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筛选出适合小麦生长的叶面肥喷施用量,以小麦百农207和郑农17为材料,研究叶面肥维大力喷施用量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并对小麦的各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返青期和灌浆期喷施叶面肥1 200 g/hm2,百农27和郑农17的产量比对照分别增产11.74%和13.09%,喷施叶面肥促进了除小麦株高以外的其他农艺性状的改善,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对小麦的产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叶面肥在不同时期喷施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京郊小麦生产中叶面肥多、杂,农户不知选择哪种类型叶面肥及何时喷施的局面,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叶面肥在不同时期喷施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喷施叶面肥的处理,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高于对照,小麦生长后期喷肥效果更明显;喷肥处理产量均高于未喷肥处理。开花期喷肥效果最好,随后依次是抽穗期、拔节期和起身期,冬前和返青期喷施效果不明显,生产上建议,在起身期以后特别是开花期喷施叶面肥,可有效增加小麦产量;在几个类型的叶面肥中,以喷施天达2116、壁护和磷酸二氢钾的处理效果最好,喷施必多收的处理效果较差,除了必多收,喷施其他叶面肥都能显著或极显著地增加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制和在农业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且品种繁多。为了探讨各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早地小麦产量的影响,在旱地进行试验,找出其中效益显著者,为今后的推广应用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材料和方法试验于1989年和1990年在山西万荣县王亚良种场典型旱地上进行,供试品种为晋麦33。在抽穗和灌浆  相似文献   

4.
连年旋耕整地对旱地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旱地小麦连年旋耕整地会使土壤耕层变浅,保肥保墒能力下降,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及产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深耕或旋耕与深耕交替进行可打破犁底层,创造良好耕作环境。  相似文献   

5.
张松令  刘玲玲等 《小麦研究》2001,22(1):19-22,30
选取对旱地小麦个体生长发育影响较大的7个栽培因素进行研究。分析表明:不同因素对个体生长发育有不同的影响。对出苗影响较大的因素是播种与播种方式,对个体生长发育影响较大的因素是播期、播期方式与播量。其它因素对出苗与个体生长发育影响较小,但不可忽视它们各自的特殊作用。值得强调的是,地膜覆盖播种方式以其增温保墒作用在旱地小麦的出苗与个体生长发育方面表现出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7.
从9个栽培因素中筛选出7个对旱地小麦产量形成作用较大的因素,并对其在产量形成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因素相互配合形成的产量存在很大差异,最高产量达7305kg/hm^2,是最低产量的2.317倍,这从一个方面揭示了旱地小麦的产量潜力,从另一方面则说明对不同栽培因素的配合进行研究的必要性。不同栽培因素对产量形成的作用各不上同,由大到小依次为播期、渗灌、播量、播种方式、氮肥、磷肥、有机肥。渗灌与地膜覆盖播种技术都有较高的节水增产优势,是稳定并提高旱地小麦产量的中靠措施,应进行强化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土柱栽培研究了土层厚度对旱地小麦花后根系干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层厚有利于旱地小麦根系生长,根系分布于表层的比例少。土层愈薄,籽粒产量中来自开花前贮藏器官物质运转的量所占的比例就愈高,产量愈低。由于处理3(160cm)与处理4(对照,200cm)差异不显著,处理1(80cm)、2(120cm)、2(120cm)与处理4(对照)差异显著,因此可以认为旱是小麦获行高产的土层厚度下限指标应在160cm左右,并可据此制定管理方案,以获得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9.
黄淮冬麦区旱地区试小麦产量与产量三因素通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对1997~1998年度参加全国旱地区试的16个冬小麦品种产量三因素与产量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三因素都与产量具有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大小顺序为:穗粒数>千粒重>公顷穗数;直接通径系数大小顺序为:穗粒数>公顷穗数>千粒重。因此在选育旱地小麦品种时应注重协调好产量三因素之间的关系,在取得一定的群体穗数的基础上,以千粒重和穗粒数为重点性状。  相似文献   

10.
旱地小麦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陉县位于晋冀交界处,属太行山山地丘陵干旱、半干旱地区,是华北严重的贫水县之一。全县总耕地面积24133.3hm2,其中1/2是旱地。长期以来,旱地小麦单产一直徘徊在1800kg/hm2 水平。从1997年起开展旱地小麦地膜覆盖穴播技术试种和推广,至今已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1 增产增收效果1997~1999年,共示范旱地小麦地膜覆盖穴播面积1333hm2,平均单产达4231.5kg/hm2,较露地小麦增产2055kg/hm2 。按市场小麦均价1.00元 /kg计算,增值2055元 /hm2;扣除地膜等成本450元,净增收益……  相似文献   

11.
为了比较研究控失肥和普通复合肥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于2015-2016年在保定市农科院试验田进行了随机区组试验。采用冬小麦品种保麦10为材料,2种肥料均含N 20%,P2O5 20%, K2O 8%,在播前整地时一次施用,施用量为600Kg/hm2, 3 次重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及其产量性状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控失肥处理效果显著优于普通复合肥。与普通复合肥相比,控失肥可分别提高小麦千粒重、干物质和产量2.5%,20.7%和6.3%。 控失肥处理提高了小麦灌浆期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强度。同时,控失肥处理增加基部节间粗度和抗折力,肥料的农学效率提高23.5%。控失肥作为一种新型肥料将对提高小麦产量、提高施肥效益和保护资源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松嫩平原西部半干旱区施肥方式单一、养分管理失衡等限制玉米丰产优质高效的问题,以先玉335为材料,设置5个喷施硅肥处理,分别为0(LCK)、4(LS1)、8(LS2)、12(LS3)和16g/L(LS4),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硅肥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及籽粒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硅肥对植株干物质积累均有促进作用,其中LS3与LCK相比,显著增加花前营养体干物质转运量267.00kg/hm2,且2年的产量均最高(11 485.68和12 331.69kg/hm2)。随硅肥浓度的增加,玉米籽粒粗淀粉、粗蛋白、果糖、氮和钾含量显著增加,较LCK的增幅分别为1.88%~2.56%、5.64%~8.22%、20.00%~41.18%、6.56%~8.56%和11.57%~38.84%。综上所述,叶面喷施8和12g/L硅肥可实现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协同提高,可作为松嫩平原西部半干旱区叶面硅肥施用的最佳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旱地麦田探墒沟播增产增效机理,2015-2016年在山西农业大学闻喜小麦基地开展大田试验,研究休闲期耕作播种方式对旱地麦田土壤水分消耗、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旱地麦田休闲期深翻利于蓄积降雨,提高底墒46.74mm,增产10.77%~13.38%,提高净收入1.62%~5.56%。探墒沟播较常规条播越冬、拔节期0~300cm土壤蓄水量显著提高,分别达11.24~22.35、17.11~25.56mm,深翻条件下显著降低播前–拔节耗水量及其所占比例,提高拔节后耗水量,提高生育期总耗水量11.89~21.13mm;降低越冬–拔节群体分蘖增加率和拔节–开花减少率,提高成穗率、穗长、小穗数和可孕小穗数;增加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6.39%~19.12%和12.67%~13.15%,分别提高净收入和产投比103.25%~111.12%和30.27%~35.93%。此外,生育期探墒沟播耗水增产作用大于休闲期深翻。总之,旱地麦田休闲期深翻结合探墒沟播有利于降低生育前期耗水,减少早春无效分蘖发生,提高成穗率和可孕小穗数,实现增产增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喷施不同钙肥对莴笋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盆栽实验表明,在莴笋的生长前期喷施不同的钙肥,对莴笋的产量和品质具有提高作用,其中以0.5%Ca(NO3)2的效果最为明显。0.5%Ca(NO3)2在促进株高、叶面积、茎粗、茎长、单株重、单株茎重的增加以及降低硝酸盐含量、提高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等方面效果极为显著;而0.5%CaSO4在提高茎粗和单株茎重方面效果较好,而对单株全重影响不大,但能显著地促进叶片的Vc和可溶性糖含量;0.5%CaCl2对莴笋产量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促进莴笋的伸长和叶片的生长上,同时在降低莴笋茎、叶的硝酸盐含量和提高茎的Vc含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降雨偏少且季节分布不均,施肥偏多且方式不合理,缺少有效的保水栽培措施是西北旱地小麦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2010年10月至2012年6月连续2个小麦生长季,在陕西渭北旱塬进行田间试验,比较了氮肥追施和总量减少、覆膜、增加种植密度措施较传统施肥和农民习惯施肥种植模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与农户习惯施肥相比,传统施肥不能持续增加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而减氮追肥、减氮垄覆和减氮垄覆增密处理的增产效果明显,同时提高了氮素利用效率,但减氮垄覆或增加种植密度却使籽粒含氮量降低,主要原因是进入开花期后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减少,氮素供应不足所致。综合分析,减氮垄覆增产增效更明显,小麦产量、氮肥偏生产力、氮肥生理利用率在第1年分别提高38.6%、49.6%和35.1%,在第2年分别提高7.6%、16.3%和25.7%,说明控氮与覆膜结合是实现旱地冬小麦增产的重要措施,但需注意生长后期土壤氮素供应,在增产的同时保证小麦品质。  相似文献   

16.
干旱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对旱地小麦产量特征进行探索具有重要意义。以抗旱闻名的山西省旱地小麦育成品种为材料,在雨养和灌溉2种水分处理下分析了不同年代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趋势以及各年代小麦品种的抗旱性,探明品种改良过程中产量提升的生理及形态机制,对未来旱地小麦育种的性状选择提供指导。结果表明,山西旱地小麦品种平均产量随年代逐渐增加,1990s前产量的年均增益明显高于1990s后,1990s-2010s间产量增加差异不显著;有效穗数和千粒重随年代呈增加趋势,而穗粒数和抗旱性随年代呈波动性变化。山西省旱地小麦产量整体偏低,通过遗传改良提升产量仍具有较大的空间。综合产量因素的改良趋势,在今后的旱地小麦育种中应继续增加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以提高小麦穗粒数作为重要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西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冬小麦生产中不同覆盖栽培方式的增产机理,设置了秸秆带状覆盖(MS)、地膜覆盖(PM)、露地种植(CK)3种栽培方式,其中MS处理设置了58.82%、50.00%、41.66%、37.04% 4个覆盖度,分别在种植带内播种3行(MS3)、4行(MS4)、5行(MS5)、6行(MS6)小麦,研究了不同覆盖度对小麦灌浆阶段植株和旗叶的水分变化情况,及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MS处理平均较CK增产9.05%,以MS5增产幅度最大(10.34%),PM处理较CK增产11.42%。在灌浆期,MS处理小麦植株含水量、旗叶相对含水量、12和24h内离体旗叶失水速率分别较CK提高了1.49~2.49个百分点、3.29~5.26个百分点、7.11~8.19mg/(g·h)和3.77~4.55mg/(g·h),较PM处理分别提高了3.24~4.37个百分点、5.34~10.46个百分点、27.03~28.66mg/(g·h)、6.67~12.28mg/(g·h),不同覆盖度间比较,各指标较CK和PM处理的提高幅度均随覆盖度降低而降低。地膜覆盖可增加分蘖、促进植株营养生长,从而提高小麦产量;秸秆带状覆盖提高灌浆阶段植株含水量和旗叶相对含水量,延迟功能叶衰老,进而增加粒重,是其较露地增产的原因之一。秸秆带状覆盖条件下,MS5与地膜覆盖的增产效应相近,是较为适宜的秸秆覆盖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8.
吨田宝对旱地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不同生育时期喷施不同浓度吨田宝对旱地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于2013—2014年度在山西农业大学闻喜试验基地进行了旱地小麦起身期和挑旗期喷施不同浓度吨田宝的试验。结果表明,起身期喷施吨田宝,促进了拔节期根系发育,减缓成熟期根系衰老,增加拔节期、开花期的叶面积指数和各生育时期干物质量,随浓度大主要通过提高穗数提高产量;挑旗期喷施吨田宝有利于促进有效穗数的形成,随浓度增大主要通过增加穗粒数、千粒重提高产量;起身期、挑旗期配合喷施不同浓度吨田宝增加了开花期的叶面积指数,提高了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量,显著提高了穗数、穗粒数、产量,增产幅度达5.8%~10%。总之,起身期和挑旗期以1:1,浓度为每公顷750 mL/225 kg水喷施吨田宝显著提高穗数和千粒重,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不同控失肥对冬小麦产量和肥料农学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控失肥养分流失低的特点,研究环渤海低平原区施用控失肥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和肥料农学效率的影响,以期为环渤海低平原区粮食节水增产提供理论基础。在冬小麦生育期内,选择不同类型控失肥N-P2O5-K2O:16-45-0(K1)和N-P2O5-K2O:24-12-12(K2),并设置当地常规施肥(CF)和不施肥(CK)作为对照,于冬小麦收获期取样考种并测产。结果表明:在保证N和P2O5施肥量同当地施肥量基本一致、仅灌一次底墒水或无灌水条件下,施用控失肥冬小麦产量提高了17%~29%,且不同类型控失肥对冬小麦产量无显著影响;与当地常规施肥、拔节期灌溉的冬小麦产量相比,施用控失肥仅灌一次底墒水时,冬小麦的产量降低了10%~19%,但减少了1次灌水,可节省淡水灌溉量900~1 200 m~3/hm~2;控失肥可以显著提高肥料农学效率和肥料贡献率。相比常规肥料,控失肥的肥料农学效率均提高了71%~228%,肥料贡献率提高了53%。在环渤海低平原区小麦生产中施用新型环保控失肥可达到增产的效果,同时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减少肥料的流失。在劳动力较少的情况,可将控失肥作底肥一次性施入,减少追肥的劳动力成本。在淡水资源非常紧缺时,保证冬小麦齐苗后,雨养条件下通过施用控失肥,也可保证获得80%以上的冬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旱地胡麻在施用60d缓释肥和90d缓释肥不同混配比例下的生长发育、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缓释肥能促进旱地胡麻的生长,增加地上部植株鲜重和干重,提高胡麻株高、主茎分枝数、单株结果数和单株粒重等农艺性状指标,可显著提高胡麻产量,与不施肥处理相比,60d缓释肥和90d缓释肥以3:1配比的增产效果最明显,产量达1 608.56kg/hm2,增产幅度为18.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