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春成先生的盆艺作品《真柏》,其彩照发表于《中国花卉盆景》1995年第四期插页,读后令人眼界一新。它所给人的审美感受,如同作品本身,是一种立体的、多层次的、复合之美。  相似文献   

2.
最近看到《中国化卉盆景》2008年第7期封底柯成昆先生的一幅盆景照片,题名是《十八罗汉》,细看树种竟是榕树,令人惊奇。 榕树是闽南盆景的常见树种,凶为树相多变,制成盆景也形式多样,除了大树型,还有斜干、曲干、临水、连根丛林、悬崖、抱石等等形式,有的艺术家在榕树独有的气根上下功夫,创作了不少新奇名作。  相似文献   

3.
“绿苑”的这件榕树盆景(见《中国花卉盆景》2008年第3期封三),特色鲜明,像一个活生生的寓言故事,辛辣地讽刺了“固步自封”的思想,令人回味深长,颇受启发。  相似文献   

4.
饶其海先生的《老鸦柿》盆景(见《中国花卉盆景》2007年第1期封4),是令人喜爱的。笔者深入欣赏后认为,作品还可以进一步因材施艺,使艺术价值更上一层楼。素材的树干为稍微倾斜一点的高干直立型;虽一本多干,但  相似文献   

5.
读《中国花卉盆景》2000年12期庄文其《盆景文化多元生态建设的思考》一文,欣赏、赞叹之余颇有感想。笔者不揣浅陋,也想谈谈自己的点滴认识就正于同行。目前中国盆景文化确实呈现出从未有过的蓬勃生机,实在令人欣喜。但是冷静地观察,在这种表面看似繁荣的景象中总使人觉得有些不如意,不满足,在某种程度上还使人感到迷茫,有时亦无所适从。就我个人来说,一直找不到困惑之症结所在。庄先生一文读后恍然大悟,惊呼:原来如此。  相似文献   

6.
在仔细研究了《中国花卉盆景》1993年3期所刊载的《故乡行》一文及其图片后,我认为《故乡行》采用阶梯状的排列似乎单调、呆板了一点,缺少山水盆景应具有的节奏感。关于节奏,赵庆泉老师在所著的《中国盆景造型艺术分析》一文中作过这样的解释:节奏,  相似文献   

7.
《试评〈影落虚涵〉雀梅盆景》(以下简称《评文》)发表在《中国花卉盆景》2010年第10期第40页上。读《评文》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叶先生对于岭南风格盆景是有较深研究的。但杭州的盆景艺术家沈水泉先生这盆《影落虚涵》,结构上难道真的存在这么严重的问题么?我倒有不同看法,现与叶先生商榷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国花卉盆景》2009年第2期封底的盆景图片很是吸引我。这件盆景,景、盆、架三者配合得当,给人清新秀丽的视觉享受,感觉非常好!  相似文献   

9.
本刊去年第九期、今年第一期先后在《争鸣》栏里发表了赵国瑞的《不该贬抑象形性盆景》、徐和德的《象形——盆景创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本刊还陆续选载了一些象形盆景的照片。今年第三期刊登的关雄斡的《是盆景,还是盆怪?》对象形盆景提出了异议。这一期,我们编发了一组不同意关雄斡意见的来稿。孰是孰非,通过争鸣,自有公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花卉盆景》1987年第2期曹戴夫同志《关于盆景大中小型划分的建议》一文,无疑是很适时的。但文中把盆景划分为7个档次,档距过细,比较繁琐,没有必要。另外该文又提到“在有关盆景的书籍和报刊上似乎还没有见到刊登过明确的划分标准”,这就未免有失偏颇。1981年出版的《中国盆景艺术》就有过明确的划分标准,《大众  相似文献   

11.
<正>夏季,原本是茶花风光不再的时候,然而大自然自有它的偏爱。它把风采独独给了茶花家族中特殊的那么几个种,让它们在炎炎的夏日里一展神采。我们曾在《中国花卉盆景》上介绍过的3个花期特别的山茶种——原产广东能全年开花的杜鹃红山茶(C.azalea,见《中国花卉盆景》2008年6期)、原产广西也能全年开花的崇左金花茶(C.chuangtsoensis,见《中国花卉盆景》2010年1期)以及原产  相似文献   

12.
我曾在《中国花卉盆景》1995年第10期上发表了《造型扦插——盆桩速成技法》一文。现将造型扦插已4年的金边女贞盆景《妙舞春秋》及造型扦插3年的中华蚊母盆景《探海》两帧盆景照片献给大家,并着重介绍悬崖式盆景《探海》的创作技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花卉盆景》接连两期(7、8月刊)刊登了卵石制作的山水盆景图片和文章,欣赏之余,心里象有块卵石压着很不舒服。作者还特意加了"制作要求"的标题,令人不解。一、中国山水盆景源远流长,内函精深。卵石山水盆景,历史短暂,是近些  相似文献   

14.
读了1994年第6期《花木盆景》及1995年第2期《中国花卉盆景》中石华、蒋汝凡两位同志对《寒江独钓》的批评改进意见后,笔者就个人管见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5.
孔泰初被公认为岭南盆景的一代宗师,这光荣称号于他是当之无愧的。他的部分盆景作品登录在《中国岭南盆景》的先辈遗作的篇章内。展现在人们眼前的这些作品,无论在构图造型或枝法上,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他的每一件作品的艺术内涵,都具备了独特的个性,至今仍令人叹为观止。孔泰初先生从三十年代初便致力于岭南盆景的创作研究。当时,虽然岭南盆景仍处于萌芽阶段,但先生已经把自然界的  相似文献   

16.
14年前,在国家文化部、农业部的支持下,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在北京成功地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盆景会议暨盆景制作示范表演,仲济南同志在这次表演中,为国内外来宾创作了《故乡情》山水盆景,赢得了阵阵赞美声,也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此后,他笔耕不  相似文献   

17.
悬崖式松树盆景《胜履平川》(见《中国花卉盆景》2002年5期封二),是中国盆景艺术大师潘仲连先生的作品,其造型犹如云崖上飞流直下的瀑布,气势磅礴,令人惊心动魄。有歌唱道:“人从高处跌落,往往气短神伤,水从高处跌落,偏偏神采飞扬。”悬崖松树身临险境,豪气凛然的形象和瀑布有异曲同工的神韵,同样堪称“人的榜样”。作品题名有力地点明了这种勇于挑战艰险的英雄气概。《胜履平川》造型的艺术特色是:树根虬曲苍劲,运动方向合理,力扎崖缝,咬定青山,牵拉着跌落的树体;树干一弯而下,没有反向曲折,没有赘生结构,顺当利落;向深渊下探的两个主枝,协同一致,平行长驱,动感强烈。  相似文献   

18.
读了《中国花卉盆景》2003年第8期刊登的南京王传义的《赏三角枫盆景》一文,颇想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注重盆景的自然美,是盆景界的永恒潮流。现在中国盆景界基本摒弃了"规则式"造型,正向着自然式造型迅猛发展。国外盆景的情况也是这样。本文举一件日本真柏盆景为例,就能说明这一问题。这件作品(见图1,来自《中国花卉盆景》1992年第1期彩页)曾荣获日本盆景最高奖项——"国风大奖"。它极为苍古,仍  相似文献   

20.
书讯     
《中国草书盆景》一书出版发行本刊讯日前,《中国草书盆景》一书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主要介绍了盆景创新流派之一的彭派草书盆景,内容包括草书盆景的概念、分类、字帖、创作技艺、养护管理、园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