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资料查询、专家咨询获取各种模式林分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选择华容县5种当地典型的杨树人工林复合经营模式,共设置20块样地,对相应指标进行实地调查,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筛选评价指标,构建了洲滩人工林复合经营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对5种杨树人工林经营模式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5种杨树人工林复合经营模式的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评价优劣排序为林-菜模式(0.631 3)林-菌模式(0.611 8)林-药模式(0.488 3)林-草模式(0.475 2)纯林模式(0.456 7)。无论从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还是从综合效益来看,研究区人工林复合经营模式都优于纯林模式。  相似文献   

2.
洞庭湖滩地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洞庭湖滩地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期栽植杨树导致地力退化现象并不明显;在各个样地中,细菌占绝对优势,真菌最少;真菌和细菌主要分布在5~10 cm土层,放线菌主要分布在0~5 cm土层,厌氧菌主要分布在10~20 cm土层;同一微生物类群在各样地间的数量无显著差异;在不同林龄的土壤中,真菌、细菌和厌氧菌数量及微生物总量均随着林龄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放线菌随林龄增加呈现高-低-高的趋势;各微生物与土壤理化性质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修枝处理的中辽1号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不修枝为对照,半修、全修的修枝方式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修枝处理对树高和胸径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度全修的修枝方式树高年平均增长量提高了20.2%,胸径年平均生长量提高了10.4%,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连栽对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研究了连栽对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林分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栽条件下,前4年对杨树生长影响并不明显,但从第5~9年,第2代林较第1代林胸径减少0.70%~12.05%,树高减少7.28%~20.41%,材积减少17.78%~27.83%,单株生物量减少7.26%~32.42%;但通过施肥、间作等合理的抚育措施可以有效减小连栽对林分生长量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结合近年来国内已发表的文献,简要阐述了施肥、间伐强度、造林密度、立地条件和灌溉等营林措施对我国杨树人工林木材性质的影响,以期为杨树人工林的定向培育、集约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杨树人工林连栽对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连栽对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笔者通过结果表明:与第1代林相比,第2代林土壤真菌、放线菌、细菌的数量分别下降34.38%、14.38%、56.63%,土壤微生物总量下降56.05%。连栽导致土壤磷酸酶活性下降20.00%,脲酶活性下降11.54%,蔗糖酶活性下降29.39%,蛋白酶活性下降50.00%,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1.92%,而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加100.00%。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栽植代数间,土壤细菌数量、微生物总量、蛋白酶活性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7.
间伐对杨树人工林凋落物及养分归还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间伐对杨树大径材生长的影响,按人工林不同间伐方式和强度设计了4种间伐处理,分别为对照、30%强度的下层伐(下层30%)、50%强度的下层伐(下层50%)、50%强度的机械伐(机械50%),探讨了不同间伐处理对杨树人工林凋落物及其养分归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强度显著影响林分凋落物及其养分归还量,凋落物及养分归还量均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降低;凋落物中5种营养元素含量及归还量大小为Ca>K>N>Mg>P;4种处理的凋落物及养分归还月动态变化趋势均为8-11月最多,分别占年归还总量的76.48% ~79.68%和80.35%~90.46%.该研究结果为杨树人工林的林分结构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江汉平原连栽杨树人工林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连栽对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第1代林相比,第2代林土壤pH值有所提高,有机质、大量元素及微量元素等养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pH值提高了2.42%,有机质降低了4.65%;连栽导致N、P、K大量元素下降了2.88%~12.20%,且对N影响最大,K次之,P最小,土壤N、P、K养分库有效性指数下降了3.82%;连栽导致微量元素下降了2.27%~53.37%,且对Zn影响最大,其后依次是Cu、Fe、Mn和S,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综合指数降低了12.51%.  相似文献   

9.
物理性环境因素对淮北地区杨树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西平县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环境因素与土壤呼吸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呼吸与各环境因子之间均显著相关,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土壤温度( Soil_T)、空气温度( Ta)和土壤含水量( Soil_VWC)等,土壤呼吸与空气温度呈指数关系,且随着空气温度的升高土壤呼吸逐渐增加;不同层(5 cm、20 cm、45 cm)的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变化趋势一致,土壤呼吸随着土壤温度的升高呈递增趋势,且二者最大值出现的时间一致;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呼吸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但二者之间相关系数并不高;土壤呼吸Q10(土壤温度每升高10℃时土壤呼吸增加的倍数)值为2.796。由此可见,土壤呼吸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温湿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全球辐射总量及其组成显著变化的背景下,明确散射辐射比例(Fdif)对华北平原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能量分配的影响,为准确评估杨树人工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和进一步完善生态系统过程模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和小气候观测,对2019、2021年生长季(DOY 91~304)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的能量通量和环境因子开展研究。【结果】华北平原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能量分配在生长季中期(DOY 152~243)以潜热通量(LE)为主,在生长季初期(DOY 91~151)和末期(DOY 244~304)以显热通量(H)为主。Fdif与波文比(β)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冠层导度(Gs;P<0.01)、冠层分离指数(Ω;P<0.05)和Priestley-Taylor系数(α;P <0.01)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Gs是调节华北平原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能量分配的主要因子,Fdif下降时,Gs降低,饱和水汽压差(VPD)增大,生态系统的β显著增大,进而改变生态系统能量分配模式。【结论】Fdif变化影响华北平原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能量分配,Fdif下降会导...  相似文献   

11.
用样行法对洞庭湖滩地新造速生丰产纸浆林的成活率进行调查,同时了解造林地连续4 a汛期的水文规律和海拔高程的演变过程,通过分析造林成活率与主要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发现淹水时间为滩地造林的限制性因子,营造速生丰产林、一般用材林和短周期工业原料林时,造林地年淹水天数依次不能超过19、35和62 d;苗木等级对造林成活率有重大影响,特级苗、Ⅰ级苗、Ⅱ级苗、Ⅲ级苗的平均成活率在海拔低于32 m的造林地上分别为68.8%、49.3%、18.7%、2.4%,在海拔超过32 m的造林地上分别为98.8%、79.6%、36.4%、14.7%;采用开沟抬垄整地可减轻涝渍胁迫,从而大幅度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解土地利用方式对西洞庭湖洲滩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探索土壤含水率和物种丰富度在湿地恢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而为今后西洞庭湖湿地恢复工程提供指导。【方法】于2015年冬季通过收割法和生物量模型对杨树种植区域、退林还湿区域、天然洲滩这3个区域间的土壤含水率、物种丰富度和植物地上生物量差异及土壤含水率和物种丰富度与地上生物量相关性进行了初步探究。【结果】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洲滩土壤含水率与物种丰富度差异显著;天然洲滩土壤含水率最高,退林还湿区最低,杨树种植区和退林还湿区物种丰富度高于天然洲滩。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洲滩植被地上生物量差异显著;杨树林种植区的植物地上生物量高于天然洲滩,而退林还湿区与天然洲滩无差异;草本植物地上生物量呈现出天然洲滩区最高、杨树林种植区最低的规律。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含水率与草本植物地上生物量呈正相关,物种丰富度与草本植物地上生物量呈负相关。【结论】利用和恢复工程对洲滩湿地土壤含水率和物种丰富度存在影响;土地利用方式对洲滩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存在影响;土壤含水率和物种丰富度对于修复退化湿地及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后续退林还湿工程开展可考虑人为增加土壤含水率以及移植苔草等优势物种等人工辅助措施,以促进退林还湿区域向天然洲滩湿地的演替。  相似文献   

13.
论退耕还林工程森林经营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森林经营管理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工程森林经营管理工作必须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强化服务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在汪清林业局选定4块样板林,分别对采育林后续经营、低质低效林改造、红松果材林培育、珍贵树种大径级材林培育4种经营模式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采育林后续经营样地平均胸径增长量比对照高0.23 cm,公顷蓄积增长量高3.70 m3,平均年生长量高1.85 m3;低质低效林改造经营样地平均胸径增长量比对照高0.20 ...  相似文献   

15.
人为干扰对长白山红松针阔叶混交林粗木质残体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研究人为干扰(森林采伐)对长白山红松针阔叶混交林(天然林和择伐林)粗木质残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林和择伐林的粗木质残体平均材积分别为78.88和41.7 m3·hm-2;天然林粗木质残体大部分径级2~40 cm,其中倒木、枯立木和伐桩分别占总材积的94%、5.8%和0.2%,择伐林粗木质残体大部分径级11~50 cm,其中倒木、枯立木和伐桩分别占总材积的41%、4%和55%.天然林和择伐林粗木质残体的覆盖面积分别为376.2和189.3 m2·5hm-2;天然林和择伐林倒木腐烂级为E的倒木分别占33.5%和14%.择伐活动明显减少了森林倒木的数量.为促使采伐后的森林能维持原始林粗木质残体的结构特征,现行的森林管理措施应进行必要的调整.  相似文献   

16.
联防联治机制是一种重要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阐述分析联防联治机制发展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了国内其他领域联防联治机制建设经验,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大重点区域支持力度、强化目标管理、完善项目储备制度等4个方面对联防联治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联防联治机制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雨雪冰冻灾害对云和县主要森林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云和县2008年受雨雪冰冻灾害影响林区的样地调查,研究了不同海拔、坡向、经营措施对主要森林群落受灾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拔在500 m以下的森林群落受灾率较低,其中针阔混交林和竹林几乎没有受到灾害影响;海拔500 m以上的森林群落受灾率高,其中毛竹林的受灾率最大;不同坡向对森林群落的受灾率影响较为明显,尤其是位于北坡的受灾率最大;不同经营措施中抚育和间伐过的森林群落受灾率低,封山育林的最高.说明在未来云和林区森林保护和经营管理中,海拔500 m以上的毛竹林应特别加强防低温冻害的经营措施,其它森林群落应该以抚育为主,适当的间伐措施为辅,以促进森林群落良好生长,有效抵御和降低雨雪冰冻灾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