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紫菜丝状体的病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本淑 《齐鲁渔业》2002,19(2):17-17
紫菜丝状体的生长基质是各种贝壳,但以文蛤壳较好。贝壳使用前应洗刷干净,剔去残留的闭壳肌,以免影响水质。 丝状体常见病可以分为3类:一类是由病菌引起的传染性病害,如黄斑病、泥红病;一类是培养条件不适造成的病害,不具传染性,如乙型泥红病;再是丝状体贝壳在培养过  相似文献   

2.
本文描述了条斑紫菜、坛紫菜、长紫菜、华北半叶紫菜以及甘紫菜游离丝状体藻丝球内“钙粒”形成过程、条件,以及光镜和扫描电镜下“钙粒”的形态结构及其与丝状体的关系。游离丝状体的培养是从采果孢子或用组织捣碎机将藻丝切成200~300μ的碎段再重新接种到培养液中开始的,逐渐形成球状和花絮状藻丝球,一般在培养2个月后藻丝球内开始形成“钙粒”。光学显微镜下“钙粒”的形状有圆形,椭圆形或者由小的球状粒堆成的不规则形。最大的达1.5×0.5mm,小的如粉末。“钙粒”的颜色多数为半透明的白色,有些由于表面附有丝状体而呈丝状体的颜色。扫描电镜下可以看到:“钙粒”是自内向外的放射状结晶形成的,结晶有束状、梳状、书状,表面的丝状体是镶嵌在“钙粒”表层的,内部的藻丝则是存在于一个钙质的坑道里。紫菜自由丝状体藻丝球内的“钙粒”与贝壳丝状体的“鲨皮病”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不同的是“钙粒”是在自由丝状体的藻丝球内,而“鲨皮病”的砂粒是出现在着生有丝状体的贝壳表面。“钙粒”的基本组成是 CaCO_3,但实验证实它与海水中过量的 Ca~(++)无直接关系。在藻丝球的内部共生着两种杆菌和两种球状蓝藻,仅仅是杆菌在我们这种培养条件下并不能形成“钙粒”,初步推测“钙粒”可能是人工培养紫菜游离丝状体这个小生态系的产物。X—射线粉晶分析,“钙粒”、“鲨皮病”中的砂粒和贝壳丝状体的附着基质——文蛤壳的初步鉴定结果很相似,但紫菜的果孢子却不钻进“钙粒”中而很喜欢在贝壳中生长。  相似文献   

3.
在条斑紫菜育苗过程中,贝壳表面的丝状体(紫菜苗)会出现不同的颜色变化,我们可以根据贝壳表面的颜色变化,判断丝状体的生长发育情况、病害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紫菜栽培生产中的苗种培育,其实质是对紫菜贝壳丝状体生长发育进行调控管理的过程 ,包括了由果孢子发育到丝状藻丝生长、壳孢子形成与放散的管理。近年来,在紫菜贝壳丝 状体培育中普遍遇到了果孢子采苗缺种藻、病害及壳孢子采苗不顺利等问题。本文根据多年 的研究与生产实践,针对上述问题所应采取的技术措施及方法作一介绍。1 果孢子采苗  选择优良品系,获取良种种质进行种苗培育,是紫菜良种化栽培的关键之一。目前条 斑紫菜果孢子采苗有两种途径:由成熟的叶状体(种藻)获取果孢子接种贝壳;由自由丝状体 接种贝壳。1.1 果孢子接种…  相似文献   

5.
<正>坛紫菜是我国特有的暖温带种类,也是我国南方养殖的主要经济红藻。坛紫菜的叶状体和丝状体是其生活史中的两个重要阶段。紫菜栽培生产中,苗种供应是生产的关键环节,而获得健康优良的丝状体则尤为重要。坛紫菜丝状体有两种培养方式,即自由丝状体和贝壳丝  相似文献   

6.
紫菜育苗养殖中病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条斑紫菜(P.yezoensis),属红藻纲、红毛藻科。本文介绍紫菜生长发育不同时期可能发生的病害、病因分析及应采取的有效防范措施,以减少病害的发生,促进紫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一、紫菜育苗主要病害及防治 1.黄斑病贝壳丝状体表而出现一些针头大小的黄色斑点,斑点逐渐扩大并形成大小不等的病斑,  相似文献   

7.
1.对虾病害有哪些类型? 从不同的病原体来划分,由细菌、真菌、病毒引起的为传染性虾病,如弧菌感染引起的“红腿病”、“白斑病”,霉菌或细菌感染引起的黑壳或黑斑病、黑鳃病等;由寄生虫或附生生物引起的为侵袭性虾病,如微孢子虫寄生在肌肉中引起的“棉花虾”病,聚缩虫或蓝绿藻类附生在体表引起的“绿毛虾”病等;此外,还有一些因环境条件如高温、缺氧引起的疾病,如肌肉白浊病、弯体病等。  相似文献   

8.
紫菜人工育苗有三种方式,即贝壳丝状体人工育苗、自由丝状体直接采苗、体细胞有苗。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是贝壳丝状体人工育苗。据笔者实践,并结合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的经验和教训,简述对紫菜贝壳丝状体人工育苗的几点看法。1影响贝壳丝状体生长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光照、营养盐比重、pH值等。在生产管理中必须随时注意这些因素的变化,使之符合藻丝各生长阶段的要求1.1温度的控制9月份温度变化较大,特别是“白露”降温季节池内水温低于22.5℃时苗易早熟,并自然放散,出现“跑苗”现象,影响了采苗生产。1993年我市采苗单位就遇到了这样的…  相似文献   

9.
<正>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又叫山羊支原体病,是由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肺和胸膜发生浆液性或纤维素性炎症,死亡率60%以上。病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培育过程中,肉眼观察丝状体各种异常颜色的方法、出现原因、异常颜色带来的危害性以及针对异常颜色而采取的防治方法等。  相似文献   

11.
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扩增的意义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紫菜的生活史由两个形态截然不同的阶段组成,即宏观的叶状体阶段和微观的丝状体阶段.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 Ueda)的丝状体是其生活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通常果孢子是粘附在含钙的贝壳等基质上萌发,并钻入壳内生长、发育成贝壳丝状体(conchocelis),如果不钻壳,在培养液中悬浮生长,这种丝状体称为自由丝状体(free-living conchocelis)[1,2].  相似文献   

12.
紫菜是一种味美而营养丰富的食用海藻。据测定,每100克干紫菜含有蛋白质24.5克,脂肪0.9克,碳水化合物31克,无机盐30.3克,含水量约10克,含热量230千卡。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欢。传统紫菜育苗包括果孢子采集和丝状体培育两个阶段。采果孢子相当于农业中的播种,目的是培养丝状体;丝状体培育从果孢子钻入贝壳一直到采壳孢子之  相似文献   

13.
初永娟 《齐鲁渔业》2008,25(11):12-12
1人工栽培紫菜的生长过程紫菜的人工栽培分丝状体培育和叶状体养成2个阶段。丝状体培育阶段:春末取成熟的叶状体经阴干刺激后,放入盛有海水的容器内放散果孢子,当放散量达到要求时,捞出叶状体。把孢子水按一定比例喷洒到已放有贝壳的培育池内,果孢子即附着到贝壳上,萌发钻人贝壳内生长成丝状体。秋季水温下降时,贝壳内丝状体成熟并放散壳孢子,将维尼仑网帘放入培养池内采苗,  相似文献   

14.
在条斑紫菜栽培生产中,作为种苗培育的贝壳丝状体(图1)发育状态是否与壳孢子采苗(图2)的时间同步十分重要,这关系到培养的贝壳丝状体能否完成壳孢子采苗,保证海区栽培生产的顺利进行。由于贝壳丝状体凭肉眼较难正确判断,需借助溶壳及显微观察,才能确定生产中应采取的措施,确保  相似文献   

15.
降低海水比重对治疗紫菜丝状体的泥红病效果明显江苏省启东市吕东乡海丰育苗室的高建华等同志在紫菜育苗生产实践中总结出利用降低育苗海水比重的方法治疗紫菜丝状体的泥红病效果明显。他们的具体方法就是将有发病的贝壳用纯淡水浸泡2天,再放入培养池培养,没再有发病。  相似文献   

16.
锯缘青蟹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综合报道了由细菌、真菌、寄生虫和环境变化引起的锯缘青蟹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由细菌引起的病害有弧菌病、丝状细菌病、甲壳溃疡病和黑鳃病;由真菌引起的病害有霉菌病,由寄生虫引起的病害有蟹奴病、纤毛虫病、藤壶病、甲壳溃疡病和黑鳃病;由真菌引起的病害有霉菌病;由寄生虫引起的病害有蟹奴病、纤毛虫病、藤壶病、由环境变化引起的病害有白芒病、黄斑病、水肿病和蜕壳不遂症。  相似文献   

17.
引进优良品系“申福2号”坛紫菜及“太空1号”条斑紫菜,对其苗种培育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及示范推广.将“申福2号”坛紫菜及“太空1号”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用搅碎机60 ~120 S切碎成300~500μm的藻丝段,喷洒于平铺的贝壳上,密度约为500段/cm2,进行移植贝壳培育.并对移植后的贝壳丝状体采用控制光时、光强、温度等调控措施,结果显示:坛紫菜“申福2号”在水温26 ~29℃下,获得丝状体贝壳10972.5 m2;条斑紫菜“太空1号”在水温22 ~21℃下,获得丝状体贝壳60 m2;两个品系的丝状体成熟率均达40%以上.在显微镜(10×10倍)下观察,成熟的坛紫菜丝状体经10 h的夜间海水刺激,一滴孢子水(面积约204.1 mm2)一个视野(面积约3.14 mm2)平均80个壳孢子;条斑紫菜丝状体经7d左右的池水搅动刺激,采苗帘—根纱头一视野平均20个壳孢子,采苗效果良好.采苗后的养成面积,坛紫菜“申福2号”为12194亩,条斑紫菜“太空1号”为29亩.  相似文献   

18.
坛紫菜在自然分类系统中属于红藻门、原红藻纲、红毛菜目、红毛菜科、紫菜属,在其生活史中具有2个明显的发育阶段,即叶状体阶段和丝状体阶段.叶状体是由丝状体放散出来的壳孢子萌发形成的,即日常食用的紫菜;丝状体是由叶状体放散出来的果孢子萌发形成的,多数在贝壳中生长.坛紫菜的育苗就是指叶状体成熟后形成的果孢子,通过采果孢子培育贝壳丝状体,丝状体在秋季成熟后放散壳孢子的过程.南日木平养殖场自2003年1月开始承担"坛紫菜优质纯系苗种培育技术研究"项目,现将技术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肖炎生 《畜禽业》2010,(6):67-68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的发生可直接引起鸡的免疫机能障碍,从而继发其他疾病如新城疫病、马立克病、大肠杆菌病、球虫病等发生,发病率高,死亡率大,有的高达80%以上,给广大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12,(12):5
<正>一是病毒血清型易变的和病毒毒力变异较大的一些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如:禽流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马立克氏病等可能在某些地区的发生和流行有增强趋势,其导致的免疫失败的现象仍屡见不鲜;二是禽传染性脑脊髓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发生有增多的趋势;三是免疫抑制性疾病是当前养鸡生产中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特别是鸡传染性贫血病在某些地区有发生、流行蔓延的趋势;四是由禽白血病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