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迁安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境内地形复杂,旱地面积大,雨养农业占据主要地位,全市旱地面积4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2.5%。地下水资源匮乏,特别是山区和沙区地下水资源严重不足,深水层在150m以上。春季干旱频繁,十年九旱,多年来特殊的地理、气候因素一直制约着迁安农业的持续发展。为了抵御旱灾,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群众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形成了旱作农业与山区开发相结合、旱作农业与产业化结构调整相结合、旱作农业与中低产田改造相结合、旱作农业与高效农业相结合的具有山区特色的旱作农业配套技术体系,并在生产上发挥了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洛宁县地处豫西丘陵山区,地理位置为东经111°08′~111°50′,北纬34°06′~34°38′。全县耕地面积5.44万hm2,其中,水浇地不到0.67万hm2,有4.67万hm2为丘陵旱地,是一个典型的旱作农业大县。近年来,由于旱灾频率增加,洛宁县丘陵旱塬区传统种植的夏播玉米由于受旱灾影响,产量越来越没有保障,  相似文献   

3.
青海总耕地面积557万余hm2,浅山旱地占70%,40多万hm2粮食作物,旱地占32万hm2,粮油作物产量占全省总产的54%和44%.浅山旱地是农业生产的重点,但由于多种原因,浅山旱区粮油作物平均130kg、60kg,仅为川水的1/3左右,成为浅山旱区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低产区.浅山旱地粮食产量的提高是浅山旱区粮食自足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浅山旱区农业生产主要限制因素旱、簿、粗,水土流失严重,其核心是干旱.所以浅山旱区集水高效利用和农田基本建设与山田林路综合治理,是我省浅山旱地农业面临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万亩吨粮土综合配套技术应用研究与示范"是贵州省科技厅1998年下达的"九五"农业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通过3年对旱地周年间套作物综合配套平衡增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旱地周年间套作物大面积高产、超高产集成组装配套技术的研究、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效果显著.3年2264.62hm2大面积周年超高产,平均周年粮食复合产量达到1173.7kg/667m2,其中2000~2001年为1360.3kg/667m2,面积经乘0.9保收系数和小麦、玉米、甘薯产量分别经乘0.7、0.65、0.55缩值系数处理后,保收面积2038.158hm2,平均周年粮食复合产量达到983.8kg/667m2,比项目区实施前3年新增单产282.6kg/667m2,增产40.3%,新增总产864.35万kg,新增总产值1303.6776万元,新增纯收益985.3874万元,新增投入产出比为1∶3.10.项目合同终止年(2000~2001年),粮食复合单产1100.4kg/667m2、新增单产399.2kg/667m2、新增粮食总产量406.8803万kg、新增总产值596.0443万元,均超项目合同指标.在项目实施中从耕作制度、良种筛选、施肥管理等主要方面,提出了一套旱地周年粮食产量持续稳定超1000kg/667m2的技术措施,筛选出适宜旱地周年间套作的5种种植模式及甘薯、玉米杂交新组合和土壤施肥诊断技术.研究结果对提高占贵州耕地面积68%的旱地粮食产量、保障全省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甘肃中东部旱灾发生特点及抗旱避灾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是全国最干旱的省份之一,全省旱地面积3 340多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4%左右,干旱少雨是甘肃农业的主要特征。年降水量300~600 mm的旱作农业主要分布在陇中半干旱区、陇东半干旱及半湿润偏旱区和陇南半湿润偏旱区,农业基础薄弱,自然降水极其贫乏,有效水资源紧缺,干旱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近50年来,甘肃年均旱灾面积约946.5万亩,约占播种总面积的18%,其中成灾面积约为736.2万亩,约占播种总面积的14%。  相似文献   

6.
多年实践证明,梯田建设在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发展干旱农业、优化水资源利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项目实施完成后,可新增梯田10080hm2,全县累计梯田面积达到54780hm2,人均基本农田达到0.09hm2,人均产粮稳定在300kg以上,拦泥、蓄水效益将得到充分发挥,年蓄水2843万m3,年拦泥231.82万t;基本农田面积占到耕地面积的78.3%,这对加快全县实现梯田化、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稳定粮食生产、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意义重大,可促使人口、资源、环境与农村经济发展走上良性循环轨道。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国家,人均占有水资源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国一半以上的耕地受到干旱的威胁,涉及近1000个县市,旱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3%,近10a来,平均每年受灾面积约4667万hm2(7亿亩),其中一半以上受旱灾影响,因此每年少产粮食300亿kg以上.农业部3月18日在西安召开全国旱作节水农业现场会,现场考察了陕西、甘肃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典型,交流各地经验,全面推进旱作节水农业的发展.农业部路明副部长、刘坚副部长出席会议并讲话;陕西省王寿森副省长、甘肃省小苏副省长以及来自农业部、财政部、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6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正>平山县地处河北省西北部,旱耕地面积13 133.33 hm2,土壤干旱、肥力不足是提高旱区农作物产量的重要限制因素,因土壤肥力不足导致农作物抗旱能力显著降低,因此,培肥土壤的任务十分艰巨。旱作农田土壤培肥工作是采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作物栽培措施相结合,综合运用土壤培肥与改良技术,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旱作农田土壤肥力供给和调节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是旱作基本农田建设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9.
张家口市坝上地区有耕地45万hm~2,旱地占总耕地面积90%以上。旱作农业若能实现数量、质量、效益同步增长,即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但发展旱作农业常受水分不足、肥料投入少和粗放经营等制约,单产水平低而不稳。为此,提出以下发展旱作农业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的农业新兴产业-苜蓿产业,目前已在产业化龙头、加工销售、规模发展、种子良繁体系建设4个方面取得进展,并形成了以沧州为中心的苜蓿草产品主产区.   据统计,2000年河北省苜蓿种植面积达1.33万多hm2,比1999年增长3倍.其中沧州2000年种植苜蓿1.05万hm2,苜蓿总面积达到1.5万hm2,占全省的50%以上;苜蓿草产品年加工能力达到10万多t,年销售7 000多t,占全省的90%以上.苜蓿草的年加工能力已由过去不足1万t增至10万t以上.沧州目前已拥有南皮埃洛、东光威顿、黄骅三利等十大苜蓿加工龙头企业,先后开发出了草粉、草颗粒、草块和高温脱水草捆等系列苜蓿加工产品,销售市场扩大到了上海、北京、天津、辽宁、福建等地.苜蓿种子良繁体系建设进展顺利.在1999年完成13.3hm2“中苜一号”原种田的基础上,2000年又完成了113hm2一级良繁田,并启动了“沧州苜蓿”种子良繁体系建设工程,预计在2~3年内可实现全省苜蓿草种的自给.   (本刊辑)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广东省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减缓,农民增收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2001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的目标,如何增加农民收入,省农业厅提出如下主要措施: 一、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也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主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要以农民自愿为原则,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做好示范引导和信息服务工作,在确保280万hm2基本农田和稳定175亿kg粮食生产能力前提下,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不断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优化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粮食作物面积将在2000年调减23万hm2的基础上2001年再调减16.7万hm2,改种有广东特色和效益高的经济作物;进一步调整优化品种结构,粮食作物要大力发展优质稻,全省优质稻种植面积要占水稻面积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12.
<正> 井陉县地处河北省西部太行山区,全县总面积1381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318个行政村,农业人口28.8万,耕地面积241.35km~2,其中旱地120.5hm~2,占耕地面积的50%。受干旱制约,大面积旱地广种薄收,八十年代旱地平均667m~2产仅117.4kg,严重制约了井陉县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1989年后,他们依靠科技改造和提高传统农业,下大力开展了旱作农业技术的试验、示  相似文献   

13.
旱地集水及节水灌溉机械化技术 在我国农业耕地面积中干旱、半干旱面积比例很大,干旱面积约7 000万hm2,其中北方旱地面积5 300万hm2,南方1 700万hm2,分布于20余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作为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的水资源,由于在地理和时空上分布不均,已经严重制约我国农业产量的进一步提高.我国大部分的中低产田主要集中在干旱地区,旱地作物种植与有灌溉条件耕地相比,两者产量每公顷相差1200~3 000kg.所以,加速推广旱地集水及节水灌溉机械化技术已经成为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一、效益农业发展势头良好   发展效益农业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新阶段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征.近年来,定海区把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率先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主攻方向.通过抓基地、扶龙头、促流通、创特色、育品牌,效益农业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0年全区累计调整面积6 667hm2;粮经比达成63.3:36.7,农业种植结构逐步向基地化、规模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四大效益农业发展区域.形成了以白泉为轴线,联动北蝉、临城、干览、马岙、小沙共同参与的中北部经济果木发展区,优质果木种植面积已达4 000多hm2,其中杨梅2 667hm2,香柚1 007hm2,金塘李2 667hm2.建立“万亩”杨梅示范基地1个,“千亩”文旦基地2个.以临城、白泉、马岙、盐仓、紫微等乡镇一、二线蔬菜基地为辅射源,蔬菜生产为重点的近郊型效益农业经济发展区;全区蔬菜种植面积已达4 000多hm2,大棚1 200套,一、二线蔬菜基地1 333多hm2,以册子、大沙、长白、长峙等海岛乡镇组成的海淡水养殖经济区;全区低产田改建水产养殖面积已达433hm2.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荣县套作大豆常年种植面积在3万hm2以上,但种植技术落后,效益低下,单产长期在900kg/hm2左右。近年来,以四川农业厅和四川农业大学为技术依托,大胆探索创新总结出了以“五改”为主要技术措施的旱地多熟种植新模式-“麦/玉/豆”。通过多年的示范和推广,目前全县旱地新种植模式“麦/玉/豆”大豆高产高效种植面积已达到1.7万hm2,大豆单产增加到1 500kg/hm2以上,种植效益增加2 000元/hm2,取得一定成效。但大豆单产和种植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这一现状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天祝县旱作农业综合丰产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天祝县耕地面积5.56万hm2,其中二阴地、旱地、浅山半干旱地4.45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80%以上.无霜期120~145 d,年降水量265~632mm,降水在年度、季节和区域间分布极为不均,往往是三年一小旱,五年一大旱,年年有旱象,且降水年内分布也不均,多集中在7-9月份,与农作物生长季节5-8月不协调.低温、霜冻、干旱少雨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制约因素,尤其是干旱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农业生产发展.笔者针对旱作农业在天祝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借鉴外地旱作农业栽培技术和近几年试验示范推广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丰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长治市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旱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80%,旱地农业生产水平的高低,对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以及农民收入的持续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长治市旱农地区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农林牧综合发展、加快水土流失治理、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以及推广规范化的旱农配套技术措施等途径.构建可持续发展旱作技术体系,改善旱作农业生态环境,提高旱农地区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宜川县秋林掌里南沟基本农田配套工程实施以后,年增收入69.49万元,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可以对社会提供一定的农副产品,还可以调节农村产业结构,带动农村向产业化、商品化、效益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天祝县地处祁连山东端,耕地中山旱地面积4.6万hm2,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83%,提高山旱地农田的种植效益,对发展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二阴山区旱地春小麦与柴胡间套栽培模式,不仅能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热资源,提高种植效益,还能有效地保持水土,防止土壤侵蚀.2003年在哈溪镇示范种植了12 hm2,小麦平均产量3 285 kg/hm2,柴胡平均产量1 480 kg/hm2,综合经济效益19 700元/hm2,是当地小麦单种效益的2~3倍.2005年已在全县二阴山区推广种植183 hm2.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敖汉旗是以旱作为主的农业大旗,全旗现有耕地面积17.5万hm2,其中水浇地面积4.0万hm2,旱耕地面积占70%以上,属典型旱作农业区.种植作物主要有玉米、高粱、谷子、水稻、荞麦等,全旗历年玉米种植面积在6.7万hm2以上,平均单产水平500-550kg/667m2,为了提高粮食产量,我旗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把旱作玉米覆膜栽培技术推广工作,作为农业生产的重点项目来抓.十几年来,通过推广玉米覆膜技术,对促进全旗粮食增产增收,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