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酸酶对肉鸡矿物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性饲料是家禽饲料中的主要成分。植物性饲料中三分之二的磷以植酸盐的形式存在。由于单胃动物的消化道内缺少植酸酶,以植酸形式存在的植酸磷很少被单胃动物所利用。一方面,饲料生产中需要添加价值昂贵的商品磷源,另一方面,由于动物(特别是单胃动物)不能或很少利用植物饲料中的植酸磷,大量未被动物吸收利用的植酸磷随粪便排出体外,既造成了磷资源的浪费,同时又给环境造成了污染。畜禽粪便中磷对环境的污染已成为一些国家畜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Nelson(1968a)首次报道了添加植酸酶可提高仔鸡对磷的利用率,但当时由于植酸酶的提取成本高、产量少、植酸酶的研究与应用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近些年来,非植酸磷对环境的  相似文献   

2.
磷是动物机体必需的矿物元素。植物性饲料中的磷大部分以植酸或植酸盐的形式存在。而单胃动物肠道粘膜中的内源性植酸酶及肠道微生物产生的植酸酶活性很差(Ravindran V等,1995),缺乏分解植酸的植酸酶,造成饲料中磷的利用率仅有1/3或更低。日粮中的磷只有很小部分沉积到体内和畜产品中,其余部分从粪便中排出。为了补充有效磷的不足,必须在饲料中添加无机磷酸盐。然而高密度畜禽养殖时,动物排泄物中的磷导致地下水、土壤污染以及水源富养化污染。  相似文献   

3.
中性植酸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石军  孙建义 《饲料工业》2005,26(16):21-22
植酸酶是催化植酸及植酸盐水解成肌醇与磷酸(或磷酸盐)的一类酶的总称,其对单胃动物的饲喂效果已得到广泛的证实。添加植酸酶能够显著提高植物性饲料中磷的利用率,减少饲料中无机磷的添加量以及动物粪便中无机磷的排出,降低植酸磷的抗营养作用,促进动物生长发育,减轻环境的磷污染,提高畜牧生产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植酸酶在体外条件下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植酸存在于谷物的籽实中,是磷的贮库.种子中大约有2/3的磷是与肌醇结合成植酸,称为植酸磷.植酸酶能水解植酸释放出磷、钙等矿物质元素.单胃动物消化道内不含有植酸酶,因此无法或不能很好地利用植物性饲料中的植酸磷,所以需在饲料中添加无机磷来满足动物对磷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植酸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是一类能将植酸分解为肌醇和无机磷的磷酸单脂水解酶.植酸酶在饲料中可以释放饲料中以植酸磷形式存在的磷,不但能提高动物对植物磷的吸收利用率,而且可以降解植酸盐蛋白质络合物,减少植酸盐对微量元素的螯合,提高动物对植物蛋白的利用率及植物饲料的营养价值,减少动物排泄物中有机磷的含量和动物饲料中矿物质磷的添加量.文章就植酸酶在鸡生产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植酸酶在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植酸酶是降解植物性饲料中植酸(肌醇六磷酸酯)及其盐类的一种脂酶。植物饲料中的磷由于大部分存在于植酸及植酸盐中,难以被单胃动物利用,随粪便排出,污染环境,并且植酸通过螯合作用还降低了动物对锌、锰、铁、钙和钾等主要矿物元素以及蛋白质的利用率。植酸酶可促进饲料中植酸和植酸盐的分解,使磷得以被动物利用,促进动物生长发育,同时有利于改善饲养环境,减少污染。本文拟从植酸磷的性质、植酸酶的生物特性及研究应用现状诸方面来论述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的重要意义和应用前景。1植酸磷的性质植酸或植酸盐几乎存在于所有植物性饲…  相似文献   

7.
植酸显著降低了许多植物成分中磷的利用率。一般认为,植物成分中2/3的磷是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的,只有1/3的磷可以被单胃动物所利用。但最近研究清楚地表明,以植酸磷形式存在的磷占总磷的比例因原料不同而有所差异。为控制动物总磷的排泄量,植酸酶广泛用于饲料中以利于动物对植酸磷的消化和减少磷的排泄。到目前为止,对添加植酸酶提高磷利用率和减少添加到日粮中的无机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这样从经济效益上分析仅为减少无机磷的添加,并不鼓励在饲料中使用植酸酶。然而,大量研究表明植酸可降低能量、维生素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消化率…  相似文献   

8.
植物性饲料中的磷,由于大部分存在于植酸和植酸盐中,难于为单胃动物所利用,而随粪便排出,污染环境。而且植酸盐中的磷通过螫合作用还降低了动物对Zn、Mn、Fe、Ca、K等主要微量元素的利用率,还通过与蛋白质结合成植酸盐复合体而降低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率。植酸酶是能催化植酸水解的酶,大量存在于ficuum曲霉和niger曲霉以及小麦、黑麦、小黑麦、大麦及它们的副产品中。植酸酶可促进饲料中植酸和植酸盐分解,使磷得以为动物所利用,从而减少了磷在粪便中的排泄量,有利于改善饲养环境,减少污染。同时,有试验表明,植酸酶还可促进动物…  相似文献   

9.
植酸酶是一种水解酶,能降解植酸,生成无机磷和肌醇,并释放与植酸结合的蛋白质、微量元素等.主要添加于猪、鸡、鸭等单胃动物和水产类动物的饲料中,能有效提高饲料中磷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降低饲料成本.  相似文献   

10.
植酸酶的生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宝林  高志璞 《饲料工业》2006,27(24):52-54
植酸是谷物、豆类、油籽和坚果中磷的主要贮存形式,其含量为1%~5%。饲料中总磷的1/3是可消化的无机磷,其余的2/3则以有机磷即菲丁的形式存在,菲丁是肌醇六磷酸钙镁盐的复合物,肌醇六磷酸又称植酸。植酸磷对于单胃动物来说是非常难以利用的,因为这些动物的胃肠道内不分泌或只分泌很少量的降解植酸的酶——植酸酶。由于植酸不能被消化利用,通常在猪及家禽饲料中添加无机磷以满足动物对磷的需要。但是,未被利用的无机磷和饲料中的植酸磷被动物排出体外后,容易造成环境生态问题(富养化作用)。所以,应用植酸酶不仅可以提高磷的生物利用率,也可以…  相似文献   

11.
植酸酶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尧兴  许少春 《饲料工业》1994,15(12):12-13
植酸酶及其应用前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尧兴,许少春植物饲料中的磷大部分存在于植酸及植酸盐中,难为单胃动物利用而随粪便排出,污染环境。而且植酸盐中的磷通过螯合作用还降低动物对锌、锰、铁、钙、钾等主要微量元素的利用率,以及通过与蛋白质结合成植酸...  相似文献   

12.
在大多数植物性饲料中植酸含量很高,有70%磷是以植酸的形式存在的,对于单胃动物来说因为消化道缺少分解植酸的酶类,无法利用植酸中的磷。目前多在饲料中添加外源性植酸酶,以提高植物饲料磷的利用率。但种种原因导致植酸酶添加效果不够理想,目前大多观念认为植酸酶活性不同程度地受到饲料中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植酸酶产生菌的筛选及诱变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酸酶是一种能将饲料中植酸磷水解成无机磷和肌醇的新型单胃动物饲料添加剂,主要应用于猪、鸡、鸭及水产养殖类动物,应用范围广、需求量大,是当前研究热点之一。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提高磷的利用率,同时破坏植酸与矿物元素及蛋白质的亲和力,提高矿物元素生物利用率和蛋白质的消化率,使动物体内的酶恢复其原有活性,提高饲料效率。由于减少无机磷的添加量,可缓解动物排泄物中磷对环境的污染。 目前的研究表明,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植酸酶,是获得大量稳定而高效的植酸酶的主要途径,有些国家已利用工业发酵法进行了商业化植酸酶…  相似文献   

14.
单胃动物消化道内缺乏内源性植酸酶,在饲料生产中植物性饲料所占比例一般在90%以上,而饲料中的磷大部分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很难被机体吸收利用。资料表明,猪对植物性饲料中磷的利用率为50%,鸡的利用率为30%。为了预防单胃动物的磷缺乏,必须向饲料中添加骨粉或磷酸氢钙等来补充饲料中的有效磷含量,磷酸氢钙含量虽高,但其含氟量一般都超标,长期使用会影响家畜家禽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中国和世界上其它地方有极大的机会利用植酸酶来提高商品饲料中磷的利用率。磷占鸡体矿物质总含量的25%,它又是商品饲料中很昂贵的一种养分。常见饲料中总磷的70%以结合态存在于植酸之中(见图1)。植酸磷不能为单胃动物所利用,因而必须向单胃动物日粮中添加无机...  相似文献   

16.
植酸酶是一种水解酶,能降解植酸,生成无机磷和肌醇,并释放与植酸结合的蛋白质、微量元素等,主要添加于猪、鸡、鸭等单胃动物和水产类动物的饲料中,能有效提高饲料中磷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降低饲料成本.因其可减少磷对环境的污染,故人们又称其为环保产品.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大规模商业化生产植酸酶成为可能。由于反刍动物瘤胃中的微生物可以产生大量的植酸酶,因而可以很好地利用饲料中的植酸磷(Reid等,1947),而猪和家禽等单胃动物由于肠道中植酸酶活性微弱,并且易被日粮中的某些成分(如钙)所抑制,因而不能有效利用饲料中的植酸磷。需要额外添加无机磷。因此,在猪和家禽的饲料中应用植酸酶以提高植酸磷的利用率日益引起重视,研究也不断深入。在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国际家禽科学论坛上,植酸酶在肉鸡和蛋鸡日粮中添加的重要意义成为与会者探讨的中心话题。研究覆盖了添加的植酸酶与饲料中已经存在的植酸酶是如何发生反应的,在单一饲料和混合饲料中是如何反应的,不同商业植酸酶的作用如何等。现将主要内容编译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植酸酶在鱼类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中的磷大多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而且植酸磷必须在消化道内水解成无机磷酸盐的形式才能被动物利用,动物消化道内植酸酶的活性一般都很低,尤其是鱼类消化系统中缺乏内源性植酸酶,无法利用饲料中的植酸磷,而鱼类对饲料中磷的需要量又高于畜禽,特别是鲤科鱼类属无胃鱼,没有胃酸分泌,通常采用饲料中添加磷酸氢钙和磷酸二氢钙等方法来满足鱼体对磷的营养需求,由于全球磷酸盐的储备量有限,植酸磷作为可供选择和经济的磷源,能被植酸酶有效的分解利用。植酸酶作为一种环保促生长型饲料添加剂,不仅能水解饲料中植酸及其盐类而提高蛋白质和磷、钙、锌、铁及铜等矿物元素的利用率,改善饲料的潜在营养价值,节约饲料资源,降低饲料成本,而且具有无残留、无污染、无毒和不良反应等特点,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开发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易中华 《中国猪业》2008,3(12):50-53
多年来,一直都假定植物性饲料中有1/3的磷对单胃动物具有生物学利用率。因为植物性饲料中有2/3的磷以植酸磷形式存在,而其余1/3是以非植酸磷形式存在。由于单胃动物消化道缺乏植酸酶,通常假定植酸磷完全不能被单胃动物利用;反之,非植酸态磷则完全能被利用。  相似文献   

20.
植酸(Phytic acid)和植酸盐(phytate)是谷物饲料中磷的主要存在形式。磷是畜禽营养物质中功能最多的营养素之一。家畜必须从饲料中得到充足的磷,才能维持正常生命和生产活动,绝大多数单胃动物(猪、鸡等)不能充分消化利用植酸(Phytic acid)和植酸盐中的磷,必须在饲料中添加无机磷酸盐。这不仅增加了饲养成本,且不能被动物消化吸收的磷的排放,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此外,植酸盐能络合某些营养物质,降低其在单位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率,因此也被看作是抗营养因子。这些负面的影响也解释了植酸对蛋白质利用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植酸酶(p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