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云南杂交小麦制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制种技术不够成熟是制约杂交小麦实现大面积生产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云南省1997年以来的制种技术研究与生产实践表明,不育系的制种特性是建立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技术的决定性因素;云南以选育具有优良制种特性的不育系为重点,将温光敏两系法制种程序简单的技术优势与优良不育系选育、组合筛选、制种栽培技术以及云南有利的自然条件紧密结合,建立了一套较简易、高效、实用的杂交小麦制种技术:即父母本同期分播、分收+人工辅助赶粉+常规小麦高产繁种技术;较好地解决了杂交小麦制种这一技术瓶颈问题,为杂交小麦较大面积的示范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生产上常用的棉花杂交制种有一般杂交制种和不育系杂交制种两种.由于一般杂交制种技术需人工扒花去雄,费时费工,制种成本高,现在生产上常采用不育系杂交制种.其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3.
4.
两系杂交小麦制种高产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两系杂交小玫较大面积制种存在花期不遇,亩有效穗数少,异交结实率差的问题,经过1994-1996年对制种技术的研究,提出了调节花期全遇技术,增加父母本有效穗的技术,提高异交结实率的技术。由于进行了制种的改革,使三年制种单产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5.
提高杂交水稻制种异交结实率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森和 《种子》1995,(1):38-39
提高不育系异交结实率是杂交水稻制种超高产的关键。根据高产分析,制种产量200公斤/667m2以上.异交结实率要达45-60%以上。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制种产量,必须从提高不育系异交结实率入手。本文就有关提高杂交水稻制种异交结实率的机理及措施问题进行探讨研究。1提高杂交水  相似文献   

6.
李双孝  王方明 《种子》1992,(5):61-61
为了加快T 型杂交小麦的推广应用,降低制种成本,提高制种产量,解决制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一些生产信息。现将我县近几年制种掌握的部分生产资料进行小结,认为T 型杂交小麦制种应注意以下几项技术要点:1 制种地的选择T 型杂交小麦的不育系种子外形瘪瘦、皱缩、胚乳未完全充实。这些表现性状决定了它对土壤的要求特性,如对水的敏感性较强。因此应选择隔离安全,排灌方便,精耕细作的半沙壤土,如果耕作粗放,将造成种子吸水的不平衡性而烂种,出苗不整齐、缺苗缺窝现象严重。实践证明:T 型杂交小麦旱地制种比旱田制种产量高,有的甚至  相似文献   

7.
8.
王拯 《中国种业》2020,(11):21-24
近几年二系杂交小麦研究及应用发展迅速。产业化过程中不育系繁殖是种子生产工作的关键点,也是产业快速发展的难点之一。针对杂交小麦不育系繁殖存在开颖授粉保纯困难、亲本需求量大、繁育系数较低,以及异地鉴定等难点,提出不育系繁殖工作中重抓原始纯度、建立高效繁育体系、开展有效隔离和去杂工作等对应解决方案。并进行杂交小麦产业发展中关于亲本繁育和产业分工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Y58S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而成的一个具有广适性的水稻不育系.其亲本来源广,集中了多数优良性状,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光温敏不育系.通过我场分期播种试验,该品种具有株型紧凑,叶片窄直厚,播始历期较稳定,前期生长较慢,抗逆性强,开花习性好,卡颈程度较低,对"九二0"敏感性不强,异交结实率高,起点温度较低,光合能力强,再生能力强等特点,适宜配制广适性的超高产杂交稻新组合.笔者通过多年的制种试验,初步探索出了一套适合于Y58S系列组合在湘北地区制种获得高产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业大学首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麦化学杂交剂“BAU-9403”,既可以用于杂交小麦制种,又可用于育种研究。与国外正推广的同类产品相比,具有诱导小麦雄性不育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种子繁育是小麦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我国现行小麦种子繁育程序包括三圃制、二圃制、一圃制、四级种子生产、株系循环选择、一圃三级种子生产等六种。为了适应现代小麦产业化的需要,在分析现有种子繁育程序的基础上,根据小麦遗传特征,提出小麦种子繁育的一般原则和通用程序,供小麦育种、繁种、推广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正红  梁宁  马宏  刘秀贤  宗绪晓 《作物学报》2011,37(12):2187-2193
木豆是世界上唯一的木本食用豆类作物,具有较强的抗旱性。木豆杂交制种需昆虫传粉,制种地传粉昆虫的种类及数量是制种产量的决定性因素。而对木豆杂交制种中传粉昆虫与种子产量关系的研究极为少见。国内尚无传粉昆虫种类、数量及木豆杂交种制种产量的任何研究报道。本文调查了云南省元谋县CGMS木豆[Cajanus cajan (L.) Millspaugh]杂交种ICPH2671制种田访花昆虫种类、数量、访花频次及杂交种制种产量等。结果表明在云南元谋,木豆访花昆虫共有5目15科25种,其中主要5种传粉媒介为绒切叶蜂(Megachile velutina)、切叶蜂属一种(Megachile sp5)、圆柄木蜂(Xylocopa tenuiscapa)、蜜蜂亚科一种(Apinaesp)和切叶蜂属一种(Megachile sp2)。木豆盛花期,制种亲本不育系每个分枝昆虫访花频次为每10 min 2.8次,而恢复系植株上的访花频次为每10 min 5.2次,表明昆虫对恢复系花朵有明显偏好;在前述昆虫访花频次下,不育系单株干籽粒产量达383.7 g,恢复系单株产量为357.0 g,二者无显著差异,说明这样的昆虫访问频次已能满足杂交制种中将花粉由恢复系传至不育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玉米制种花期不遇的原因及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玉米杂交制种科研实践,研究分析了玉米杂交制种过程中诸多导致花期不遇的因素,针对性的提出了叶龄预测法和可见叶、未出叶、幼雄穗分化观察法等花期预测的有效方法,对指导玉米制种生产和提高制种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海南特定气候特点下影响甜椒杂交制种的几个环节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以开花前1d去雄、第2d早上授粉单果饱满种子数最多;摄子去雄、不去花瓣,摄子去雄、去部分花瓣,徒手去雄3种去雄方法对座果率、种子数差异不显著;空气相对湿度大于70%,温度25~30℃花粉发芽率较高;完全转色种果的种子发芽率最高,后熟作用对发芽率影响不大,而始转色果和绿熟果随着后熟时间的增加,发芽率逐渐升高;完熟果种子在常温保存200d后发芽率几乎不变,而绿熟果和始转色果则下降较快。针对上述结果,提出了提高制种纯度和产量的相关方案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利用杂交种转育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杂交种绿星58的不育株作不育源,以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复等位基因遗传假说为依据,转育新的核基因雄性不育系,以解决有些育种单位获得不育源难及具有100%不育株率的大白菜核基因型雄性不育系转育难的问题。采用常规有性杂交、回交和自交方法,育成了含有待转育亲本C1-4遗传基因的雄性不育系A2及其相应的甲型两用系AB2和临时保持系B2,并对它们及亲本C1-4和绿星58进行农艺性状鉴定和病害调查。结果表明,新育成的核不育系、两用系和临时保持系的株高、株幅、叶长、叶宽、叶柄长、叶球高和叶球粗等的平均值和变异系数以及病情指数均接近于C1-4,而叶球毛重和叶球净重等的平均值和变异系数均接近于绿星58。  相似文献   

16.
成都市两系杂交水稻制种气候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成都市两系杂交水稻就地制种难题,运用基于风险的气象诊断方法,笔者分析成都13 个区(市)县制种的3 个关键时期(两系不育系育性敏感期,亲本抽穗扬花期和种子成熟收获期)的安全性和适宜性,得到其两系杂交水稻制种适宜区域与时段。结果表明,多数分析时间段的抽穗扬花综合风险指数小于4.0,时长为44~95 天,为两系杂交水稻制种抽穗扬花安全期时段的选择提供了充裕的区间,因此制种基地适宜性主要由育性敏感期决定。在22.5℃阈值条件下,两系水稻最适制种区为金堂、龙泉驿、邛崃、蒲江、双流和新津;在23℃阈值条件下,两系水稻适宜制种区为新津、金堂、新都、大邑和双流;在23.5℃和24.0℃温度阈值条件下,成都适宜开展两系水稻制种的地区极少。如果在成都开展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应尽量选用不育起点温度低于23.0℃,并且育性敏感期时段较短的两系不育系,以减少制种纯度风险。  相似文献   

17.
雄性不育小麦BS210育性转换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系法杂交小麦属我国原创性成果,温光敏雄性不育小麦是二系法杂交小麦应用的核心。BS210是本课题组选育的小麦雄性不育材料,2012—2014年通过3个生态区分期播种试验和人工气候箱温光调控试验,研究了BS210的育性转换特性。在不育制种生态区,适期播种条件下,BS210的不育度可达95%~100%,其安全制种播种时期为安徽阜阳9月30日至10月10日、云南丽江9月30日;在可育繁种生态区,晚播条件下,BS210的自交结实率可达70%以上,其安全繁种播种时期为北京海淀11月10日、北京顺义9月30日至11月10日。BS210以温度敏感为主,光照时长对BS210育性影响较小,温度转换敏感期为药隔至单核期。在光照10.0~12.5 h时,其温度转换阈值为10~12?C;在光照14 h时,其温度转换阈值为8~10?C。在短日低温条件下,花粉粒碘染以染败为主,表现为不育;在长日高温条件下,花粉粒碘染为圆形、黑染,表现为可育。通过明确BS210育性转换特性,为指导BS210安全制繁种生态区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戈加欣 《种子》1997,(2):20-25
本研究采用了延缓不同活力来交稻种子吸水速率的方法,可促使其活力的恢复与提高,增强抗逆性,促进发芽生长。预湿处理将新种子发芽率提高3.2%,陈种子发芽率提高76%,新、陈种子活力指数分别提高19.5%、21.5%,达到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19.
贺浩华  刘宜柏 《种子》1998,(1):20-21
针对杂交水稻秋季制种结实率低,父本花粉量少、活力弱、母本群体偏小等问题,实行“三项技改”,即改传统的小双行,小行比和拉绳赶粉为大双行、大行比和竹竿赶份,制种产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绥宁县超级杂交稻制种气候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明晰绥宁县超级杂交稻制种气候风险,利用1:250000地形数据和40年气候资料,根据杂交稻制种的气候风险等级指标,分析了绥宁县杂交稻制种过程中的气候风险;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对绥宁县杂交稻制种气候风险进行了细网格推算分析。结果表明:不育临界温度23.0℃时育性敏感期风险最低时段为7月11—31日,气候风险2.5%;23.5℃时为7月11—31日,气候风险5%。绥宁县扬花天气综合危害指数6—8月较低在2.5以下,将扬花期安排在9月14日之前可获得较高制种产量。不育临界温度22.0℃时无风险制种区分布于中南部沅水支流河谷沿岸平原地区;22.5、23℃时较安全制种区分布于中南部河谷及东北端的红岩等乡镇;23.5℃时全县大部为制种高风险区域。对播种至始穗期为80天的不育系,不育临界温度22.0℃时将播种日期安排在5月4日或25日,22.5℃、23℃时将播种日期安排在5月4日,既可获得较高制种产量,又可使不育系育性转换的气候风险处于最低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