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小麦品种混杂退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全面分析了小麦品种混杂退化的主要原因,详细划分了杂劣株类型,扼要总结了去杂去劣的关键技术,首次提出了“环境筛选作用”的新概念,系统概括了科学防杂保纯措施。  相似文献   

2.
良种有巨大的增产作用,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证。种子纯度则是衡量良种的关键指标。种子纯度高,良种的增产幅度就大。目前,小麦生产中品种混杂严重是影响良种充分发挥增产潜力的不利因素之一。为了给小麦品种更新更换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89年5月下旬小麦灌浆后期,选择临汾  相似文献   

3.
小麦品种的混杂退化,直接影响着小麦产量的提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潍坊市种子部门做了一些探索,找到了一条防止品种混杂退化的途径,即健全完善小麦繁供种体系,制定防杂保纯制度,加强领导解决优惠政策,走专业化生产、统一供种的路子。一、健全完善县乡联合繁供种体系。为搞好体系建设,市、县、乡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市以管理为主,主要负责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评选,提出推广意见,制定繁种计划和防杂保纯措施;县主要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4.
小麦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小麦生产在全县的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在某种程度上重视了经济作物,放松了粮食作物的种植,特别是在小麦的种植上,忽视了优良品种的利用,淡化了小麦品种合理布局及夏选留种工作。目前小麦生产中存在着以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小麦品种中,存在着一个从春性逐渐减弱到冬性、逐渐增强的连续等级系列。在这个系列中,从播种到成熟的生育天数逐渐增加,主茎总叶数也逐渐增多。在田间条件下,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品种类型的遗传特性和温光条件对其影响的结果。但这种差异,又可在一定的田间条件下消除。秋末冬初播种,翌春出苗的措施,在生产上称为“土里捂”,既用于冬小麦种植,也用于春小麦。这就是露地播种中的田间寄籽。从小麦生态学观点看,这种措施有其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剑英 《中国种业》2015,(12):28-30
采取不同方法对千阳县大田小麦品种混杂情况进行了调查,从政策、体制、生产、经营、使用、管理等环节分析了存在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加大政府支粮力度、完善良种繁育体系、严格种子质量管理、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强化种子行业管理等方面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小麦品种混杂退化原因及防杂保纯关键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育种家育成审定的小麦品种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性,但经一定时间的推广种植,逐渐发生纯度降低、种性变劣等不良变异,导致出现小麦品种失去原有形态特点、抗逆性减弱、产量和品质下降等混杂退化现象混杂退化的小麦品种田间表现为植株高矮不齐、成熟早晚不一、生长势强弱不同、病虫危害加重、抵抗不良环境条件的能力减弱、穗小、粒少等经济性状变劣,其中典型性下降和生长不整齐是小麦品种混杂退化的主要表现,产量降低和品质下降是小麦品种混杂退化的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采取不同方法对大田小麦品种混杂情况进行了调查,从政策、体制、生产、经营、使用、管理等环节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加大政府支粮力度、完善良种繁育体系、严格种子质量管理、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强化种子行业管理等方面的建议与对策。1.调查与方法1.1.宏观目测调查通过技术人员深入镇村组,沿主各镇村干道对全县所  相似文献   

9.
一、品种混杂退化的概念品种混杂退化是指优良品种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机械混杂和生物学混杂等原因,生活力逐渐衰退,以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如棉花衣分降低,纤维长度变短,铃重减轻,短绒率增加,产量下降,植株各部分形态发生各种变异等。二、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 1.机械混杂  相似文献   

10.
以19个名称相同且地理来源均在3个以上的104份甘肃省地方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对小麦的13个形态性状进行了鉴定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名称不同的品种之间变异比较丰富,同一名称不同地理来源之间变异程度不一致;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聚为5个大类和10个亚类,进一步显示出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其中金包银、小白麦、小红麦的不同来源材料分别分布于4个大类(或3个大类+1个亚类)中,即代表4种类型;而白光头、青芒麦等有3种类型,白春麦、齐头麦等仅2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陈恩谦 《耕作与栽培》2005,(5):44-44,46
通过连续3年的小麦生态试验研究发现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田问春化的温光特性有质的区别,春型品种不存在光温特殊要求,对温光适应范围很宽,半冬型品种存在低温春化阶段发育现象,但对光照长短无明显要求,冬型品种对温光要求范围较窄,有明显的低温长日照要求。  相似文献   

12.
利用SSR标记区别小麦品种种子混杂和SSR位点不纯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用SSR标记检测小麦种子纯度时,种子混杂和SSR位点不纯都会造成株间SSR带型的差异,本文提出了SSR位点不纯的概念,并分析了存在这一现象的原因,指出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于小麦品种中。为此在检测小麦种子纯度时,需要注意区别种子混杂和SSR位点不纯,以免将SSR位点不纯造成的株间带型差异误认为是种子混杂,其原则是:(1)必须进行多个SSR位点的检测;(2)某单株的多个SSR位点的带型与被检测品种不同,可确认为混杂植株;(3)剔除混杂植株后,某单株的个别SSR位点的带型与被检测品种不同,将被认为是SSR位点不纯所致。  相似文献   

13.
国外过去曾有阶段发育理论,把冬性禾谷类作物,因低温而引起的发育现象,称为“春化现象”,把接受低温诱导发育的阶段称为“春化阶段”。自从这一理论创立后,国内外许多学者曾作了大量的研究,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充实。研究较多也较深入,但对于在田间条件下,从幼穗分化过程中确定完成春化指标,虽然冲破了过去认为是主茎生长锥伸长的传统认识,但并没有统一一个指标,各说不一。黄敬芬等提出以小穗原基出现为标志,季书勤等又提出春性品种以伸长期为标志,过渡型品种和冬型品种以二棱期通过为标志。本文以贵州小麦垂直生态研究遵义协作点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前言北海道东部的旱作地带,主要种植秋播小麦、甜菜、马铃薯和豆类作物。秋播小麦有40%面积实行连作,其它作物也因短期轮作或连作而在生产上带来一系列障害问题。为了改善轮  相似文献   

15.
目前,种植鉴定主要用于种子认证过程中种子繁殖过程的前控与后控,监控品种的真实性和品种纯度是否符合种子认证方案的要求,是目前鉴定品种真实性和测定品种纯度最可靠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6.
10个品种的田间鉴定结果表明,NC 3、SoTa2、Va 509、巴引1号、巴引2号生长较整齐、成熟集中、长势强、单株有效叶超过对照,农艺性状表现较好;NC 3、SoTa 2、Va 509、VA 528、Va 1052、巴引2号抗黑胫病,MBV2感TMV,MBV2、R630抗赤星病,SoTa2、R630、VA 528、Va 1052、巴引2号抗白粉病;SoTa 2、巴引1号、巴引2号、K 26平均产量、产值超过ck,其他品种低于ck;晾制后烟叶NC3、SoTa2、Va 509、巴引2号外观质量较好,MBV 2、R630、巴引1号外观质量较差;化学成分MBV 2、R 630总氮偏高、Va 1052烟碱偏高,成分比例不协调,其他品种与对照成分含量适宜,比例较协调.综合性状以巴引2号、SoTa2较优,其次是Va 509、NC 3,其他品种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17.
方丽 《中国种业》2003,(11):39-40
品种混杂退化是指一个新选育或新引进的品种,经一定时间的生产繁殖后,会逐渐丧失品种原有的典型性优良特性,以致最后失去使用价值。在园艺作物生产中,品种混杂退化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必须采取适当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持其优良种性,才能发挥良种在生产上的作用。1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1.1机械混杂是指在良种繁育过程中,例如,种子的收获、脱粒、晾晒、接穗的采集、种苗的生产和调运等环节,不按良种繁育技术规程办事,操作不严,使繁育的品种混进了异品种。此外,不合理的轮作和田间管理、前作和杂草种子自然脱落以及施用混有作物种子或杂草…  相似文献   

18.
由于未认真执行良种繁育制度和防杂措施 ,常造成大白菜产量降低、经济性状和抗逆性劣变、抗病力减弱及生活力衰退等损失 ,还缩短了品种使用年限。找出品种混杂退化原因并有针对性的加以防止势在必行。1 防止机械混杂在种子繁殖、采收、脱粒、清选、晾晒、贮藏、包装和运输等环  相似文献   

19.
王树芳 《种子科技》2009,27(7):39-40
农作物新品种在推广过程中,应该保持一定的纯度,即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征特征,如株高、株型、籽粒大小、形状、颜色等;此外,还应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和抗逆性,并具有一致的品质和熟性.  相似文献   

20.
1品种退化的主要原因 1.1机械混杂是指作物在大田栽培或良种繁育过程中,因为播种、收割、运输、脱粒(轧花)、扬晒、装袋、入仓等作业而发生的混杂。机械混杂不仅直接影响种子的纯度,还会增加天然杂交的机会,加速品种混杂退化的进程,使品种过早丧失其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