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金少华  周泓  艾永智  蔡爱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655-16658
[目的]研究玉溪市低温冷害成因和天气环流特征。[方法]分析了玉溪市发生低温冷害的成因,介绍玉溪市低温冷害类型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并分析总结了冷空气影响路径和发生低温冷害天气的典型环流特征。[结果]玉溪市低温冷害是由于其地形地势的影响和气候成因造成的,低温冷害包括霜冻、春季低温、秋季低温3种类型;玉溪市冷空气的影响路径有东北、北方、西北和偏东4条路径。降雪天气的环流特征主要是南支槽、强冷空气型和冷锋切变型;高空冷平流与低层冷高压控制下长时间夜间晴空辐射、冷却、降温是重霜冻形成的主要环流特征;8月低温的环流背景就是有利于较强冷空气在盛夏入侵玉溪市的高空环流,影响玉溪市的环流主要为北冷槽南低压型。[结论]该研究为天气预报和相关专业科技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2022年7月6日河西走廊中部出现的一次区域性极端高温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及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盛夏季节,100 hPa南亚高压的发展增强,为河西地区极端高温天气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和大尺度环流条件;(2)南亚高压和大陆性高压是造成此次极端高温天气的2个主要影响系统,高原暖脊(暖中心)和地面热低压是2个相对浅薄的近地层影响系统;(3)南亚高压和大陆性高压相互叠加,由其引起的下沉增温和晴空辐射增温是造成此次极端高温天气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3.
桂林秋季干旱特征和人工增雨作业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57~2008年桂林秋季干旱的特征进行分析,针对人工增雨作业需要,分析研究适合人工增雨作业的大气环流背景和雷达回波,总结出桂林市秋季久晴转雨天气的3种预报模型,并给出了每一种天气预报模型下各种影响系统的基本位置、对应回波变化及降水落区。  相似文献   

4.
宋欣 《农学学报》2014,4(4):91-94
为了研究透彻潍坊地区经常发生的暴雨天气,总结归纳夏季经常发生的暴雨天气类型,笔者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卫星、自动站、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2012年7月4日潍坊地区暴雨过程进行天气动力学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此次暴雨天气的影响系统是低层切变线和地面倒槽,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大尺度环流形势非常有利,低层水汽堆积及高层的强辐散为强对流发生提供了热力和动力条件。透彻分析影响潍坊地区的这种典型夏季暴雨类型,将为以后的预报工作积攒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5.
3月15日长白山保护区内出现了雨夹雪转暴雪天气,对交通、旅游等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利用实况与Micaps数据资料,从环流形势以及物理量场分析此次过程:造成此次暴雪的主要影响系统为低空切变,同时配合充沛的水汽条件以及动力条件。本文着重探讨此次降雪的预报以及服务情况,为以后的此类天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2016年8月1~3日扎兰屯市出现了极端高温天气,文章利用常规观测资料、物理量场、以及高度场资料,运用天气学方法,对扎兰屯市这次的高温天气过程的环流和物理量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高温天气过程主要是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西进北抬与大陆暖高压合并影响所致。以此总结高温天气的预报着眼点,为今后高温天气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运用统计学方法和小波分析方法,对庆阳市1991-2022年32a间出现的35℃以上高温的地面、高低空资料以及实况观测资料,分析高温天气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系统,得出:(1)当庆阳市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时,700hPa上青藏高原都存在暖区,暖区发展影响庆阳市,在此基础上,500hpa受青藏高压或副热带高压、反气旋、槽后脊前等不利降水的天气形势影响下,容易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2)同等天气条件下,庆阳市35℃以上高温的出现受地形影响较大,其中山川沟壑区较多,塬区较少;在时间分布上,6月、7月较多,年际变化以10a为周期;(3)影响系统主要为高原暖区、青藏高压、副热带高压等,可分为青藏高压控制型、副高环流型以及其他型。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2018年7月21日至8月4日通化地区出现的高温天气与环流形势特征以及热力条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此次高温天气是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非绝热因子及大气下沉运动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本文为今后的预报工作提供了经验与依据。  相似文献   

9.
赤峰地区夏季气候特征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峰市夏季旱涝关系密切的有西太平洋副高、亚洲地区环流和蒙古冷涡三个主要的天气系统。夏季蒙古冷涡偏多、副热带高压偏强和北半球盛行径向环流,是造成夏季降水偏多的主要环流形势;冬季北半球极涡纬度和亚洲地区的环流指数对夏季环流形势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二者相互动态地影响了夏季旱涝,据此建立夏季旱涝预测模型。经过1995-2008年14年的实际应用,趋势准确率为85.7%。  相似文献   

10.
顾娟  余文梅 《河南农业》2016,(17):53-54
利用MICAPS系统提供的部分天气资料图、多普勒雷达资料等,对2016年3月8-9日宁夏固原地区中到大雪天气的环流形势和主要影响系统、物理量进行诊断分析,并分析造成这次降雪天气的各项特征以及对初春季节农作物的影响,为固原地区今后的天气预报为农服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张雯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172-11173,11209
建立有效合理的预报思路是决定天气预报的成功关键,通过对Micaps系统的数据分析,并结合当地气候背景对短期天气预报思路的建立进行了分析总结,通过建立严谨的思路。更合理、更快速地整合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各层天气要素、各类数值预报产品等,并结合实际情况查漏补缺,对进一步提高预报准确率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东北不同山脉胡桃楸次生林径级结构和乔木生物量情况,为后续次生林相关研究及该地区林分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在张广才岭、长白山、老爷岭和龙岗山山脉21个典型区域内共设置样地202块,应用三参数Weibull分布、Johnson's SB分布和负指数分布对调查样地内乔木直径进行拟合,并进行相对偏差和...  相似文献   

13.
高速  赵兰花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808-9810
以在长白山景区、黑龙江省各城区和北京市实地调研的112份消费者问卷为数据基础,分析了消费者对长白山特产的认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目前消费者对长白山特产的认知度处于具备基本认知能力阶段,认知度有待提高,影响消费者认知度的因素主要有性别、年龄、收入和文化程度等.基于调研结果,提出了提高长白山特产知名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植物性别系统影响生态系统组成及种群进化,同时受多种生态因子影响。为了分析长白山木本植物性别系统分布及其生态关联性,本文调查了长白山不同海拔木本植物206种,对其花部特征、果实类型、生活型、传粉特征进行了详细观察与记录。运用卡方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了上述特征与植物性别系统之间的关联性,对比了长白山与其他植物群落木本植物的性别系统的组成,探讨了影响木本植物性别系统组成的因素及其繁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长白山木本植物性别系统中51.9%为雌雄同体、18.5%为雌雄同株、29.6%为雌雄异株,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雌雄同株和雌雄异株的比例增大,雌雄同体植物比例明显高于北美洲温带森林;灌木与雌雄同体植物显著相关,乔木与雌雄同株和雌雄异株植物显著相关;白色大型单花、两侧对称、虫媒传粉、肉果等特征与雌雄同体显著相关,黄绿色小花组成的花序、辐射对称、风媒或泛化传粉方式、干果等特征与雌雄同株与雌雄异株显著相关。长白山木本植物繁育系统组成与植物种系发生有关,又体现了与昆虫多样性变化的协同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长白山区系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项目建设内容的调查分析,提出项目建设对环境和林业发展的定性影响,为今后长白山区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长白山圆池夏季浮游生物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继颖  刘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450-10452
2012年7月对长白山圆池浮游生物的进行调查,从种类组成、优势种、密度、生物量以及多样性等方面,探究长白山圆池浮游生物的现状,并对比2012年7月瀑布、小天池的浮游生物现状.结果表明,2012年7月圆池浮游植物共6门44属92种,浮游动物40种,2012年长白山圆池水体有富营养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采自老白山和长白山不同海拔的牛皮杜鹃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产地不同(长白山和老白山)的牛皮杜鹃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遗传距离较大;而产地相同(长白山不同海拔)的牛皮杜鹃种群间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具有较小的遗传距离,即遗传背景相对相似;长白山不同海拔的4个牛皮杜鹃种群还可分为两类。  相似文献   

18.
长白山区主要冷水鱼资源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长白山区主要冷水水域调查,得知的冷水鱼为5目7科11种,主要分布于鸭绿江上游及支流中,栖息的最适温度为12~18℃,繁殖期水温一般不超过13℃,食性多属于肉食性,水质要求清澈无污染。调查研究发现长白山区冷水鱼的种类有趋于减少的趋势,种群数量也是越来越少,甚至有的种类已成为珍稀或濒危物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长白山区野生桔梗资源的现状。[方法]在长白山东坡的延边地区,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长白山西坡的通化地区、白山地区和吉林地区共调查24个点。对24个点的野生桔梗的生境和生长情况(株高、茎数、果实数、根数、根长、根粗等)进行调查,采集样本并种植保存。[结果]野生桔梗生长的地点多种多样,因而生长的土壤类型也多种多样,主要有农田土、森林腐殖土、砂石土以及岩石缝隙等阳光比较充足的地方,其中砂石土质的小山坡上生长较多。野生桔梗生长的植被类型主要有地头边的撂荒地、小灌木丛、阔叶林以及针阔混交林的岩石缝隙等。总体上看,现存的野生桔梗大多数生长在生境比较恶劣的地方或非常偏远、人迹稀少的地方,因为其生境比较恶劣,根太小而没有利用价值或地方太偏远、不易采挖而幸存。由于生长环境恶劣,现存的野生桔梗普遍比栽培桔梗瘦小,栽培桔梗性状表现均优于野生桔梗。[结论]调查为分析长白山区野生桔梗的遗传多样性和建立长白山区野生桔梗种质资源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长白山区野生软枣猕猴桃种质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长白山区8个县市30个取样点采集的软枣猕猴桃样品叶片为试验材料,利用RAPD技术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用14个RAPD引物共扩增出104条带,其中多态带占82%.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长白山区野生软枣猕猴桃各居群样品存在一定程度的地理区域聚类趋势,表明遗传变异与地理距离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