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三个地点的大豆品种合丰25与Bayfield及其衍生的144个重组自交系种子中的维生素E含量,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三个地点的大豆种子的维生素E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哈尔滨地区α-生育酚为 2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γ-生育酚为1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δ-生育酚为 2对主基因+ 多基因遗传模型;在呼兰地区α-生育酚为3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γ-生育酚为2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δ-生育酚为 2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在绥化地区α-生育酚为无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γ-生育酚为3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δ-生育酚为 2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相似文献   

3.
4.
5.
大豆种子脂肪酸含量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气相色谱脂肪酸甲酯化法测定了大豆品种绥农10与L-9及其杂交衍生的197个重组自交系种子的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的含量,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大豆种子的5种脂肪酸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均为2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棕榈酸与亚麻酸均为3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且五种脂肪酸含量的主基因遗传率大于多基因遗传率,即五种脂肪酸的遗传主要受主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6.
PEG,丙酮和维生素E对种子耐藏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栽培品种VNIIMK893的近交后代中,鉴定出一个低α-维生素E品系LGle(其种子中α-维生素E占维生素E总量的22—40%,而通常为95—99%),β-维生索E含量较高,可以看作降低油的氧化作用的优点。杂交种分析表明,低α-维生  相似文献   

8.
茶汤中维生素E的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生素E又名生育酚。从植物中已经分离出8种具有维生素E活性的化合物,它们当中都含有一个6-羟色环和一个枝链,这个枝链可以是植醇,也可以是三烯醇。在生物体内,维生素E以其羟色环定位于细胞膜的极性表面上,而将其植醇枝链定位于非极性的细胞膜内侧,因而特别靠近那些可能诱发自由基的膜结合酶,如过氧化物酶等。当体内发生氧化作用时,维生素E的羟色环破裂成氢醌化合物,尔后再经脱氢作用生成生育醌,维生素E自身因此被氧化,而阻止了细胞或不饱和脂  相似文献   

9.
10.
大豆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Essex×ZDD2315的P1、P2、F1、BC1F3为材料,用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大豆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的遗传机制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大豆脂肪含量受2对加性互补主基因 多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16.23%,多基因遗传率为53.49%;棕榈酸、硬脂酸和亚油酸均为3对主基因 多基因遗传模型,其中均有2对主基因效应为等加性,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1.63%,91.51%和91.59%,棕榈酸多基因遗传率为14.78%,硬脂酸和亚油酸未估计出多基因遗传率;油酸为3对加性主基因遗传模型,其中2对主基因效应为等加性,主基因遗传率为74.66%;亚麻酸为2对等加性主基因 多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41.98%,多基因遗传率为24.17%.相关分析结果,棕榈酸、亚麻酸与脂肪呈极显著负相关(-0.272、-0.325);油酸与亚油酸亚麻酸呈极显著负相关(-0.833、-0.604);亚油酸和亚麻酸呈极显著正相关(0.287);棕榈酸与油酸亚油酸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0.255和-0.211);硬脂酸与亚油酸呈极显著负相关(-0.310).因此,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的遗传涉及到主效基因和多基因,脂肪及亚麻酸含量的主基因遗传率较低,其它性状主基因遗传率均在70%以上,改善脂肪含量要注重多基因的积累,改善脂肪酸组分可着重在主基因的利用,提高脂肪含量与改善脂肪酸组分无突出矛盾.  相似文献   

11.
美国大花生脂肪酸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F435作高油酸亲本与12个美国大花生品种配制杂交组合,并以大花生为轮回亲本回交3次。结果表明,花生高油酸(80%左右)性状由两对隐性基因控制。在在美国大花生种质资源中,两对显、隐性基因杂合的种质普遍存在,而隐性纯合形式的种质很少。F2和回交后自交BCn+1S1代群体出现3(正常油酸含量):1(高油酸含量)的分离比例,两对隐性基因除控制高油酸性状外,对勘察农艺性状无影响。花生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的  相似文献   

12.
黄善香 《茶叶》1989,(3):53-54
维生素 E(Vitamin E),又叫抗不育维生素,是动物生殖系统中所必需的脂溶性维生素,在动植物体中分布相当广泛。维生素 E 是各种生育醇(tocopherol)的总称,目前已发现的生育醇有8种,茶叶中发现的  相似文献   

13.
大豆种子脂肪酸组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状况.大豆油的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相对其它的植物油(如菜籽油、花生油等)较为合理,其消费量和食用量也已经逐步超过了其它植物油,成为人们日常饮食重要的营养来源之一.本文在脂肪酸组成、脂肪酸组分形成与地理纬度、气象因素的关系、及发育种子脂肪酸组分的形成等方面综述了大豆种子脂肪酸组分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该领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茶叶中维生素E及其与茶叶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生素E是指所有的生育酚以及具有生育酚生物活性的生育三烯酚类衍生物,生育酚(tocopherol)是指所有甲基化的母育酚,因此,生育酚与维生素E的内涵并不完全一致。目前,自然界中已发现8种生育酚,以α—、β—、y—、δ—生育酚为多,其中α—生育酚的生  相似文献   

15.
16.
单粒花生种子脂肪酸的快速无损测定W.L.Zeile等改良现有花生品种脂肪酸的组成可提高花生及产品的质量,并扩大花生的利用范围。通过调整性状变异性,如整合来自花生高油酸/低亚油酸基因或整合来自野生种增加长链脂肪酸含量的基因,就可改变脂肪酸的组成。最近G...  相似文献   

17.
大豆种子不同部位的脂肪酸组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袁玉春  刘铜 《大豆科学》1998,17(4):373-376
不同部位的大豆种子,其脂纺酸组成也不同,子叶的脂肪酸组成与种子的相近,胚中的脂肪酸组成与种子和子叶的脂肪酸组成差异很大,达1%显著水平,胚中的棕榈酸和亚麻酸含量比子叶中高,胚中的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比子叶中的低。  相似文献   

18.
19.
花生脂肪酸组分的遗传效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采用Griffing列杂交设计模式对花生主要脂肪酸组分进行Hayman遗传分析。结果表明,O/L比值及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山嵛酸含量等性状均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以加性效应为主并表现部分显性遗传。亲本各性状的显,隐性基因频率,正负效应基因比例,显、隐性基因的方向均不同。O/L比值,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山嵛酸的遗传力较高,早代即可进行严格选择。鲁花10号和辐8707含有较多控制O/L比值及油酸含量的隐性增效基因,强盗花生和ICG6848含有较多控制亚油酸含量的显性增效基因,因此可作为高O/L比值及高营养品质育种的亲本。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