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清洁发展机制下开展我国林业碳汇项目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洁发展机制是我国能够参与国际气候交易的唯一方式,此机制下的碳汇项目是林业部门利用外资发展我国林业的机遇.对我国林业碳汇项目的现状加以分析,提出我国开展林业碳汇项目有利有弊,应调整相关政策,加强研究,提高认识,以促进林业碳汇项目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四川省林业碳汇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决定因素。【方法】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川西北和川西南林业碳汇项目实施的现状和问题。【结果】发现这些项目在碳汇潜力、项目建设目标、造林地块选择和实施过程方面的异同。【结论】详细核算森林资产、协调项目和林业产业发展的关系、强调扶贫和公平原则、构建有效机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策。  相似文献   

3.
概述云南省森林资源的情况,分析云南省林业碳汇项目发展潜力及对林业发展的作用。结果表明:中国近年来林业发展速度加快,造林面积不断扩大,荒山荒地面积广阔,具有CDM造林碳汇项目所需要的资源优势,而云南省已列入国际低碳经济示范区,独特的地理条件,丰富的森林资源、发达的低碳旅游业以及政府的重视等使得云南省具有开展林业碳汇项目的许多优势。建议政府部门和科技人员高度重视,积极展开前期研究促进云南碳汇交易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概述云南省森林资源的情况,分析云南省林业碳汇项目发展潜力及对林业发展的作用.结果表明:中国近年来林业发展速度加快,造林面积不断扩大,荒山荒地面积广阔,具有CDM造林碳汇项目所需要的资源优势,而云南省已列入国际低碳经济示范区,独特的地理条件,丰富的森林资源、发达的低碳旅游业以及政府的重视等使得云南省具有开展林业碳汇项目的许多优势.建议政府部门和科技人员高度重视,积极展开前期研究促进云南碳汇交易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CDM林业碳汇项目的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就如何评价CDM林业碳汇项目确立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3大类指标,同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CDM林业碳汇项目实施保障措施,以促进我国林业的发展,缓解全球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林业碳汇项目经营不确定性对投资者投资门槛的影响,本研究以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和湖北省的4个典型林业碳汇项目案例为研究对象,聚焦林业碳汇项目经营面临的碳价格和技术进步不确定性,采用实物期权投资决策理论和求解方法,构建双重不确定性条件下投资者开展林业碳汇项目投资的门槛评价模型,研究林业碳汇项目经营面临的碳价格与技术进步不确定性对投资者投资门槛的影响与差异;并进一步揭示出在双重不确定性条件下其他经济参数对投资者投资门槛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林业碳汇项目投资门槛存在明显差异,经营类林业碳汇项目明显低于造林类林业碳汇项目。具体而言,毛竹造林碳汇项目、毛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杉木造林碳汇项目和杉木经营碳汇项目由高到低(以CO2当量计)分别为645.90、415.09、160.28和135.89元/t,这表明从经济学角度看,投资者开展经营类林业碳汇项目投资可能更具有可行性。2)碳价格波动率对不同类型林业碳汇项目投资门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林业碳汇项目经营技术进步,将显著降低不同类型林业碳汇项目投资门槛,技术进步概率提高到一定程度,投资者将选择立...  相似文献   

7.
在自然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开始寻求市场化手段解决环境问题。林业碳汇作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在我国仍处于发展初期,林业碳汇项目发展模式有待探索。本文在阐述主要林业碳汇项目类型的基础上,对林业碳汇项目的特征进行了总结,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林业碳汇项目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我国橡胶林碳汇贸易潜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气候减缓项目选择可贸易的碳库,利用森林蓄积量扩展法,计算了2008年和2011年橡胶林碳汇量,进而以2011年为基期,测算了2015年我国橡胶林的碳汇贸易潜力。计算结果表明,到2015年,我国橡胶林碳汇贸易潜力为248.61万t,占现有碳储量的10.62%,碳汇量年均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显示出我国橡胶林碳汇贸易潜力的后劲不足。最后提出了依靠内涵式增长途径来提升碳汇潜力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科学合理地评价林业碳汇项目的风险对于促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实现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浙江、福建、江西、广东的林业碳汇项目为研究对象,将林业碳汇项目的风险进归纳为自然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4类风险源,采用结构方程对林业碳汇项目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价,识别出风险因子对林业碳汇项目的影响路径和作用程度,并将结果与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得到的碳汇项目风险值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自然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的影响权重分别为0.260 0、 0.296 6、 0.192 2和0.251 2;自然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的风险值分别为0.612 6、 0.622 9、 0.691 9和0.703 3;林业碳汇项目的综合风险值为0.656 4,说明4省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的风险等级为中等水平;基于结构方程得到的风险权重更趋于均衡,风险值更重视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体现风险指标相互作用的特征。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林业碳汇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集体林区竹林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项目作业设计文件上的投入产出数据,采用净现值的分析方法,对比分析竹子造林碳汇项目与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成本收益与经济效益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竹子造林碳汇项目较竹林经营碳汇项目的经济效益更高。研究可为我国未来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优先顺序及其项目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林业碳汇项目投资基本上都是国家财政预算资金投入,企业很少参与到碳汇林业投资项目中来。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碳汇林业投资的现状和影响投资者投资碳汇林业项目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发挥林业碳汇减缓气候变化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林业碳汇的必要性,总结了我国林业碳汇项目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临沂地区实行林业碳汇的可行性,以期为促进临沂地区林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实施森林碳汇项目的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目标和森林蓄积量扩展法,计算出河南省2012年森林碳汇总量将达到42235.19万t,与2006年底的碳汇量15721.07万t相比,碳汇的增加潜力为26514.12万t,2006年底森林全部碳汇量的168.65%。巨大的碳汇量潜力为河南省实施森林碳汇项目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环境污染形势日益严峻,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引起全人类的广泛关注。为更好地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大力发展碳汇林业意义重大。本研究针对山西省林业碳汇的发展趋势展开一系列探讨,结合我国开展林业碳汇项目的具体情况,分析山西省开展该项目的优势,展望该地区发展碳汇林业的前景,为进一步促进山西省林业碳汇的蓬勃发展略尽绵力。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开展林业碳汇项目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黑龙江省开展林业碳汇项目必要性、可行性的分析,进行黑龙江省森林碳储量及碳汇价值的评价,表明黑龙江省森林具有巨大的碳汇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刘海成 《现代农业科技》2010,(13):235-235,238
通过对《京都议定书》中涉及的清洁发展机制、碳汇项目的概念分析,明确了碳汇项目即造林、再造林的概念、意义、实施的程序以及林区目前开展碳汇项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为国有林区碳汇项目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我国“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碳控排企业的林业碳汇需求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基于碳控排企业的调查问卷,运用SPSS软件和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碳汇认知、行为执行意向两个核心变量以及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等变量对企业林业碳汇支付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碳汇认知、行为执行意向两个核心变量以及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三个控制变量均显著正向影响支付意愿。为了提高企业的林业碳汇支付意愿,相关政府部门应从加强企业林业碳汇认知、政策支持和制定合理林业碳汇项目价格等方面着手,从而增强碳控排企业对林业碳汇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碳汇项目的研究背景和相关概念,分析认为,竹林碳汇项目具有资源广、潜力大、条件成熟等优势;同时,也具有易受自然灾害及林地管理、碳汇计量、碳汇交易困难等不足,对竹林碳汇项目的实施形成了阻碍。进而提出了提高竹林碳汇含量、明确林权、加强科研投入、提高碳汇效益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1云南省林业碳汇项目现状我省林业碳汇项目开发起步于2006年,一开始以政府导向为主,按照《京都议定书》规定的程序开发,主要面向国际市场;随着国际市场萎缩,中国自愿减排市场(CCER)渐渐兴起,林业企业加入,主要面向国内市场。截止目前,云南省开发的林业碳汇项目共有5个,如表1:2存在的问题2.1符合方法学的基本要求的资  相似文献   

20.
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是实现森林碳汇功能和林业生态产品价值的主要途径,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手段。本文基于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的历程和发展现状,分别从项目存量、碳减排量、碳汇交易、项目主体关系等方面,归纳总结了国际国内林业碳汇项目运行的现状、典型模式及项目推进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碳交易市场建设、构建林业碳汇大数据、优化碳汇计量和方法学、培养和储备碳汇复合型人才、防范碳汇减量风险和市场风险、强化财政金融协同支持和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等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