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晋东南石灰岩山地刺槐人工林的生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晋东南地区刺槐人工林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刺槐树高及直径的生长规律,林龄为24年的刺槐可以分成三个生长阶段,其中第一阶段(1~6年)是生长最快的时期。在影响刺槐人工林生长的立地因子中,海拔和坡向为主要因子,据计算,在8种立地条件下,林龄为10年及15年时,刺槐人工林的优势木高比油松人工林大2~3倍。利用解析木资料,编制了刺槐人工林立地指数表,可用来评价林分立地质量。  相似文献   

2.
刺槐根径立木材积表的编制薛海军(国营凌源市欺天林场)为掌握辽西地区刺槐人工林资源的消长变化,必须对过去的采伐量、误伐量、盗伐量等进行估测。估测一般要通过根径调查来实现。因此,本文研究了根径与胸径的相关规律,推算立木材积,编制出刺槐人工林根径立木材积表...  相似文献   

3.
综合论述了国内学者在刺槐形态、生理、抗旱性、遗传、育种、培育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和进展。刺槐的旱生特征是长期适应干旱地区不良水分环境的结果;对刺槐各性状进行系统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找出了遗传规律,并以速生为目标选育出l批良种应用于林业生产;建立有刺槐盛花期的积温预报方法、模式和编制刺槐人工林现实收获表;从保护酶活性和渗...  相似文献   

4.
以河南省9市丘陵低山区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编制该省刺槐人工林立地指数表,共设置219块样地进行样地调查,获得509对优势木树高-林龄数据,并对每个样地抽取1株平均优势木进行树干解析;应用3倍标准差法剔除异常数据,选用Logarithmic curve、Quadratic、Richard等5个常用方程拟合509对优势木树高-林龄数据,通过相关指数和残差平方和指标筛选导向曲线;应用标准差调整法编制立地指数表,并对其进行拟合显著性检验-X2检验和预报精度检验-标准差检验。结果表明:Richard方程效果最优,其相关指数较大,残差平方和较小,同时线形符合树高生长规律,确定为导向曲线;以基准年龄12 a,指数级距为2 m,划分10个立地指数级,并据此编制了立地指数表;经检验证明所编表合格,可用于评价河南省丘陵低山区刺槐人工林的立地质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Dahms方法对渭北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的指数木树干解析资料,拟合了树高生长模型,并应用加权最小二乘法,改善了模型的拟合精度。编制出的刺槐地位指数曲线,得到了比较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采伐后伐区刺槐人工林林木蓄积量的调查,建立了地径和胸径相关关系的数学模型,编制出了地径与胸径对应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泾川刺槐人工林调查 ,用数理统计原理 ,建立林分树高、冠幅相关数学模型及各不同立地类型林分树高、年龄相关数学模型 ;根据数学模型编制经营密度预测表 ,以此确定间伐强度 ,使林分达到最佳合理经营密度。  相似文献   

8.
此项研究根据环境因子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用“数量化理论Ⅰ”分析了土壤水分与其它环境因子之间,以及刺槐人工林地的优势水平均树高与林地某些因子(地形,黄土母质类型和造林前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认为,土壤水分因子是影响当地刺槐人工林生长的主导因子,而土壤水分状况主要受当地地形因素的影响,提出了该地区土壤水分等级表,和刺槐人工林标准林龄优势木平均树高的预测方程式,并编制了适合该地区的立地条件类型表,绘制了1355.0公顷面积范围内的立地图。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阜新地区杨树等12种常见煤矸石废弃地人工林林下植被组成调查及多样性分析,挑选出易于形成稳定生态群落的废弃地恢复树种。结果表明:紫穗槐、刺槐、旱柳、杨树人工林林下物种相对丰富;煤矸石废弃地常见人工林的林下植物群落α多样性以刺槐、白榆、旱柳、紫穗槐、杨树等5种树种较优;阜新地区煤矸石废弃地紫穗槐、刺槐、旱柳、杨树人工林林下植物群落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0.
太行山刺槐人工林直径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运用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对数正态分布、г(伽玛)分布和β分布5种概率密度函数,研究了太行山区60块刺槐人工林标准地的直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太行山刺槐人工林的直径分布用Weibull分布,β分布拟合效果较好,且前者优于后者。在此基础上建立了Weibull分布参数的预估方程,借助分布参数预估方程可以编制林分直径分布预估表。  相似文献   

11.
刺槐是锦州地区的用材林和防护林树种,为了提高刺槐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水平,该文介绍了刺槐特点、生长环境和经营现状,分析了锦州地区刺槐人工林的经营问题,并提出了经营策略和建议。在锦州地区进行刺槐人工林的栽植时,应根据地区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刺槐优良品种和林种,建议以栽植刺槐蜜源林为主,在春季或秋季,采用埋根造林或者容器大杯育苗造林。  相似文献   

12.
地位指数表是评定人工林立地质量的林业用表,它以林分优势高确定森林生产力的等级,也是决定森林各种经营措施的基础数表。 刺槐是江苏沿海主要造林树种。1985年我们在沿海各县的人工实生刺槐林内,收集临时样地材料180块,选伐平均优势木树干解析24株,编制了“江苏沿海刺槐地位指数表”,现将编表程序简述于下。 一、资料收集 资料收集范围为赣榆、滨海、射阳、大丰、东台和如东等县。样地选设在平地、河堤、海堤郁闭度在0.4以上的刺槐实生人工林内,面积一亩。 由于沿海河堤及海堤刺槐林均成带状,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刺槐人工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西省方山县土桥沟流域半干旱区刺槐人工林内植物种类进行野外调查,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Evenness指数和Richness指数,分析不同林分密度级刺槐人工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刺槐林分密度对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的变化有一定影响;(2)当刺槐林分密度为1450株/hm^2和1300株/hm^2时,刺槐林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相对较大,群落较稳定。结果显示,该研究地刺槐人工林密度选择1300株/hm^2和1450株/hm^2时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刺槐人工林和油松人工林样地调查数据,分析其生物量、碳含量、碳密度及其分配规律,为该地区人工林碳效益估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12年生刺槐人工林和12年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与生物量实测的方法,研究刺槐人工林和油松人工林乔木不同器官、灌草层和枯落物层生物量,以及刺槐人工林和油松人工林乔木层、灌草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刺槐人工林乔木层平均碳含量(468.44 g·kg -1)低于油松人工林乔木层平均碳含量(512.77 g· kg -1);刺槐林乔木各器官碳含量为458.00~496.96 g·kg -1,不同器官碳含量表现为干>枝>叶>根>皮,油松人工林乔木各器官碳含量为503.83~536.27 g·kg -1,不同器官碳含量依表现干>叶>枝>皮>根;刺槐林草本层、灌木层及枯落物层平均碳含量分别为390.52,398.72和402.82 g·kg -1,油松林草本层、灌木层及枯落物层平均碳含量分别为413.17,436.85和414.03 g·kg -1;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刺槐林和油松林土壤碳含量依次降低,0~10 cm土层土壤含量显著高于10~20,20~30和30~50 cm土层;刺槐林0~50 cm 土层土壤平均碳含量(4.96 g·kg -1)高于油松林(4.45 g·kg -1);刺槐林植被层生物量为54.80 t·hm -2,乔木层、草本层和灌木层分别占95.88%,2.65%和1.46%;油松林植被层生物量为24.37 t·hm -2,乔木层、草本层和灌木层分别占93.43%,5.17%和1.40%;刺槐林枯落物层生物量和碳密度分别为1.36和0.55 t·hm -2,分别是植被层的2.48%和2.12%,油松林枯落物层生物量和碳密度分别为0.92和0.39 t·hm -2,分别是植被层的3.78%和3.09%;刺槐林和油松林土壤层碳密度分别为31.15和24.35 t·hm -2,0~10 cm土壤层碳密度较高,分别占0~50 cm土层土壤碳密度的40.19%和38.73%;刺槐林植被层生物量(54.80 t·hm -2)高于油松林植被层生物量(24.37 t·hm -2);刺槐林和油松林生态系统总碳密度分别为57.60和37.38 t·hm -2,且均表现为土壤层>植被层>枯落物层。【结论】刺槐林和油松林植被层生物量表现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生物量均以树干占比最大,分别为40.02%和37.29%;2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密度主要分布在土壤和植被中,且刺槐人工林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刺槐人工林生产力和内在水分利用效率(iWUE)的影响因子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方法 使用过程模型Biome-BGC对我国半湿润区内比较干旱的陕西省白水县和比较湿润的河南省民权县的刺槐人工林模拟净初级生产力(NPPs),并用实测净初级生产力(NPPm)数据进行验证,根据模拟结果计算生态系统内在水分利用效率(iWUEs)。分析两地刺槐人工林的生态系统与树轮iWUE变化趋势的差异。 结果 两地刺槐年际生物量均随年龄增大而首先迅速增加,具有明显的幼龄效应,随后逐步稳定并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不包含幼龄林数据时,两地刺槐人工林NPPs与NPPm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树轮年际内在水分利用效率(iWUEm)则均呈波动上升趋势。白水县刺槐林的iWUEs与iWUEm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但民权县刺槐林的iWUEs与iWUEm呈显著正相关(P<0.05)。 结论 温度是影响iWUEm的关键因子,年降水量和大气CO2浓度是影响生物量的关键因子。Biome-BGC 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幼龄林以后的刺槐人工林的NPP,在半湿润区内湿润程度不同地点之间,刺槐人工林的生长关系一致,但碳水关系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16.
为了鉴别黄土沟壑区不同生境刺槐林持续发育潜力,以延安地区纸坊沟和柳林镇公路山的刺槐群落为对象,对阴坡、阳坡生境造林后10,25和40年的刺槐人工林建群种径级结构、群落物种多样性、土壤养分水分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阴坡和阳坡刺槐人工林在经过25年发育,林木达到成熟阶段,个体平均胸径、高度和林下物种多样性、土壤养分、水分达到比较稳定状态;刺槐人工林造林后,随着时间推移,建群种树高、胸径增加迅速,体现群落生境质量参数也迅速增加,但25年以后增加不够明显。阴坡与阳坡生境的人工刺槐林比较,阴坡生境的林分,建群种在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生长发育良好,均具有足够数量萌生幼苗,林地物种多样性丰富,土壤养分水分相对优越,群落具有持续发育潜力。而阳坡刺槐人工林建群种个体发育不良,缺乏足够幼苗数量,林分物种多样性、土壤水分养分相对较差,不具备持续发育特征。未来该区域刺槐人工林培育,丘陵沟壑区应尽量避免在阳坡营造刺槐林,现有刺槐林也应该通过更换树种,改造成稀疏灌木-刺槐林。在现有阴坡刺槐林经营管理中,造林25年后就可以适当间伐一些劣质木、病虫木,促进幼苗萌生更新,促进群落向异龄方向发展。间伐中,应尽量减少对灌草层破坏,完善群落复层结构,提高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给刺槐人工林定量间伐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减少定性间伐的盲目性,笔者对永寿县槐平林场的3166.7公顷刺槐人工林进行了全面调查,试图通过胸径和冠幅的相关关系,来确定刺槐人工林在不同经营水平上的密度。1.资料来源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按照不同立地条件类型,选择林龄8—22年、郁闭度0.7—  相似文献   

18.
徐州石质山地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徐州石质山地上发育的人工侧柏林和刺槐林为研究对象,在群落学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人工林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探讨了人工植被的动态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现有人工林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发育存在较大差异,结构复杂的群落物种多样性高,刺槐林的群落总体多样性大于侧柏林;人工林优势种群的自我更新较弱,现有人工林均处于不稳定状态;现阶段人工林的变化主要反映在灌木和草本层;复杂的群落结构、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有利于群落的稳定,故可通过抚育间伐、补植和引入乡土树种等促进人工林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刺槐人工林地土壤水分随着林龄增加而增高,土层含水量也是随着加深增加。刺槐纯林和混交林无论是各土层含水量,各月含水量还是平均含水量,刺槐油松混交林都多于刺槐纯林。  相似文献   

20.
各树种的胸径随着林龄增加而增长,白蜡的树高随林龄延长也呈递增趋势,而其他树种的树高变化则没有明显规律性,在林龄13年内,杨树的胸径和树高生长要明显优于其他4个树种。刺槐、白蜡、白榆和臭椿的长期人工林可以显著降低土壤盐分,增加土壤的养分,从而培肥土壤,但对土壤pH稍有提升作用,碳汇量大小顺序为:白蜡刺槐白榆臭椿;刺槐人工林更新为杨树林后,林地土壤含盐量有所增加,但土壤肥力得到改善,明显提高了人工林的固碳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