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设海洋强国和美丽中国起到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抓住蓝色机遇,向海图强,是湾区城市提升活力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深圳大鹏新区坚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积极探索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推动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增强了信心和动力.在此...  相似文献   

2.
当你漫步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冬日暖阳中,看到来去匆匆的人们手拎礼物满脸都是笑容时,你不必惊异于这是一个充满快乐的国度,因为此时西方最盛大的节日圣诞节就要来临了。希腊地处南欧,紧邻爱琴海,有了古希腊文明的支撑,这里的节日在欧洲也是别具一格,具有海洋的蓝色气质。  相似文献   

3.
当你漫步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冬日暖阳中,看到来去匆匆的人们手拎礼物满脸都是笑容时,你不必惊异于这是一个充满快乐的国度,因为此时西方最盛大的节日圣诞节就要来临了。希腊地处南欧,紧邻爱琴海,有了古希腊文明的支撑,这里的节日在欧洲也是别具一格,具有海洋的蓝色气质。  相似文献   

4.
现有技术中,硅胶生产所用的原料都是硅酸钠和硫酸。由于制备方法的不同和控制工艺参数的不同,可以制备出不同品质的硅胶。 经常使用的一种蓝色硅胶是以成品细球硅胶为原料,经达直接蒸汽吸湿→闷胶处理→浸染处理→烘干处理→筛选包装→而制得。这种蓝色硅胶的生产方法,由于直接蒸汽对干细球硅胶进行吸湿处理,其工艺处理过程费时耗能;吸湿过程中,可能使吸湿硅胶炸裂;更重要的是该处理工艺在一定程度上损环了硅胶细球胶粒的内部结构,造成产品蓝色硅胶的吸附量降低。因此现行的蓝色硅胶生产方法,其流程繁琐,有重复操作工序,并且劳动强度大,能耗高,生产成本高。 为提高蓝色硅胶的内在质量,尤其是提高蓝色硅胶的吸附量,简化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我们研制了一种蓝色硅胶的生产方法。其包括:由硅酸钠水溶液与稀硫酸在造粒装置中造粒制成球形硅胶,依次经过老化处理、酸化处理、水洗处理,制备出球形湿胶粒,对上述制备的湿胶粒后序处理的工艺是: 1.浸染处理:将上述湿胶粒完全浸入在预先制备的合格浸染液中,其中胶粒与染液的浸溶比为1:1. 0~1. 2(V/V),保持浸染温度在5”C~600”C,并进行0.5小时~2小时的染液泵循环,浸染时间在5小时~24小时; 2...  相似文献   

5.
韦丽华 《湖南林业》2006,(11):27-27
有些东西越是向往,越是要远离。在2002年以前,那木错这个名词于我只是一个梦,一个遥远的梦。我决定轻易不去碰触这份美丽,虽然从网上、从游人口中,我对它已有了蓝色的印象。我知道,蓝色除了代表忧郁,更与美丽有关。如果绿色代表希望的话,那么蓝色就是希望的摇篮。  相似文献   

6.
<正>在浩瀚的宇宙中,科学家还没有找到生命存在的星体。而我们生存生活的这颗蓝色星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也是唯一家园。随着人类的发展与进步,特别是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环境遭受污染,资源趋于枯竭,  相似文献   

7.
山林冬游     
走进冬天的山林里,天空是那么醉人。湛蓝湛蓝的天空,如用清水洗过,无限深邃透明,像一块巨大的丝绸,蓝天上停留着一丝细碎而洁白的云朵,像是绣在丝绸上的玉兰花。这样醉人的天空,简直无法用词形容,说它像蓝色丝绸,却更加鲜明亮丽说它像光润宝石,却更加光彩灿烂说它蓝色恰到好处,那确是亮晶晶的、明晃晃的、净纯纯的,简直是一块玻璃挂在天上。  相似文献   

8.
建设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是顺应世界文明发展潮流的需要。社会文明发展在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后,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过渡阶段,在工业文明进程中,机器化大生产在极大地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人类向大自然的高额索取,造成了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生态的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9.
《中国林业产业》2014,(3):80-81
中国好声音天后级导师那英携手小柯为"留住蓝色地球之美丽中国低碳行"大型公益活动打造歌曲《留住蓝色地球》,这是两位歌坛巨鳄在单曲合唱上的首次合作。作为中国乐坛的著名音乐人,小柯之前创作的《北京欢迎你》《为生命喝彩》等温暖的歌曲都让人记忆犹新。此次公益歌曲《留住蓝色地球》也延续了小柯一贯的创作曲风,旋律清新干净,歌词温暖有爱。  相似文献   

10.
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生态文明及其基本特征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中建立起来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良性运行的机制和谐协调发展的社会文明形式。它是人类物质、精神和制度的成果的总和,是一种新型的文明。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生态文明产生的必然性21世纪将是生态文明的世纪,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生态文明是人类对工业文明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危及人类生存的深刻反思的结果。这是人类社会孕育着生态文明的内在因素。其次,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高科技的发展,为生态文明的产生提供了可能。第三,随着人类生态文明意识的…  相似文献   

11.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树立生态道德意识。生态文明的实现是建立在生态伦理道德基础上的,而伦理道德形成的主要渠道在教育: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道德关念引入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中,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完善的生态教育机制学校无疑是生态教育的主要基地。除此之外,要运用新闻媒体,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普知识,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渗透到生产、  相似文献   

12.
木材蓝变色的防治处理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罗建举 《木材工业》1996,10(5):15-17
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两种木材处理技术,其一适应于防止木材蓝色的产生,其二适应于脱除木材中已经产生的蓝色斑,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及生产实践的检验,表明这两种木材处理技术具有高效,经济和安全等优点,易于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蓝色月季     
澳水利亚科学家宣布,使用基因工程技术,成功地培育出世界上第一株蓝色月季。据悉,第一批鲜切花将在日本出售。一些著名的月季专家认为,采用基因工程这一先进技术,不久的将来也能培育出具有各种不同植物香味的月季,高抗性月季等等。蓝色月季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指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益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段深刻论述,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生态文明是一种崭新的独立的文明形态从文明多样性的角度看,人类从野蛮过渡到文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同时常常表现为多层次性、多形态性、多系统性。从社会经济形态看,人类创造了奴隶制文明、封建制文明、资本主义文明和社会主义文明。从地域和生…  相似文献   

15.
城市因绿色而美丽,天空因蓝色而耀眼,造林绿化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一项德政工程。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提到了新的高度,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建设。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召开推进重点工作动员大会,全面部署推进重点区域造林绿化工作,实现"绿起来"与"美起来"。乌兰察布市紧紧围绕"生态立市"发展战略,以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为重点,不断加大造林绿化力度,以义务植树为契机,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掀起新一轮生态建设高潮。  相似文献   

16.
颜色的秘密     
《内蒙古林业》2005,(5):46-46
鲜艳的颜色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刺激和诱发人们去侵犯他人。在犯罪侦查学史上记载过这样一种情形:在有着蓝色玻璃的蓝色房间里可以使狂躁的精神病患者安静下来;而在红色或是橙黄色的办公室内则可使抑郁症患者提高情绪。  相似文献   

17.
绿色是生态文明的象征,营造绿色,呵护绿色,是构建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林业作为绿色的基本色,在恢复扩大生态植被,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走生态文明之路,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和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强决心和信心。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强化措施,抓好落实,使安康林业在构建生态文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增效,农民增收方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站在人类发展历史的高端,顺应发展规律、坚持科学发展,引领人类文明、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英明决策。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力量,森林资源是林业工作的核心,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物质基础。因此,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增加森林总量、提高森林质量,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多功能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性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肖彬 《湖南林业》2004,(3):10-10
人类追求绿色,获取绿色是一种生命的本能。在当今人类呼唤生态文明的时代,绿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地区、城镇、单位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学校应是文明的先锋,校园环境应充满绿色,美丽宜人。  相似文献   

20.
建设生态文明是顺应世界文明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是维护中华民族生存根基的战略举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也具有重大影响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承担者,必须肩负起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