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空心白根菇 菇柄疏松变白,严重时收缩形成中空。发生原因:在子实体生长阶段,由于空气干燥和高温引起。当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下,覆土层含水量较少,菇房内气温在18℃以上时,蘑菇生长快,水分蒸发也快,导致菇体内吸收的水分小于蒸腾的水分而造成。防治方法:白天及时喷水,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早晚喷水  相似文献   

2.
杨青 《今日农村》2004,(3):27-27
1.空心白根菇 菇柄疏松变白,严重时收缩形成中空。发生原因:在子实体生长阶段,由于空气干燥和高温引起。当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下,覆土层含水量较少,菇房内气温在18℃以上时,蘑菇生长快,水分蒸发也快,导致菇体内吸收的水分小于蒸腾的水分而造成。防治方法:白天及时喷水,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早晚喷水后及时通风,降低菇棚温  相似文献   

3.
1、空心白根菇:菇柄疏松变白,严重时收缩形成中空。发生原因:在子实体生长阶段,由于空气干燥和高温引起。当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下,覆土层含水量较少,菇房内气温在18℃以上时,蘑菇生长快,水分蒸发也快,导致菇体内吸收的水分小于蒸腾的水分而造成。防治方法:白天及时喷水,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早晚喷水后及时通风,降低菇棚温度,保持在14-18℃。  相似文献   

4.
正草菇是高温型菇类,适宜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生长,以培养料含水量在7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90%~95%为宜。空气相对湿度低于90%时,草菇子实体生长缓慢,表面粗糙无光泽;空气相对湿度高于95%时,菇体容易坏死和发病。因此,喷水时要注意3点:一要注意时间,喷水最好在早或  相似文献   

5.
出菇管理的原则:科学管理,缩短时间;保持绿色,适时(尽早)采收。 水分管理:水分管理,后期是管理的重点。一般情况下,在配料时即已基本确定了基料的含水率,大多在6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的调控幅度,一般要求在10%左右,比如出菇期间要求保持菇棚内相对湿度在85%~95%。实际生产中一般要求将地面浇湿,墙体多喷水,结合空间喷雾,使湿度保持在80%以上即可。  相似文献   

6.
草菇是高温型菇类,适宜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生长,以培养料含水量在7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在90%-95%为宜。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时,草菇子实体生长缓慢,表面粗糙无光泽;空气相对湿度高于96%时,菇体容易坏死和发病。因此,喷水时要注意几点:一要注意时间,喷水最好在早晚进行。二要注意温度,喷雾用的水最好在菇棚(室)内放置一段时间,当水温与棚(室)温一致时再用,不可用低于气温的水,否则将伤害幼菇。三要注意方法,应根据草菇子实体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正确掌握喷水方法。若子实体还很小,喷水也要小,在子实体针头期和小纽扣期,料面须停止喷水;若培养料面较干,可将喷头向上,向四周墙壁、过道里喷雾或向地面洒水,以增加空气湿度。  相似文献   

7.
<正> (一)空根自心茹 菇房喷水少,湿度小,覆土层含水不足,子实体得不到充足的水分,菌柄就会产生白色,髓部甚至空心。适时喷水,出菇期菇房保持在35%以上的相对湿度,可防止空根白心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当代农业》2013,(24):31-31
一、控制环境温度尽量将环境温度维持在生长范围内。杏鲍菇的生长温度为6~250C.在6~15℃菇体生长迟缓,但菇体组织细密、色泽美观,可培育出优质菇.二、控制环境湿度环境湿度不宜太高,在6-15℃的温度下。每天向菇棚内喷水1~2次即可.采用覆土方式栽培的不需每天都喷水.可根据外界气温变化灵活掌握.维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0%左右即可。  相似文献   

9.
<正>4.出菇后管理。原基形成后期不要喷水,保持菇房空气相对湿度大92%~95%,有适当散射光,以促进原基进一步分化。菌盖形成期,开始喷细水,根据天气状况决定喷水次数,一般喷1~2次。空气相对湿度达90%~92%时,适当通风,增加散射光。伸长期喷细水,一般喷2~3次,保持空气相对湿度90%~92%,适当通风,增加散射光。成熟期根据天气决定喷水,一般1天喷1~2次水,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8%~90%。  相似文献   

10.
塑料棚内袋栽平菇,不论什么季节,棚内都要有适合它生长的条件。出菇期的条件是:温度:夜间为10~12℃;白天为15~18℃;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空气要求新鲜流通;散射光亮度以能看清报纸五号字体为最低限度;培养料内水分为55%~65%,手捏有湿润感。出菇期在没有病虫害的情况下,如果同菇不正常,必是某个条件不适,可用下法查找:1 将湿度表放在菌块附近,看其度数;2 用干湿度计测量菇块周围空气的湿度;3 在角隅里是否可看清报纸字体;4 用手掰一块菌块,看是否能捏出水分。如果这四方面都符  相似文献   

11.
1.薄皮菇的成因厦对策 薄皮菇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温度偏高、子实体生长速度快.加上蘑菇密度大、营养供应跟不上所致。产生薄皮菇还与品种的特性有关。贴生型品种大多数出菇密.容易产生薄皮菇,产量低.质量差。气生型品种培养料和覆土层过薄.再加上喷水少而轻,造成营养和水分供应不足.也会产生薄皮菇。覆土后调水期间由于喷水轻、喷水次数多、调水快,细土调水后菇房通风少,菇房内空气湿度大,菌生长的部位过高.子实体结在细土表层.根基浅.  相似文献   

12.
大球盖菇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该文报道了营养、温度、PH值、光照、水分等生活条件对大球盖菇生长发育的影响,并描述了大球盖菇的形态特征。试验表明:大球盖菇最好的碳源和氮源分别是淀粉和硫酸氨,最适PH值为7 ̄8。线体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6 ̄29℃,基质含水量以70%为宜,空气相对湿度以70%为宜,不需光照。子实体生长时期最适温度为16 ̄20℃,空气相对湿度以90% ̄95%为宜,光照以散射光为宜。  相似文献   

13.
鸡腿菇临J-12是中温偏高型喜湿性食用茵.试验结果表明,菌丝生长以温度10℃~35℃、空气相对湿度60%~70%为宜;出菇时以温度10℃~30℃、空气相对湿度85%~90%为宜;温度20℃、湿度90%时,子实体品质好,最高产量为155.0kg.  相似文献   

14.
平菇袋栽时,培养料的含水量以调为65%为宜,可满足菌丝体的生长发育需要。但进入出菇期后,因菌丝生长阶段已消耗一定水分,空气蒸发也耗掉部分水分,使得出菇时料内水分已降低不少,只可勉强供应头潮菇生长。头潮菇采收后,培养料内的水分已被子实体大量消耗,加上是塑  相似文献   

15.
<正>姬松茸从播种到出菇在正常情况下一般需30多天。当覆土层形成粗壮菌索,出现米粒大的白色子实体原基时,应喷1次出菇水,喷水量为2~3千克/立方米,并加大通风量,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以后每天喷水1~2次,保持土层湿润,待菇蕾长至直径2厘米以上时,停止喷水。以后每一潮菇开始出现原基时,都要喷1次重水。姬松茸从开始采菇到采收结束为2~3个  相似文献   

16.
鸡腿菇出菇期的管理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技术管理是否到位,将直接关系到生产的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现重点说明三点: 一、出菇期对温度的要求 鸡腿菇子实体形成与温度关系很大,自然温度低于 8℃或高于 30℃,子实体均不易形成。在 16℃- 24℃鸡腿菇子实体发生数量最多,产量最高。若温度偏低,子实体生长慢,但菌盖大且厚,柄短结实,个体肥大粗壮,品质优良,贮存期长;温度偏高,子实体生长快,但菌柄伸长,菌盖变小、变薄,品质降低,极易开伞自溶。由此可见,鸡腿菇出菇期自然温度应控制在 10℃- 28℃之间为宜,遇到高温或低温天气,一定要做好降温或升温工作。 二、水分管理技术 能否获得鸡腿菇的优质高产,除了调控好温度外,水分管理则是重中之重。水分管理的一个方面是喷水技术。鸡腿菇床面覆土后,应在 2- 3天内分多次将土层水分逐步调湿,将含水量达到 18%左右。含水标准是土粒无白芯,手握成团,触地能散,不粘手为宜。以后则结合温度、土层含水量和菌丝生长的情况,采用轻喷勤喷的方法补充水分,来保持土层呈湿润状态。约 10- 15天后,鸡腿菇床面子实体原基大量形成,喷水量也应逐渐加大,以满足子实体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随着鸡腿菇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和菌盖膨大,每天需每平方米喷水量达到 2000- 2500亳升。一潮菇结束后,需停水 2- 3天,以利菌丝恢复生长。下一潮菇长出后,再逐步加大喷水量,周而复始地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则是对空气湿度的管理。出菇期菇房或菇棚内的空气中相对湿度一定要达到 90%- 95%。如果空气湿度低,子实体鳞片增多,菇体无光泽,菇体组织疏松,重量轻,将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水分管理的原则概括起来为:“喷结菇水要多,出菇水要稳,转潮水要重,维持水要补,空气水要勤”。能将这五句话的含义悟通悟透,水分管理的技术也就真正到位了。  相似文献   

17.
白灵菇 1、菇蕾形成的条件温度为6- 15℃,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 90%,并有一定散射光和良好的通气条件。在这些环境条件下,温度及温差是关键因素。一股中低温型的菌株,菇蕾形成的最低温度为12℃,而最高温度为20℃,昼夜温差为8℃。 2、催蕾方法将发育成熟的菌袋,移入出菇棚,菇棚内先喷水,使空气湿度保持在85-90%。然后解开  相似文献   

18.
丁湖广 《新农业》2005,(12):26-26
3.控制湿度子实体生长发育期必须科学管理水分,根据菇体大小、表面色泽、气候晴朗等不同条件,进行不同用量喷水.菇小勿喷特别是穴口向下摆袋或地面摆袋的,利用地湿就足够,一般不喷水.若气候干燥时,可在畦沟浅度蓄水,让水分蒸发在菇体上即可.  相似文献   

19.
薄皮菇的形成是因为温度偏高、子实体生长速度快,加上蘑菇密度大、营养供应不上所致。产生薄皮菇还与品种的特性有关。贴生型品种大多数出菇密,容易产生薄皮菇,产量低、质量差。气生型品种,培养料和覆土层过薄,再加上喷水少而轻,造成营养和水分供应不足,也会产生薄皮菇。覆土后调水期间喷水次数多,细土调水后菇房通风少,空气湿度大,菌生长的部位过高,  相似文献   

20.
忌空气湿度过大:空气相对湿度发菌阶段保持在70%左右,出菇期间90%左右,如超过95%以上,通风不良,易发生杂菌虫害,菌盖也易变色腐烂。忌水用不当:出菇后如果喷水太多或大水浇泼,会使菇体上形成水渍状,易引起溃烂变黑。如果基料湿度太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