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综合分析1985-2015年全国水稻主要推广品种面积及审定情况,结果表明:审定品种数量持续快速增长,主栽品种和主导品种的数量和面积不断下降,品种集中度明显降低,常规水稻在各稻区的发展情况存在差异,而杂交水稻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快速发展。对影响水稻主要品种数量、分布和结构类型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对下一步水稻品种选育和推广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李向宏  赵洪涛  江波 《种子科技》2020,(2):86-86,88
加快优良农作物新品种更新换代步伐,是把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是改善农作物品质的重要举措,对陕西省粮食生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品种名称是水稻生产和科研中重要的专有信息。对近20年来(1999-2018年)通过品种审定或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的水稻品种命名的用字和长度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审定和获得授权的品种最常用的3个汉字分别为优、号、两和优、号、恢,最常用的3个阿拉伯数字是1、2、8;除了数字外,审定品种名称中出现率高的字符有优、号、两、粳、稻、香、丰、占、华、中、金、Ⅱ、农、A、吉、糯、龙、天、博、隆;授权品种中,除了数字外出现率高的字符有优、号、恢、A、粳、两、S、R、稻、香、丰、华、中、龙、占、金、农、D、-、Ⅱ;汉字两在审定品种命名用字中的排名在不同年份区间一直上升,从第17位、第13位、第12位升到第7位,于近5年成为使用率仅次于优字的汉字;水稻品种名称大部分是5个字,审定品种中占40.2%,授权品种中占38.4%。结果表明:水稻品种命名大部分遵循原约定俗成的规则,但亦有例外,且在部分年份例外品种比例高达36.4%。研究结果可为品种命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60年代以来,山东种植的主要水稻品种有桂花黄、金南风、山法师、日本晴、喜峰及其衍生的品种。系谱分析表明,中国优异稻种对日本、意大利的稻种改良起到关键作用,但日本、意大利的优异稻种对山东稻种的改良也起到重要作用,说明加强国际间种质资源交流非常必要。今后必须多渠道征集国内外各类型的稻种资源,并开展以两用系、广亲和系为供体的亚种间杂交利用研究,以创造出更多的优异种质,供育种和生产利用。  相似文献   

5.
姚红宇  蔡文勇  黄洪良 《种子》2006,25(8):110-110
如何在相同的生产投入下选用优良品种,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农业经济效益,是我们农技工作者目前要做的一项重要课题。作为农业产业占主导地位的玉屏县,农业技术比较薄弱,用于生产的水稻品种都还是一些种植多年的老品种,这些品种已经逐渐失去其高产、优质、抗性强的优势。为实现品种的更新换代,在省、地种子总站的关心和支持下,我站在5年时间内引进45个杂交水稻新品种,并列为《国家级水稻新品种丰产示范及展示》项目进行专题研究,此项目通过展示、示范、大面积示范推广等形式从中筛选出适合我县自然条件,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的水稻新品种,为加快我县水稻新品种更新,进一步推动品种的新老交替,实现良种良法的推广。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年推广面积高峰时过千万亩的44个水稻品种的育种方法、亲本血缘和育种单位,清楚地看出我国水稻育种经历了系统育种、国外引进、矮化育种、辐射育种、三系育种、两系育种的历程;所分析品种几乎都来源于南特号、矮仔占、IR8、农垦58等4个系列或其中2系列的杂交。除南特号外,其他3个品种都是国外引进,正是这3个品种催生了我国水稻育种技术上的3次突破:矮化育种、三系育种、两系育种。由此发现,水稻育种技术的重大进步都是从新的基因资源的发现和利用开始的,只有新的基因资源和新的育种技术结合,才会有育种实践的重大突破。作者预测,我国水稻育种的第4次重大突破是分子育种,下一轮超大规模种植品种将是转基因抗螟虫水稻,育种中心可能在湖北。  相似文献   

7.
富顺县是以水稻为主的粮食生产大县,该县再生稻生产名扬全国。选择头季产量高、再生力强、米质优的水稻新品种更新换代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为努力提高水稻产量,继续发展再生稻,试验筛选水稻新品种是农技部门的主要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8.
贵州主要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瘟病是我省水稻的主要病害,常年发生面积13.34万hmZ左右,一般减产10o~30o。1982年全省穗瘟大流行,发病面积1333万hmZ,损失稻谷1亿多kg,发病品种主要是庚湘。遵灿三号、桂朝二号、糯谷等常规品种;1993年全省穗瘟又一次大流行,流行面积16.67万hmZ,损失稻谷2.9亿kg,感病品种由以前的常规品种扩展到部分杂交稻品种,且以水稻主栽品种汕优63发生面积最大。大面积栽种感病品种是造成稻瘟病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选栽抗病良种是防治稻瘟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为了摸清我省主要种植的杂交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变化,为今后生产上品种…  相似文献   

9.
水稻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的真菌病害,严重时可导致水稻绝收,因此水稻品种的抗稻瘟病审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为了加强对四川水稻品种抗稻瘟病审定工作的认识,笔者总结了水稻的重要地位、稻瘟病的流行危害及水稻品种抗稻瘟病鉴定工作,回顾了四川省水稻区试稻瘟病抗性鉴定工作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国家南方区试稻瘟病抗性鉴定在长江上游的部署与发展。这为以后发展水稻品种抗病审定工作提供一定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统计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四省(区)于1999-2018年通过审定以及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获得授权的水稻品种信息,主要分析水稻品种的时空分布、类型分布以及第一选育单位等情况。华南稻区1999-2018年通过审定水稻品次数占当年全国品次数的百分比总体平稳,年度占比平均值为23.3%,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分别为10%、6.4%、5%和1.8%;华南稻区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的水稻品次数占全国的14.3%,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分别为4.6%、3.9%、5.0%和0.8%。常规稻占华南稻区审定水稻品种的19.1%,杂交稻占77.7%;获得授权水稻品种占比中,常规稻(含恢复系、保持系等杂交稻亲本)占45.6%,杂交稻占18.9%。三系杂交稻占审定水稻品种的64.8%,两系杂交稻占12.9%;获得授权的三系杂交稻占15.9%,两系杂交稻占3.0%。三系不育系占审定水稻品种的2.6%,两系不育系占0.5%;三系不育系占授权品种的18.5%,两系不育系占6.5%。通过审定水稻品种的第一选育单位为科研院所(含高校)为69.2%,种业公司为29.1%,政府机构为0.7%,个人为1.0%;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水稻品种的第一选育单位为科研院所(含高校)为68.1%,种业公司为19.4%,政府机构仅在2003年发生,个人为2.3%。以上数值均指不同年度占比汇总的20年平均值。华南稻区是全国水稻品种创新的重要区域,为筑牢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撑。杂交水稻在华南稻区审定品种中占主导地位,三系法是近20年华南稻区最重要的水稻育种途径。华南稻区的水稻育种力量主要集中在科研单位,2016年后种业公司作为华南稻区水稻审定品种选育单位的份额大幅上升;科研院所在华南稻区的水稻新品种保护工作中一直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栽培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张文绪 《作物学报》1999,25(4):408-417
用粒形指标、双峰乳突判别函数和后验概率分析法,对长江流域10个水稻遗址、时间跨度2000-1500。年前的68粒古栽培稻谷作了研究。发现古栽培稻具有性状变异的广域性,性状变域二维分布的独立性,性状组合的多型性,演化特征的原始性和过渡性。故将古栽培稻认定为1个与现代的籼稻、粳稻和普通野稻有别的类型,即古栽培稻类型。  相似文献   

12.
中国长江流域新育成籼稻品种分析及育种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对2002年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试资料的分析发现,我国长江流域早籼、中籼、晚籼、优质、普通品种的平均相对产量(以对照品种绝对产量为100)分别是99.9、103.7、101.5、102.2和102.3,绝大部分参试品种的抗病性表现不够理想、处于中抗-中感或更弱的水平,早籼、中籼和晚籼的优质品种比率分别是0.0%、28.0%、17.9%。适当增加植株高度对产量有重要的间接促进作用,在保持适当有效穗数的前提下,每穗实粒数的增加对产量提高具有最重要的作用。影响早籼、中籼、晚籼品种优质的主要品质性状分别是整精米率、垩白米率和垩白度、整精米率垩白米率及垩白度,影响高产(增产、平产)品种优质的主要品质性状是垩白米率和垩白度。提出了进一步提高育种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相互竞争对栽培稻和杂草稻形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杂草稻和栽培稻相互竞争对各自形态特征的影响,杂草稻和栽培稻按照2:1和1:2的比例各自插植在同一盆中,以单独插植杂草稻和栽培稻的处理为对照,分别测定他们的分蘖数、株高、叶片长宽、干物质积累和根系性状。结果显示:杂草稻与栽培稻的竞争对栽培稻‘沈农265’的株高、叶片形态影响不大,使分蘖数、干物质积累和根系性状显著降低;杂草稻与栽培稻的竞争对杂草稻‘WR04-12’的分蘖数、株高、叶片形态、干物质积累和根系性状都略有增加,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另外,在同一生育时期,杂草稻‘WR04-12’的分蘖数、株高和根系性状都比栽培稻‘沈农265’高,处于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而栽培稻受杂草稻的遮挡,处于劣势地位。因此,杂草稻和栽培稻相互竞争限制了栽培稻‘沈农265’的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造成栽培稻‘沈农265’减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西南地区不同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谱,促进抗病品种在生产上的直接利用。采用云南省、贵州省和四川省当前生产上主栽和即将推出的水稻品种(系)共267个,对2008年和2009年中国目前流行的水稻白叶枯病菌9个生理小种进行了品种的抗性评价。结果表明,C5、C7、C8、C9为西南地区的优势小种,其中只有云南存在抗C8小种的水稻品种,占总参试品种的10.11%。对不同白叶枯菌进行致病力分析表明,C8小种致病力最强,平均病斑长度达(23.7±8.3) cm。研究结果还表明,大面积种植的优质稻红优系列、‘滇屯502’对西南地区白叶枯病菌优势小种表现为高抗。  相似文献   

15.
炭化米复原及其古稻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张文绪  裴安平 《作物学报》2000,26(5):579-586
对八十土 当遗址T43(18)8000年bP的200粒出土炭化米进行研究, 证明炭化米的长、 宽、 厚缩变率分别为5.36%、 2.27%和1.04%, 炭化稻谷的长、 宽、 厚缩变率分别为10.71%、 3.03%和2.08%。 复原后古栽培稻的粒形特征具有单一性状变异的广域性, 性状组合的多型性, 性状演化的近野性和原始性, 是一种含有野、 籼、 粳基因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吉林省水稻品种进行合理布局,降低低温冷害风险,对目前吉林省主要水稻栽培品种孕穗期的耐冷性进行研究。选用目前吉林省的7个主栽水稻品种(‘长白9’,‘长白16’,‘吉粳803’,‘吉粳105’,‘吉粳88’,‘吉粳83’,‘吉粳81’)进行孕穗期16℃低温处理,通过线性内插法确定了低温处理6~14天连续9天的水稻空壳率,进一步利用统计回归方法建立了16℃低温处理下不同水稻品种处理天数与空壳率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所有参试品种在处理10~13天时水稻空壳率达到最高,随后无明显变化。其中耐冷性弱的‘长白19’的空壳率最早达到最大值,并且冷水反应比较敏感。耐冷性最强的‘吉粳81’,冷水反应比较迟钝。其余的品种介于二者之间。因此,品种间耐低温能力存在显著差异,选育耐低温品种是提高水稻耐冷性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30个中国甘薯主栽品种的RAPD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以中国30个甘薯主栽品种为材料,对甘薯RAPD指纹图谱的构建进行了探讨。从102个RAPD引物中筛选出26个多态性丰富的引物用于PCR扩增,共扩增出255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多态性带数为9.8条。其中S32和S39多态性最高,仅用其中1个引物即能将这30个甘薯品种完全区分开,且由此构建的指纹图谱出现的概率很小,分别为4.77×10^-7(1/221)和1.91×10^-6(1/219)。结果进一步表明,这30个甘薯品种的遗传距离变异幅度较大,为0.0390~0.4306,平均遗传距离为0.3086。RAPD聚类分析表明,地域分布相近的甘薯品种和具有同一亲本的甘薯品种聚在一起,与这些甘薯品种的系谱图一致。  相似文献   

18.
水稻植株状况对甲烷传输速率的影响及其品种间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不同水稻品种为材料,通过实验室手段测定各品种水培稻株甲烷传输速率,研究水稻品种间甲烷传输能力的差异及原因;通过控制甲烷排放路径,研究水稻植株状况对甲烷传输的影响。结果表明i在品种演进过程中,稻株甲烷传输速率逐渐增大(南京1号偏小除外),根氧化力与甲烷传输速率趋势一致。苗期甲烷有50%是经叶片传输的;剪根后甲烷传输速率随之改变,留根条效、根重与甲烷传输速率的变化均呈明显的线性正相关。植株茎蘖效对甲烷传输有影响,在一定的范围内,植株茎蘖越多,甲烷传输速率越大。这说明根氧化力是造成品种间甲烷传输速率不同的主要原因。植株生长健壮,叶片多,根系发达,茎蘖多,植株甲烷传输速率大。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地在丹寨县推广优质高产粳稻品种,对新引进的楚粳28、滇杂58、滇杂47、滇杂31、江西优3号(CK)等5个粳稻品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滇杂58和滇杂31在植株长势、分蘖情况及产量方面,均不同程度地优于江西优3号(CK),可在丹寨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