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棉花温敏雄性不育系"特棉S-1"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型高温敏雄性不育系特棉S-1为材料,研究了特棉S-1在自然生态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异交特性及所配制的杂交组合间的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特棉S-1整个生育期为120 d左右。各处理从播种到出苗所需的时间一般为4~5 d,从出苗到现蕾一般为40~50 d。通过近3年的大田试验,特棉S-1植株一般表现为7月上、中旬从第1果枝的第3果节和第2、3果枝的第1果节开始出现不育,该不育系不育的终止期在8月下旬。不同年份的不育始止期相差较小,且不育性状持续时间变化也较小,一般为42 d,在此时期是特棉S-1最安全的杂交制种时间。在特棉S-1不育期间,不同日期的授粉成铃率无明显的差异。不同时间点的授粉成铃率差异达显著水平,以上午10:00-11:00时为最佳。在2003年,利用特棉S-1为母本配制了7个杂交组合,在各杂交组合的品比试验中以农杂310、313的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2.
明确甘蓝型油菜温敏核雄性不育系160S花器形态变化、花药败育的时期和细胞学特征,初步探究败育的原因,为深入研究不育系160S的内在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也对其在油菜两系杂交育种中的实际应用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在15℃和28℃条件下培养试验材料160S,利用体式显微镜分别观察花发育形态特征;采用醋酸洋红染色方法观察各时期小孢子发育形态;通过石蜡切片和苏木精-伊红染色对可育植株(MaleFertile/160S-MF)和不育植株(MaleSterile/160S-MS)花药细胞学特征进行显微观察;TUNEL染色法检测花药发育各时期绒毡层细胞凋亡情况。160S-MF在15℃表现为可育,雄蕊正常发育,成熟的花药呈黄色,形态饱满,正常开裂,表面一层有活性的花粉附着在上面;28℃条件下, 160S-MS花朵的雌蕊、萼片与160S-MF花朵无差异,但花瓣变小,花丝变短,雄蕊明显退化,花药干瘪呈黄褐色,无花粉粒附着在花药上,表现出雄性完全不育。160S-MF的小孢子能正常发育为成熟有活力的花粉。而160S-MS由于雄蕊完全败育,未观察到小孢子和花粉粒。160S-MS花药在造孢时期和花粉母细胞时期与160S-MF无明显差异,但在减数分裂期,160S-MS花药绒毡层形态和结构出现异常,绒毡层细胞排列不整齐,细胞空泡化,伴随提前解体。同时花粉母细胞发育受阻,无四分体结构形成,最终在减数分裂期完成前形成空的花粉囊。TUNEL检测发现, 160S-MS花药绒毡层细胞在减数分裂期开始凋亡。本研究结果表明, 160S属花粉母细胞败育型不育系,败育时期发生在减数分裂期,绒毡层异常降解,绒毡层未向腺质型转化,不能提供花粉母细胞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致使花粉母细胞发育受阻无法形成四分体结构,从而导致小孢子无法形成,花药形成空的花粉囊,产生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3.
Sc2053诱导小麦雄性不育形态学和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化学杂交剂Sc2053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形态学和细胞学特征观察结果显示,经处理的小麦植株变矮,植株及麦穗呈现浅绿色,穗子呈爆裂状,花药不开裂,呈现雄性不育株的形态特征,这些特征可做为估算小麦群体化学杀雄效果即绝对不育率的依据。经Sc2053处理的小麦雄性不育有无花粉和花粉败育两种类型。无花粉型是在小孢子刚形成时发生败育,从而是产生无花粉的空壳型花药。花粉败育型是小孢子只发育到单核花粉,二胞花粉  相似文献   

4.
Huiyou50S是从甘蓝型油菜品种汇油50中发现的半不育株选育而成的光、温敏雄性不育系,育性受隐性核基因控制,在高温、长光周期下不育而在低温、短光周期条件下可育。本文通过半薄树脂切片、扫描电镜、花粉压片染色、花药整体透明方法对Huiyou50S及其近等基因系Huiyou50F的花药发育过程及花粉形态观察比较。结果表明, Huiyou50S的花药造孢细胞、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四分体阶段均正常,在单核期出现明显异常,虽然能形成花粉壁,但小孢子细胞质收缩、解体,最终只剩余空瘪的花粉壳; Huiyou50S的花药绒毡层在单核后期提前降解,绒毡层解体速度快于可育株Huiyou50F。Huiyou50S的小孢子的完全败育主要发生在单核时期,绒毡层发育与小孢子异常有某种关联,该结论为油菜光、温敏雄性不育类型划分及育种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小孢子母细胞败育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具有哈克尼西棉(Gossypiumharknessii)细胞质的显性无腺体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孢子母细胞发育过程进行了细胞学研究。不育系可以正常形成孢原细胞、造孢组织细胞以及小孢子母细胞,其药壁分化正常。但在减数分裂前期,绒毡层解体,小孢子母细胞液泡化而退化,减数分裂不能进行。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孢子母细胞败育可能与作为营养源的绒毡层提前解体有关。  相似文献   

6.
厚轴茶雄性不育株花药败育的生物学特性和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厚轴茶(Camellia crassocolumnaH. T. Chang)雄性不育株花器发育形态、花药和花粉败育时期及兵细胞学特征,利用体视显微镜、石蜡切片技术、染色体制片和DAPI染色法,对厚轴茶雄性不育株和可育株开花迚程、花器形态、花药发育过程、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小孢子发育过程比较观察。结果显示,厚轴茶花属于完全花,花药其四室、呈蝶形,花药壁发育为基本型,绒毡层细胞其双核,于四分体时期形成分泌型细胞,单核花粉期开始降解,花粉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Ⅰ、减数分裂Ⅱ和胞质分裂后形成四面体型四分体,小孢子呈三角形,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花粉。花蕾发育早期,不育株雄蕊发育正常,与可育株无明显差异。花蕾发育后期,不育株花丝弯曲,花药粘连、干瘪、褐化、坏死,不裂药。不育株减数分裂期绒毡层细胞异常增生、排列混乱,单核至双核花粉期绒毡层延迟降解。不育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环状单价体、滞后染色体、染色体桥、染色体缺失、不均等分离、微核和多分体等异常现象。不育株小孢子胞质紊乱,单核期花粉粒相互粘附,花粉壁皱缩变形,花粉细胞质和细胞核模糊不清,成熟花粉细胞空瘪凹陷。研究结果表明,厚轴茶雄性不育花...  相似文献   

7.
5年研究表明,91—1品系属光温敏核型雄性不育/可育系,育性转换明显,便于应用。在衡水(北纬37°44′,东径115°42′),实现育性转换指标为:10月6日前播种,冬前总积温/总日照达到508.9℃/397.5h,幼穗分化进入单棱期,翌年表现不育;10月10日后播种,幼穗分化处于初生期/伸长期,翌年正常可育,实现不育系自身繁种。该品系农艺性状伏,配制组合杂种优势明显,可满足一系两用。  相似文献   

8.
棉花洞A型核雄性不育材料花粉发育的细胞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花洞A核雄性不育株花粉在发育的全过程中都会发生败育,最早始于现蕾后第5天的花粉母细胞,大量败育在现蕾后第7~8天,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前期1,败育的主要表现是细胞质高度液泡化及出现“胞质穿壁”现象。第10天的四分孢子中散出大量大小不齐、畸形花粉。第15~20天中存在的单核和极少数双核花粉陆续败育。M,不育系花粉败育的时期和表现与洞A不育系基本相似,仅早1天左右。试验观察结果与前人报道洞A不育系花粉败育主要在单核期不一致。  相似文献   

9.
10.
新型陆地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花器形态学和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一种来源于陆地棉的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的3份转育材料(G22A,H109A和1793A)的花药发育过程进行了花器形态及细胞学观察。花器形态和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G22A,H109A和1793A三个不育系均花瓣小,花丝短,柱头明显外露,败育彻底,无花粉。败育时期主要发生在造孢细胞增殖时期至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前,表明这3份不育材料不育性状不受细胞核基因的影响。对不育材料与其保持系细胞学观察发现,不育材料与正常花药发育细胞学形态上主要差别是绒毡层发育。不育系绒毡层的着色不明显,大小与中层细胞相似且在整个花药发育过程中不降解,而保持系绒毡层的着色深,在小孢子发育过程中逐渐降解。因此,根据细胞学研究结果可以说明花药中绒毡层发育异常是该来源于陆地棉的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败育的细胞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棉花矮秆品系的形态学及其解剖结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矮秆品系“97004D”和正常品系“97004H”及遗传标准系“TM-1”为材料,从形态学和细胞学研究了棉花高、矮品系的主茎生长动态和茎组织的细胞解剖结构。高、矮秆品系从出苗期到现蕾初期株高无明显差异,现蕾后株高差异逐渐明显,在各个时期97004D与97004H、TM-1主茎节间数、果枝数等无显著差异。 茎组织解剖结构观察表明,97004D的茎横切面的薄壁细胞表面积较大,维管束比较少,形成层较发达。TM-1茎的幼嫩部分纵切面的薄壁细胞数量明显多于97004D。而较多的茎细胞不断分裂生长,以至节间迅速伸长,从而导致了节间长度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应用群体改良技术选育水稻温敏核不育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武小金  袁隆平 《作物学报》2004,30(6):589-592
应用随机多交加混合选择的方法,不仅可以改良单个性状柱头外露率,而且可以改良配合力、品质、抗性等综合性状。从用N8S、怀早4号、香2B和早优1号构建的两次随机多交加混合选择的群体中选育出一个柱头外露率高、配合力、品质和抗性都较对照V20A有明显改善的实用温敏核不育系准S。准S柱头外露率达78.6%,比对照V20A高72.4%。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孢子的败育时期,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8A及其保持系8B的小孢子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石蜡切片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8A和保持系8B造孢组织时期小孢子的生长发育没有明显的差异;洋葱不育系8A花药绒毡层在花粉母细胞时期就与中层完全分离,并逐渐膨大挤压花粉母细胞,最后逐渐降解。其降解后的残余物侵入药室,与小孢子混合粘连在一起,占据药室的一部分空间,并且不能供给小孢子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最终小孢子降解,花药败育。试验明确了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8A的小孢子败育时期为花粉母细胞时期。因此,在洋葱雄性不育系8A的不育机理研究中,应重点在花粉母细胞时期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采用常规显微制片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美女樱雄性不育系B-58及其可育系的小孢子发生过程和各时期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可育系小孢子发育经历了造孢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四分体等时期,最后发育成花粉,期间小孢子发育靠绒毡层不断自我解体而提供营养。雄性不育系B-58小孢子败育发生在四分体时期,其主要特征是绒毡层细胞提前液泡化,四分体胼胝质壁不能适时降解,致使四分体持续时间较长,四分孢子核质收缩降解,形成形状不规则空瘪的小孢子。  相似文献   

15.
用AFLP技术构建棉花雄性不育三系及其杂种F1的DNA指纹图谱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实验应用AFLP同位素标记法,获得了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及其杂种F1的DNA指纹图谱.较为详尽地介绍了有关AFLP的技术核心及注意点,并探讨了其适用于棉花研究的方法.结果表明,AFLP是一种十分有效的DNA指纹技术,它具有多态性丰富、稳定性高、重复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核不育亚麻不育株与可育株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辉  陈鸿山 《作物学报》1991,17(3):198-203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核不育亚麻不育株和可育株分别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找到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不育株和可育株整个营养生长时期的变化规律;同时发现了不育株和可育株雄蕊的两种同工酶酶谱存在着显著差异。也就是说,雄性不育基因调控了同工酶的形成和差异,进而影响了相应组织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