蛋白质的积累。处理组合间以上6个指标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短间隔少量浇水是解除云南松蹲苗现象、培育无蹲苗期壮苗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现有的品种唐粉108、唐红109、东农728、粉冠1号、中杂9号5个番茄品种为试材,研究其耐低温胁迫性,为番茄冬季栽培生产和耐寒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试验以25℃/15℃为对照,在15℃/5℃和20℃/10℃低温条件下处理,光照强度均为4 000lx,处理时间为15d,测定番茄幼苗生长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SOD活性、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OD活性,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变化。[结果]低温胁迫下,各番茄品种的生长指标及干物质均有所下降,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则不同,其中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SOD活性呈下降趋势,而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OD活性、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是随着温度的降低反而提高。[结论]低温胁迫促进了MDA、脯氨酸含量增加和POD活性,其变化与番茄不同品种抗寒性密切相关。5个番茄品种抗寒性大小顺序为:唐粉108、东农728、唐红109、中杂9号、粉冠1号。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糊精含量低氮饲料对鲤(13.12±0.55)g生长及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3组试验饲料(分别记作D1、D2和D3)糊精添加量分别为0%、7.5%、15.0%.经56 d养殖试验后测定鲤的生长和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鱼体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D1的增重率和特定生...  相似文献   

8.
以10种不同种源的墨西哥柏为材料,采用室内试验与野外观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10种墨西哥柏在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生长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减缓了墨西哥柏苗高和地径的长势;随胁迫强度的增大,各种源相对含水量明显下降;相对电导率和叶绿素总含量呈先下降而后上升的趋势;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上升。根据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各种源抗旱能力由强至弱依次为D6、D2、D8、D10、D3、D1、D5、D9、D4、D7。  相似文献   

9.
张小会  程琳 《湖北农业科学》2022,(11):97-100+106
以9种仙客来(Cyclamen persicum Mill.)幼苗为试验材料,分析了温度对幼苗生理生化指标和生长特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品种仙客来植株的耐高温性,并尝试通过引入外源抗氧化剂来提升幼苗的耐热性。结果表明,仙客来幼苗在短时间内有一定的忍耐高温能力,幼苗叶片厚度、叶片数量等均可作为其耐热性研究的形态指标;同时,叶片细胞膜透性、超氧阴离子和丙二醛含量与温度显著相关。高温胁迫会导致仙客来幼苗膜脂过氧化加剧,细胞膜受损光合作用下降。其中,荷兰品种的耐热性最差,日本和法国品种的耐热性较强;施加抗氧化物质能够缓解植株的高温伤害,其中以100 mg/L半胱氨酸的处理效果最佳,研究结果能为仙客来的耐热鉴定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培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铁营养水平下(0.00、0.56、1.12、1.68、3.36、4.48mg/L),烟草幼苗生长及其外渗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和根系活力的关系。结果表明:铁浓度为1.68mg/L处理后的烟草幼苗生长状况较好,株高,根冠比均明显好于其它铁离子处理;抗性生理指标外渗电导率、游离脯氨酸含量及丙二醛含量均低于供试的其它铁离子处理,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根系活力均高于供试的其它铁离子处理。  相似文献   

11.
对樟子松枯梢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佳;最适温度25℃;最佳pH=5;最佳C源为蔗糖;最佳N源为蛋白胨;全光最适其生长,并能产生分子孢子器和分生孢子。病原菌分生孢子在25-32℃下、2%葡萄糖中、100%相对湿度下,孢子萌发率最高。但随湿度降低,萌发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樟子松营养袋苗猝倒病的防治效果,进行播种前的土壤消毒、种子处理,播种后的苗期化学防治、施肥方法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选用硫酸亚铁2.5kg.m-3进行土壤消毒和0.5%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h,防治效果分别可达76.2%和78.1%;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敌克松可溶性粉剂、5%辛菌胺和5%菌毒清水剂可作为苗期化学防治首选药剂,多菌灵、敌克松1 000倍液,辛菌胺、菌毒清800倍液喷洒苗木,防治效果达78%以上,氮、磷、钾合理配置施肥,既能促进苗木生长,又能增强抗病性。  相似文献   

13.
干旱荒漠区樟子松幼苗生长规律及管理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樟子松种子播种后,随着幼苗的出土,主根即以较快的速度下扎,2个月后幼苗根系已深入到10 cm以下的土层,抵抗力相对增强。樟子松播种苗和移植换床苗生长表现为第一、第二年生长缓慢,第三年高生长和地径生长均迅速增加,进入速生期。苗木抚育管理中,春、夏季樟子松生长高峰期需水需肥量大,应及时灌溉和施肥,秋季苗木生长变缓,应适当控水控肥,以促进苗木木质化。幼苗越冬管理中的方法为土地冻结前灌溉、覆沙、覆土,笠年春季一般到4月中旬气温稳定时除去覆土。  相似文献   

14.
樟子松叶栖真菌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真菌学、森林病理学与群落生态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对樟子松叶栖真菌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共获樟子松叶栖真菌26种。叶栖真菌在小龄针叶上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少于老龄针叶。上冠层的真菌种类最多,其次是下冠层,中冠层的真菌种类最少。兼性寄生性真菌在老龄针叶上的种类和数量均多于小龄针叶,并为老龄针叶的习居菌,而且随冠层的降低还有增加。  相似文献   

15.
樟子松枯梢病菌的潜伏侵染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应用森林病理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病区和非病区不同时期健康株针叶、芽、梢、枝、果等不同部位的组织进行分离培养、接种和套袋隔离试验,测定樟子松估梢病在病区和非病区健康株上的潜伏侵染带菌率,并对照病区和非病区不同部位,不同时期健康组织的分离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以得以樟子松枯梢病的潜伏侵染规律,为此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樟子松枯梢病的侵染规律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对樟子松枯梢病、健组织病菌的分离、孢子萌发和接种试验等研究结果表明,樟子松枯梢病是一种寄主主导性病害。引起该病的松壳色二孢[Diplodia pinea(Dem.)Kickx]可在历年病树上的针叶、芽、梢、枝和果鳞上越冬,又可在健康树上的针叶、芽、梢、枝和果鳞上潜代侵染。其潜伏侵染带菌率:健康樟子松越冬各部位比当年生各部位潜伏带菌率高,分别为20%-70%和6%-30%,其中以针叶、梢、枝和每年4,5月份、9,10月份潜伏带菌率最高。病害的初次侵染源主要来自历年病树上病菌子实体飞散出来的分生孢子,借风和雨水淋洗传播,种子上不带菌。病菌可直接侵入当年嫩梢和嫩针叶,也可通过伤口、气孔侵入针叶、芽、梢和枝。潜伏期7-14d,繁殖期23-28d。  相似文献   

17.
樟子松枯梢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生态系统的自控能力和樟子松枯梢病流行规律为依据.提出了防治樟子松枯梢病的主要途径:营造混交林,及时进行抚育伐和透光伐.是防治该病发生的根本措施;应用0147抗生细菌含菌量10^8 /mL抑菌效果达82.1%,林间防治效果达54.1%,该抗生细菌可以定居良樟子松针叶上,成为针叶叶围微生物群落,起到抑制病菌的作用;在6月病菌孢子飞散前;对苗囤和重病林分喷75%百菌清1000x液、65%敌克松1000x液、70%甲基托布津1000x液、65%代森锌500x液.其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0%以上和7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樟子松枯梢病测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黑龙江省尚志市一面坡林场樟于松枯梢病发病区内的固定标准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5月初孢于开始飞散,随着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降雨量的增加,孢于的飞散量也逐渐增加。6月中旬和6月下旬为初始发病期,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发病高峰,9月中旬为病害的终止期。气温、相对湿度和降雨3个因子对病情的发生和发展影响很大,气温对病害流行始发期和终止期起决定作用。在适宜的气温范围内(20—23℃),病情随时间及相应的气温、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预报方程:y=-10.6 1.241Y。 0.288t,入选的自变量有初始病情y。和前月平均气温t两个因子,此方程可以预测当年病情指数(y)。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樟子松嫩枝扦插生根的特点以及插穗生根与母树年龄、扦插基质、扦插时间、生根促进剂质量分数、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樟子松属于愈伤组织生根型,只有极少数为皮部生根,生根时间为2~4个月。扦插期间地表温度过低(低于20℃)不利于生根。②扦插的最好时间为6月上中旬,此时扦插的穗条处于半木质化时期。③樟子松扦插生根的最佳组合为:蛭石基质,插穗为2年生母树的穗条,生根促进剂为L2号。母株年龄对樟子松扦插生根有极为显著的影响,母树的年龄效应是樟子松穗条扦插生根的主要限制因子,2年生到5年生的插穗生根率从90%降到2.5%;而扦插基质之间和生根促进剂之间对生根率没有显著影响。基质对插穗生根影响的顺序从大到小为蛭石,草炭,珍珠岩 草炭(1∶1),河沙。生根促进剂以质量分数为1×10-4L2号最好,生根率达到67%,质量分数太小(0.5×10-4)或太大(3×10-4、5×10-4)都使得成活率下降。3种处理对生根率影响的顺序从大到小顺序为:插穗的母树树龄,扦插基质,生根促进剂。  相似文献   

20.
辽西樟子松树干液流运动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深入研究辽西防风固沙林主要造林树种樟子松的耗水特性,应用热脉冲技术,于2007年8月份观测与分析了辽西章古台地区樟子松在不同天气、不同方位和不同木质部深度的树干液流的变化,结果表明:樟子松树干液流日进程随天气而变化,晴天变化曲线呈双峰型,两次高峰出现在10:00和14:00左右,液流速率分别为19.550、18.118cm·h-1,日累计液流量为41.08L,晴-多云天气次之,雨天最小;樟子松不同方位上液流速率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各时段、各方向液流量占该时段液流总量的比例呈不同的变化趋势;樟子松木质部不同部位输水能力差异较大,液流速率最大的位点位于15mm处,10mm次之,20mm及5mm处依次降低,且外层受环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