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美丽乡村连片示范片的建设可以长久助推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因其先行先试,能够有效地带动片区辐射村的发展,示范片经验也可以被其它地区学习和推广,为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展现新时期良好的乡村地域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2.
周详 《广东园林》2014,(6):38-41
地域文化的保持与延续是古村落保护的关键。将地域文化放到时空辩证维度进行研究,认为地域文化的动态连续性构成地域文脉,差异性格局构成地域地脉,两者均由显性要素和隐性要素构成。提出通过对地域文脉和地脉显性要素的保护,达到保护其隐性要素的目的,从而取得地域文化整体保护的效果。最后以湖州荻港古村为例,阐述了地域文化时空观指导下的古村落保护和创新的手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辽宁美丽乡村绿化景观的分析,绿化维护费用过高,绿化植物成活率、保存率不高,主要原因是没有利用好绿化植物的生物生态学特性。通过对主导因素气候中的气温和水分以及两者相互配合状况的分析,将辽宁省分为辽西低山丘陵区、辽中平原区、辽南丘陵区和辽东山地区4个地域性分区。按乡村地域性分区,在其特有气候条件下,选择合适的绿化植物进行配置,降低绿化维护费用,提高乡村绿化景观中绿化植物的成活率、保存率。  相似文献   

4.
杨超 《绿色科技》2020,(6):86-87,90
对辽宁美丽乡村绿化景观进行了分析,发现一些地区绿化维护费用过高,绿化植物成活率、保存率不高,主要原因是没有利用好绿化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探讨了主导因素气候中的气温和水分以及两者相互配合状况,对辽西低山丘陵区、辽中平原区、辽南丘陵区和辽东山地区四个地域性分区进行了地域分区研究。提出了选择合适的绿化树种进行植物配置,降低绿化维护费用,以提高乡村绿化景观中绿化植物的成活率、保存率。  相似文献   

5.
徽州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之下,乡村景观小品的设计也逐渐趋于多样化,景观小品作为乡村景观中重要的元素,其设计中却面临着千品一面、毫无特色等各类问题,景观小品对于提高景观魅力和形象具有重要意义.以皖南古村落文化为例,基于徽州共性的地域文化特色,提取了皖南古村落的文化元素如建筑、水景、民间艺术等特征,探...  相似文献   

6.
以泰顺古村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和文献查阅相结合的方法,从山野、邑郊以及宅院三个景观层次入手来探析古人与自然相处的方式。泰顺古村落景观,山野怡情、邑郊修身、宅院养德,形成了泰顺特有的教化空间和人文氛围,构成了"诗书礼乐"的人居景观。  相似文献   

7.
8.
根据插箭岭村的空间物理分布实施了总体结构布局,建立了一套“一心一轴,三片区”的设计方案。基于其文化旅游资源与基础设计建立了特色村庄架构,并从建筑与环境两个方面介绍了相关的设计手法以及地域文化符号的应用策略,最后据其地域文化特征对核心景观进行了设计与重塑。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建设美丽乡村的号召更彰显出其深远意义.福州市长乐区漳港街道龙峰村地处东南沿海地区,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以龙峰村为例,提出了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规划建设美丽乡村的思路、方案并进行了一些建设实践,可为其他面临同样问题的乡村提供了一些有所裨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误区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代名词,全国各地掀起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文章通过塱边村新农村建设的研究,分析了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误区,探讨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和措施;提出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注重创造高效、安全、健康、舒适、优美的乡村环境,注重乡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对乡村优美的自然景观重现和原有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古村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程度地被破坏或改变。古村落由于自身不断发展的压力,一些传统的社会习俗、民间艺术也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通过发展古村落旅游使人们重新认识到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以东莞市茶山镇南社古村落为案例,对古村落保护和旅游规划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2.
广州市莲塘名村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其一期改造工程是贯彻广州市"美丽乡村"建设(14个市级示范点之一)和"三旧"改造的首批示范点。以莲塘名村一期改造工程为例,从规划设计、施工工艺、材料选用方面,探索如何保护乡土文化、地方建筑、生活风情、自然环境为目的美丽乡村建设,旨在为今后类似的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摸清武汉市黄陂区内古树名木的资源特征情况,采用资料查询、知情人走访、现场考察的方法,对黄陂区内古树名木的种类、数量、胸径、树龄、海拔分布等22项特征因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黄陂区总计拥有古树名木867株,包括26科36属40种,古树群落3处,其中:Ⅰ级古树30株,Ⅱ级古树71株,Ⅲ级古树766株;朴树最多,为269株,其次为枫香树150株,柿139株。古树名木资源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木兰乡、王家河街、六指街、蔡家榨街、蔡店街、姚集街,不同区域的生长情况差别明显,祁家湾街、罗汉寺街的古树生长环境较差,不同树种海拔分布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美丽乡村建设仍存在忽视乡村自然环境建设保护的迫切性、植物景观乡土性和地域性缺失、乡土农耕文化保护和传承不够等问题,与外国尤其英国、德国存在明显差距。以粤东山区客家乡村为例,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和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提出以乡村山林田、公共建设区和村居房前屋后等植物景观建设为主,在保护乡村自然植物资源和生产性农田生态体系前提下,通过挖掘应用当地特色品种创新发展生产体系,依托当地植被营造乡土植物景观,优化村居植物环境特色,拓展乡村公园格局融入周围自然景观,以构建和重塑美丽乡村园林与自然植物生态体系,凸现地域性植物景观和文化风貌特色。  相似文献   

15.
徽州古村落景观对现代居住环境规划设计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古村落是我国优秀的传统乡村聚落形态之一。古村落选址包含朴素的生态哲学思想,布局营建体现了理性和感性的交织,并以独特的景观要素著称。本文着重于古村落整体景观的研究,并试图发掘其对现代居住环境规划设计的有益启示:感知环境、融于环境的栖居方式;强调凝聚力、归属感的聚落形态;充满人文关怀的邻里空间;独具特色、自成一派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6.
胡婕 《广东园林》2023,(2):59-64
得益于优美的自然环境,徽州古黟县村落园林修建因地制宜,形式多变,徽商的资金投入、文人士子的文化活动也促进了其发展。分析黟县地区古代村落园林的构成要素——山水、建筑和花木,得出村落建设与自然环境深度融合渗透的特征,最后从3个空间层次介绍了黟县村落呈现的“园中园”空间特质:崇山环绕、丰水潆洄的水口园林,水木清华、宁静致远的园圃村居式园林,和小中见大、含蓄深远的住宅庭园。  相似文献   

17.
周龙娟 《广东园林》2021,43(2):8-13
在生态文明理念下,人们更加注重生态、生活、生产相互融合的发展模式,这也是美丽乡村的内涵所在。以“三生融合”为视角对美丽乡村的设计策略进行研究,以上海市闵行区赵家村的美丽乡村设计实践为例,基于其现状,从生态修复、生活提质、生产谋划3方面提出设计策略:从优化农田布局、提升水环境、增加林量优化林相方面修复乡村生态;从改善交通条件、提升村宅风貌、增设休闲及文化场所、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方面提质乡村生活;从布局产业发展方面谋划乡村生产。  相似文献   

18.
通过访谈、查阅文献资料与实地调查,对云南省腾冲县古银杏资源的分布、数量及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腾冲县共有古银杏3000余株,分布在界头乡和固东镇;其中107株古银杏有生长指标,雌株占94.34%;树高最大为30.0 m,最小为9.5 m;树龄最长为610年;胸径最大为3.08 m;平均冠幅最大为18.8 m。垂乳银杏有82株,单株垂乳个数最多为78个,垂乳最长达0.70 m;复干银杏有56株,单株复干数最多为15株,复干胸径最大为0.95 m;叶籽银杏有4株。  相似文献   

19.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中地域特色塑造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国内已经建成的多家城市湿地公园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成功案例的综合分析研究,从规划设计技术的角度,遵从地域自然环境、进行地域文化回归与创新、采用适宜的经济技术及合理选择营建材料等三个方面,对城市湿地公园地域特色塑造的具体方法和途径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推进湿地资源融入城市发展,加强城市湿地保护,打造城市居民生态休闲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