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园种植密度与光能利用关系十分密切,合理密植是获得茶叶优质高产的关键。1国内外茶树种植密度试验和发展趋势世界上主要产茶国家的种植密度试验见表1,其基本要点是:(1)随纬度北移,个体生长量减少,种植密度逐步增加;(2)最佳种植密度,均未超过1200~4000株/666.7m2;(3)随商业化加强,种植密度在上限内有增密趋势。我国对茶树种植密度的研究,自七十年代以后,几乎遍布各省,如以中国农科院茶研所研究结论是(l)密植增产有一定范围,超过范围,效应下降或消失;(2)在现行密度基础上(2000~4000株/666.7m‘),增密1~2…  相似文献   

2.
我国有许多地方在研究茶树的种植密度及其速成丰产问题,有的省提出以发展三条植密植茶园为主。这里,笔者对三条植茶园的茶树主茎粗连续作了二年(1985年茶苗三年生,1986年茶苗四年生)的抽样调查,分  相似文献   

3.
调整棉花密度的效应张冬濮伟新毛鑫麟陆郝胜江苏省常熟市农业局经作站215500常熟是全国棉田高产高效地区。1995年和1996年,棉花生产坚持深化质量栽培,从而连续两年公顷皮棉超1500kg、超历史,我们从总结经验中,深感合理调整密度是关键。现提出我...  相似文献   

4.
茶树种植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赖明志 《茶叶科学》1987,7(2):13-18
在等量施肥的条件下,对亩植2666株、5332株、7998株和21328株4种不同密度茶园进行了比较试验,前10年的结果表明:产量在亩植8000株以内,与密度呈高度正相关(r=0.991),超过这一密度产量反而下降。各处理茶树达五年生时,树冠覆盖度和叶面积指数趋于接近。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茶树的生长势随之下降,叶层的透光率加速减弱,植株的自疏率显著增加,种苗成本也大大提高。因此,笔者认为目前大面积推广时,以亩植5000—8000株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密度及密度调控方式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和2015年分别以‘尤金’和‘克新13号’原种为供试材料,‘尤金’设置6,9和12穴/m~2播种密度及1或3个主茎/穴,‘克新13号’设置6,8和10穴/m~2播种密度及1或2个主茎/穴处理,研究密度及密度调控方式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每穴主茎数相同时,播种密度由6穴/m~2增加到10穴/m~2(‘克新13号’)或12穴/m~2(‘尤金’)时: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显著增加,比叶重(Specific leaf area,SLA)显著降低(P 0.05);单位面积播种穴数的增加仅显著增加了‘克新13号’单主茎处理的总产量和商品薯产量(P 0.05)。播种穴数相同时,‘克新13号’随着每穴主茎数由1个增加到2个,6和8穴/m~2处理的株高显著增加,8穴/m~2的SLA显著降低(P 0.05);不同播种密度下总产量和商品薯产量均随每穴主茎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 0.05);‘尤金’随着每穴主茎数由1个增加到3个时,各处理株高均显著增加,茎粗显著降低(P 0.05);且6穴/m~2处理和12穴/m~2处理LAI显著增加,SLA显著降低(P 0.05),9和12穴/m~2的总产量及12穴/m~2的商品薯产量随每穴主茎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 0.05)。在试验条件下,6~8穴/m~2,2主茎/穴适于‘克新13号’获得较高的块茎产量和商品薯产量,6穴/m~2,3主茎/穴适于‘尤金’获得较高的块茎产量和商品薯产量。  相似文献   

6.
宝泉岭地区甜菜生产已有九年的历史了。近两年,由于甜菜种植面积的扩大,总产提高很快,可是单产仍然较低。对此,我们做了多方面的分析,认为稀植是造成宝泉岭地区甜菜低产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将本地区1980年以来不同密度下的甜菜产量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7.
怎样确定棉花密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棉花密度的因素,可以分为基本稳定因素和不稳定因素两类。土壤肥力、水肥条件、棉花株型等为不稳定因素。例如,在同等肥力条件下,采用稀植大棵和密植小棵均可获得较高产量,但其稳产性较差。热量条件、播种时期、品种熟性等为基本稳定因素。依据基本稳定因素来确定棉花密度,则其稳产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试验和调查研究,明确了内蒙古达拉特旗原料区甜菜纸筒育苗移栽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4442-67340株/hm^2,产量达到67t/hm^2以上,产糖量达10.876-12.51t/hm^2;比密植和稀植分别提高含糖率0.5度和1.04度;产糖量分别提高13.5%和8.4%。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茶园的最佳种植密度,进入七十年代后,很多人在探索,并陆续发表了阶段性结果。1976年,中国茶叶科学研究所用苔茶种子直播,作了一个茶叶种植密度的试验,有四个不同处理,各在150厘米宽茶畦上,单条栽亩植1333丛0.4万株,双条栽亩植2666丛0.8万株,三条栽亩植3999丛1.2万株,四条栽亩植5332丛1.6万株,1982年写成“茶树合理群体结构及其生长指标的研究”《茶叶科学研究年  相似文献   

10.
<正> 为适应啤酒生产迅速发展的需要,探求啤酒大麦品种的栽培规律,是大麦品种得以进一步推广种植的重要一环,通过本项试验为确定品种适宜的栽培密度和大面积高产栽培技术提供依据和经验。一、试验概述  相似文献   

11.
种植玉米时要想获得优质高产除了选优良品种外,还需要整地、播种、灌溉、施肥及病虫杂草的防治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其中种植密度及施肥的数量、时间、方式方法均对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就是说在确定了品种后,根据该品种所需的适宜密度种植,配之以合理的施肥方法,就能够为丰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玉米栽培的适宜密度问题   总被引:24,自引:12,他引:24  
赵化春  韩萍 《玉米科学》2001,9(Z1):034-038
近年来,随着高产杂交种的推广应用,化肥用量增加,各项先进的耕作栽培技术的应用,世界玉米生产发展迅猛异常。目前,玉米生产由于采用杂交种,科学的施肥,合理密植,有效地防治病虫草害,玉米产量水平显著提高。研究与生产实践表明,玉米要获得高产要求其群体结构合理,群体中个体发育协调。只有合理密植才能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保证玉米高产。实践证明,在各项高产栽培措施中合理密植是最为关键的措施。1密度与产量 玉米群体子粒产量的变化取决于遗传性、环境条件和种植密度三者的相互作用。大量的研究资料一致认为,在任何情况下玉…  相似文献   

13.
14.
棉花合理密度的决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永歌 《江西棉花》2010,32(1):43-45
引用棉花合理密度的理论依据,分析了当前杂交棉密度过低的成因,同时提出了因生态区域、品种特性、种植方式、肥力水平致单椿可成果节数决择棉花种植密度的方法和因密栽培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5.
对杂交棉密度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永歌 《江西棉花》2007,29(3):26-28
杂交棉的推广普及促进了棉花"低大优"栽培体系的形成,增产增效显著.但在密度下降后普遍出现了对密度偏稀的担忧,生产实践中多少密度较为合理?经过对大面积不同类型棉田种植不同类型杂交棉品种的调查研究,认为杂交棉的密度应据高产的总量要求和单株可成果节量确定,并在此基础上优化栽培提高成铃率、铃重,夺取棉花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6.
水稻着粒密度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稻小穗着粒密度是一个重要的农艺性状,其与单株穗数、小穗数和粒重等有密切的联系。该性状在密穗品种与疏穗品种杂交的 F_1值高于双亲平均值,F_2群体分布呈近正态分布的曲线。因此该性状属多基因制约的数量性状,而且和单株生产力有显著相关,故必将受到水稻育种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和向外散发水分的通道,与植物体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关系极大.据日本吉田智彦的研究,大豆主茎剑叶上的气孔数与光合作用速率相关达极显著水准,r=0.94.Meine和Raenber,Gencev分别发现马铃薯和卷心菜的气孔密度与其早熟性存在反相关,而Kamsima则认为樱桃品种的早熟性与气孔密度大有相关.  相似文献   

18.
新疆杂交棉的适宜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内陆棉区是典型的矮密早种植,常规棉播种量60~90kg.hm-2,收获株数24万株.hm-2。2001年新疆建设兵团农五师从河南省农科院引进标杂A1杂交棉试种成功后,2004-2006年,连续创造了北疆棉花的高产新记录。2007年新疆建设兵团杂交棉面积超过5.3万公顷,虽然采用了精量点播技术,但大多数还是常规棉矮密早栽培的密度,18万~24万株.hm-2,用种量22.5~30kg.hm-2。杂交棉增产潜力大,但制种成本高,如果仍以“矮密早”方式种植,用种量就成为杂交棉在西北棉区大面积推广的首要限制因子。而且,如果过分密植,杂交棉长势旺、生育进程快、株型高大、结铃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油菜不同密度立体结构,选栽培管理条件一致、不同密度的丘块进行调查(调查实际密度为每亩7,260株、8,333株和10,400株)。水平分层分为六层:Ⅰ层(0—60厘米);Ⅱ层(61—90厘米);Ⅲ层(91—120厘米);Ⅳ层(121—150厘米);Ⅴ层(151—180厘米);Ⅵ层(181厘米以上)。调查各层主茎节数、一次有效分枝数、角果数,然后按层分茎枝,果  相似文献   

20.
严冬莲  张焱 《作物研究》1991,5(3):37-38
合理密植是油菜增产的关键措施之一。过去一般在中等肥力田土进行密度研究,认为以每亩1~1.5万株较适宜。本试验探讨在地力较肥沃的田土上的适宜各植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