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奇迹式增长得益于要素、技术和改革三大红利,这其中由于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而释放的土地红利大大促进了中国农民的积极性,也因此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环境的不断恶化以及城镇化进程中土地的盲目滚动开发,使得土地红利不断减少,一定程度上导致经济增长乏力。而随着十八大以来"三权分置"政策的提出,土地开始在产权和法律允许的情况下自由流转,土地流转使得土地可以得到最有效地利用,从而产生增值和交换的价值,这种"土地资本化"使得土地又有了新的价值和增长空间,因此未来中国的土地红利将由减少态势转为增长状态。  相似文献   

2.
以中部地区"三农"问题比较突出的农业大省——江西省为例,采用灰色理论中的关联分析法,构建关联度模型,研究江西省"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转型与农民收入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转型与农民收入增长具有密切关系。农民收入增长受"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转型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净收入。人口非农化转型对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影响最大,其次为产业非农化转型。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民收入增长,需要积极推动城镇化发展,促进城乡有序转型;以人为本,优化人口非农化路径,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土地细碎化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细碎化现象是中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土地细碎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解决好"三农"问题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随着新时代带来的更多不同的挑战,中国土地细碎化状况也在不断加剧,主要有中国的基本国情制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土地继承制度的影响以及高土地流转成本抑制等原因。  相似文献   

4.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出现了农业人口双栖化的现象。"双栖化"现象是城市吸引力和农村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口"双栖化"对于推动新农村建设、城镇化进程、改善农村消费结构、提高农村消费能力等具有积极影响,同时导致农村土地利用效率低、人口老龄化等负面影响,并从整顿农村闲置土地、完善户籍制度、吸引人才回流、改革土地产权制度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精明增长是20世纪90年代末诞生于美国规划界最流行的时髦概念,总的来说,精明增长是一种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基础上控制城市扩张、保护生态环境、服务于经济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紧凑式城市规划发展模式.目前为止,"精明增长"理论都是被应用在城市规划方面,很少被土地规划方面所应用.然而,"精明增长"理论,同样也适用于土地利用规划方面.笔者是在新一轮的土地利用规划修编背景下结合栾川县的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实际,阐述了"精明增长"理论对栾川县城镇空间扩展的启示,以及在栾川县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6.
<正>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耕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耕地面积正在不断减少,使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受到严重的威胁。温家宝总理强调:"在中国,必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当前耕地保护实践中,多数以"数量"保护为纲,"质量"保护则多见于理论层面;同时耕  相似文献   

7.
构建了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指标体系,采用协调度模型分析了陕西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水平。结果表明,2000—2013年陕西省城镇化由土地城镇化滞后型发展到人口城镇化滞后型,协调度由"基本协调"转变为"较协调"。  相似文献   

8.
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是否协调,是判断新型城镇化发展健康与否的关键要素。根据城镇化内涵,建立长春市2006~2015年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结果表明,2006~2015年,长春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指数连续上涨;2008~2010年,土地城镇化指数增长速率与人口城镇化相比明显加快,且于同年赶超人口城镇化指数,发展类型由土地滞后型变为人口滞后型;2010年以后,两者的增长速率接近且总体相对平稳,协调发展程度由2006年的中度失调衰退进展为2015年的中度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长春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优化路径,以期为长春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醴陵市土地生产潜力与人口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限制因子修正法,估算了醴陵市的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同时对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醴陵市土地的开发空间和生产潜力较大,水稻、玉米、花生3种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潜力指数分别为74.28%、86.52%、84.94%.尚有较大的土地生产潜力有待开发;在现有条件下,醴陵市的土地资源可以满足当地人口"小康型"的生活标准,但是醴陵市面对不断激增的人口和人民广泛的致富要求,还需不断挖掘土地的生产潜力,努力提高土地生产力;控制人口增长,缓解用地矛盾;切实保护耕地,确保总量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0.
基于改进的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构建出城市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协调性评价模型,对江苏省13个地级城市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城市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的协调性较弱,呈现土地快速扩张态势;全省土地快速扩张区域主要集中在沿江城市带以及沿海城镇聚合轴上,紧随区域战略要求,城镇化加速发展;人口基本协调城市为扬州市和宿迁市;人口明显增长城市南通市则是唯一沿江又沿海的地级市,发展前景广阔。在此基础上,针对如何实现江苏省各个地级城市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改进的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构建出城市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协调性评价模型,对江苏省13个地级城市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城市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的协调性较弱,呈现土地快速扩张态势;全省土地快速扩张区域主要集中在沿江城市带以及沿海城镇聚合轴上,紧随区域战略要求,城镇化加速发展;人口基本协调城市为扬州市和宿迁市;人口明显增长城市南通市则是唯一沿江又沿海的地级市,发展前景广阔。在此基础上,针对如何实现江苏省各个地级城市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射洪县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是具有川中农业资源典型特点的农业大县,全县人口10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70万左右。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射洪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迅速增长,主要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当前,在农村从事农业经营出现"三化现象",即农业副业化、农民老龄化和农村空心化,土地产出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3.
本文深入研究了农村人口非农化的科学涵义,从劳动分工、新制度经济学和市场经济三方面分析了实现农村人口非农化的理论基础,从土地制度、劳动力素质、创建农村工业园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扩大城市规模、扩展中心集镇、建设中心村庄、户籍制度以及三大"功能网络"建设九个方面指出了我国农村人口非农化的一些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4.
人地挂钩是在近年来城镇化不断发展,但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发展相脱节的背景之下,为解决人口与土地的不协调现象并推进人口市民化发展而提出的战略构想。从政策和实践以及人地挂钩各方面的理论研究的角度梳理、归纳了其进展,并在其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15.
通过相关文献的回顾,分析了"三权分置"下土地流转对人口流动的激励功用以及户籍制度深化改革下的人口流动对土地流转的推动效力,并对维持土地流转和人口流动互动关系可持续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运用系数变异法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对2007~2016年黄冈市"土地—人口—经济"城镇化协调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期黄冈市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指数差异较大,其中,2007~2009年人口城镇化占主导地位,2010~2011年经济城镇化占主体地位,2010~2011年土地城镇化占主体地位;黄冈市城"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协调度由失调阶段(2007~2010年)转化为逐步协调阶段(2011~2016年)。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从抑制城镇土地过度扩张角度采取措施,促使土地市场的有序竞争;培养出高素质技术人员来服务城市建设,并兴建基础设施吸引外资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从分析农地非农化的影响因素出发,构建理论分析体系,并应用湖北省2000-2011年相关数据对农地非农化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耕地资源禀赋、土地利用比较利益、土地收益分配、人口增长以及经济发展与农地非农化呈正相关关系;政府管制以及资源配置效率与农地非农化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农技服务》2016,(7):15-17
当前中国农业与农村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我国农业生产的比较利益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与此同时,非农产业发展较快,收益较高,吸引了大量农业青壮年劳动力流入第二、三产业,导致了弃耕、撂荒等农地问题,且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越来越分散,我国农村土地面临着严峻形势。互联网的发展则推动了土地流转电商化,也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以阿里巴巴"聚土地"项目为例,深入探究土地流转电商化的作用及其内在机理,分析其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抚州市为研究对象,基于人口结构、生活水平、土地结构和土地利用投入产出4个方面,构建了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协调发展模型为研究方法,对抚州市2007—2016年人口与土地间的协调发展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抚州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关系呈重度失调向中度协调发展趋势;人口与土地城镇化之间的协调状态由重度失调土地城镇化滞后型向初级协调人口城镇化滞后型阶段转变;抚州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速度相对一致,但人口城镇化速度稍显不足。  相似文献   

20.
土地供需预测是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之一。它是根据人口增长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以及规划期内对土地开发利用的投入水平,合理确定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可增加的有效面积。本文结合偃师市未来人口变化趋势,具体计算出偃师市的土地供给潜力;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和远景目标纲要确定的各项经济指标,计算出一定时期全市各类土地需求总量,进而对偃师市土地利用的供需状况作出预测及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