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甫绨   《大豆科学》2007,26(5):675-679
为了探讨亚有限型大豆品种的单株生产潜力,在不同栽培条件下对辽宁和俄亥俄的16个品种进行了植株形态、产量构成因素的比较.结果表明,俄亥俄品种的平均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都高于辽宁品种;而辽宁品种的平均株高、节间长度和百粒重都大于俄亥俄品种.俄亥俄品种和辽宁品种各性状与单株产量的关联序不同,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是限制辽宁省亚有限型大豆品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喷施硒肥对齐黄34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齐黄34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分别喷施同样浓度的富硒王植物多抗营养液,试验结果分析发现,不同处理间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硒含量差异显著,而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鲁中地区不同肥料配施根瘤菌时大豆的生长情况,本研究以该地区主栽品种齐黄34为材料,设置了6个不同有机肥与复合肥配施根瘤菌处理,研究其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 显示:株高、底荚高度均在T2(100%有机肥+根瘤菌拌种)处理下最高,主茎节数在T6(100%复合肥+根瘤菌拌种)处理下最多,而单株荚数、有效荚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沈阳地区绿豆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并筛选适宜该地区种植的绿豆品种。[方法]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011—2012年19个供试绿豆新品种进行联合鉴定试验,并对8个主要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绿豆不同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为:单株荚数株高生育日数主茎节数荚长主茎分枝百粒重荚粒数。[结论]在进行单株选择时,应尽量选择单株荚数多、株高矮、早熟的材料。  相似文献   

5.
为指导鲜食夏大豆高产优质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分析了2006-2018年国家区试鲜食夏大豆13年的品种试验数据,研究了鲜食夏大豆品种14个重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8年8个鲜食夏大豆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14个农艺性状的变异范围在6.75%~38.67%之间,A级口感率的变异系数最大,标准二粒荚宽最小;参试品种的平均鲜荚产量为10 468.9 kg·hm-2,较对照减产1.7%;随着年度的推进,鲜荚产量得到了提升,采青天数、株高、主茎节数、单株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鲜荚数有下降趋势,而多粒荚率、单株鲜荚重有上升趋势,百粒鲜重、标准二粒荚长和宽、标准荚率、A级口感率逐步提升。相关性分析表明,鲜荚产量与多粒荚率、单株鲜荚重、百粒鲜重、标准二粒荚长和宽、标准荚率极显著正相关,A级口感率与百粒鲜重、标准二粒荚长和宽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鲜食夏大豆性状变异的最主要因子是标准二粒荚长和宽、荚数、多粒荚率及株型因子,在鲜食夏大豆选育过程中应注重选择多粒荚多、荚长、荚大、粒大的品种进行组配,以提高鲜食夏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6.
在果蔗间种条件下,考察13个菜用大豆的全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鲜百粒重、标准荚率、单粒荚率、瘪荚率和单株产量等性状表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菜用大豆农艺性状存在差异,其中95C-10、桂鲜豆1号等5个品种单株产量较好;单株产量与主茎节数、单株荚数、标准荚、多粒荚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在果蔗间种菜用大豆时,要增加产量,应选主茎节数、单株荚数、标准荚和粒数较多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以2008年国家菜用(鲜食)春播大豆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系)为材料,试验分析了在辽宁种植的参试品种(系)的农艺性状、鲜荚性状、鲜荚产量及籽粒产量。结果表明,11个品种(系)从播种到鲜荚采摘生育日数为104~149d,株高为41.3~141.9cm,主茎节数为10.3~20.8个,单株荚重32.4~55.5g,标准荚数(两粒荚)178~247个/kg,标准荚长4.3~5.7cm,荚宽1.2~1.4cm,百粒鲜重49.4—72.5g,鲜荚产量10035~14769kg,拼,百粒干重21.9—34.5g,籽粒产量2386—3333kg/hm^2,有6个品种(系)为菜用大豆类型,适合在沈阳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周正卿  王力江 《大豆科学》1993,12(4):340-346
本试验研究了原产地不同的大豆品种在冀东夏播条件下,农艺性状,生育期结构,生育期比(R/V),生物学产量,器官平衡,经济系数等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的表现。结果表明:夏大豆籽粒产量与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碍粒重均呈正相关。冀东地区夏大豆要获得150-200公斤/亩籽粒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应达到:株高65厘米,主茎16节,分枝1-1.28个,在2.0-2.22万株/亩密度条件下,单株荚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及黄淮海地区大豆品种的遗传改进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黑龙江省和黄淮海地区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大豆品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单株粒重、荚比、三四粒荚数、每节荚数、每荚粒数、百粒重、脂肪含量等性状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倒伏性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各地大豆品种遗传改进的明显趋势在于抗倒伏性显著增强,单株粒重提高,每节荚数、每荚粒数增多,粒重增大,茎杆增粗,株高降低。  相似文献   

10.
夏大豆高产育种的农艺性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3年安徽省夏大豆联合鉴定56个品种(系)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有效分枝、底荚高、单株荚数和株高变异系数较大。单株产量与有效分枝、单株荚数正相关,与百粒重负相关,与生育日数、底荚高、单株荚数、荚粒数和百粒重多元直线相关。选择高产新品系,应突出单株荚数的选择,选择荚粒数多、百粒重高、生育日数适中的株系。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适宜间作的大豆品种,以早、中、晚熟三种类型共16个大豆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玉米大豆间作和大豆净作(为对照)模式下比较研究其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各熟期类型品种在间作条件下的株高、平均节间长、倒伏率均显著高于净作对照,且早熟品种的株高、底荚高、主茎节数、平均节间长以及倒伏率显著低于中、晚熟品种。早、中熟品种在间作下的有效分枝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晚熟品种显著高于对照。各熟期类型品种在间作模式下的产量都显著低于相应的对照,早熟类型品种的单株有效荚、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以及公顷单产均极显著低于中、晚熟类型品种,而这些性状在中、晚熟品种间差异不显著。早、中熟品种在间作下的单株有效荚率均显著高于对照,晚熟品种的单株有效荚率显著高于中熟品种,中熟品种显著高于早熟品种。然而各品种类型间作下的完整粒率与净作对照无显著差异,中、晚熟品种的完整粒率显著高于早熟品种。通过相关性分析,间作下倒伏率与株高、主茎节数、平均节间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有效荚率、单株粒重、完整粒率、产量均与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玉豆共生期占全生育期比重与有效荚率、完整粒率、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上述结果表明,在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中、晚熟大豆品种相比早熟品种有较长的光补偿时期,能获得较高的产量,是适宜与玉米间作种植的大豆品种类型。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适合胶东半岛种植的鲜食大豆品种(系),本试验选取63个鲜食大豆品种(系)于2019—2021年进行田间种植,在鲜食期对13个产量相关农艺性状进行考查统计,并和鲜荚产量进行相关性和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的各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在9.66%~86.53%之间;单株产量与节数、一粒荚数、标准荚数、单株荚数和标准荚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分枝数、空荚数和鲜重呈显著正相关,与株高、虫荚数、干重和标准荚宽呈不显著正相关。各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排行为单株荚数>单株荚重>鲜重>干重>有效分枝数>标准荚长>标准荚宽>主茎节数>标准荚数>株高>一粒荚数>空荚数>虫食荚数。对所有参试品种大豆(系)与理想品种(系)进行等权和加权关联分析,筛选出综合表现最优的7个品种,分别为辽鲜3号、晋豆39、南农29、辽08M13-1H、首豆38、引豆9701和南农95C-13,本研究为菜用大豆在胶东地区的推广和种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种植密度对高蛋白大豆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促进我国高蛋白大豆进一步推广利用,本文选用黄淮海地区高蛋白大豆品种冀豆21、冀豆12、荷豆12和齐黄34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种植密度下高蛋白大豆品种植株生长、干物质积累、品质和产量等经济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蛋白大豆品种株高、主茎节数等植株生长性状均随密度增大而增大,但单株有效分枝数、有效荚数、单荚粒数及荚长等性状随密度增大逐渐减小。单株干物质重随密度增大而减少,但群体干物质重随密度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在22.5万株·hm~(-2)~25.5万株·hm~(-2)的密度范围内,高蛋白大豆的蛋白质含量随密度的升高而略有升高,而脂肪含量总量则随密度的升高而略有降低。品种产量随密度增大呈抛物线趋势,冀豆21和冀豆12高产的最佳密度是22.5万~25.5万株·hm~(-2),荷豆12和齐黄34高产的最佳密度是19.5万~22.5万株·hm~(-2)。这说明,适宜密度有利于高蛋白大豆植株生长及株型构建,进而促进干物质积累分配及籽粒产量的增加,该研究为黄淮海地区高蛋白大豆的推广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秋大豆主要产量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红 《作物研究》1991,5(2):24-27
利用来自南方六省的7个秋大豆新品种,选用7个产量性状进行了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秋大豆株高、单株荚数和粒数的遗传变异较丰富;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和粒数与单株产量有极显著正遗传相关;单株荚数、每荚粒数和百粒重对单株产量表现为较大的正向直接作用,且以单株类数最大,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粒数主要通过单株荚数的间接正效应影响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大豆主栽品种主要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寻求对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大豆产量影响较大的主要农艺性状,从而为龙江地区大豆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黑龙江省大豆品种主要性状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与主要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结荚层数>有效分枝>株高>主茎节数>百粒重>单株粒重>底荚高度,对黑龙江省大豆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单株粒数,影响较大的是单株荚数、结荚层数,影响中等的是有效分枝>株高>主茎节数>百粒重,影响较小的是单株粒重和底荚高度.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大豆更替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文研究了建国以来辽宁省大豆更替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改进及主要农艺性状与更替品种产量的关系。总的趋势是13个性状中除了分枝数以外其余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三粒英数、分枝英数、单株粒重、粒茎比、株高及主茎节数的增长量较大,生育期变化量最小。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粒重与单株荚数、主茎荚数、分枝荚数、百粒重和粒茎比有直接相关效应。单株荚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是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7.
蚕豆主要性状遗传力,遗传相关及选择响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长江流域四省15个蚕豆品种,择其11个主要性状进行了遗传力、性状相关及选择率的研究.结果表明,蚕豆主要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以百粒重最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荚宽次之,结荚高度的遗传力最低。单株荚数 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均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分枝和荚宽与单株产量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蚕豆主要性状选择率为5%时,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的遗传进度较高,株高、结荚高度和结荚节位的遗传进度较低.  相似文献   

18.
观察分析夏播大豆新品种在广西河池市的产量及农艺性状表现,旨在筛选出适合当地气候环境栽培的大豆新品种,为其在本地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2018—2020年在广西河池市开展三年的种植试验,以桂夏1号为对照品种,调查桂夏1701、桂夏1702、桂夏1703、华夏17号、粤夏2016-3、粤夏2016-5、桂夏豆117、桂夏豆118、桂夏豆119、金百夏1号和金百夏2号品种的生长发育情况,并对产量及其相关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运用系统聚类方法对11个大豆新品种进行评价和分类。粤夏2016-5、粤夏2016-3、桂夏豆119和金百夏2号的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分枝数及产量均高于对照。根据相关分析可得,大豆产量与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分枝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由灰色关联度分析可知,大豆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排序依次为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单株有效荚数和单株粒数是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综合表现较好的品种是粤夏2016-5和粤夏2016-3,其次是金百夏1号、桂夏豆118、金百夏2号;最后是桂夏1703和桂夏豆119。桂夏1701、桂夏1702、桂夏豆117和华夏17号在本地区表现欠佳。  相似文献   

19.
以黄淮海地区87个大豆常规栽培品种为材料,对12个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相关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供试品种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有效分枝数,最小的是生育期;亚有限型夏大豆底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的变异系数(18.38%~27.56%)较大;有限型夏大豆株高、底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的变异系数(21.02%~28.04%)较大。在亚有限型夏大豆品种中,产量与每荚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分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生育期呈显著负相关。在有限型夏大豆品种中,产量与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底荚高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其它农艺性状相关性不显著。亚有限和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性状主成分分析中,前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分别为79.92%和79.50%。对以亚有限和有限型为主的黄淮海地区夏大豆在进行单株选择时,应根据其不同的结荚习性而有所侧重。对于亚有限型品种,应选择株高和生育期适中,有效分枝数较少,而每荚粒数、百粒重均较大的品种。对于有限型品种,应选择茎基部较粗,株高和底荚高度较高,主茎节数较多,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较多的品种。  相似文献   

20.
大豆区试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河南省大豆区试品种为材料,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大豆的主要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大豆产量影响最大的性状是单株粒数,其后依次为株高、百粒重、单株粒重、单株荚数、主茎节数、底荚高度、有效分枝数。株高、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为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在品种选育中,对有限结荚习性品种进行选择时,要优先考虑选择植株高大、籽粒大、结荚相对较多的单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