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山苍子油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我国山苍子油研究和应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山苍子油的深加工及产品利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山苍子是中国特色芳香油植物资源之一。山苍子油的用途十分广泛,特别是其主要成份柠檬醛的深加工产品。本文介绍了山苍子油主要成份柠檬醛的深加工产品的合成方法及产品的用途,主要是在香料行业和药物中间体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2次减压精馏从山苍子油中提取柠檬醛工艺参数。在真空度3 mm Hg、塔釜温度低于130℃时,1次分馏产品收集塔顶温度为78~80℃,回流比2∶1,第2次分馏产品收集塔顶温度为85~90℃,回流比3∶1。可获得产品纯度为97.86%,收率为75.23%。  相似文献   

4.
利用2次减压精馏从山苍子油中提取柠檬醛工艺参数。在真空度3 mm Hg、塔釜温度低于130℃时,1次分馏产品收集塔顶温度为78~80℃,回流比2∶1,第2次分馏产品收集塔顶温度为85~90℃,回流比3∶1。可获得产品纯度为97.86%,收率为75.23%。  相似文献   

5.
用9种植物病原菌为供试菌。采用经典生长速率法对艾蒿提取液的离体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生药质量浓度为0.1g/mL时,艾蒿提取液对9种病原真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艾蒿乙醇提取液对串珠镰刀菌的抑制作用最明显,抑制率达到98.2%;对致病疫霉Ⅰ、仁果丛梗孢、瓜果镰刀菌的抑制率达70%以上;艾蒿丙酮提取液对串珠镰刀菌、仁果丛梗孢、致病疫霉Ⅰ的抑制率分别为78%、72%和67%。  相似文献   

6.
基于山花子油具有可分成轻组分、柠檬醛组分和重组分三个部分的特性,在真空和水蒸气系统中,分别对柠檬醛-轻组分体系和重组分-柠檬醛体系进行平衡实验,得到两个体系的汽液相平衡组成和相平衡曲线。从而为通过水蒸气精馏和真空精馏从山苍子油中单离柠檬醛产品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山苍子油提纯柠檬醛工艺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山苍子(Litsea cubeba)油提纯柠檬醛的生产工艺改进技术,通过新旧工艺开展山苍子油提纯柠檬醛对比实验,检验新工艺的实用性和先进性.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分馏设备和条件下,新工艺较旧工艺柠檬醛产品纯度和得率均有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8.
山苍子是我国的一种丰富的木本油料植物资源,山苍子油用途广泛,具有广阔的利用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对山苍子精油、核仁油的提取工艺及柠檬醛分离方法的现状进行综述,同时对影响山苍子油提取率和成分含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对核仁油制生物柴油现状进行总结。以期为在不同的工艺条件下,寻找一种具有较高提油率和有利的油化学成分的方法提供参考依据,对寻求更节能、更经济的提取工艺充分利用山苍子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木材真菌染色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材真菌染色是由于真菌侵染而导致材色改变,包括菌纹线、白腐和染色。木材真菌染色可形成特殊肌理和色泽,改善木材的装饰特性,为木质产品的设计带来多样化的塑造空间。作为一种全新、天然的染色方式,真菌染色技术对于木材的美学价值和综合利用率都有较大提高。目前,分析木材真菌染色机理及染色工艺改进是开发真菌染色木材的关键。菌纹线是由于真菌的种间或种内的对抗形成,染色是由于真菌在细胞外部分泌色素或是伴随真菌自身在木材内部的生长形成。笔者从木材真菌染色机理、染色方法、染色条件、真菌染色木材性能等方面综述了木材真菌染色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针对不同表现形式的不同染色方法,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后续研究的方向为采用多种真菌的组合运用、环保色素溶剂的筛选、探寻更多的真菌色相用于色素提取方法染色、结合染料渗透机理改进染色工艺等。  相似文献   

10.
从引起木材变色的真菌种类,木材变色真菌的传播媒介,木材变色真菌传媒小蠹虫种类及其携菌部位,以及传媒小蠹虫与木材变色真菌间的交互作用上综述了木材变色真菌种类的鉴定状况及其传播媒介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研究山苍子[Litsea cubeba(Lour.)Pers]扦插不定根的发生过程,为山苍子扦插繁殖提供理论依据。以山苍子一年生嫩枝为试材进行扦插,观察生根过程中外部形态变化;同时,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制片对山苍子扦插过程中不定根的形成过程进行解剖观察。结果表明,在山苍子插穗中无原始根原基存在,根原基由维管形成层的部分薄壁细胞诱导分化而来,进而发育为不定根,属于诱导生根型;愈伤组织是由皮层薄壁细胞、维管形成层的部分薄壁细胞诱导产生,且愈伤组织中未观察到根原基,不定根的发生与愈伤组织的出现不存在直接关联。山苍子属于非愈伤组织生根型树种。  相似文献   

12.
对山苍子果实产量及油质的影响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就产地条件对其影响进行了调查.其结果表明:立地条件直接影响到山苍子果实的产量.而对其油质的影响不很显著。这对山苍子的生产经营而言,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竹材主要变色菌霉菌的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我国云南、广州、北京、湖南和安徽等省市采集变色霉变竹材标本,分离纯化得到78株真菌菌株,鉴定为木霉(Trichoderma spp.)、毛霉(Rhizomucor spp.)、曲霉(Aspergillus spp.)、镰刀菌(Fusarium spp.)、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p.)、可可毛色二孢菌(Botryosphaeria rhodina)和稻球黑孢(Nigrospora oryzae)等。选取代表性的菌株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营养因子对菌株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碳素营养和氮素营养均影响菌丝的生长及色素形成;温度条件对菌株的生长影响较大,对于大多数菌株而言,28 ℃是最适生长温度,5 ℃生长减缓甚至停滞,但未死亡, 40 ℃以上菌株的生长受到抑制甚至死亡,但个别霉菌在50 ℃仍可生长,表明竹材霉菌对极端环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竹材霉菌变色菌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pH值在4 - 11下皆能正常生长,最适pH值在5 - 8间;光照对菌株生长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池玉杰 《林业科学》2005,41(2):136-140
选择火木层孔菌及 5种木材降解能力较强的阔叶树上的白腐菌 :粗毛盖菌、偏肿拟栓菌、三色革裥菌、冬拟多孔菌和血红密孔菌 ,采用国内外红外光谱分析的标准方法 ,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定未腐朽材木粉和受 6种白腐菌腐朽 12 0d后的腐朽材木粉试样的红外光谱图。刮取未腐朽的山杨木材样品和受 6种白腐菌腐朽 12 0d时的山杨木材样品表层少许 ,在干燥条件下 ,分别放入KBr中 ,磨细 ,压片 ,然后在FTIR光谱仪上进行测定 ,得到经 6种白腐菌降解 12 0d后的木材木粉和未腐朽材木粉其木材和木质素官能团谱峰位置和谱峰相对吸收强度的振动变化状况 ,进而分析腐朽后的山杨木材和木质素官能团的变化情况 ,以作为木材白腐菌对山杨材生物降解机制的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 ,受 6种白腐菌腐朽后的山杨木材和木质素官能团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降解 ,但各自的变化情况有所不同。对木质素的降解主要是存在于侧链上 ,虽然苯环骨架变化不明显 ,但木质素苯环间的羰基、CH2 结构、紫丁香基和愈疮木基等侧链已部分被降解。从各吸收峰相对吸收强度的变化大小来看 ,血红密孔菌、冬拟多孔菌、三色革裥菌和偏肿拟栓菌对木质素降解的程度大于粗毛盖菌和火木层孔菌对木质素降解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池玉杰  闫洪波 《林业科学》2008,44(2):116-123
研究阔叶树上的6种木材白腐菌火木层孔菌、粗毛盖菌、偏肿拟栓菌、三色革裥菌、冬拟多孔菌和血红密孔菌对山杨材腐朽前后木材中游离酚酸种类和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受6种白腐菌腐朽后的山杨木材中酚酸的种类和含量各不相同,在山杨材被分解120 d后,偏肿拟栓菌、三色革裥菌、血红密孔菌和冬拟多孔菌的9种游离酚酸总含量远大于粗毛盖菌和火木层孔菌的9种游离酚酸总含量,表明前4种对木质素分解能力较强的菌种获得了较高含量的酚酸;但从9种游离酚酸总的含量上看,与各菌种对木材和木质素的分解百分率不尽相同,初步分析的原因表明在木质素被分解的过程中除了有这9种游离酚酸产生以外,可能还会产生其他的游离酚酸以及苯环二聚体、三聚体和各种寡聚体以及杂环的形式,所有这些苯环结构总体造成了对木质素分解百分率的差异. 对9种酚酸进行分析测试,只构成对木质素分解的一部分,不足以用来解释对木质素的全部分解能力,其他的酚酸和游离酚酸以外的苯环结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分析测试;从各种游离酚酸单个含量上看,各种白腐菌的种类和含量都各不相同,表明不同白腐菌对同一木质纤维基质的分解途径、中间降解产物各不相同.另外,未腐朽的木材中本身就含有一些微量的酚酸成分,这些酚酸在生物分解过程中会降解和转化成其他成分, 是否有可能转化成其他种类的酚酸还有待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16.
不同杀菌剂对杨树烂皮病菌抑制作用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测定不同杀菌剂对杨树烂皮病菌金黄壳囊孢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筛选出了有效抑制杨树烂皮病的高效杀菌剂.主要结果:抑制菌丝生长试验发现吡唑醚菌酯和嘧菌酯EC50的用药量最小,浓度5μg/mL时抑菌率达到90%以上,效果最好;而甲基托布津的EC50量最大,效果最不明显.抑制孢子萌发试验发现,唑醚菌酯和嘧菌酯的抑制孢子萌发效果最好,甲基托布津效果最差,与抑制菌丝试验结果一致.说明吡唑醚菌酯和嘧菌酯不但能有效抑制菌丝生长,而且能够显著地抑制孢子萌发.退菌特、多菌灵、三唑酮、百菌清次之,而代森锰锌、烯唑醇锰锌和甲基托布津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均不很明显.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CCA木材防腐药剂中CuO、CrO3、As2O5等活性成分的常规化学分析方法,并与仪器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常规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的结果相接近,两者之间的偏差很小,不需做修正便可应用于工业生产上。  相似文献   

18.
采用琼脂平板测定法测定了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几种农药对彩色豆马勃菌根菌纯培养的影响。在离体培养下,3种农药都对该菌根菌的生长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地虫神毙、福尔马林完全抑制了彩色豆马勃菌根菌的生长;而呋喃丹、草甘膦和羟基喹啉在试验30d后的作用效果基本相近,表现为低浓度下促进或不影响菌根菌的生长。高浓度下完全抑制菌根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及活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常规提取法浸提核桃楸叶的抑菌活性成分。研究结果表明,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及其乙酸乙酯萃取相对杨树叶枯病菌和樟子松枯梢病菌有抑菌活性,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及其乙酸乙酯萃取相对杨树叶枯病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为3.12 g/L,对樟子松枯梢病菌的MIC为6.25 g/L。采用GC-MS分析了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中乙酸乙酯萃取相经柱层析后集分I和集分II的化学组成和相对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相中主要活性成分为相对含量较高的5-羟基-1,4-萘醌(胡桃醌)、D-阿洛糖、5,8-二羟基-1,4-萘醌、1,5-萘二酚、2,3-二氢苯并呋喃、7-甲氧基-1-四氢萘酮、1-萘酚、8-羟基-2-甲氧基-1,4-萘醌和4-甲基-2,6-二羟基喹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