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盆景的主要素材是树(植物)石、土、盆,而以树(植物)为其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即是山水盆景也离不开植物。没有生境,就不能成为盆景。这是盆景创作的一条重要原则。所以离开植物,否定“盆栽”这位主角,艺术造型再好,也只能是别种艺术品。例如把《鹬蚌相争》、《朽木长江万里图》、(以塑料代植物)贡石(古龙石)、等等没有生境的东西称为盆景艺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有关盆景、盆栽、盆植的定义人们的理解很不一致。古人对盆栽、盆景的区分不很严格,凡栽植于盆里的,一概称之为盆景。如古籍《五石瓠》中记载:"今人以盆盎间树石为玩,长者屈而短之,大者削而约之,或肤寸而结果实,或咫尺而蓄虫鱼,概称盆景;元人谓之些子景。"现代周瘦鹃先生于1957年在《盆景趣味》专著中,设有专门章节,论述"盆栽、盆景、盆植",明确提出盆景可以说是比盆栽更进一步的艺术品。彭春生先生等于1994年编著出版的《盆景学》中认为:"所谓盆景,是在我国盆栽、石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树、石为基本材料,在盆内表现自然景观的艺术品。"这是国内首次系统提出的盆景定义。笔者在多年的盆景教学实践中,尚觉应作适当补充,以使更为完整。笔者认为:所谓盆景,是在中国古代盆栽、石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树、石为基本材料,通过艺术造型,在盆内表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人类活动的艺术品。其中主要增加了两个部分:  相似文献   

3.
●姗姗来迟的贵宾 5月14日,在盆景展览即将结束之际,南朝鲜盆栽界元老、盆栽协会第一任会长田相淇先生匆匆赶到了。他本是因故不能出席的,可是,出于对盆栽艺术的厚爱,出于对世界盆栽发展的关注,他不忍放过这样一个交流的好机会,还是尽一切努力远道而来。这份热情和执着,实实令人钦佩,令人感动。●金盘寄友情这只金光灿灿的纪念盘(见第2页左图),是台北树石盆景艺术协会会长洪金宝先生赠送给这次大会的札物。盆径约1尺,其上祝贺大会“圆满成功”几个字赫然耀目,表达了海峡彼岸的盆景艺术家对振兴祖国盆景事业的信心和美好祝愿,寄  相似文献   

4.
1990年4月10日德国盆栽爱好者旅游参观团一行19人到达北京,笔者应邀为盆景参观团讲授中国盆景艺术。从此与德国盆景界的朋友建立了联系,每年都有几次书信往来,寄来德国盆栽书籍和盆景期刊。笔者也把自己编著的盆景书籍邮往德国,促进了两国盆景艺术的交流。 1997年底德国盆栽协会理事会发言人米夏埃尔克罗尔茨先生来信介绍了德国盆栽协会的情况,并向中国同行问好。现摘录如下,同时推荐几幅德国盆景照图。我们的协会1978年在海德堡市创立,从开始屈指可数的几个人,发展到今天3500余人,主要分布在德国,也有  相似文献   

5.
苏州市花木盆景公司去年向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市“远东盆栽中心”出口了一批具有苏派盆景艺术特色的大、中型盆景7箱29件。苏州市花木盆景公司为了做好这宗盆景出口生意,在盆景品种、  相似文献   

6.
贵刊一九八六年七期发表了宋德钧先生《关于统一盆景术语的管见》一文,主张脱去盆景“中山装”,穿“盆栽”西装。笔者实不敢投赞成票。其一,“盆景”一词恰如其份地囊括了树桩盆景与山水盆景中无限丰富多彩的各种形式。盆景的“景”正确地表达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审美意识,趋于艺术;盆栽中的“栽”,是对农事种植活动的表达,趋近科学。“栽”用于山水盆景,意味着“栽石”,有悖常理。其二,日本的“盆栽”一词,仅指树桩,又  相似文献   

7.
盆景要创新,必须首先明确盆景艺术的本质特征。盆景与盆栽密切相关,但说盆景的本质特征即盆栽是不恰当的。盆栽是广义的,从其形式上、植物品种上甚至是包罗万象的。普通盆栽无艺术性,正如把一株天竺葵养大开花,其只有技术而无艺术可言。而盆景则是盆栽的一个优秀变异分支,虽起源于盆栽,但却远超脱于盆栽,就因为盆景创造了艺术美。逆境是盆景与一切盆栽的共同本质特征。而盆景艺术的本质特征应是:以盆栽为立地条件为人类创造艺术美的艺术;区别于  相似文献   

8.
附石盆景是大自然石上树、悬崖倒挂树、卷石树、依石树、抱石树等的典型特写,是融旱盆与桩景的精华于一体的盆栽表现形式。要养好附石盆景,须有两个先决条件。其一,要有适合于附石生长的生命力特强的树种,而且要培养有足够长度的树根。其二,要有有缝有隙,有形有态,最好可以独立观赏有一定高度的石料。可选用太湖石、斧劈石、英德石、风化石、沙积石、钟乳石、芦管石等。广东适合于附石的树种主要有榆树、福建茶、细叶榕、六月雪,长江  相似文献   

9.
在树木盆景中布石,古已有之。历代绘画艺术中,树木和山石也是经常形影不离的。布石得当,会使咫尺之树有参天之势,给盆景增添不少画意诗情和自然情趣。有的树木盆景树冠很美,但树干细而无姿,为弥补这一缺陷,可在树干前或树干旁配置一块有一定姿色的山石,树、石相互衬托,使景观更加优美(如图一)。若在悬崖式树木盆景适当位置,布置一块形态上乘的山石,  相似文献   

10.
盆景同仁们闲聊故事:欧洲来的一位盆景爱好者,向翻译提出要看看久仰的中国盆景艺术作品。因他语言或者是盆景艺术语言方面有障碍(注:中国盆景在欧美等地区称之为盆栽,其实在中国"盆栽"是唐朝时的称谓,而今在我国泛指盆栽花卉)。于是连比划带说地讲了好半天,翻译仍不得要领。无奈之际友邦用手由上压下地指着路边的大树,用生硬的英文讲:Dwarf tree,汉语意思是:"侏儒树"。讲到这里,在座的盆景人都忍俊不禁。大家笑过却又都浮想万千:是翻译的水平不行?可人家是外语专业,仅非盆景专家而已。问题出在哪儿?出在双方欠缺在该艺术门类的语言交流上。这里并非指"称谓"的不同,主要讲的是"文化层面"的差异。我在想,如果客人提出要看看"盆中的树桩雕塑"或是"盆中造型植物",可能翻译会理解得快些,也就不会出现"侏儒树"这个令人哭笑不得的怪词汇了。  相似文献   

11.
近期有关盆景刊物屡有文章讨论文人树盆景,表现出盆景界学术气氛的活跃和人们对盆景艺术的关注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鉴于艺友们对有的著文谈及文人树盆景造型时,要求把树桩制成“中上部呈软弯蛇曲翻卷扭动……”,以及又有的著文说要“采用多干式”等有不同意见,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也想和大家一起切磋讨论。“文人盆景”本是早期盆景的总称。因为是文人雅士早在汉代之前,从简化和缩制园林中,推出了盆栽这一“活的艺术”雏形,并历经多年使之逐步成为盆景。仍然是文人雅士约于明代偶有摹拟古诗、画的意境,创作出简约、瘦高式细桩盆景,用以象征文人节操,而成为“文人树盆景”,可视为盆景的一个分支。它又历经多年,约于清代使之逐步  相似文献   

12.
盆景旧时也称盆玩或盆栽,它包括树桩盆景和山石盆景。遗弃“盆玩”一词,无疑是明智的。因为“盆玩”总有点玩物丧志之嫌。不用“盆栽”一词,也有其一定道理,因为盆景栽培手法与盆栽花卉的栽培手法大相径庭,用盆景一词加以区别也合乎情理。随着盆景艺术的日益普及以及对盆景理论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盆景”一词不能很好地概括树桩盆景和山石盆景的艺术本质。一般认为,盆景是“活的造型艺术”。  相似文献   

13.
在一年一度的北京植物园月季文化节期间,由北京盆景艺术研究会举办的月季盆景展于2011年5月25日至27日亮相北京植物园科普馆。这是北京市盆景艺术研究会第二次参展,也是将月季盆景全面展示的第一年,参展的月季盆景形式多样,除普通的树桩盆景以外,还有山水盆景、造型盆景等。月季作为盆栽是比较普遍的,但是盆栽只是观花,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传统盆景的分类,习惯以制作材料的不同,分为树桩与山水两大类。而通常我们所见到的水旱式、附石式等盆景,是以树、石两种材料组合而成的,有时在树与石的体量上很难分辨出谁主谁次。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组合所表达的审美内涵,已不再是树或石这一单体了,而是组合后的艺术客体所表现出来的新的立意、艺相和意蕴。如果此时仍把它划入山石类或树桩类,显然是不够严谨也不够科学的。在盆景艺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在多种材料,多种艺术互相妙用、互相补充的情况下,使用“树石盆景”这一新名词,无论在理念和实用上都是合理和必要的,这对科学、严谨地划分盆景类别,不仅是一种创新,也是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5.
果树盆景是将各种结果树以及山石、构件等材料,经艺术加工,合理布局,将大自然的景色形象地浓缩到咫尺盆中的一种艺术。它是果树栽培学原理与我国传统盆栽、盆景艺术的巧妙结合。果树盆景的佳作既有果树栽培的丰收美,又有中国传统盆景的艺术美,具有鲜明的自身风格和特色。可要培育出干粗、苍劲、硕果累累的果树盆景,往往要花很多年时间,如果采用嫁接方法,2~3年就可育成造型精美的果树盆景来。具体操作如下:  相似文献   

16.
令世界瞩目的中国盆景艺术历史悠久,流派纷呈,风格独特,融诗、画、书等文化艺术于一体,堪称世界艺术的瑰宝。为了满足五大洲从事盆景(盆栽)艺术的朋友们观摩、研讨中国盆景艺术的愿望,经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共同商定,并经中央主管领导机关批准,定于1991年5月20日在北京举行首届中国国际盆景会议。会议除进行盆景技艺交流外,还要举办盆景造型艺术表演、盆景精品展览,并拟邀请各国艺术家到各地进行观摩游览。  相似文献   

17.
人(动)物盆景是在树石盆景发展的过程中分化并自成一体的。但目前人们对它的看法,尚不尽一致。根本问题是对所谓“配件”在盆景中的地位和作用,各有各见,贬褒不一。其实,人(动)物工艺制品和树石在盆景中是相互依赖,互为作用的。人(动)物工艺制品可以为树石盆景中的树石“点缀”,增光添色;而树石也应该在人(动)物盆景中作为“陪衬物”,为人(动)物工艺制品生发活力和野趣。《中国花卉盆景》(以下引用时略)1988年第四期发表的《伍宜孙先生盆景艺术》专页中,有一种题为《野趣堤边树,春晴鸭逐波》的佳  相似文献   

18.
盆景,作为一门独立的、纯欣赏的艺术,早在中国的唐代就已确立。但是,时至今日,在中国、在海外,对盆景艺术的本质问题,仍然没有真正弄清楚!据说国际上有个“盆栽联盟”的组织,他们举办的会议、展览,往往把“盆栽”与“盆景”混为一谈,将“技艺”和“艺术”等同起来!而我们中国的一些盆景艺术家,自觉不自觉地跟着“潮流”走,甚至主张把“盆景”统一改为“盆栽”,因为国际上都用“Bon sai”这个词! 一、盆栽与盆景有区别  相似文献   

19.
由于卧式盆景要表现树干卧倒后复生部份能配合成为一株完美的整体,有一定难度;写生盆景是发展山水盆景最好途径,但写生要能“做假成真”也非易事。所以历来做的人少。兹作欲从难处求之。希望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卧式盆栽《高树(士)虚怀》榆树获庆祝建国四十周年闽南地区盆景展览“高等艺术奖”。植株树干粗大苍老,从盆右端至左端卧倒在石隙上,右端基部扎根入土,宛若天生卧树,上面洞罅,老态龙钟,左端微呈向上弯曲,而复生新干第一节,再绕向上右、右、右后生三节,然后转向右上、前上  相似文献   

20.
从9月18日到9月23日在南京工人文化宫举办的走向世界“中华杯”盆景精品大赛中,共展出精品620件,参展范围多达26个省、市、自治区,台北的洋兰、澳门的盆栽也参加了展出,可谓规模空前,精品云集。评选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