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苏联森林工业部的邀请,林业部赴苏森林工业专家考察团一行6人于1990年2月27日~3月26日对苏朕森林工业进行了考察。主要任务是,考察苏联与保加利亚、朝鲜合作开发森林的有关情况,以及拟与我国合作开发森林的地区、资源等情况。现将有关采运工艺与设备的考察情况  相似文献   

2.
《林业工作研究》2006,(9):40-48
应芬兰森林研究所的邀请,由国家林业局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中心和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共同组织的“天然林保护与经营管理培训考察团”,于2006年8月赴芬兰、瑞典,对两国的林业经营管理机制和管理政策进行了考察和相关培训。此次培训考察的重点是两国林业发展政策、森林工业产业发展战略、林业教育及技术推广等。  相似文献   

3.
森工科技概况及研究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森工科技概况及研究发展方向赵焕辉1李晓华1于晓峰2(1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2莫尔道嘎林业局)建国40年来,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工作,我国森林工业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其内容包括木材采运、林产工业、林化工业、林业机械、以及森林工程等专业,...  相似文献   

4.
漳州森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漳州森工企业的现状和存在的发展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解决问题办法,寻找发展突破口。根据漳州林业发展特点,构想漳州森工企业发展布局,提出重点发展五大支柱产业,研究漳州森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实现漳州森林工业跨越式发展,确保至2020年漳州森林工业跻身福建省前列。  相似文献   

5.
1 森林采伐更新现状 1.1 森工采运现状森工采运是森林工业的主力军,亦是森林工业的支柱产业,在森林工业的发展历史中起到了主导作用,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在林业生产上,由于长期推行单纯的木材生产,计划内过量集中采伐,计划外大量滥伐,致使森林资源的年消耗量超过年生长量,采伐迹地更新跟不上采伐,造成可采资源锐减。由于过量集中采伐,林地面积迅速减少,造成生态环境恶化,使林地更新质量下  相似文献   

6.
贮木场阶段是森林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衔接森工生产和销售的纽带。贮木场的经营管理工作是一件关系到经济合同能否全面完成,关系到能否及时支援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对木材的需要,关系到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广大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牙克石林区贮木场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重要的国有林区和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森林面积、森林总蓄积和木材产量均居全国前列。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区域已形成较完整的森林工业产业体系。实施天保工程后,对木材政策性禁伐和限伐,木材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直接影响。分析黑龙江省林业生产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据此探讨如何将工业工程的理论和技术应用到黑龙江省森工企业木材生产中,填补工业工程在森工企业木材加工中应用研究的空白。在此基础上阐述实施方案和预期效果,为森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大兴安岭国有林区现阶段存在问题及发展优势的基础上,针对林区森林生态、林业产业和森林文化的区域布局,提出林区按主脊两翼、岭南岭北、东西两部及南北两缘进行分区施策的林业发展格局,为大兴安岭国有森工林区的宏观决策和林业经营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林业和林产工业之间,可以是简单的、松散的买卖关系,也可以是长期合同的、密切的协作关系。只有当林业企业有了自己的加工能力或者森工企业有了林地且自己经营森林时,林业和森工这两个部分才结合在同一个组织中。这种合作和交换,可以缓和森林资源管理与木材加工业之间的矛盾。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波兰的林业和森林工业曾经结合在一起。那时,全国林地面积有900万公顷,其中国有林260万公顷。初期,国有林常以立木卖给商人或木材加工厂,把开发森林资源和国营木材加工企业的经营权长期租让给别人。由于租让过程中营林单位失去了来自森林经营的大部分盈利,所以,这种做法不经济。三十年代,出现了一种新的经营概念,即国有林要成为政府的重要财产之一。国有林开始全部自行采伐,国有制材厂也从租贷者手中收回经营权,国营制材厂和胶合板工业得到了扩大,并实现了现代化,还设立了原木运输、贮木场作业和成材出口的专门机构。这种机构在国内市场中也日益起重要的作用。在国家林业部门直接领导下,出现了林业和森林工业相结合的体系,或称为“联合体”。结果,盈利增加,出口增长,改善了国有林管理,提高了经济效果。然而,由于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这种统一的体系中断了。战后,从恢复国民经济的观点出发,在林业和森林工业部门中讨论了林业和森林工业的组织形式,于是又产生了林业和森林工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的社会制度发生了变化,有了实行这种体制的有利条件。国家接收了以前属于大地主的森林和大部分森林工业企业,逐步发展了新的林业和森林工业联合体。1956年,联合体中有国有林670万公顷,还购买了农民190万公顷小块林地。联合体中包括了国营制材工业、人造板工业、家具工业、制浆和造纸工业、火柴工  相似文献   

10.
3月21日是世界森林日,瑞士信息网2006年3月22日发表“在‘世界森林日’看瑞士林业”的报道:木材价格的下跌和日益激烈的竞争对瑞士的森林工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现在瑞士的森林工业不得不靠补贴来支撑。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地跨欧亚两大洲,面积1708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全境森林覆盖率50.7%,森林资源以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最丰富。森林工业是俄罗斯的重要产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的林业和森林工业就是借鉴了前苏联的模式进行经营管理的。  相似文献   

12.
《林业科技》1994,19(5):53-62
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技术政策要点黑龙江省森工技术政策课题组为了在全省森工林区全面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依据《治危兴林方案》的奋斗目标和任务要求,系统地制定一套森林工业技术政策,做为发展林业科技遵循的准则,是完全...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林业发展速度指标现状、国内生产总值与林业产业总产值、林业产业增加值的区别。提出了森林工业发展速度指标的建立及操作方法,认为要反映森工林区的发展速度情况,就需要在国家林业局要求的以条条为主的统计林业产业总产值、林业产业增加值外,还要建立以地方为主的块块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指标体系;还需要有一支能够承担森工林区国内生产总值统计的队伍,把森工林区的消费、政府支出、净出口额等指标统计在内,从而为地方总产值增加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复关”与森工情报支持系统尹淑清,刘文明(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黑龙江省桦南林业局)我国即将恢复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国地位,森林工业不仅随国民经济总体受到冲击和挑战,同时由于森工的行业特点及世界林业大环境的影响,也会遇到更强烈的冲击和更大的挑战,对此我们...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朝两国二十五届科技协议,林业部派出中国赴朝循环式采伐法考察团。从1985年11月15日至12月5日,历时21天,对朝鲜森林循环式采伐法进行了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考察概况这次考察受到我国林业部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给予了具体的指导和帮助。朝鲜  相似文献   

16.
财政部和林业部对国有林区森工企业财务管理,也提出了改革措施,现结合我区森林工业企业特点,对承包中的财务包干办法提出商榷。 一、我区林业主管部门可根据财政部门包给林业厅的定额上交基数+经审核后的企业亏损金额+一定限度的灾害补贴+应集中的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统支的必要经费等,作为所属单位向林业主管部门包干上交的基数。林业厅根据这个基数,在正确执行森林法规的前提下,对所属森工企业实行“承包盈、亏基数,包干上交任务,减收自  相似文献   

17.
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与平衡中具有极为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和森林工业基地,森林面积806.37万hm2,森林覆盖率80.20%。丰富的碳汇既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也蓄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以森工林区天然用材林的碳汇价值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森林蓄积换算因子法,推算森工林区天然用材林碳汇价值:1986年碳汇价值10.110 3亿美元,1990年碳汇价值10.630 1亿美元,1995年碳汇价值10.266 3亿美元,2000年碳汇价值8.980 1亿美元。研究还表明,阔叶林和针叶林是黑龙江省森工林区天然用材林重要碳库树种,为发展森工林区林业碳汇将起到重要作用。在开采利用天然林资源的过程中,必须统筹兼顾森林的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保持和发挥现有天然林的生态效益,才能达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是以林学、森林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季刊。主要刊登林学、森保、园林、林业经济、人造板、木材加工、林产化工、制浆造纸、林业机械、森林采运等专业学术论文、科研报告,以及有关林学、森工各主  相似文献   

19.
张同伟  王健 《林业科技》1996,21(6):16-18
对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疏林地改造的几点建议张同伟,孙丽玮,王健,陈艳(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东北林业大学)(大兴安岭林业学校)1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疏林地现状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是全国最重要的用材林基地,也是我省主要的水源涵养区和农业发展的天然屏障...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推广应用森林采运科技成果、促进木材生产战线技术进步,在林业部教育司的大力支持下,森林工业司委托中国林学会森林采运学会于8月27日—9月18日在北京举办了《当代森林采运科技成果研讨班》。学员136人,来自全国13个省(区)森工采运各条战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