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陆地棉有色纤维基因遗传及其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用5个不同来源的有色纤维陆地棉材料(3个棕色棉、2个绿色棉)与2个白色棉配制10个杂交组合,分析其后代的纤维颜色遗传情况。试验表明,陆地棉有色纤维性状受不完全显性单基因控制。同时采用经测验具有良好等基因性的两对近等基因系,研究有色纤维基因对产量、品质等共15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有色纤维基因对皮棉产量、衣分、纤维长度、比强度、麦克隆值、抗病性有负效应,对子指有正效应,影响程度与遗传背景有关,对子棉产量、铃重、单株成铃、株高、果枝数等性状无明显不良反映。但结合有效选择,通过杂交、回交等方法对原有色棉亲本的产量、品质性状可有一定程度的改良  相似文献   

2.
2002年,在湖南长沙、宁乡、南县、澧县以及安徽铜陵、江苏扬州、山东临清等7个地点,对12个杂交亲本以及包括对照中29在内共37个抗虫杂交组合进行了纤维品质比较试验,对试验所得纤维品质数据,用Excel、DPS等专业统计软件对杂交亲本、杂交组合及生态点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2个亲本被分为3个类群,第一类包括5个亲本(A1、A6、A3、B7、B11),第二类包括5个亲本(A2、B8、A5、B9、B12),第三类包括2个亲本(A4和B10);37个杂交组合(品种)被分为4个类群;7个试验地点被分为2大区,即  相似文献   

3.
国家棉花品种区试纤维品质结果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承担了国家棉花品种区试共 7个类型的纤维品质检测与评价工作.通过不同生态环境的多年多点试验,正确评价棉花新品种的纤维品质及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纤维品质的差异,为品种审定推广、纤维品质区划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在温度 20℃± 2℃、相对湿度 65%± 3%条件下进行,检验依据为 ASTM D5867- 95< HVI900大容量纤维测试仪试验方法>,采用 HVICC校准水平.  相似文献   

4.
陆地棉低世代群体纤维品质QTL定位及候选基因功能注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纤维品质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s)定位及其基因功能注释,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个纤维品质有差异的陆地棉品种(系)中棉所49和396289为亲本构建F2群体,以高密度遗传图谱为基础,对3个环境的F2:3家系做包括细度和成熟度等在内的7个纤维品质性状QTLs定位,利用直系同源基因簇(Clusters of orthologous groups,COG)、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等数据库对QTLs做基因功能注释。【结果】获得157个与纤维品质有关的QTLs,分布于20条染色体上,A03、A04、D02、A11和D07等有较多性状的QTLs聚集,可能是控制纤维品质性状的关键染色体。共获得13个稳定QTLs,其中qFL-A03-1和qFin-A11-4在3个环境中重复出现,另有9个QTLs则在2个环境中重复出现。通过COG、GO和KEGG对QTLs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共获得4 763个候选基因,3个数据库分别注释到2 416、4 188和2 512个基因,在稳定QTLs中共注释到429个基因,其中一些基因可能与纤维品质关系密切。【结论】利用高通量测序获得的高密度遗传图谱有助于获得较多QTLs,有利于纤维品质相关候选基因的筛选及性状的改良,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定位棉花纤维品质性状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方法】以陆地棉高强纤维品系中棉所679和纤维品质一般的农垦5号为亲本构建包含200个单株的F2群体及对应的F2:3家系群体,对2个群体的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等5个纤维品质性状进行检测。用6 688对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引物在双亲间筛选,得到149对多态性引物,以F2为作图群体,使用QTL IciMapping软件进行连锁图谱构建,并对F2及F2:3群体进行QTL定位。【结果】根据F2群体基因型信息构建了1张包含119个标记、28个连锁群、总长为1 173.5 cM(centiMorgan)的遗传连锁图谱。分别在F_2、F2:3群体中检测到9个和11个与纤维品质性状相关的QTLs,这些QTLs分布在11个连锁群上。其中F2群体的qFL-D11-1、q BT-D11-1与F2:3群体的qFL-D11-1、q MIC-D11-1均定位在标记DPL0062与HAU0423之间,推测这些位点可能是控制纤维品质性状的重要QTL。【结论】利用多个群体进行QTL定位有益于发现稳定的QTL位点,控制纤维品质性状的基因可能成簇存在,为挖掘纤维品质性状相关基因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有色棉的研究利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简述了有色棉来源及类型,遗传变异特点,国内外育种、生产种植及加工利用现状,并指出了有色棉作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不同天然彩色棉纤维品质和纤维超微结构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不同品种彩色棉纤维品质、纤维素含量、蜡质含量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素含量越高、蜡质含量越少,纤维品质越好;同时电镜检测结果发现,棕色棉和绿色棉纤维中色素分布位置具有较明显差异,细胞中色素含量越少,纤维品质越好。从总体材料来看,绿色棉纤维品质总体最差,个别经过改良的棕色棉纤维品质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对照白棉;棕色棉纤维品质可能和其色泽深度有关系,颜色越浅纤维品质越好,这可能是因为与白色棉杂交改良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氮肥运筹对高品质棉棉铃形成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源  王永慧  杨朝华  肖健  栾娜  张祥  陈德华 《作物学报》2009,35(12):2266-2272
为充分发挥高品质棉的产量与纤维品质潜力,以高品质棉杂交种科棉1号和常规种科棉4号为供试品种,于2003-2005年在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实验农场进行育苗移栽,设基肥、花铃肥、桃肥比例试验(科棉1号设20∶60∶20、10∶60∶30和25∶65∶10三个处理,科棉4号设20∶60∶20、15∶70∶15和10∶75∶15三个处理);基肥施用比例试验(科棉1号设10%、20%和30%三个处理,科棉4号设10%、15%和20%三个处理);促花肥施用比例试验(设0、20%、30%和40%四个处理);桃肥施用比例试验(科棉1号设10%、20%和25%三个处理,科棉4号设10%、15%和20%三个处理);花铃肥中保铃肥施用时间试验(设叶龄分别为17叶、19叶、21叶三个处理),调查氮肥运筹对铃重、铃体积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吸N量为208.5~243.0 kg hm-2,科棉1号和科棉4号基肥、花铃肥和桃肥的氮肥施用比例分别为20∶60∶20和15∶70∶15,且促花肥为30%时,有利于大铃的形成和纤维品质的优化,桃肥施用量为15%~20%时有利于秋桃的形成。保铃肥的施用时间在主茎叶龄19~20叶时最有利于棉铃发育、纤维品质改善和产量提高。相关分析表明,铃体积、铃重与产量及纤维品质呈正相关,尤其促花肥施用,有利于大铃形成,显著促进产量提高和纤维品质改善,因此对于高品质棉促进大铃形成是高产和纤维品质保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棉花棕色纤维性状受不完全显性单基因的控制,它对棉花的农艺、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对衣分、纤维品质的影响较大。要转育高产、优质的棕色纤维棉花品种,选择适当的白色纤维亲本是关键,同时这可能是一个耗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红、黄麻分期收剥对纤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在杭州进行,按不同收期对红、黄麻纤维产量和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目前普遍种植的迟熟品种,直至10月上旬其纤维产量仍未显著地超过所有供试的中熟品种。由于迟熟品种每年需要向华南购籽,花费较大,以及不能充分地利用有利的生长季节,迟熟品种的经济效益可能不及某些高产的中熟品种。因此,选用高产的中熟红、黄麻品种  相似文献   

11.
长江流域棉花纤维品质的区域特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2001~2002年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纤维品质数据进行了主成分和聚类分析,8个纤维品质指标可归纳为4个主成分(共解释了总变异的85.9%),并根据试点的前4个标准化主成分得分,用类平均聚类分析方法将20个试点划分为4个纤维品质相似亚区,即A、B、C、D亚区。A亚区纤维品质相对较差,B、C、D亚区纤维品质平均表现差异不大,但在具体指标上又各有特色,分别在绒长、麦克隆值和比强度上表现较好。同时对以亚区为单位进行优质棉区域化种植和育种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全国不同生态环境多点试验,正确评价参试棉花新品种系的纤维品质及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纤维品质的差异,为综合评价参试品种和区划种植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3.
试验选择微晶化的豆渣膳食纤维为原料,通过焙烤试验,对添加豆渣膳食纤维的面包品质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添加适量的面筋粉改善豆渣膳食纤维面包品质。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的工艺条件和参数为:豆渣膳食纤维的添加比例6%,面筋粉比例5%,发酵时间45min,可以得到品质较好的高纤维面包。  相似文献   

14.
陆地棉新种质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采用MINQUE(1)的统计方法,利用ADM模型,估算陆地棉8个杂交亲本和F1代28个组合的5项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纤维品质2.5%跨距长度和整齐度、伸长率具有0.10和0.05显著母体效应,纤维强度和麦克隆值无母体效应存在.纤维品质性状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显性效应也起较大的作用,5项纤维品质性状的广义和狭义遗传率均达到极  相似文献   

15.
以火龙果和脐橙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L-半胱氨酸、柠檬酸、抗坏血酸和氯化钠(NaC)l 4种护色剂对火龙果汁色泽的影响,再采用正交试验确定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0.1%的L-半胱氨酸对火龙果汁护色效果最好,火龙果和脐橙汁最佳配比为1.5∶1.0,复合饮料的配方组成为40%的火龙果—脐橙汁量、0.05%柠檬酸、3%蔗糖,所制得的复合饮料风味独特,酸甜适口,营养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6.
陆地棉F_2纤维品质性状杂种优势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本研究根据加性─显性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分析了陆地棉10个杂交亲本和20个F1五个纤维品质性状的两年试验资料,估算各项遗传方差分量和成对性状间各项遗传效应的相关,预测了不同年份F2杂种优势的遗传表现。各纤维品质性状主要受加性效应的影响。其中纤维长度、纤维强度和麦克隆值3个性状还受到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对纤维整齐度和纤维伸长率两个性状影响均不显著。遗传相关分析表明,杂交后代皮棉产量与纤维长度、纤维整齐度、纤维伸长率和纤维细度间可进行同步改良,皮棉产量与纤维强度同步改良较为困难。杂种早代皮棉产量高的组合其纤维强度也较好。F2纤维品质性状杂种优势的均值一般较小。此外还分析了组合纤维长度、纤维强度和麦克隆值杂种优势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红色稻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仁超  左汝励 《种子》1997,(6):9-11
有色稻米优良的营养品质和特异性状与低产的突出矛盾一直制约着其生产的发展,杂种优质利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首要措施。无论“三系法”还是“两系法”,有色稻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前提必须保证亲本之一携有广亲和基因有色基因,以利用有色基因的显性遗传本质;同时又要克服双亲间的杂交不亲和性和目标性状的负向优势。  相似文献   

18.
乳酸菌的分离选育及对樱桃番茄果脯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樱桃番茄自然发酵液和酸奶为原料,通过分离、纯化、产酸量测定、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试验等方法,筛选出优质乳酸菌,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不同的接种量、不同的发酵时间、不同的发酵温度对樱桃番茄果脯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共筛选出乳酸菌7株,其中L-5,L-4,L-3在产酸速度、产酸量、耐糖性等方面优于其他的4株菌;这3株菌株中,L-5最好。接种L-5的发酵条件为:接种量为2%,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15 h,制得的产品色、香、味俱佳。  相似文献   

19.
5个棉花纤维突变体胚珠和纤维的离体诱导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离体诱导不同类型的纤维突变体胚珠纤维发育 ,研究纤维突变体离体纤维发育的情况。结果表明 :不同基因型突变体的纤维离体发育各不相同 ,纤维诱导率和纤维生长量均较对照差。纤维突变体诱导产生棉纤维的能力依次是 TM- 1 >Li>N1>T- 5 86>H10 。无絮突变体在 Bt培养基上能产生绒状细胞团 ,很少有单细胞纤维的生长。离体培养纤维以同时含 GA3和 IAA的 Bt培养基生长较好 ,一般以 5μmol· L- 1IAA + 0 .5μmol· L- 1GA3的 Bt培养基较合适。不同突变体对 GA3和IAA的浓度组合有特殊性。 GA3对胚珠膨大的作用大于 IAA,并易产生愈伤组织。以 fl、T- 5 86愈伤组织的发生频率较高 ,并以 Bt+ 0 .5μmol· L- 1IAA+ 5μmol· L- 1GA3培养基产生愈伤组织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棉铃对位叶蔗糖代谢机制及棉铃产量性状、纤维品质对不同播期条件的响应。【方法】以棉铃产量性状具有明显差异的两个陆地棉品系A705和A201为供试材料,于2016―2017年进行大田试验研究,在不同播期(早播2016年4月12日,2017年4月15日;晚播2016年5月6日,2017年5月28日)条件下,研究棉铃对位叶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蔗糖、己糖、淀粉)和蔗糖代谢关键酶(液泡酸性转化酶、细胞壁酸性转化酶、蔗糖磷酸合成酶、蔗糖合成酶)的动态变化及差异,及不同播期对棉铃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晚播棉铃铃期更长,铃重、单铃种子质量、籽指和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增加,衣分和马克隆值降低。晚播导致棉铃对位叶细胞壁酸性转化酶和蔗糖合成酶活性降低,蔗糖浓度升高,可能为棉铃的发育提供了更充足的碳源。【结论】晚播相对低温条件下,棉铃发育更完全,在生产上适当晚播可以提高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