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子 小城郊区有家茶馆,名字“四通”,取四通八达之意。茶馆虽说经营时间不长,但老板热情好客,颇有心计,茶馆内外收拾得干干净净,倍儿清爽,茶馆也就成了路人歇脚休憩的好地方。 有天下午,一辆破旧不堪的汽车停在“四通茶馆”前。车头坑坑洼洼,车箱锈迹斑斑。灰头灰脸的司机要去附近办点事,让茶馆老板代为照看。天挨黑,司机匆匆致谢告辞。亲历这一幕的老板儿子问:“老爸,您咋能就这样让他走了呢?咱该收他点钱才对!”“收多少?”老板问。“起码也得三五十元吧?”“那不是打劫吗?”“打劫?您看他那辆破车,和咱这漂漂亮亮的…  相似文献   

2.
(一)汪曾祺的泡茶馆,那是早就“泡”得成了癖,出了名的,这在其同辈作家之中,确乎称得上首屈一指呢。茶馆嘛,原本就是茗憩之所在,自然作兴让茶客们坐下来穷泡一顿的,故此北京一带有“泡茶馆”之说。至于在江南诸地呢,却别有叫法:或则叫“坐茶馆”,即如汪曾祺的家乡高邮一带,便是这么叫法的;再如杭州、苏州、无锡这些个地方,更有叫“孵茶馆”的。“孵”者,即长时间地沉迷其中,陶然其中之谓也。这跟“泡”是同一个意思,然而却更形象,也更富谐谑之趣,真真妙哉也!确然,多少作家所写的有关“茶馆文学”之类作品,恰恰也正是…  相似文献   

3.
“老舍茶馆”的冷与热1988年,北京西珠市口开设了“老舍茶馆”,茶客们在这古色古香的环境中悠然品茶,领略“从来佳茗似佳人”的茶文化韵味。同时可欣赏传统技艺节目,既发思古之幽情,也是传统优秀民族文化的洗礼,这正是“老舍茶馆”独特魅力之处。不到五年功夫,...  相似文献   

4.
茶馆轶事     
茶馆轶事江苏省丰县文化馆侯杰旧时,在江苏丹阳西门有一家“小庙茶馆”,店堂本是土地庙,贴墙三面都站着个头比普通人高大的泥菩萨,因而,香客又兼了茶客。茶客中常有外地来的“安青帮”弄船人。由于安青帮名气响,便有冒牌的“帮友”招摇撞骗。为了识别真假,帮友会面...  相似文献   

5.
1998年6月,在泉州从事装饰行业的庄剑峰开了间茶馆,取名“古厝茶坊”,地点选在市中心工人文化宫附近的后城文化旅游街,当时泉州的茶馆文化才刚刚萌芽。经过两年的苦心经营,今天的“古厝茶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泉州最有代表性的茶馆。来泉出席北美华文文学研讨会的著名作家王蒙慕名来此品茗,并挥豪题写“清其神”三字;中央电视台“天涯共此时”栏目曾在此录制过节目。“古厝茶坊”也成为泉州古城文化艺术界人士聚会品茗之地,“刺桐吟诗社诗会”、“泉南文化笔会”定期在此举办,许多外地来泉州的游客也都慕名寻踪而来。关…  相似文献   

6.
江南的茶馆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茶馆的溯源流长早在六朝时期,江南的品茗清谈之风盛行。当时就有一种既喝茶又可住宿的处所叫茶寮。至于城市里开设茶馆的最早记载,就是《封氏见闻记》:“自邹、齐、沧、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可见,唐代的城市就有煎茶卖茶的店铺。到宋代,以卖茶水为业的茶肆茶坊已较普遍。《水浒传》中就有王婆开茶坊的描写。宋代茶坊的名称十分别致,如“八才子”,“宛家室”、“纯乐”等等,引人入胜。有的茶馆,还常以字画和鲜花装饰,以招来茶客。有的如杭州的大茶坊夏天还兼卖梅花酒,并用  相似文献   

7.
茶馆漫语     
写茶馆的散文不少,对“不可一日无此君”的茶客而言,“此君”既是茶汤,也是茶馆,难分彼此的。想要品饮此类散文的读友,大凡可在《名家论喝》、《清风集》之类的专题散文选本中一睹为快。汪曾祺的《泡茶馆》和秦绿枝《孵茶馆》或“泡”或“孵”是同一个意思,秦文对上海老城隍庙的茶馆都有耐人回味的段落,更有老报人的高见──“当政者如要体察民情,即使自己不便去,也不妨派手下的人经常去坐坐茶馆,可以听到真正的民间的声音。”但特别能侃的还是汪曾祺,泡茶馆对抗战时西南联大的学生有什么影响,汪文一下列举出三大好处:“一可养…  相似文献   

8.
正有兄弟俩合开了一家茶馆,哥哥负责经营、采购和招呼客人,弟弟负责挑水、烧水。由于用的是井水,烧的是柴灶,泡出的茶深受茶客的青睐,生意不错,茶馆经常是座无虚席。一天,天气很热,茶客太多,早上挑好的井水快要用完了,可还有一些慕名而来的客人前来喝茶,弟弟想推掉这档生意,哥哥看看缸底,把水缸斜了一下,舀出半壶水,让弟弟先烧水沏茶待客,自己去挑水。这些茶客觉得这家茶  相似文献   

9.
香茶换诗     
晚唐诗人皮日休和陆龟蒙都有饮茶癖好,经常一起聚会品茗,吟诗作赋。有年春暖花开的时节,他们两人结伴来到浙江省长兴县的顾渚山春游,想尝尝当地的新茶味道。一天中午,他们经过一小镇,看见镇东一家小茶馆门前挑着一面三角杏黄旗,上书一个醒目的茶字,春日融融,经过半天的旅游,早已喉干舌燥,便快步进了茶馆。茶馆不大,只有四张茶桌。已有几位茶客在聊天品茗。四周壁上挂了不少饮茶诗词。他们便在一张空桌边坐下。茶馆老板是个花甲老翁,见二位是书生模样,又操京城口音,不免有几分高兴。“请问客官,本店今春新茶品种繁多,有顾渚…  相似文献   

10.
引子我们曾经写下《茶茶茶——长沙茶馆大扫描》的文字,对长沙茶文化的现象进行了初步的透视(发表在湖南电视报1991年3月21年第六版)。我们不敢说这篇文字产生了什么影响,但我们毕竟道出了大众生活“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的“茶”字,大家读来就自然有了几分亲切;我们毕竟用我们涉世不深的那双手捡起了一颗茶色的小石子,把它投向了看似平静的茶文化的深潭之中,自然就有了一些波纹。那深潭藏龙卧虎且深不可测,这以后发生的茶事,就令我们很有些激动了。上篇茶文提及:长沙还没有哪家茶馆为茶客提供名茶的环境和服务。  相似文献   

11.
旧时镇江茶馆颇多,茶饮之风尤盛,可谓"处处桥头见茶肆,条条小街有茶馆".一些稍具规模的茶馆中还设置了书场、面饼摊点等,所以除集聚本地平民百姓、三教九流外,还吸引了众多南来北往的商贾游客. 镇江上了年纪的老人大都记得,当时的茶馆有荤、素之分.荤茶馆集中在城外大西路一带商业区,大商号的老板同客商洽谈生意,一般好在荤茶馆,一来可边品茶,边谈生意,二来还便于摆酒宴招待.素茶坊则遍及全城,除春节停业数日外,每天均供应清茶点心.旧时南门大街有一家叫"春生园"的茶坊,规模较大,能摆二十张八仙桌,同时接待近百名茶客.在五条街附近有"杨家茶坊"和"联桂茶坊",也较有名气.另外还有大西路上的"如意茶坊""、小门口的"鸿翠茶坊"、天主街一带的"大兴楼茶馆"、"华阳楼茶馆"及宝安新街的"万和楼茶馆"、镇屏街上的"栊江茶坊"等.  相似文献   

12.
古镇茶馆     
在江南水乡的小镇,这样的茶馆,到处可见。茶馆是老式的,门面仍是用沿用过去的长条木板铺就。很早,当天边第一缕亮光尚未出现时,开茶馆的这位老伯,便会把店面的门板一块一块地卸下来,然后很有次序地叠在一旁。不远处,黄澄澄的路灯梦幻般幽幽照着,桥下小河里赶早夜行的船,“吱呀、吱呀”地轻摇而过。老伯习惯地朝四周的夜色看看,很静,然后再走进茶馆,张罗着烧水,摆茶壶,沏茶……;把河边的那扇木窗稍启开,一缕清风“挤”了进来,悄悄地拂去老伯头上的微热和细汗。等到他简陋的、被茶客们消磨得锃光油亮而木质感很重的桌凳都抹…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历来喜欢在工作劳动之余,客来叙事之际,休闲生息之时,边把盏品茗,边吟诗作画,或促膝谈心,或公断议事,而茶馆就是进行这些活动,适合这种雅趣,体现这等风习的极好场所。所以,自茶馆问世以来,历经千百年,长盛不衰,一直受到人们的欢迎。茶馆乃是专门用作饮茶的场所,也是人们休息娱乐、买卖交易、问讯议事的地方,可谓男女毕至,老少咸宜的好去处。人们来到茶馆,沏上一壶茶,“摆开龙门阵”,啜茗清谈,好生安逸。在茶馆,“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不论职位高低,不分财产多少,不问您我他,大家一起喝茶,国事、家事、心头事…  相似文献   

14.
拓展实用技能培训 在武汉市武织路,有一家田大嫂面馆,生意甚是红火,一名中年妇女正在忙碌着,她叫田美萍,是面馆老板;在和平大道三角湖路,一家清雅别致的茶馆叫清雅阁,不时有客人来享受茶艺的宁静,茶馆的老板叫王小兰;茶艺师汪海英现已成为汉口雅上道会所的主管.田美萍、王小兰、汪海英是分别参加了湖北省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举办的中西式面点师、茶艺师职业技能免费培训后,获得了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创业、就业的.像这样自主创业和就业的例子在湖北还有很多,是工会开展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给他们带来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蓝天窅远,白云飘悬,青蓝的渤海湾畔,望儿山下一位“母亲”正迎来她60华诞。60年,足够平民百姓把满头青丝消磨成一把白发,也足够英雄豪杰施展开所有的雄心与梦想;60年,那铺天盖地的誓语织绿了多少黄土地,那匆匆奔向四方的脚步踏平了多少岁月沧桑;60年,那青春年少时挥斥方遒的手,  相似文献   

16.
王琼 《农业考古》2001,(4):46-51
白云流霞 我经常透过白云仰望蓝天,这是很长时间形成的习惯了。有太多为蓝天歌唱的牧歌,千变万化演绎着一个主题的悠扬,放情于苍穹的寥廓,展鸿鹄之志。然而,我喜欢避开浩渺去注视那片片白云。……  相似文献   

17.
黄昏情     
《新农村》1995,(10)
铜雀峡“春香茶馆”门口的那盏灯亮了,夜色中,将光明射向峡里,照亮了那条通往东干渠水利工地的沙土路,茶馆的老板娘夏春香,站在茶馆门前地坎上,不时向那条沙土路上张望。夏春香五十二岁了,但看上去只有四十三、四岁,风韵不减当年,四年前丈夫病故,由于与儿媳妇处不拢,便独自从山上搬到峡里,在靠310国道边搭起两间简易房屋,开了一家茶馆,兼卖便饭,这条国道上,来往的车辆多,人也多,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儿子几次来接她回去,都被她谢绝了。  相似文献   

18.
《农业考古》2004,(2):230-230
(本刊讯 )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等单位主办的全国十佳特色茶馆评选结果揭晓 ,浙江省温州市清和茶馆名列其中。据悉 ,浙江省仅此一家入选全国十佳特色茶馆。清和茶馆位于温州市柳市镇柳青路。走进清和茶馆 ,阵阵丝竹 ,幽幽兰馨 ,清清茶香 ,每一个角落无不被浓浓的文化气息所包围。茶馆汇集着全国名家书画和珍藏品 ,“清和画廊”与“清和书屋”向茶客展示茶文化的历史与发展。清和茶馆还不定期举办一些茶文化讲座及茶艺培训活动 ,由于富有特色 ,吸引了各地同行前来取经。清和茶馆入选全国十佳特色茶馆  相似文献   

19.
浅谈武汉茶馆的过去和现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雷友山 《农业考古》2000,(4):143-144
武汉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长江中游经济、文化、金融、科技和信息中心,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由于特殊的地理优势,武汉自古就是商家宝地。到了明末清初,汉口出现了“北货南藏作窟,吴商蜀客到如家”的繁荣景象。随着商业的日趋频繁,来往客商逐日增多,作为商人进行交易、行人旅客休憩聊天的茶馆也愈来愈多。武汉茶馆迄始于何时,由于史书鲜有记载,难以考究。清朝文仕范锴在论及此问题时,亦仅“后湖之有茶肆,相传自湖心亭始”(文见《汉口丛谈》)作罢。倒是明末清初,茶事繁荣旺盛,茶馆生意兴隆,史官文人记载的茶馆景状渐渐多起来…  相似文献   

20.
著名作家陆文夫谈起自己“下海”时说,他开的公司名叫“老苏州弘文有限公司”,意思是弘扬民族文化。用传统文化赚钱,办好《苏州杂志》,为传统文化服务。现在已从社会各方面筹资300万,他任董事长,女儿任副总经理。陆文夫介绍说,他的茶馆开在苏州的十全街,名字叫“老苏州茶馆”。当年的苏州茶馆有大有小,没北京的那么考究,通常设备比较简陋,四仙桌、八仙桌之类,但江南民间色彩浓厚,生意人谈生意经都在那里。他的茶馆也要弄得考究一点,力求体现老苏州的特点,茶馆里要有茶、有点心,请名家说书,恢复老茶馆的社交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