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我国木材加工领域,数控超高压水射流技术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多用于珍贵木材的切割。通过对3种地板生产常用热带木材的试验,分析木材气干密度、水切割压力、进料速度、石榴砂粒度和切削厚度等参数,对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为珍贵树种花式地板生产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大果紫檀为例,对其超高压纯水射流和磨料射流切割加工工艺进行参数优化。采用正交试验法,考虑切割压力、靶距、进给速度等因素对试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通过显微分析,选择纯水射流和磨料射流的最优方案。主要结论表明:各因素影响大小依次为水射流压力,进给速度和靶距;纯水射流冲蚀能力低,试件表面主要受射流反弹影响,使整体粗糙度偏大;水射流动能越大,试件上表面撕裂现象严重,底部易产生加工波纹,影响试件表面整体粗糙度;磨料水射流主要表现为波纹多,易降低试件表面完整性。欲提高大果紫檀加工品质,需通过改善工艺增加加工光滑区范围。上述有助于为超高压水射流技术更好地应用于珍贵木材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木竹材超高压水射流切割加工工艺参数,以红橡木和竹地板为对象,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磨料流速、切割压力、进给速度、靶距对水射流加工试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探索优化工艺参数。利用扫描探针式三维表面形貌测定法测量试件切割面的表面粗糙度值,分析三维表面形貌图。结果表明:红橡木磨料射流的试验影响因素排序为CADB;竹地板磨料射流的试验影响因素排序为BCAD。红橡木和竹地板优化工艺参数为:进给速度为250 mm/s,磨料流速为35 kg/h,靶距3 mm,切割压力为310 MPa。在此加工工艺条件下切割材料表面粗糙度相对较小,加工所得材料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水导纳秒激光对木材表面的烧蚀机制,探讨有无水导系统参与下激光功率、切割速度对切缝宽度的影响,剖析木材切缝表面质量的影响因素,建立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为纳秒激光加工木材切缝宽度的预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介绍自行搭建水导纳秒激光试验台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分析水导纳秒激光对木材表面的烧蚀机制,深入剖析水射流与纳秒激光耦合作用下木材表面烧蚀的动态演化规律。以红松为材料进行水导纳秒激光加工切割试验,加工后多次测量切缝宽度取平均值。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探讨有无水导系统参与下激光功率、切割速度对红松表面切缝宽度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对加工后的红松切缝表面进行微观形貌表征,剖析有无水导系统参与下红松切缝表面质量;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对有水导系统参与下的试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激光功率、切割速度、水流速度与红松表面切缝宽度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结果】切缝宽度随激光功率增加而增大,随切割速度增加而减小;当切割速度为50 mm·s~(-1)、激光功率为6 W时,无水导系统参与下红松表面切缝宽度最小为0.53 mm,有水导系统参与下红松表面切缝宽度最小为0.31 mm。切缝表面微观形貌表征显示,无水导系统参与下红松管胞内壁留有残留物,平滑度低,表面粗糙;有水导系统参与下红松管胞内壁清晰,几乎没有残留物,表面平滑,表面质量良好。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获得激光功率、切割速度、水流速度与切割宽度的关系,所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具有较好预测精度。【结论】利用水导纳秒激光加工木材,应控制好工艺参数与切缝宽度的关系,当切割速度较大、激光功率较小时,可获得最小切缝宽度。有水导系统参与相比无水导系统,切缝表面质量更好。  相似文献   

5.
CNC圆雕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但业界对加工参数方面的研究比较少,大部分工人多是依靠自己的经验来设定参数,产品加工质量评定方法准确度不高。为探寻适合实木CNC圆雕雕刻加工规律,优化实木的数控雕刻加工质量,通过正交试验L_(16)(4~5)试验方案,针对树种、锥度球头刀刀尖直径、进给量及加工速度的工艺参数对木制部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采用3D激光轮廓扫描仪对加工的木制部件的表面粗糙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刀具路径进给量的大小对圆雕制品的表面粗糙度、加工效率的影响较大;刀尖直径对部件表面加工质量及设备的加工效率有一定的影响;试验中所选择的加工速度对部件的表面粗糙度影响较小,树种对加工速度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树种的构造及密度,对于密度低、纤维韧性好的树种,可适当提高加工速度,减少进给量来提高其表面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纳秒水导激光加工木材工艺,探讨加工过程中加工方向、加工速度、输出功率、加工深度和热劣化现象等对加工质量的影响,获得使纳秒水导激光加工木材达到最佳加工效果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论证其加工工艺的可行性。【方法】在对现有激光加工技术的加工工艺和原理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并制造出木材纳秒水导激光加工试验台。介绍试验台的总体布局原则、试验方法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详细阐述试验台主要组成部分——纳秒激光数控加工试验台、传动试验台的组成和功能,并分析研究纳秒水导激光加工木材的基本原理和微观现象;进行纳秒水导激光加工木材试验,试验过程中随时记录每条加工直线附近产生的现象,加工后多次测量每条直线加工深度并取平均值,绘制顺纹理方向加工速度与加工深度关系、垂直纹理方向加工速度与加工深度关系以及输出功率与加工深度关系曲线。【结果】当输出功率不变时,加工深度随着加工速度增加总体呈双曲线减少的变化规律;当加工速度不变时,加工深度随着输出功率增大而增大;当输出功率较高时,加工深度不会随着输出功率增大而增大,反而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或保持不变;加工过程中会有炭化现象产生,炭化程度随着加工速度降低和加工深度增加而加重;当加工木材的材质不同时,加工效果存在一定差别,硬质木材的加工效果相对好于软质木材,炭化程度相对较低,加工深度相对较小,加工曲线大致相同,只是曲率存在一定差别。【结论】利用纳秒水导激光加工木材,应严格控制加工速度、输出功率和加工深度之间的关系。当加工深度较大时,应适当增大加工速度,否则加工点附近会有炭化现象产生。纳秒水导激光加工木材工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指接材齿梳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对指接材的胶合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它受木材密度等性能指标和刀具磨损时间等加工工艺参数的影响。笔者研究了不同齿梳类型对其表面粗糙度及结构用指接材胶合性能的影响。试验用规格材材种为加拿大黑云杉(Picea mariana),分为1500f-1.4E和2250f-1.9E两个等级。齿梳长度分为12.7和28.3 mm两种。指接材试件在刀具切削磨损10和60 min后获取。试验用Veeco三维非接触式光学轮廓检测仪测量了齿梳表面粗糙度,并以平均粗糙度(Sa)和均方根梯度(Sdq)表示。此外,用力学试验机测量了指接材的弯曲弹性模量(MOR)和极限拉伸强度(UTS),以评价其胶合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齿梳部位的Sa随着木材等级、齿梳长度和刀具磨损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Sdq没有明显变化;Sa可以用作评价齿梳部位表面粗糙度的一个主要指标;所选用材料和加工参数均能获得具有良好胶合性能的指接材;在研究所选参数范围内,齿梳表面粗糙度对指接材的MOE和UTS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杨春梅  蒋婷  马岩  李浩楠  刘九庆 《林产工业》2019,46(5):12-16,53
传统木材激光加工技术容易使木材表面产生严重的烧蚀现象并带有残炭等残留物,造成木制品外观和表面质量较差,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提出木材水射流辅助激光加工技术,根据拟定的设备总体方案,设计木材水导纳秒激光加工设备,并对其进行加工试验。结果表明:设备设计较为合理,当厚度为2 mm、切割速度为50 mm/s、激光功率为6 W时,水曲柳表面切缝宽度仅为0.18 mm,切缝表面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9.
青龙  邢东  李哲锋 《林产工业》2020,57(2):13-17
以榆木、杨木和松木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的测试模式、木材切面、放大倍数和切削加工方式对切削表面粗糙度进行测定评价,比较分析上述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定模式对于粗糙度值有一定影响;同一树种、同一切面时,磨削表面粗糙度明显低于锯切和旋切,表面粗糙度值为锯切>旋切>磨削;榆木磨削加工中,显微构造明显部位的三切面粗糙度值为径切面>弦切面>横切面;放大倍数与木材显微构造有关,对表面粗糙度值有影响。基于试验结果提出,木材切削表面粗糙度测定评价宜采用先选定被测试件的评价部位,再确定满足精度等级的测试模式的两步法进行。  相似文献   

10.
李宝权 《林业科技》1997,22(5):56-57
木材表面喷砂加工是利用压缩空气将研磨砂粒从喷嘴喷出,冲蚀木材表面,凸显木材纹理的新工艺。本文介绍了木材表面喷砂加工原理、工艺及设备,分析影响喷砂效果的因素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山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安徽省山核桃产业发展现状、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安徽省山核桃产业发展提出了以科技为依托,市场为导向,加快标准园建设、品牌建设,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山核桃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是种植结构由过去的二元结构,调整为粮-经-饲三元结构;养殖结构由食粮型为主调整为食草型为主;二者与加工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两大产业链,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商品化经营。这种调整必然要求草业走向产业化经营,以适应草食动物规模化发展的需要。这也为草业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机遇。草业产业化,主要是指苜蓿产业化。因为苜蓿和其它牧草相比有其独有的特性,这决定了它是草业产业化建设中首选的牧草品种。苜蓿产业化不应单以苜蓿生产一条产业链来界定。应涵盖与加工业紧密结合的种植、养殖两条产业链下三种企业组织模式,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互为因果、形成整体。这样才能真正把苜蓿产业化形成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促进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潘德禄  李松林 《林业科学》1990,26(5):427-434
通过伊春林区贮木场原木生产线机械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了该林区原木生产线产量级、各工序机械能力利用系数和权均利用系数,并依此对原木生产线机械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文中又以原木生产线工序机械能力损失最小为目标,研究了该林区的7种机械组合型式和17个方案。对龙门起重机输送机组成的原木生产线(LmiS_i-Y)的各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获得了最佳的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14.
山东茶叶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近年山东茶叶发展的一些基本情况,综述了近年山东茶树在防治冻害、栽培管理、茶树繁殖上的研究进展及成就,并提出了当前山东茶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研究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为了将集体林生态退化区域阔叶化改造的责任主体落实到农户,解决集体林区阔叶化实施难的问题。本文针对集体林区特点,建立县、乡(镇)、村三级联动组织实施体系,并以稳定的山林经营权为依据,分别探讨了村集体统一实施、农民家庭实施、村户合作实施、招标承包实施和国有林场实施五种模式的具体做法,将农民的愿望与国家生态建设的要求统一起来,推动了集体林区阔叶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生态效益补偿问题、效益评价、经营方案的编制等都是实现生态公益林合理经营的重要保障。通过对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现状的分析,提出生态公益林经营方案的编制、监测体系的建设、合理的开发利用以及区域生态公益林稳定性等是今后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提高森林质量是江西省林业建设攻坚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西省林业提出“一个提高,两个调整,三个搞活”的施政方针,是三句话,六个字(提高、调整、搞活)组成的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江西省林业建设现实中质量不高,结构不优、林业不活是个老大难问题,并集中表现在质量上,是计划经济与传统林业留下的后遗症.所以提高森林质量是林业建设攻坚战,是发展江西林业生产力的壮举,认真贯彻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加大林业科教技投入,提高人材素质,选贤用能,组建一支精兵强将,夺取这一战役的辉煌胜利.  相似文献   

18.
日本落叶松在山西太行山南段平顺山地引种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荣  韩有志 《林业科学》1993,29(2):165-171
一、生态条件的比较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lamb.)Carr.]是速生的针叶树种之一。原产地仅局限于日本本州岛的中央高地和关东山地,分布区很狭窄,介于东径136°45′-140°30′,北纬35°08′-38°05′,海拔高1300-2680(1000-2800)m,呈星散分布。较大面积的天然纯林和针叶树种混交林分布在高达3000m的飞(?)山、木曾山、赤石山脉和御岳山及关东山地的富士山、天守山、八岳、浅间山一带的火山坡地。这一地带总的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比大陆同纬度温和,夏季生长期多雨,相对湿度大。但由于日本落叶松的原产地处于亚热带暖温带过渡地带的高海拔山区,为内陆性气候,雨量较沿海为少;特别是山地气候  相似文献   

19.
针对四川盆地丘陵区农林生产特点和坡地农林复合系统特征,对其内部结构进行综合研究。分析了林带对农作物的正,负效应,依据林带间散射辐射分布规律、农地水土流失特征和农作物产量分布格局等方面与林带间距离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坡地林带间距离应不小于3倍林带平均高,才能保证农作物不至于减产;同时,对建成的坡地农林复合系统模式进行综合效能分析,表明,与农地系统对比,坡地农林复合系统提高了土地生产力、能量转化率、营养  相似文献   

20.
《金刚经》与惠州西湖六如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刚经》是一部揭示无上智慧和生命关怀意义的经典,惠州西湖六如亭与这部伟大的经典有着不解之缘。从园林科学美和园林哲学美的角度出发,六如亭通过《金刚经》折射出生命本原关怀的园林美学时空意境。通过对六如亭在“孤山苏迹”以及整个西湖景观构成中的重要作用和空间意义的重新认识。得出结论:在以六如亭为中心的引导空间。追加新的景点——般若谷。并在般若谷内,以园林小品的精心命名、空性美学为基础的园林植物配置、引景空间的策划等具体方法,对般若谷的园林环境进行完善和改造,形成围绕六如亭展开的具有金刚般若特色的禅意园林景观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