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利用甘肃省庆阳市黄土高原8个气象站1971—2018年共48年伏期降水量资料,分析了伏期降水和伏旱的空间分布特征、伏期降水的时间变化规律以及伏旱与春玉米和次年冬小麦产量的关系,用以代表黄土高原塬区董志塬上的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1994—2018年春玉米田和1986—2015年冬小麦田伏期土壤相对湿度资料,分析了伏期土壤相对湿度与春玉米和冬小麦产量等的关系。结果表明,伏期降水量最少的是镇原气象站,为123.7 mm,次少的是环县气象站,为125.3 mm,最多的是正宁气象站,为162.5 mm,次多的是华池气象站,为149.9 mm。伏期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伏旱频率最高的是合水、庆城、华池,为41.7%,伏旱频率最低的是宁县,为31.1%,频率从东北向西南递减。伏期降水量20世纪70年代降水偏少,80、90年代偏多,21世纪头10年偏少,2011—2018年偏多。伏期多雨年份比伏旱年份春玉米平均单产高960.0 kg/hm2;冬小麦平均单产高1 599.0 kg/hm2。伏期土壤相对湿度大年比小年玉米平均单产高2 287.5 kg/hm2;冬小麦平均单产高705.5 kg/hm2。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普兰店区16个自动站2011—2018年夏季(6—8月)的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等方法,对普兰店区夏季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地形差异的影响,普兰店区2011—2018年夏季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趋势为从东南向北略有递增,北部的安波降水量最多,南部沿海的杨树房降水较少,但降水长期变化是呈减少趋势;夏季和各月降水都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2011—2013年降水偏多,2014—2018年降水明显偏少,但有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1963—2010年黄淮中部地区商丘市的气象数据资料,开展了降水量演变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黄淮中部麦区全年降水演变特征存在较多的异同点,随着气候变暖,商丘市降水全年变化趋势为线性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3.1 mm/10年;季节分布呈现冬前、冬季和夏季降水量增多,春季和小麦出苗前后降水量减少的特点,总体分析认为,全年降水有向淮河以南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根据甘肃省境内35个气象台站自1965-2015年的逐日降水观测数据,通过统计春、夏、秋、冬及全年的累计降水量,计算出上述四季及全年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值,并采用EOF分析方法对SPI值分别进行时空分解,研究SPI值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从而分析甘肃省五十年来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整个区域范围内特征向量为一致的正值区,表面1965-2015年甘肃省旱涝变化整体同步,即一致性变涝或变旱。(2)时间系数演变来看,四季分布不均匀,极值相差较大,1965-2015年间春、秋、冬季气候向湿润转变,夏季有向干旱发展的趋势,干旱多发生在甘肃省的西北、东南地区,且夏季干旱范围最大。(3)1965-2015年间甘肃省全年干旱呈现由干旱到湿润,再由干旱到湿润的气候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选取西北地区119站1961~2004年夏季降水资料,利用西北夏季平均降水量时间演变,周期分析,所有站点的历年平均值,方差值和年代际平均值的区域客观分析场,分析了西北地区夏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6.
我国夏季降水类型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为研究我国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类型及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点。[方法]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析,对1951~2000年我国160个观测站夏季降水量资料的标准场进行展开,得到我国夏季降水空间分布的不同类型,分析我国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特点。[结果]我国夏季降水主要分布在东部;第一、二、三种EOF模态的空间型特别显著,与其他学者分析我国夏季降水距平百分率分布图得出的我国夏季降水3类雨型比较吻合;我国夏季降水不仅具有比较明显的年际变化,还具有年代际变化。[结论]该研究可为我国夏季降水类型的后续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该文利用1956—2010年辽宁省西部8个气象观测站6—8月的降水量资料,通过趋势分析、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曼-肯德尔(Mann-Kendall)法和小波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研究了辽宁西部自1956—2010年夏季降水的特征。结果表明:辽西地区夏季平均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趋势为从南向北递减,时间分布上呈双峰型;平均夏季降水量呈下降的趋势,并且趋势不显著;夏季降水的分布主要呈南北差异型,降水异常以北少南多的分布特征为主,同时也存在降水异常东西反相的分布特征;降水存在10年尺度的显著震荡周期。  相似文献   

8.
基于福建省22个气象站点1970—2017年的逐日降雨数据,通过日雨量模型估算福建省的降雨侵蚀力(R值),再运用Kriging空间插值、变化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以及小波分析方法,对福建省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年内、年际以及周期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1970—2017年的平均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布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递减,与降雨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春季和夏季的空间变化特征与全年的变化特征基本一致,但秋季和冬季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年内分布集中在春季和夏季,变化特征为"升—降—升—降",6月份和8月份分别为两个峰期;福建省的降雨侵蚀力年际变化总体呈小幅度波动上升的趋势,年际时间序列存在28 a的主周期和13 a的次周期;同时丘陵地带类型区和沿海城市类型区的时间变化趋势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王犇 《长江大学学报》2013,(8):25-28,36
用EOF方法分析2001及2003年地面感热低频分量的空间分布及时间演变特征,然后对2003年“关键”区平均的地面感热低频分量与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夏季亚洲地区地面感热季节内变化特征的不同可导致我国东部地区异常的洪涝发生。  相似文献   

10.
1961—2013年辽宁省夏季降水时空变化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现代农业科技》2016,(10):205-209
利用1961—2013年辽宁省25个台站逐时降水资料,分析了辽宁省夏季降水时数、强度以及极端强降水时数、强度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辽宁省夏季平均降水时数呈减少趋势,但降水强度呈增加趋势;夏季平均极端强降水时数和降水强度均呈增加趋势,尤其在汛期7月极端强降水强度增加趋势明显。极端降水事件的增多,会导致由其引起的灾害性事件的增多,因此研究辽宁省夏季降水时空变化分布特征,对汛期强降水集中地区的防灾减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韦莹莹  濮梅娟  平海波  周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582-1586,1604
利用1961~2006年江苏省59个台站的月降水量资料,将江苏省夏季降水进行EOF分析。通过研究降水异常的时空分布的演变特征,对江苏省夏季典型旱涝年进行分类,并初步探讨了夏季降水异常类型的成因。结果表明,46年来江苏地区夏季降水有比较明显的年代际变化,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生局地旱涝的机率增加;该地区降水异常可以分为一致偏多型、一致偏少型、北多南少型和北少南多型4种类型,并且通过分析500和850 hPa环流形势、副热带高压和ENSO事件的特征,初步探讨了各类型发生的可能成因。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降雨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河南省14个气象观测站点1961~2010年的逐月降雨资料,进行降雨聚类分区和建立基尼系数降雨分布不均匀性模型,对河南省近50年的降雨量、基尼系数和洛伦茨不对称系数的系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河南省年降雨量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分布特征,总体上呈现出南多北少、西南多东北少的特点;河南省年降雨量总体趋于增加,各类降雨类型具备一定的年代年际变化特征;同时,降雨年内时间分布趋于均匀,降雨量较多月份的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比例趋于增加。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东南沿海93个气象站点1960—2014年逐日降水资料,运用Morlet小波分析、IDW(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空间插值等方法,分析近55年来东南沿海地区强降水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近55年来东南沿海年降水量整体呈缓慢增加趋势,其中夏春两季降水量最多,且大雨、暴雨为该地区主要降水类型,而年降水日数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2)大雨降水量、暴雨降水量与大雨日数、暴雨日数在时间变化上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即降水量随降水日数的增多而增多。3)大雨降水量与大雨强度,暴雨降水量与暴雨强度在空间变化上都呈现出自南向北递减的变化规律。大雨降水量与大雨日数,暴雨降水量与暴雨日数在空间分布上大体一致,其中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南部沿海地区大雨降水量、暴雨降水量较多,且大雨强度、暴雨强度较大。4)大雨降水量在空间变化上以正值变化为主,且以福建省与浙江省交界处自南向北递减,而暴雨强度变化率与暴雨降水量变化率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制定半干旱地区玉米栽培技术措施以及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对连续6a玉米产量和气象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气象因素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近6年生长季气温变化幅度较小,活动积温受霜期影响较大;降雨量高于往年平均水平,各月份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匀,易发生春旱、夏涝现象。降雨量的多少及其时空分布情况、个别年份的早霜和晚霜等灾害性天气是玉米年际间产量波动的主要限制性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15.
雅安市草坪杂草发生规律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2001年1~12月的观测、分析表明,四川省雅安市草坪在全年共有3次明显的杂草发生高峰,杂草的发生高峰期分别集中在早春(3月中下旬)、春末夏初(5月上~下旬)、秋末冬初(11月初~下旬)。3次杂草发生高峰期,都与日均温和日照时数密切相关。在3个高峰期,第1限制因子不同,早春高峰期气温为第1限制因子;春末夏初高峰期杂草的发生与温度、降水、日照的同步呈正相关;秋末冬初高峰期的第1限制因子为日照。盛夏降水过多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杂草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利用秭归县1998-2019年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暴雨在不同时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秭归县暴雨从4月开始出现,10月结束,75.4%的暴雨主要集中出现在主汛期(6-8月),其中梅雨期的暴雨量占35.0%,暴雨强度为70.1mm/d;盛夏期的暴雨量占36.0%,暴雨强度为69.7mm/d。梅雨期的暴雨量比盛夏时期略少,但梅雨期的暴雨强度偏强。暴雨的日数、暴雨量、暴雨强度、暴雨贡献率整体呈减少的变化趋势。受地形的影响,秭归县暴雨分布特点为:东南部多于西北部,江南多于江北,半山坡多于谷地,主要落区集中在东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夜间出现暴雨的次数明显多于白天。  相似文献   

17.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及葫芦岛地区4个气象站1981~2010年的夏季(6~8月)降水资料,研究了葫芦岛地区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的联系。结果表明:近30年来,葫芦岛沿海地区的夏季降水呈线性下降趋势,变化趋势不显著,西部地区呈线性上升的趋势,且变化趋势显著;葫芦岛地区夏季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为全区一致型。在葫芦岛地区偏涝年份的200 hPa位势高度距平场上,东北地区反气旋性环流异常偏强,西风风速偏大;在偏涝年份的500 hPa位势高度距平场上,中高纬地区存在经向环流,副热带高压势力偏强、位置偏北;在偏涝年份的850 hPa风距平场上,中国东部存在偏南风异常偏强,带来较多的水汽。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图们江下游流域1956—2010年近55年来河东、珲春、圈河3个水文站逐月降水量资料与同期太阳黑子数数据,运用统计学中的趋势分析、累计距平等方法针对图们江下游流域降水量的时间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降水量主要集中在5~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8.0%~78.7%;季节降水量分配不均,夏季贡献率最大,为57.7%,从变化趋势来看,春冬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夏秋季呈下降趋势;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太阳黑子相对数出现极值的年份并不与图们江下游降水出现极值的年份相一致,但在太阳黑子峰值年的一两年附近,降水量出现异常的现象较常见。  相似文献   

19.
封雅琼  梁倩  马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9861-9862
利用1960 ~2013年潍坊市的雷暴观测数据,基于Visual FoxFPro、SAS、EXCEL等软件,对潍坊市雷暴移动路径、分布方位及时空分布特点和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潍坊市的雷暴路径多由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雷暴发生主要方位是西北和西南2个方向;雷暴月际变化呈单峰型分布,7月发生雷暴的次数最多;雷暴多发生于夏季,发生在春夏之交和盛夏季节的雷暴日占全年总数94.56%,16:00~20:00为每天发生雷暴的高峰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