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杂粮作物》2007,27(3):F0002-F0002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是省属玉米科研机构,建有国家玉米原原种扩繁基地、国家玉米区域技术创新中心、辽宁省玉米遗传改良与高效栽培重点实验室等。现有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8人;研究员9人,副研究员1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景瑞教授为各项科研工作的技术顾问。  相似文献   

2.
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是鉴定农作物新品种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和抗逆性的重要手段,是品种审定和实现品种区域化不均的主要科学依据。玉米区域试验是玉米新品种选育和推广的重要环节.为国家和各级玉米品种审定提供科学的依据。四川省绵阳市农科所长期以来承担国家级、省级玉米区试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现将多年区试工作经验作总结,以供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3.
专家简介     
《杂粮作物》2010,(5):F0002-F0002
侯志研,男,蒙古族,1972年生,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人,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工作,现为耕作栽培研究室主任。1996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农学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  相似文献   

4.
赵久然 《玉米科学》2003,11(4):100-100
2003年9月17~19日,由中国作物学会作物栽培研究委员会玉米学组主办,河南农业大学承办的“八届全国玉米栽培学术交流会”在河南郑州召开。来自我国20个省(市、区)40多个单位的从事玉米生产理、科研、教学、推广以及种子企业的80余名代表参加了为期3天的会议。在论文交流中,全国玉米栽培学组组长、北京市农科院玉米中心主任赵久然研究员作了题为“抓住机遇振兴玉米栽培学科,为提高我国玉米国际竞争力做贡献”的大会发言,详细分析了新形势下玉米栽培学科临的挑战和机遇,系统总结了玉米栽培学组近年来的工作情况,提出密切结合国家生产需求,积极…  相似文献   

5.
傅俊范  刘震  景殿玺  周如军  薛彩云 《玉米科学》2014,22(5):141-145,152
双株栽培模式是辽宁省玉米生产的新型栽培模式,包括双株定向栽培模式和双株紧靠栽培模式。根据植物病害流行学原理,通过田间试验设计及人工接种技术,对双株定向栽培模式、双株紧靠栽培模式和常规栽培模式下玉米大斑病发生流行动态进行比较研究。调查研究发现,双株定向栽培模式和双株紧靠栽培模式的病情指数低于常规栽培模式。通过SPSS 11.5软件对比分析,Logistic模型适用于描述双株定向栽培模式、双株紧靠栽培模式和常规栽培模式下玉米大斑病流行时间动态。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鲜食甜、糯玉米育种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3~2005年辽宁省鲜食玉米区试结果进行分析,从品质、产量和穗部性状上总结分析了辽宁省鲜食玉米育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7.
地膜覆盖栽培对玉米种植区域的延伸程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明峰 《玉米科学》1995,3(3):040-043
地膜覆盖栽培的生态、生产效应,将玉米的栽培范围向高海拔、高寒、干旱半干旱地区延伸,有效的扩大了玉米的种植区域.本文就其目前延伸的程度及潜力予以探讨,以求为我国北方高纬度冷凉地区、干早半干旱地区,以及南方高海拔山区等区域更大范围的大胆试难种植地膜玉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玉米简化栽培主要技术措施及增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简化栽培改变了传统的栽培方式,综合运用多项实用技术,可以省工、省时,增产增收。沈阳市东陵区从1991年开始进行玉米简化栽培试验,并在以后几年时间里进行大范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几年来累计推广面积7万hm2左右,平均增产1242kg/hm2,增...  相似文献   

9.
专家简介     
《杂粮作物》2010,30(2):F0002-F0002
赵海岩:男,1966年生,工作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玉米高效栽培研究室主任。1991年7月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土壤与植物营养专业,2005年获沈阳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先后从事土壤肥料、生物技术、高粱育种、水稻育种等多个领域的研究工作,现从事玉米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0.
《杂粮作物》2004,24(6):F002-F002
何晶,女,蒙古族,辽宁省东港市人。1975年2月参加工作,1981年11月毕业于沈阳农学院后分配到丹东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工作。199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丹东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所长、丹东国家玉米改良分中心副主任、玉米研究所第三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相似文献   

11.
<正>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研究团队主要从事玉米-大豆带状间作套作的理论创新、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工作。目前共有在职人员16人,其中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栽培岗位科学家1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1人、后备人选4人,教授4人、副教授12人,分别从事栽培耕作、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植物营养与施肥、农业机械、功能食品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该团队承担国家科技部"973"项目课题1项、农业部公益性行业  相似文献   

12.
根据农业气候条件的地区差异,研究辽宁省玉米种植气候区划的变化,规划辽宁省玉米种植和促进辽宁省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表明,1961~2018年辽宁省农业气候资源在时间上呈现“降水减少、积温升高”的暖干化趋势。空间分布上呈现地域性差异,对辽宁省玉米气候区划因子进行指标划分,通过GIS得到近58年辽宁省玉米气候区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和基本适宜区。从1961~1990年、1971~2000年、1981~2010年,基本适宜区和最适宜区呈现先增加再减小的趋势,适宜区呈现先减小再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郭海鳌 《杂粮作物》2003,23(1):13-14
1976年1月东北春玉米协作区在天津市召开协作会,会上做了区试总结、交流了育种、良种高产栽培经验,落实了1976年度协作任务。同时会议中原华北农大宋同明老师散发了Mo17自交系,原北京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李遂生散发了黄早四自交系。这2份自交系的散发,对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水平的提高起了重要作用。其意义是重大的,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4.
《杂粮作物》2007,27(2):F0004-F0004
国家高粱改良中心(沈阳)设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中心现有科技人员28人,其中,从事甜高粱研究8人,副研究员以上人员3人,博士1人,硕士2人。多人曾经赴国外进修学习。从事甜高粱科研的人员年龄结构合理,已形成高、中、初人员梯队,并有多年从事甜高粱遗传育种研究和栽培推广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15.
<正>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水稻栽培研究室是所内重点研究室之一。现有研究人员7人,其中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3人、学士学位3人。有研究员职称2人,助理研究员职称4人。水稻栽培研究室在"六·五"至"十二·五"期间承担国家、省部及市级课题19项。从水育苗、湿润育苗到水稻旱育苗技术的变革,从稻田传统犁耕到旋耕整地技术的改进,以及盐碱地改良种稻等方面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近些年来,在水稻定量播种旱育壮秧、定量本株稀植移栽、定量施肥、定量灌水等多项研究基础上,组装了"滨海稻区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体系",编制了《滨海稻区水稻叶龄诊断与栽培模式图》,对当地水稻单产的提高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近3年又开展了水稻工厂化育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棉花新品种选育暨区试联试工作会议纪要1994年12月25日,由江西省棉花研究所牵头在九江市召开了1994年度全省棉花新品种选育暨区试、联试工作总结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参加全省“八五”棉花育种攻关各承担单及区试、联试点的专家,教授和科技人员共28人...  相似文献   

17.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饲、经作物,也是增产潜力大、富民强国的支柱作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根据我们在生产实践中的高产栽培试验和各地的高产栽培经验,带动玉米大面积增产,总结出沿海地区大面积产量650~750kg/667m^2玉米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8.
风沙半干旱区适时早播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于希臣孙占祥孙贝烈侯志研(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机械化耕作栽培研究所沈阳110161)辽宁省阜新地区属半干旱季风大陆性气候区,春季多风少雨,十年九旱。玉米是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避过春旱,以往采用晚播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杂粮作物》2005,25(1):F002-F002
陈刚,男,研究员,1952年4月出生,辽宁省凤城市人。1976年毕业于。丹东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农学系”。中国农学会会员。现在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从事玉米育种研究工作。曾任玉米研究所副所长,现任丹东国家玉米改良分中心副主任。一直从事玉米抗病育种和玉米病虫害防治研究,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素质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0.
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的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的技术问题杨庆凯(国家大豆工程中心人才培训部、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150030)··提高大豆单产一直是大豆生产发展的主要方向。水稻旱育稀植、玉米的覆膜栽培的成功,使水稻、玉米产量有了明显提高,人们就更加关注大豆继垅三栽培之后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