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套袋苹果黑点病的发病诱因、机制与条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套袋苹果斑点病”是套袋果实的重要病害,每年导致3%~10%损失,而“套袋苹果黑点病”是套袋苹果斑点病的一种类型。本研究采用病原菌分离、接种、诱导发病等方法,揭示了黑点病发病的诱因、机制与条件,可为病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诱发套袋苹果黑点病的病原菌是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苹果谢花30 d后,幼果上就潜带有大量病原菌;自未喷施过杀菌剂的果园内摘取苹果幼果,在20℃~30℃、100%的相对湿度条件下保湿培养3 d可以诱发黑点病斑;在2周时间内,保湿培养的时间越长,诱发的黑点病斑数量越多;黑点病菌侵入果肉组织后能诱发寄主细胞木栓化,木栓化细胞进一步阻止了病菌的生长与扩展;5月下旬(谢花后30 d)采摘的幼果可诱发产生黑点病斑,但病斑较小;7月上旬(谢花后60 d)苹果果实对黑点病菌最敏感,保湿后诱发的病斑数量最多,形成的病斑大;进入8月份,果实的抗病性明显增强;所测试的9种杀菌剂都能有效抑制黑点病斑的形成,降低果实发病率,但不能完全阻止黑点病斑的形成。苹果果实套袋前,喷施杀菌剂降低果实的带菌量是防治黑点病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套袋苹果斑点病”是套袋果实的重要病害,每年导致3%~10%损失,而“套袋苹果黑点病”是套袋苹果斑点病的一种类型。本研究采用病原菌分离、接种、诱导发病等方法,揭示了黑点病发病的诱因、机制与条件,可为病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诱发套袋苹果黑点病的病原菌是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苹果谢花30 d后,幼果上就潜带有大量病原菌;自未喷施过杀菌剂的果园内摘取苹果幼果,在20℃~30℃、100%的相对湿度条件下保湿培养3 d可以诱发黑点病斑;在2周时间内,保湿培养的时间越长,诱发的黑点病斑数量越多;黑点病菌侵入果肉组织后能诱发寄主细胞木栓化,木栓化细胞进一步阻止了病菌的生长与扩展;5月下旬(谢花后30 d)采摘的幼果可诱发产生黑点病斑,但病斑较小;7月上旬(谢花后60 d)苹果果实对黑点病菌最敏感,保湿后诱发的病斑数量最多,形成的病斑大;进入8月份,果实的抗病性明显增强;所测试的9种杀菌剂都能有效抑制黑点病斑的形成,降低果实发病率,但不能完全阻止黑点病斑的形成。苹果果实套袋前,喷施杀菌剂降低果实的带菌量是防治黑点病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苹果主要病害研究进展与病害防治中的问题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苹果是重要的经济作物,2012年中国的栽培面积已超过200万hm2。在苹果的高产优质栽培中,病害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子。腐烂病仍是苹果树上的第一大病害,目前正面临第5次大流行的威胁;苹果实施套袋栽培措施后,枝干轮纹病逐年加重,在环渤海湾和黄河故道苹果产区部分果园的危害已超过腐烂病;褐斑病在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产区每年都造成严重落叶;随着城市和道路的绿化,苹果锈病的危害逐年加重,成为部分果园每年必防的病害;病毒病有进一步扩展蔓延的趋势,正严重威胁着新建果园;“黑点病”是自苹果套袋后新出现的一种病害,每年造成的产量损失约为5%~30%;炭疽叶枯病是2011年在我国新发现病害,正威胁着‘嘎啦’、‘金冠’、‘秦冠’等品种的栽培;苹果疫腐病、炭疽病、霉心病、斑点落叶病、白粉病、褐腐病等病害偶有暴发,生产中不可忽视。本文从病害管理角度出发,回顾了近年来,尤其是成立农业产业体系以后,苹果病害研究方面的进展,分析了病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苹果病害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陕西澄城县苹果园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监测了澄城苹果产区大气、土壤质量并进行评价。监测结果表明:4项大气质量指标、6项土壤质量指标均未超过国家《无公害食品苹果产地环境条件》限制,产地环境条件完全能够满足食品安全(无公害)的生产要求。评价结果示明了可悬浮颗粒物、As分别为大气、土壤的关键控制因子,提倡果园种草,增加植被覆盖,降低大气可悬浮物,减少苹果果面污染,禁止果园使用福美砷等砷制剂,以避免土壤砷的积累。  相似文献   

5.
金纹细蛾发生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ringoniellaMatsumura)属鳞翅目,细蛾科。分布于日本、朝鲜及我国的辽、冀、豫、鲁、晋、陕、甘、川、黑、皖、苏等苹果栽植省。主要寄主要是苹果,其次是海棠、沙果、梨、桃、樱桃、李、槟子等(杨兴兰等,1987)。以幼虫潜食为害寄主叶片,在叶片上形成虫斑,减少叶片光合作用面积。发生严重时,一张叶片上有十几个虫斑,导致果树提前落叶,果实生长受阻或脱落,还可能出现二次开花,影响当年产量和次年结果。我国自1870年前后引入西洋苹果,开始有金纹细蛾出现,但为害轻(章宗江,1991)。20世纪80年代末,该虫在国…  相似文献   

6.
鉴定标样采自晋、冀、鲁、豫、陕、甘、川、青、宁、滇、黔、鄂、苏、沪等14省 (市、区)的小麦成株,秋苗和自生苗。 从表中数据分析,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条中25号仍居首位,1985年明显下  相似文献   

7.
查清我国东部地区无苹果蠹蛾发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苹果蠹蛾[Laspeyresia pomonella(L.)]是世界检疫性害虫。英联邦农业局(CAB)受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委托,多次公布的该虫世界分布图上,一再将我国东部(尤其渤海湾沿岸)划为该虫分布区,从而严重影响我国苹果、梨的出口;同时,一些有该虫分布的国家也据此要求我国放宽对苹果进口的检疫规定,构成了对我国苹果、梨生产的严重威胁。为查清该虫在我国的分布实况,作者在1991年监测调查的基础上,于1992—1993年,在辽、鲁、冀、京、豫五省市进行了多点重复监测调查。3年来,各基点于4—10月进行该虫性诱剂诱集监测,监测面积累计达648.2ha,代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果园;于7—10月进行果园调查及剖果检查,共计44次,调查了77县(区)的176个果园,累计调查面积达5058.9ha,共抽查了15163株果树的1978419个果实。结果在上述地区连续三年未发现该虫。结合对CAB图依据文献的核查,发现其错误引用丁资料。因此,本文论证了我国东部地区无苹果蠹蛾的分布,CAB图应予更正。  相似文献   

8.
汉江上游与黄河晋陕峡谷历史大洪水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汉江上游与黄河中游晋陕峡谷公元1800a以来发生的大洪水事件进行统计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历史时期汉江上游大洪水发生频率高于晋陕峡谷。1920a以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汉江上游和黄河中游大洪水都有发生频率增大、间隔年份缩短的趋势。2)受副高边缘到达时间差异的影响,汉江上游大洪水时间过程呈"M"型;晋陕峡谷大洪水时间过程呈"A"型。3)影响两地降水的环流形式相似,但水汽的主要来源有所不同。在汉江上游,水汽来源既有东南季风也有西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在黄河中游,东南季风带来的水汽是降水的主要来源。两地降水多少及大洪水的发生时间、强度与频次,受到东南季风、西南季风强弱及其组合情况的共同影响与控制。  相似文献   

9.
以不同材质和厚度的塑料薄膜为材料,研究果实套袋对橘小实蝇、番石榴实蝇的防虫效果,以及对番石榴品质的影响。室内套袋试验结果表明,当PO、PE厚度≥20μm、PP厚度≥15μm时,橘小实蝇、番石榴实蝇雌虫产卵管不能穿透塑料薄膜而产卵在果实上;田间套袋试验结果表明,PO(20μm)和PE(20μm)套袋的果实均未检测到实蝇。套袋果实外观较未套袋果实好,30μm PP套袋的番石榴果实品质与未套袋果实无显著差异,PO(20μm)、PO(25μm)、PE(20μm)和PE(30μm)套袋的番石榴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糖含量等较对照低。  相似文献   

10.
 1991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与陕西、甘肃、四川、山西、云南省农科院植保所协作,监测了采自晋、冀鲁、豫、陕、甘、川、青、宁、滇、黔、皖、鄂、浙等14省(区)的共1049个小麦条锈菌标样。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两年田间试验并结合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GC-ECD)技术,研究比较了苹果套袋 和不套袋2种不同栽培方式下苯醚甲环唑在苹果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结果表明:2011和2012年, 苯醚甲环唑在未套袋苹果中的原始沉积量分别为0.44和0.17 mg/kg,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2.8和15.5 d;2012年其在套袋苹果中的原始沉积量为0.056 mg/kg,半衰期为31.9 d。两年的试验表明,于苹果收获前35~42 d,按照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的推荐剂量和1.5倍推荐剂量(有效成分分别为66.7和100 mg/L)施药2次和3次, 距末次施药后7 d采收,套袋和不套袋果实中苯醚甲环唑的残留量均低于我国最大残留限量(MRL)值0.5 mg/kg,其中套袋处理均低于0.03 mg/kg,表明苯醚甲环唑按照推荐剂量及次数施用是安全的;在套袋方式下,苯醚甲环唑残留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山楂粉蝶(Aporia crataegi)分布东北三省,以及内蒙、陕、甘、晋、冀等省。为害苹果、山楂、梨、杏、桃、杨、柳、榆、落叶松等几十种木本植物。经调查发现,山楂粉蝶有多种寄生蜂,可抑制其为害。  相似文献   

13.
吴立人 《植物保护》1991,17(3):22-23
1989、1990两年分别监测了采自晋、冀、鲁、豫、陕、甘、川、青、新、藏、黔、滇、鄂等13省(区)小麦成株、秋苗和自生麦苗上的条锈菌标样1590和1656个。主要小种类型出现频率见表。监测结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1.条中29号和洛13类群居优势:两年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 ,随着苹果套袋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突出 ,全国苹果主产区出现的“套袋热” ,使塑膜袋、纸袋生产企业生意火爆 ,不管什么样的产品 ,只要沾上“套袋”就好使 ,什么“套袋专用”、“套袋保”、“富士套袋王”等等 ,短时间内 ,涌现出上百个“套袋”农药品种 ,均围绕“套袋”大做文章。农药生产企业也不敢落后 ,“套袋”农药“发烧”了。目前 ,市场上对“套袋”感兴趣的农药有杀菌剂和补钙制剂两大类。在杀菌剂中 ,福美双、多菌灵、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等常规农药 ,或单剂或复配 ,均冠以“套袋专用” ,以图打开销路。如50%尼克 ,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5.
果实套袋是提高外观质量和减少农药污染的有效办法。自20世纪80年代在苹果产区推广以来,取得了明显效益。但在应用过程中,许多地方出现了果面发生黑点的问题,发病果率一般20%~30%,重的达50%~60%,大大影响了果实质量,成为困惑套袋栽培的1个突出问题。套袋苹果果面发生黑点的原因,经张愈学等(1998)和王佩圣等(2000)研究,证明系粉红聚端孢犤Trichotheciumroseum(Bull.)Link犦侵染所致。各地结合生产实践对与此病发生有关的因素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2001年,在有关单位支持下,我们就果实发病时期和发病状况进行了观察,确定侵染果实的接种体主…  相似文献   

16.
棉铃虫大暴发的成因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0—1992年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Hubner在我国南北棉区连续3年特大发生。仅1992年冀、鲁、豫、晋、陕的不完全统计,暴发为害面积逾4500万亩,估计全国棉花产量损失30%。本文试就大暴发的原因进行初析,并对防治技术和对策提出讨论意见。1 棉铃虫近年来大发生的原因 笔者认为1990以来棉铃虫大发生及1992年的特大暴发,除了与棉铃虫自身的食性、适生范围、活动能力、繁殖力等生物学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以晋陕蒙典型化石能源开发区———晋陕蒙接壤区为例,基于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5期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数据,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模型和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响应模型,研究1995—2015年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生态响应。结果表明:(1)1995—2015年,研究区耕地和草地面积分别减少676 km~2和1 808 km~2,林地、建设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分别增加1 063 km~2、966 km~2、29 km~2和426 km~2,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相互转换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类型。(2)1995年以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增长态势,20 a间共增加了1.86×10~(10)元,其中林地、草地和水域的贡献最为突出。(3)近20 a,区域环境质量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演变态势,在地域上存在恶化、稳定和改善3种演化类型,分别占区域总面积的21.89%、57.08%和21.03%。(4)水域、草地和林地的退化是区域环境质量恶化的主导因子,耕地和未利用地转换为草地、林地和水域,以及草地转换为林地和水域是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8.
栖霞市苹果生产规模巨大,栽培面积4.3万hm2,年总产12亿kg,收入16亿元。自1994年起,苹果种植面积、综合服务、果园管理、品种质量、总产单产、企业效益六个方面均居全国第一,是名符其实的"中国苹果之都"。在2001年农业部"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示范基地县"的活动中,我们积极争取了栖霞项目县,项目建设中首先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领导组织,加强技术培训和生产管理,制定并落实了"无公害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栖霞市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等一系列管理保障措施,同时加大抽样检测和执法  相似文献   

19.
黄河柳林段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观察研究,在黄河晋陕峡谷段柳林县三川河支流沟口内,发现了疑似全新世黄河古洪水滞流沉积层剖面。根据磁化率、烧失量、CaCO3、粒度成分测定的实验结果可知,四层沉积物磁化率、烧失量较低,CaCO3含量较高;结合野外观测、粒度特征分析、C~M图和粒度分布频率曲线,表明四层河流沉积物具有典型的古洪水滞流沉积层(SWD)特征。通过地层分析和OSL测年,证明在距今3 200~2 900年前,黄河晋陕峡谷经历了一个洪水期,发生了多次大洪水事件,此时正值我国历史的商末-西周初期,造成了社会动荡和历史转折。该研究结果揭示了古洪水SWD的基本特征,为晋陕峡谷特大古洪水事件洪峰水位和流量的恢复,黄河水资源开发、防洪减灾和水土保持都奠定了科学基础,对揭示区域气候水文变化与全球变化的响应规律有着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苹果黑星病在庆阳市发生、扩展、蔓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庆阳市地处黄土高原,位于甘肃东部,为全国优质苹果生产基地之一。苹果生产是庆阳市的优势产业,2004年种植面积3.15万hm2。近年来,苹果黑星病的发生,对苹果产业的发展构成了潜在威胁。1发生与为害情况苹果黑星病又名疮痂病,是由苹果黑星菌V enturia inaequalis(Cooke)W inter侵染所致。过去在庆阳市未见发生的报道,近年,在局部地方为害日趋严重,并有扩展蔓延趋势。2001年该病在李家寺园艺场苹果园零星发生,2002年逐渐加重,2003年发生更重,20hm2果园几乎全被侵染,病情严重地块病树率100%,病叶率80%,病果率70%。病害开始蔓延到了园艺场周围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