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遗传力测验表明,油分蛋白总量(含油率与种子蛋白质含量之和)的遗传力为98.9%,品种群体内个体之间的变异系数为1.83%,而含油率和种子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力分别为92.4%和89.6%,品种群体内个体之间变异系数分别为6.38%和6.30%,油分蛋白总量表现出比单一的含油率或种子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力强,不同年度、不同地理环境、不同栽培条件下其性状更稳定。将此性状作为高油分、高蛋白育种的目标选择性状将会使选择更有效、更快趋于稳定,并可同时兼顾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的选择。选择油分蛋白总量在68%~70%的育种材料,有可能育出含油率在44%~45%,种子蛋白质含量在24%~25%的高油分高蛋白的品种。  相似文献   

2.
油研1220是以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8078A与双低恢复系0202R配制成功的黄籽双低杂交油菜新组合。在贵州省2004~2006两年15点次试验中,增产点和增产8%以上的点分别为11个和8个,分别占总点数的73.3%和53.3%,两年平均产量达167.88 kg/667m2,比CK增产7.0%;产油量达70.72 kg/667m2,比CK增产13.87%。芥酸含量0.6%,硫甙含量28.28μmol/g.饼,含油量达44.03%,种子蛋白质含量达26.85%。选择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高的转育亲本,在后代分离世代中加强亲本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的定向选择是提高品种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的重要选育技术。  相似文献   

3.
DH0815是以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材料850A与双低恢复系F15配制的双低杂交组合。在江西两年区试中含油量43.64%,种子芥酸含量0.13%,硫甙含量15.5μmol/g.饼,产量比中油杂2号增产4.69%,产油量比中油杂增产14.1%。  相似文献   

4.
育成的油研系列杂交油菜油研9号、油研10号等7个品种其含油率、种子蛋白含量、油分蛋白总量与其相应的不育和恢复亲本的平均值十分相近,亲本对其杂种相应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98.23%、96.31%和99.28%,杂种对亲本相应性状不存在超亲(杂种)优势。因此,成功选择高含油率、高蛋白含量的不育和恢复亲本可获得相应性状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5.
黔油系列杂交油菜制种技术研究Ⅲ.可育株的识别及拔除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通过对不同生态地点两系核不育杂交油菜制种可育株识别及拔除技术的研究得出:小花蕾(0.31~0.41 cm)挤浆及大花蕾(≥0.42 cm)直观识别拔除可育株,能提高母本不育株个体发育及分枝结角能力.小花蕾挤浆识别较开花识别拔除可育株的处理,遵义、德江、紫云三地制种母本不育株根颈粗平均增加33.63%,全株有效角增加13.6%,产量增加17.93%;大花蕾直观识别较开花识别拔除可育株的处理,三地制种母本不育株根颈粗平均增加22.43%,全株有效角增加8.07%,产量增加6.2%.耗工量及杂种不育株率以小花蕾挤浆识别最低,分别为14.18h/667m2及0.08%.  相似文献   

6.
高产、高含油量的双低杂交油菜对于推动油菜生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隐性核不育材料转育成功的黄籽双低不育系8778A与双低恢复材料HO配制成功的油研11号,含油量平均达43.66%,种子芥酸含量0.76%,硫苷含量24.23μmol/g饼,产量比油研7号平均增产8.18%,产油量比油研7号增加17.44%。  相似文献   

7.
高油双低隐性核不育杂交油菜新品种凯育118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育适应性好、优质丰产的杂交油菜品种,以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YD01A为母本、双低恢复系18R为父本,成功配制杂交油菜新品种凯育118。该品种在2010—2012年国家中游区域试验20个试点中18个点增产,2个点减产,2年平均产量162.93kg/667m2,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6.00%;2年平均产油量76.43kg/667m2,比对照中油杂2号(61.36kg/667m2)增加13.09%。2年含油量平均为46.80%,芥酸含量均为0,硫甙含量平均18.51μmol/g饼。2012年12月通过国家中游区域试验并获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油2012004)。适宜湖北、湖南、江西冬油菜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宝油85是利用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3945AB与具有相同品质性状的恢复系D4315R配制育成的高油分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在2005~2007年国家长江下游区试中,平均产量为2715 kg/hm2,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0.83%;平均产油量为1253.85 kg/hm2,比对照增产5.04%。种子芥酸含量0.05%,菜籽硫甙含量19.6μmol/g(饼),含油量为46.05%。  相似文献   

9.
双低高油分杂交油菜先油杂2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先油杂2号是以双低隐性核不育系847A与双低恢复系HF15配制的杂交组合,在贵州两年的区试中,种子含油率44.55%,芥酸含量0.5%,硫甙含量20.62μmol/g.饼,种子蛋白质含量21.2%,两年平均产量为174.44 kg/667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4.01%。  相似文献   

10.
双低杂交油菜品种油研1707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研1707是以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8227A与双低恢复系898配制的杂交组合。2005~2006年在四川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产量分别为159.12 kg/667m2和174.33 kg/667m2,较CK(蜀杂6号)分别增产10.73%和24.74%;芥酸含量0.18%,硫甙含量18.57μmol/g.饼,含油率42.27%。  相似文献   

11.
油研系列品种(组合)在参加全国和贵州省的44次试验中,含油率在39.26%~48.42%,其中含油率在44%以上的频率达28次,其平均含油率达45.4%,占总参试次数的63.64%;与同组试验的其它品种相比,44次油研系列品种比250次其它品种平均含油率高3.1%,在参试的25个片区.次中有21个居同组含油率的第1位。油研10号参试和作对照品种的10个片区.次中,含油率平均分别为44.47%和45.14%,表现出油研10号的高含油率和稳定性。分析还看出,在长江上游育成的油研系列品种在中、下游更具有良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三高两低”杂交油菜油研九号的选育与推广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油研九号是以黄籽双低不育系2716A与黄籽双低恢复系5862R配制的杂交油菜组合,在贵州、江西、安徽等省区试中平均产量为135.7kg/667m2,较对照增产4.49%;产油量为60.6kg/667m2,较对照增产18.3%.含油率为44.92%~46.35%,种子蛋白含量为24.1%,油分蛋白总量为70.45%,芥酸含量为0.51%,硫甙含量为28.25μmol/(g·饼),油酸含量为64.9%.1998-2008年在长江流域及相邻省区累计推广面积达136.27万hm2.  相似文献   

13.
"三高两低"杂交油菜油研10号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高产、高含油量、高蛋白含量的双低杂交油菜对于推动油菜生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油研10号含油量平均达44.48%,饼粕蛋白含量达40.44%,芥酸含量为0.45%,硫苷含量为22.38μmol/g饼;产量比油研七号平均增产6.62%,比中油821增产8.73%,最高产量可达3.5~4t/hm^2;产油量比油研七号增产17%,比中油821增产22.4%~34.6%,是一个具有"三高两低"高效型的杂交油菜品种,分别于2003年和2004年通过贵州省和全国审定,准予在贵州、四川、云南、重庆、湖南、湖北、江西、浙江、上海9个省(市)和江苏、安徽淮河以南地区冬油菜区种植.推广应用将会给农户和加工部门带来新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高油分黄籽双低杂交油菜油研817在现代农业推广应用中劳动力用工多的瓶颈问题,本文从油研817油菜品种机械化播前准备工作、种子处理技术、机械化播种量及施肥技术、机械化直播技术、田间肥水管理、病虫草防治、机械化适时收割等机械化技术出发,经贵州思南、湄潭、开阳、都匀、四川德阳等多年多点全程机械化示范研究分析,集成油研817全程机械化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7个油研系列杂交油菜品种于2006年和2007年分别在相同环境栽培条件下种植,其平均含油率、种子蛋白含量、油分蛋白总量分别达44.82%~48.99%、22.97%~24.66%和68.24%~71.96%,但年度间和不同栽培条件下其变化的差异较大,同品种不同年度环境其相应性状的差值分别达5.0%~7.98%、4.75%~9.04%和0.33%~2.98%,变异系数分别为5.13%~8.34%、6.09%~19.26%和0.24%~2.08%,以油分蛋白总量差异最小,种子蛋白含量差异最大.油研9号、10号、11号和油研1220在高海拔较冷凉环境下表现出的含油量较高,达50.03%~52.2%;4个品种的油分蛋白总量2年平均在71.31%~71.96%.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高油分黄籽双低杂交油菜区域规模化种植的产业化发展,对高油分黄籽双低杂交油菜订单农业产业化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在我国广大农村小油坊订单农业是行之有效的;高油分黄籽双低杂交油菜油研9号、10号、11号等是小油坊订单农业的首选品种,介绍了4种较为成功的小油坊订单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17.
秦杂油1号属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质优,高油分,产量高,抗(耐)病性强,适应性广。在栽培上应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施好硼肥,适时连片播种,合理密植,培育壮苗,做好抗旱防冻保苗,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18.
双低杂交油菜油研七号亲本资源分别来源于长江上游和中游(其中又具有欧洲品种材料的血缘)不同的生态类型,并具有在全国适应性最广、推广面积最大的中油821的血缘,在贵州的生态条件下育成,其遗传基础丰富,通过近4年在整个长江流域的推广实践表现适应性好:其抗病性、耐肥抗倒性与中油821接近,优于其它品种;苗期抗寒耐冻力较强,花期耐低温能力优于中油821和秦油二号等品种;生育期适中,能适应全流域不同海拔不同纬度各种耕作制度的栽培;全流域154个试点的统计资料显示增产点在90%以上,比现有的中油821、秦油二号等推广品种平均增产9.8%。  相似文献   

19.
何惠萍  侯剑  侯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442-12443,12445
[目的]为了加快盛湘油9号在长江中游的推广应用.[方法]重点介绍盛湘油9号在长江中游区的种植表现及主要性状特点和栽培技术.[结果]盛湘油9号在国家中游区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出具有高油、丰产特点.两年区试平均产量和产油量分别达2 347.8和1 080.45 kg/hm^2,平均比对照(中油杂2号)分别减产0.82%和增产8.25%.两年平均含油率为46.02%、芥酸含量0.25%、硫苷含量18.45 μmol/(g·饼).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达2 119.5 kg/hm2,平均比CK中油杂2号增产0.73%,于2009年12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该研究可用以指导油菜大面积生产,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0.
以甘蓝型双低油菜隐性核不育纯合两型系20118AB为供体,沪油15为轮回亲本,通过连续回交、自交等方法,并结合品质检测进行高含油量隐性核不育纯合两型系的转育,最终获得了1个新的纯合两型系20228AB,其含油量为47.30%.利用20228AB配置的杂交组合沪油杂7号和沪油杂8号在2009年度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两组合的平均产量分别比对照沪油15增产8.9%和20.5%,平均含油量分别达47.76%和50.12%,结果表明,通过利用BCF2群体进行连续回交转育从而获得高含油量隐性核不育纯合两型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