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固定沙地的水分状况与沙地造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固定沙地水分物理特性的测定及地下水位、土壤湿度的动态观测资料,揭示了年降水量306.2mm的科尔沁固定沙地水分状况,联系科研造林的实践,提出沙地造林的树种选择与造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磴口县乌兰布和沙地光、热、水资源丰富,适合杨树速生丰产。近年来,中国林科院磴口实验局、内蒙古林科院及磴口县在该地区都已种植了一定面积的杨树速生丰产林,这些丰产林建成后,乌兰布和沙地将成为西部地区杨树速生丰产林主要基地。现就“杨树速生丰产林基地”造林中遇到的几个新技术问题,提出粗浅看法。一、土壤方面砂壤土及轻壤土最宜杨树生长,次为细砂土或上层为砂土而下层有粘土夹层,粗砂及粘重板结的粘质土最不适宜,在质地适宜情况下,土层厚度越大越好,它与杨树生长呈正相关,一般土层厚度在1.5m以上最佳,具有流动的地下水,最高水位不应超过80cm,最低2.5—3.0m,土壤上层可溶盐总量  相似文献   

3.
齐齐哈尔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地理坐标为45°53′~48°56′N,122°24′~126°41′E。全市总面积42469万hm2,行政区包括9个县(市)和7个区,其中龙江县、甘南县、泰来县、富裕县、讷河市、梅里斯区、昂昂溪区、龙沙区、富拉尔基区、建华区、铁锋区和碾子山区地处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中西部的嫩江沙地范围。最低海拔122m,最高海拔为170m,沙丘与低地的相对高差25m左右。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42℃,年降水量380~460mm,年蒸发量1400~1800mm。为配合嫩江沙地综合治理与生态环境建设,对齐齐哈尔市嫩江沙地沙化土地的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4.
沙柳林地适宜植被覆盖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主要探讨沙柳林地植被覆盖率与其防网固沙及水文效益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毛乌素沙地条件下,沙柳林地的适宜植被覆盖率为25%-45%。  相似文献   

5.
6.
采用全部分层挖取法研究了银中杨(Populus alba×Populus berolinensis)、沙棘(Seabuckthorn)、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和山杏(Prunus arm eniaca)4个树种的根系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各树种之间根系的垂直分布差异显著,银中杨根系在0~120 cm土层中均有分布,林龄越大分布越深,但主要集中在0~40 cm的土层中,而且以直径小于7 mm的根系为主;沙棘根系分布较浅,在0~30 cm土层中,分布相对均匀;沙枣根系分布最深仅达20 cm;山杏的根系分布虽可达130 cm,但主要还是集中在10~50 cm土层中。根系总量分布由大到小依次是银中杨、沙棘、沙枣、山杏。  相似文献   

7.
毛乌素沙地辐射平衡的年变化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乌素沙地是中国研究和治理的几大沙漠之一。这一地区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年总辐射量约6,280MJ.m^2-,自然植被的总产量仅为60kg/km^2,太阳能利用率大约占0.5%,因此,摸清植物与辐射因子之间的关系,对植物高产理论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毛乌素流动沙地植物分布及盖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毛乌素沙地绿化过程中如何确定流动沙地中适宜植被覆盖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总是伙解决这一问题对一些沙生植物的自然分布及盖主进行了探讨,由于流动沙地中土壤的水分条件较好,可选择其最大的盖度值为种植盖度。  相似文献   

9.
毛乌素沙地不同覆盖度油蒿群落土壤水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毛乌素沙地不同覆盖度油蒿群落土壤水分含量的长期连续定位观测,研究了不同覆盖度下沙地土不分动态规律及分布特征,并提出了毛乌素沙地适宜植被覆盖为30%-40%。  相似文献   

10.
2007年从内蒙古赤峰引种2年生沙地云杉(Picea mongolica)裸根苗并定植在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中心苗圃。2012年春季,分别在半固定沙地和流动沙地进行造林试验,对沙地云杉成活率、保存率、生长量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沙地云杉在呼伦贝尔沙地生长正常,在半固定、流动沙地上的平均存活率达92.5%,年平均高生长量达12.1cm,保存率达86%以上,初步确定沙地云杉在呼伦贝尔沙地可以进行引种造林。  相似文献   

11.
高冬景 《河北林业科技》2005,(5):F0003-F0003
干旱沙地土壤贫瘠,保水保肥性能差,温度变化剧烈,造林难度大。近几年,通过永年县河滩沙地造林实践,总结出了一套提高干旱沙地造林成活率的方法,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砾沙地、漏沙地、盐碱地营造薪炭林,结果表明:沙枣、沙棘在漏沙地、盐碱地有较高的蓄积优势,毛条、花棒、柽柳在漏沙地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抗旱、耐贫瘠特性;营造以沙枣、毛条、花棒、柠条、杨柳为主的薪炭林,经济效益可提高2—6倍,其它树种产出均大于投入。  相似文献   

13.
一、改造方法: (一)逐步改造法: 1.平整沙地、耕翻压肥 确定育苗地块后,用水准仪判定地面高低,推土机铲高垫低,大面积铲平。人工将碎石子、大砂、草根彻底清除、拣净。  相似文献   

14.
在建立沙地樟子松人工植被时,应该充分利用沙地的有利条件,采取必要的措施克服沙地中存在的不利环境条件。应采用容器苗造林;选择最佳造林地;确定合适的人工植被类型;重视影响生长的主要因子。在樟子松造林初期的2~4年内,影响樟子松成活和生长的主要因子,首先是风沙流动强度,其次才是水分状况;在造林2~4年以后,环境中的水分状况成为影响樟子松生长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国内现有沙地生态系统文献资料得知,在人为因素的过度干扰下,地下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四大沙地生态系统存在着系统生物量下降、系统结构单一、与外界物质和能量交换失调等3个共性问题。因此,沙地生态系统研究的核心工作应围绕沙地水量平衡、抗旱高产植物筛选和优化沙地建设模式等3个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16.
樟子松林在我国境内的分布很局限。沙地樟子松林仅集中分布在呼伦贝尔高原东部,海拉尔河中游及支流伊敏河、辉河流域和哈拉哈河上游一带的固定沙丘上。其中面积最大的一片位于红花尔基以南,目前已由建国初的13.2万亩增加到180万亩,是国家重点抚育保护对象和采种基地。由于樟子松属极易燃植物,火对沙地樟子松林的威胁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依据野外考察资料,试就火烧对红花尔基一带沙地樟子松林的影响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1 自然概况白音花沙地草场位于辽宁省西北部科尔沁沙地东南边缘。地处东经122°22′—123°31′,北纬42°20′—42°58′海拔高度为230—250m。属半湿润气候,平均气温为5.7℃,有效积温为2800—3200℃,年平均降水量变异性显著,一般年份降水量为450—  相似文献   

18.
杨振武  张树 《山西林业科技》1992,(3):48-48,F003
山西省右玉县,是全国有名的沙漠化县之一。解放以来,该县坚持进行沙化治理,有效地制止了沙漠化的发生和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效益,成为全国治沙先进县。下面从右玉县的治沙实践,谈谈治沙的方法和效益。1 右玉沙漠化的历史及危害右玉县地处山西省的西北边陲古长城脚下,与内蒙毗邻,属黄土丘陵缓坡区,全县总土地面积294.78万亩,其中沙漠化面积225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76.4%,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区的沙漠化地带,这里的沙漠是片状流沙地,在丘陵部位有零星沙丘和灌丛沙滩,在农田中有吹蚀的流沙沟梁痕迹,风  相似文献   

19.
地处科尔沁沙地中段的哲里木盟,近年来积极发展樟子松造林,对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效益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多年实践和观测,对如何提高樟子松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提出一些探讨性意见,供同行们参考。一、苗木实践证明,樟子松造林成活率不高,在很大程度上,问题出在苗木上。只有选用质量好的健壮苗造林,才能谈得上保成活。这包括两个方面: 1.苗木要有发达的根系(特别是比较多的须  相似文献   

20.
樟子松(Pimis sylvestris rar.mongolica Litv)自然分布于我国大兴安岭。哲盟从60年代开始,在沙地引种该树种。截至到1987年止,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保存面积已达9万余亩。早期栽植的樟子松已蔚然成林、成材,充分显示了适应沙地,生长快的特性。在哲盟是大有发展前途的树种。一、自然概况与调查方法引种林地区位于北纬42°14′40″~43°42′,东经120°19′40″~123°43′,地处科尔沁沙地腹部,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年平均气温5.8℃以上,年降水量338mm~446.8mm,多集中于6~8月份,蒸发量大,是降水量的3~6倍;全年八级以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