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实用技术》2013,(2):49-50
普洱市有100多万茶农,然而由于组织化程度不高等因素的影响,普洱市茶叶生产集约化水平低,茶叶数量、质量稳定性差,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严重制约了茶产业的发展,也制约了茶农的增收。因此,如何让茶农以茶立业、以茶致富,在推进茶产业发展中,普洱市创新产业发展理念,创新生产组织形式,加快茶产业发展,为茶农增收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积极探索以茶叶基地为载体、以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为关键、以创新生产组织形势为突破口的现代茶叶产业发展新路子,推动传统的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茶叶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而事实上,良好的茶叶市场发展并没有给茶农增加太多的收入,制约茶农增收的主要因素包括茶农的生产成本增加、市场需求开发不足、茶叶质量有待提高.促进茶农增收的途径主要有:降低茶叶的生产成本;开发茶叶的市场需求;提高茶叶的质量和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3.
宁满秀  李春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9017-19019
以福建省487户茶农为研究对象,应用Borich模型对农民茶叶生产经营技能培训需求的优先序进行评估。研究表明,茶农对获取茶叶销售渠道、交易合同的订立、分析茶叶市场供需及价格波动、收集茶叶市场价格信息和收集茶叶生产资料价格信息等技能培训具有很高的需求。为此,相关培训供给主体应把握茶农需求,并进行动态需求评估,改进培训内容,以更好地服务于茶农。  相似文献   

4.
郑爽 《农家致富》2012,(10):20-21
在茶叶采摘旺季,浙江省东阳市多处茶叶基地上,一场与茶叶有关的变革正在悄悄推进……茶农们突破发展瓶颈,增收之路越走越宽。一直以来,东阳的茶农大多习惯于白天采青叶,晚上炒茶,效益不是  相似文献   

5.
农民的收入问题一直以来是我国三农问题关注的核心,茶叶有史以来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经济作物,也是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我国种植茶叶有将近5000年的历史,茶产业的发展关系到农村地区生产种植者的生存问题,从近几年茶业整体的发展态势来看,茶叶产量持续增加,茶产业发展的走势是比较稳定,但我国绿茶市场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的状况,茶叶单价不高,然而茶叶生产成本却不断攀升,茶农的毛利润不断挤压,这导致茶叶生产者的种植动力开始下降,尤其中青年劳动力在比较利益的趋势下抛耕弃种,本文从茶产业发展整体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天台县三州乡的茶农的实地调查,探索地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分析茶产业中影响茶农收入增长的因素,为提升茶农收益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茶叶)项目于2014年落户蓝山,为蓝山茶农特别是生产有机茶的百叠岭山区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大提高了茶农效益。3年内百叠岭山区茶叶面积增加400公顷,实现茶园经济效益增加近3600万元。为促进茶叶综合产业园项目的顺利实施,落实湘南茶叶兴农政策,完善茶园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等目标。蓝山县委、县政府多措并举,把茶叶综合产业园项目落到实处。一是成立了蓝山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综合产业园(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浙江省丽水市807户茶农为调查对象,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茶农农药化肥等化学要素施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农户特征中,茶树种植年限对茶农农药化肥等化学要素施用行为产生显著影响。(2)在农药化肥使用情况中,茶农是否参加茶叶技术培训、施药剂量、施药时间、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是否使用有机肥等5个因素对茶农农药化肥等化学要素施用行为产生显著影响。(3)相关性分析表明,茶农茶叶产量的丰产水平与茶农农药化肥等化学要素施用行为之间呈极显著相关性。根据上述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合理引导茶农农药化肥等化学要素施用行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最近,在地处沂蒙山区的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茶叶生产基地,众多茶农打破了村户之间的界限,联合成立了山东首家“茶叶协会”。该协会是临沂市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洙边镇广大茶农发起的,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目前,该基地已有1万多名茶农与茶叶协会签订协议,根据协会的章程和宗旨,实现了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的合理配置,使茶叶这一时尚饮品的生产、加工走向了科学管理及信息资源共享的轨道。 位于莒南洙边镇的该茶叶基地现已发展茶园1333公顷,年产中高档绿茶近  相似文献   

9.
唐代茶农生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亮 《农业考古》2005,(4):197-200
唐代是我国茶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也是中华茶文化的发轫时期,因此吸引了当今众多学者对唐代茶业进行研究。回顾近二十年来诸贤所取得的成果,大家研究的问题主要集中于茶叶生产、茶叶消费、茶叶市场、茶业政策等方面。而本文主要想对唐代茶农生活作一个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0.
以贵州省黔南州的茶农为调研对象,从个性特征、家庭特征等4个因素对茶农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在绿色发展背景下茶叶绿色生产技术的推广状况。结果表明:黔南州茶农是否采纳绿色生产技术取决于茶农对该项技术的了解程度,了解程度越高则越容易采纳,反之亦然。因此,在今后的茶叶生产过程中,应积极开展绿色生产技术的推广,加强对茶农的技术培训以及完善相关的政策等。  相似文献   

11.
屏山县是四川省优质绿茶生产基地,四川省第一批优质茶叶生产基地和四川省出口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基地以及四川省茶叶产业发展十大核心县之一。通过对四川省屏山县茶农生产状况的调查,了解四川省屏山县茶农生存的基本状况,对茶农生产情况进行深层次的比较,尝试提出一些解决和改善茶农生存状况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上党墅农茶叶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850名,经营茶园1050亩。合作社成立后,通过创新的理念和经营模式,团结茶农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目前,合作社生产的茶叶通过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预计社员每年可增收15%以上。合作社在吸收成员上,坚持"平  相似文献   

13.
该文对福建省茶农进行实际调查,构建了茶农参与服务规模化的意愿程度评价体系,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茶农对服务规模化的参与意愿受到茶叶田间管理、茶叶加工制造服务、茶叶检测服务、茶叶物流服务等方面的影响,最后提出茶产业服务规模化采取的措施,主要包含:提高茶农人员素质,培养核心茶产业经营主体;抓住关键环节,解决茶产业服务规模化的重点难题;加大茶产业平台的支撑,建设茶产业服务规模化体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地走访及问卷调查,对贵州省8个主产茶县市的茶园农药市售及茶农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以期找出茶叶农药残留的成因及降低农药残留的对策。结果表明:8个主产茶县市茶园农药市售及茶农使用的大体情况为:(1)10家农药销售店,茶园农药共计化学农药29种,微生物农药2种,植物源农药0种;(2)一些生态茶园多的茶区和经常举行茶叶质量安全生产培训的茶区,农药使用次数较其他茶区少;(3)80%的茶农购买农药时首先考虑的是防治效果。据分析,农药残留的原因主要有:(1)农药品种单一,销售人员、茶农缺乏病虫害防治知识;(2)茶农缺乏茶叶质量安全常识,参与农药使用技术培训少;(3)茶农轮换用药和混合用药方式较为科学,但也存在着不适时、不对症用药等问题。相应地,可采取3个对策降低农药残留:(1)加强农药管理,增加微生物、植物源农药的销售和使用;(2)加强茶农茶叶质量安全生产培训;(3)提高茶农文化水平,引导茶农科学用药。  相似文献   

15.
茶叶生产环节外包可以有效解决茶叶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短缺、生产成本过高等问题。基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236份茶农调研数据,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茶农选择生产性服务外包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身体状况、种植规模、种植时间等因素对茶农选择服务外包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年龄、土地块数、家庭劳动力数量等对茶农选择服务外包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春茶鲜叶价好,一等鲜叶每千克高达40元”。新茶上市,鲜叶成了加工商家的抢手货,乐得茶农笑逐颜开。湖南省隆回县金石桥镇是名优茶基地,白马毛尖等产品畅销省内外。为稳定和发展优质名茶,促进农民增收,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调整结构,使100多公顷茶叶成了茶农致富增收的“法宝”,茶农每667平方米可创收3000~5000元。图为茶农在喜摘春茶。  相似文献   

17.
<正>"我们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市场+信息’的五加模式,建立了茶叶品种种苗基地和国家级标准化茶园,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问题,带动了5个村茶农增收。公司将一如既往地搞好扶持茶农,让茶农尽快走上致富路。"云县家盟茶叶酒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伟良对记者说。云县家盟茶叶酒业有限责任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民+市场+信息"的"五加"管理模式,扩大基地群建设,建立了茶品种种苗基地500亩,有机茶园基地1200亩,现代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对浙江省丽水市3县807户茶农的农户特征和经营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事茶叶生产人数、雇工金额、采茶工时、家庭总收入、种茶收入、茶青价格是影响茶农农户特征和经营行为的主要因素,其影响程度为从事茶叶生产人数种茶收入家庭总收入采茶工时雇工金额茶青价格。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茶农农户特征和经营行为的5个主要因素(从事茶叶生产人数、雇工金额、采茶工时、家庭总收入和茶青价格)与种茶收入均有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影响茶农使用农药行为的主要因素,实证分析各因子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1)建设生态茶园,优化茶叶生长环境;(2)加强茶农使用农药知识技术培训;(3)创新茶产业组织模式;(4)大力推行茶叶标准化生产;(5)建立茶叶绿色生产补贴制度;(6)加强市场监管,完善茶叶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20.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茶区各级政府和农业等有关部门以“茶叶万亩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全面提供茶园管理、采茶用工、价格信息、产销对接等相关服务,扎实推进茶产业发展,四川省茶产业呈现产销两旺、效益提升、茶农增收显著的良好势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