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1):321-323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于推动农村创新创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以及助力乡村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以淮安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淮安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对当前淮安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一些建议,以期进一步提升淮安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安徽农业科学》2020,(4):279-282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基于多年来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实践,结合文献研究,对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创新性地提出了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类型、驱动力和目标导向,并结合案例研究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成功路径。该研究结果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及其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现代化发展所需的中坚力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研究表明: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体系、培育对象不断完善,培育效果也逐步显现,同时也存在培育对象定位不精准、培育内容与需求不匹配、培育经费监管不到位以及配套支持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因此,亟需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准入制度和遴选标准,分类设置需求导向型的培育内容,构建培育评估体系与反馈机制,完善多层次培育环境。  相似文献   

4.
合浦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被列为广西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示范县。以合浦县为研究对象,采取理论探索和实践调研相结合的方法,着重从目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工作的现状、制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工作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大力推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对策建议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合浦县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提出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落实的践行者,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导力量,造就一批具备技术、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是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新要求。利用Citespace软件,对2006~2021年CNKI数据库中464篇有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有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发文量呈现“初级发展期(2006~2011年)—快速发展期(2012~2014年)—稳定增长期(2015~2020年)”特征,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作者较多,但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且作者间缺乏交流与合作;研究机构分散,类别差异明显。(2)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功能定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主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实困境及对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国外经验4个方面。(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研究历程为“探索启蒙期—发展壮大期—创新突破期”。今后的研究重点领域主要包括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新型职业农民的专业化、现代化培育。  相似文献   

6.
基于现代农业视角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佳 《湖北农业科学》2015,54(4):1018-1022
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相关理论进行剖析;从新型农民培育实践以及农民素质水平较低、农业劳动力结构失衡、培育过程不科学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对美国、德国、韩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成功进行借鉴分析;从制定全面培育内容、建立创新培育方式、加强培育监管和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四个方面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2012—2020年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界定、内涵与特征、培育模式、面临的问题、绩效评价、未来工作优化建议六个方面。当前研究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关注较多,对培育制度关注不够;所构建的绩效考核模型较多,对如何实现培育工作绩效治理关注不够;实证研究也多从个体性视角展开,缺乏整体性分析。建议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并重点关注培育体系中的"政策扶持"环节,以加快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进程。  相似文献   

8.
中央根据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性变化的严峻态势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要求,作出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大决策部署。新型职业农民事关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伴随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全过程,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基础性战略任务。本文主要就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背景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发展的要求下,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对策建议,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9):278-280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队伍建设,是提高农业生产力、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基于吉林省调研数据,并通过建立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分析和研究不同的影响因素对农民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主要收入来源、现代农业技术了解程度、培育方式、培育内容以及培育时间等因素对农民参与培育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最后根据理论和实证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三农"问题和精准扶贫的国家战略,是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高职院校已经成为我国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主力军和主阵地,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基于长期的职业农民培育实践,探索形成了"校地共育、育训并举、三元联动"培育模式,以期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1.
金华市农民培训工作具有一定的特色,但也还存在宣传力度不够、基地建设缺乏示范性、培训内容单一、培训经费来源单一等问题。今后应摸清"城里农民"和"乡下农民"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培训内容,加强基础素质教育;借助智能手机尝试远程教育;建好4个农民信息平台;完善培训基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新型农民培训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分析了河北省新型农民培训现状及新型农民培训模式,并对河北省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知识管理水平评价方法的研究是知识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方面。本文在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灰色系统理论,构建了企业知识管理水平评价的灰色多目标模型.探讨了应用灰色系统理论横向比较企业间知识管理水平、差距及其改进空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职业经理人培养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职业经理人培养问题,是关乎未来我国农民组织化提高问题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其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及所提出的对策建议必将有效地提高整个培养水平。同时,职业经理人的培养对于优化本科就业结构和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行效率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巢湖市两个农业大县农民的调查,建立二元回归模型,针对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认知度、培训与需求的一致性等因素分析影响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意愿程度。实证结果证实,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认知度是影响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意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水稻栽培学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口粮作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水稻生产正面临由传统小规模生产向机械化、智能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的现代规模化生产方式转变,在此重要历史节点,回顾总结70年中国特色水稻栽培学发展历程与科技成就,对探索未来水稻栽培科技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70年来,我国水稻栽培科技界抓住水稻不同主产区大面积生产问题与关键技术瓶颈,深入开展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栽培措施等方面关系的研究,探索水稻生育调控、栽培优化决策和栽培管理等新途径与新方法,取得了一大批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重要栽培技术和理论,形成了一批重大栽培科技成果。笔者着重从叶龄模式栽培理论及技术、群体质量及其调控、精确定量栽培、轻简化栽培、机械化栽培、超高产栽培、优质栽培、绿色栽培、逆境栽培和区域化栽培等十个方面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水稻栽培取得的主要科技成就,并指出了未来中国水稻栽培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一是加强水稻绿色优质丰产协调规律与广适性栽培技术研究;二是加强多元专用稻优质栽培研究;三是加强水稻超高产提质协同规律及实用栽培研究;四是加强直播稻、再生稻稳定丰产优质机械化栽培研究;五是加强水稻智能化、无人化栽培研究。  相似文献   

17.
基于3T培养模式的食用菌栽培学的改革,主要从课程体系、授课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认为基于课内小项目的3T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建立是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内容的延伸与深化.学生利用掌握的基础知识,课外自主组队,参与科技立项,是将课内与课外知识相结合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实现知识迁移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学生3T能力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8.
为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根据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分工理论界定新型职业农民概念,重点分析当前培育过程中存在的农村人力资本、农业生产效益、生产方式、政策体系等方面的困境和障碍,从政策制度设计、农村土地流转、农业社会化服务、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效益和农村基础、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提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全面调查和掌握浙江省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涉农高职教育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浙江省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进行调研,采用实证和比较研究的方法进行相关理论和政策研究,并以高职园艺园林类专业为核心,系统地研究专业布局、定位、职业群和职业能力,在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浙江省涉农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者知识、技能和经营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对农村劳动力进行教育培训,必须了解和掌握农民学习行为的特点,选择有效的教育培训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育培训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