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就气单胞菌外膜蛋白的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DNA疫苗、重组活载体疫苗等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现状、免疫方式以及不足之处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气单胞菌疫苗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嗜温气单胞菌的鉴定及其外膜蛋白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病鳖、鳗鱼体内分离到2株嗜温气单胞菌(TAh-3、EAs-1),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等鉴定,确定TAh-3为嗜水气单胞菌,EAs-1为温和气单胞菌。动物感染试验结果表明,TAh-3株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对鲫鱼的致死率100%,EAs-1株为非致病性温和气单胞菌。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TAh-3株外膜蛋白(OMPs)型由7条蛋白带组成,其中1条主带大小为40.0kDa;EAs-1株OMPs型由8条蛋白带组成,其中2条主带大小为38.0kDa、45.0kDa。  相似文献   

3.
8株嗜温气单胞菌的外膜蛋白型及其聚类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送检病鳖、病鱼体内分离出 8株细菌 ,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致病性和血清学鉴定 ,确定 3株 (BA1、BA3、BA6 )为嗜水气单胞菌 ,5株 (M1、BA 1 6、BA1 5、BA 1 0、XA2 3 )为温和气单胞菌。采用超声波破碎 - SI法提取其外膜蛋白(OMPs) ,进行 SDS- PAGE电泳 ,聚类分析 OMP型。结果表明 ,8株嗜温气单胞菌具有不同的 OMP型 ,与菌株来源、致病性及地域分布有关。 3株鳖源致病性温和气单胞菌 (BA1 6、BA1 5、BA1 0 )属同一 OMP型 ,鱼源非致病株 (M1 )与致病株 (XA2 3 )在 3 .2× 1 0 4 ~ 3 .5× 1 0 4 间有明显差异 ,鳖源非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 (BA6 )与致病株 (BA1、BA3 )的 OMP型相似 ,但蛋白带的迁移率及颜色深浅在菌株间仍有差异。根据 OMPs条带迁移率 ,通过类平均法对 8株嗜温气单胞菌进行系统聚类分析 ,结果显示了不同菌株间在分类学上的远近  相似文献   

4.
《中国兽医学报》2017,(11):2131-2136
为研究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OMP)的免疫原性,本试验对A.veronii的OmpAⅠ基因进行克隆,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ET-30a(+)-OmpAⅠ,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将其表达后纯化重组蛋白,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鉴定。将灭活苗、弗氏佐剂(OmpAⅠ)、纯化蛋白及PBS缓冲液分别免疫鲤鱼后,检测每周各试验组鱼体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及特异性IgM抗体水平变化情况,并于加强免疫2周后对鲤鱼进行攻毒保护性试验。结果显示:重组蛋白免疫鲤鱼后能产生明显的免疫反应,保护率在77%以上;受免鲤鱼血清中IgM抗体水平、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活力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结果表明,重组蛋白OmpAⅠ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保护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外膜蛋白基因工程疫苗的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OMP)的免疫原性,本试验对A.veronii的lamB基因进行了克隆,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ET-30a(+)-lamB,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将其表达后纯化重组蛋白Maltoporin,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进行分析鉴定。将灭活菌体+弗氏佐剂、纯化的Maltoporin蛋白、Maltoporin蛋白+弗氏佐剂及PBS分别免疫鲤鱼后,检测每周各试验组鱼体血清的免疫指标: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以及IgM抗体水平变化情况,并于加强免疫2周后对鲤鱼进行攻毒保护性试验。结果显示:重组蛋白Maltoporin免疫鲤鱼后能产生明显的免疫反应,保护率在84.2%以上;免疫后鲤鱼血清中IgM抗体水平、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结果表明,重组蛋白Maltoporin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保护作用,为进一步研究A.veronii外膜蛋白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肉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外膜蛋白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离自陕西省的16株肉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s,OMP)进行提取,采用SDS-PAGE法进行分型,结果发现有3种外膜蛋白型,其中2株O4、2株O35、2株89,1株O18、1株O78属OMPⅠ型,2株O35,1株O4,1株O18属OMPⅡ型;1株O2,1株O75,1株O78,1株O89属OMPⅢ型,表明肉鸡源E.coli同一血清型中有不同OMP型,而不同血清型间也有相同OMP型,其中有2株菌OMP型表达丰富。  相似文献   

7.
从山东某地区大、中型兔场连续三年(2002-2004年)分离、鉴定的43株高致病性大肠杆菌体内提取外膜蛋白(OMP),测定其外膜蛋白型(OMPs),通过SDS-PAGE分析,比较不同年份间高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的外膜蛋白型。结果表明:三年共产生了三种OMP型(A-C)。且在同年份内具有多样性,不同年份之间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从山东某地区大、中型兔场连续三年(2002-2004年)分离、鉴定的43株高致病性 大肠杆菌体内提取外膜蛋白(OMP),测定其外膜蛋白型(OMPs),通过SDS-PAGE分析,比 较不同年份间高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的外膜蛋白型。结果表明:三年共产生了三种OMP型 (A-C)。且在同年份内具有多样性,不同年份之间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方法,扩增出与预期设计的740 bp大小相符的片段,将扩增产物连接到pMD18-T载体上,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所克隆的目的基因的核苷酸长为740 bp,共编码246个氨基酸.该基因片段与已发表的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78%,氨基酸同源性为98.78%.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软件,对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的结构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其为外膜孔蛋白.本试验为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的表达及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8株鳖源变形杆菌外膜蛋白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 1 2批送检病鳖体内分离出 8株细菌 ,经形态学检查、生理生化特性测定、致病性测定和血清学鉴定 ,确定 7株为普通变形杆菌 ,1株为奇异变形杆菌。进一步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破菌法提取 8株鳖源变形杆菌的外膜蛋白 (OMP)进行SDS PAGE电泳 ,比较分析细菌OMP型。结果显示奇异变形杆菌的OMP型由 3条相对分子质量范围为 3 0× 1 0 4~4 3× 1 0 4的主要蛋白带组成 ;7株普通变形杆菌的主要外膜蛋白相对分子质量范围为 3 0× 1 0 4~6 7× 1 0 4,分属 2个OMP型 ,其中 4个分离株属OMP1型 ,由 4条主要蛋白带组成 ;其余 3个分离株属OMP2型 ,由 7条主要蛋白带组成。表明不同种变形杆菌的OMP型差异较大 ,同种不同株变形杆菌的OMP型相似 ,但蛋白带的迁移率及颜色深浅在菌株间仍有差异。此外 ,发现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4 3× 1 0 4的一条外膜蛋白带为所有菌株所共有 ,可能是变形杆菌属特异性抗原  相似文献   

11.
中华鳖对温和气单胞菌口服微球缓释疫苗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华鳖温和气单胞菌 (Aeromonas sobria,As) Z- 1株灭活全菌液 ,采用生物降解性高分子材料制成缓释微球疫苗 ,口服免疫中华鳖 ,测定血清中凝集抗体、血液中白细胞杀菌率以及对活菌攻击的免疫保护率。结果表明 ,中华鳖口服微球疫苗 ,其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和血液中白细胞杀菌百分率均可达到灭活菌液注射组相当的水平 (P>0 .0 5 ) ,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1) ;微球疫苗口服组和灭活菌液注射组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 94 .7%和 89.5 % ,两者差异不显著 (P>0 .0 5 ) ,而对照组小鼠 95 %死亡。采用可生物降解微球作为中华鳖气单胞菌口服疫苗的载体系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一起致中华条颈龟发病死亡的病原,本研究从患病的中华条颈龟体内分离出一株优势菌株,通过对分离菌的培养、革兰氏染色观察、生化试验、16S rRNA序列比对分析、动物攻毒试验和药物敏感试验对其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呈灰白色、不透明、圆形、边缘整齐、表面湿润且光滑、中间凸起的菌落;在SS琼脂培养基上形成浅橘红色、圆形、光滑的菌落;革兰氏染色结果显示,分离菌为革兰氏阴性菌,短杆状,菌体两端钝圆,单个或成对排列,并将该分离菌命名为HNJ002;生化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具有运动性,且葡萄糖、蔗糖、半乳糖、麦芽糖、果糖、精氨酸双水解酶、鸟氨酸脱羧酶、D-葡萄糖产酸、D-葡萄糖产气、明胶水解、氧化酶、吲哚、V-P试验反应为阳性;进化树分析显示,其与GenBank中登录的维氏气单胞菌聚为一簇,且同源性达99%以上;动物攻毒试验显示,该菌对中华条颈龟有较强的致病性;药物敏感试验显示,其对多数抗菌药较为敏感,对罗红霉素、妥布霉素、新霉素中度敏感,仅对少数抗菌药物如氨苄西林、青霉素及克林霉素耐药。研究结果可为防治中华条颈龟维氏气单胞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休眠期中华鳖中主要消化器官消化酶活性,将平均体重为672.25g的4龄鳖6只,处死后取其胃、肝、肠,采用生化方法测定其胃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结果表明,在中华鳖的胃、肝、前肠、中肠、后肠中均有胃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肠中蛋白酶活性由中肠、前肠、后肠递减,前肠与中肠的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P>0.05);肠中脂肪酶活性较胃、肝中的高;淀粉酶活性,肠中最高,胃中次之,肝脏中最低,但在肠的不同部位淀粉酶的活性没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4.
应用组织工片技术观众 工养殖中华鳖患综合中毒症 内脏组织的病理变化以探讨其发病机理,病鳖肝,脾,肾组织的变性,坏死变化明显,有较多含铁血红素物质形成,表现为典型的中毒症状,是导致鳖群大批死亡的主要原因。文中不讨论了只结鳖综合中毒症的病因及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对15只正常中华鳖小肠和大肠黏膜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华鳖小肠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以高柱状吸收细胞为主,具有发达的微绒毛、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膜包小囊泡,其结构的发达程度已接近高等哺乳动物和鸟类。吸收细胞之间可见少量低电子密度的亮细胞,其种类需进一步确定。杯状细胞明显可见,胞质内含大量黏液性颗粒,细胞游离面形成明显的微绒毛。内分泌细胞很少。大肠黏膜上皮细胞排列松散,全部由上下粗细不均的柱状细胞组成。大肠上皮内未见专门的杯状细胞,但上皮细胞顶部胞质内含大量黏液颗粒,细胞器分布于黏液颗粒团之下的胞质中。细胞间隙宽大明显,有利于黏膜免疫细胞出入上皮。小肠和大肠均未见腺体分布。  相似文献   

17.
一起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引起鳖病的诊治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中华鳖因球形病毒和嗜水气单胞菌混合感染发病死亡的诊治结果。该病毒散在分布于宿主肝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受感染细胞被破坏明显。嗜水气单胞菌则可能是继发感染。根据药敏试验对发病鳖群采取改良环境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幼鳖对蚕蛹、发酵豆粕、肉骨粉和玉米蛋白粉4种饲料原料中粗蛋白质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以寻求中华鳖新型蛋白质饲料原料。试验饲料由70%的基础饲料和30%的待测饲料原料组成,并以0.5%的三氧化二铬(Cr2O3)作为外源指示剂。选取平均体重为(120.0±1.5)g的中华鳖幼鳖150只,随机分成5组(基础饲料组饲喂基础饲料,其他4组分别饲喂1种试验饲料),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饲养1周后开始用虹吸法收集粪便,进行粗蛋白质和氨基酸表观消化率的测定。结果表明:1)中华鳖幼鳖对肉骨粉、发酵豆粕、蚕蛹中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90.57%、86.34%、85.75%,显著高于玉米蛋白粉的75.98%(P<0.05)。2)动物性蛋白质源中,中华鳖幼鳖对蚕蛹中总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较高,为92.44%,对肉骨粉中总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较低,仅为82.48%;植物性蛋白质源中,中华鳖幼鳖对玉米蛋白粉中总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较高,为96.56%,对发酵豆粕中总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为87.90%。综合分析得出,蚕蛹可作为中华鳖幼鳖的优质动物性蛋白质源,发酵豆粕可作为中华鳖幼鳖较好的植物性蛋白质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