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和其他领域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现象已成为当今人们极为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大肠埃希菌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中,极易产生耐药性,目前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已十分严重,其耐药性呈进行性增长,对于预防和治疗带来了潜在的危机.文章对抗菌药物的应用历史、耐药性发展状况、细菌的耐药现状、耐药机制及耐药性产生的原因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细菌耐药性及生物被膜感染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抗生素的使用不当或滥用导致了细菌耐药性越来越严重,一些细菌出现了多重耐药甚至超级耐药的情况。为了抵抗宿主的免疫反应及抗菌药物的攻击,细菌聚集后会形成生物被膜。生物被膜的形成进一步加强细菌的耐药性,生物被膜感染是细菌性疾病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之一。寻找广谱、高效的抗菌和抗生物被膜的抗生素替代物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纳米银(silver nanoparticles, AgNPs)由于自身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在抗菌及抗生物被膜方面受到广泛的关注,其抗菌机制主要包括了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DNA损伤、氧化应激等,抗生物被膜机制主要包括抑制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聚集黏附、阻断群体感应等。论文综述了纳米银抗菌及抗生物被膜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开发新型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抗菌药物选择压力导致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一些细菌菌株的分子耐药机制会引起细菌致病性的改变,说明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论文从细菌胞壁、胞膜、胞质和染色体4个部分概述了其相关主要大分子物质参与细菌耐药的机制,介绍了与耐药性密切相关的生物大分子参与细菌致病的过程,分析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对细菌毒力变化的影响,以期为解决现今较严重的细菌耐药性及细菌性疾病的防治难题找到新方法和突破点。  相似文献   

4.
随着消毒剂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大量细菌对消毒剂与抗菌药物产生了耐药性.为了探讨细菌对消毒剂与抗菌药物耐药性之间的相关性,本试验通过亚抑菌浓度苯扎溴铵对大肠杆菌质控菌ATCC25922进行体外诱导培养,测定诱导前后多种抗菌药物的MIC变化,结果显示,经苯扎溴铵诱导后的大肠杆菌质控菌,对恩诺沙星、磺胺二甲氧嘧啶钠、土霉素均产生了耐药性,提示细菌对消毒剂与抗菌药物之间的耐药性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磺胺药和抗生素等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和长期使用,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株已逐年增多,导致抗菌药物的疗效越来越差。如对青霉素的耐药菌株,开始使用时仅有8%,近年来已达77%,有的报道认为在90%以上。因此,细菌的耐药性问题已经成为细菌性疾病化学治疗中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对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的研究在临床兽医学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地介绍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大家知道,自然界中存在的致病菌种类繁多,人们所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也很多,即使是同一种致病菌,对不同抗菌药其产生耐药性的机制也…  相似文献   

6.
作为抗生素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因其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疗效显著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到临床.随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临床应用的增多,细菌对其耐药性也逐渐上升,因此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耐药机制及控制措施的研究已成为热点.  相似文献   

7.
细菌耐药性又称抗药性,系指细菌对于抗菌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疗效就明显下降.耐药性根据其发生原因可分为获得耐药性和天然耐药性.自然界中的病原体,如细菌的某株也可存在天然耐药性.当长期应用抗生素时,占多数的敏感菌株不断被杀灭,耐药菌株就大量繁殖,代替敏感菌株,而使细菌对该种药物的耐药率不断升高.目前认为后1种方式是产生耐药菌的主要原因.为了保持抗生素的有效性,应重视其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8.
细菌生物被膜(BBF)是指由附着于惰性或者活性实体表面的细菌细胞和包裹着细菌的由细菌自身所分泌的含水聚合性基质所组成的结构性细菌群落。生物被膜不仅是细菌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重要的生存形式,而且生物被膜的形成是细菌对抗生素广泛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作为细菌的一种适应性生物学特性.生物被膜菌具有与浮游菌不同的结构和生长、代谢特点.凭借其耐药屏障保护细菌不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并且能降低抗菌药物渗入细菌体内的浓度.导致生物被膜菌较浮游菌具有更强的耐药性,不易被抗菌药物所杀灭.造成临床上生物被膜菌相关性感染的慢性、难治性特点。  相似文献   

9.
细菌的耐药性是由于各种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致病微生物加强其防御能力,抵抗抗菌药物的杀伤,从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的现象。引起细菌耐药性快速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细菌的耐药机理也是多方面的。本文从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机理、超级细菌的危害和应对措施几方面对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甚至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药物残留,进而对畜禽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1-2].解决细菌耐药性和药物残留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科学家们的重要课题.我国农业部于2020年全面禁止饲料端抗生素的使用,后抗生素危机已经到来,开展新型抗菌药物的研究已迫在眉睫.抗菌肽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快速杀菌效应、独特的抗菌机...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分离纯化多黏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BLCC1-0402代谢产物中的抗菌肽,为抗菌肽制备及其制品检测提供参考。采用离心、不同分子质量卷式膜超滤浓缩、Superdex peptide 10/300GL凝胶过滤层析对多黏类芽孢杆菌发酵上清液进行逐级分离纯化,对不同时段的收集液做抑菌试验,以大肠杆菌O78标准菌株为指示菌,采用打孔法进行抑菌活性检测,比较评价分步层析效果,以Tricine-SDS-PAGE进行分子质量检测。结果显示,通过5和3 ku卷式膜超滤获得的3~5 ku组分蛋白质样品抗菌活性较强;对于3~5 ku组分经凝胶过滤层析分离纯化,纯化后的抗菌肽A3抑菌活性最强,经Tricine-SDS-PAGE小分子多肽电泳检测,已达到电泳纯,分子质量为4 ku;抑菌活性检测结果显示,该抗菌肽A3对大肠杆菌O78标准菌株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同时,抗菌肽A3表现出较好的耐热性,90~100 ℃处理15 min,抑菌活性可保持在96%左右;具有较好的酸碱稳定性,在pH 2.0~9.0下,抑菌活性保持在90%以上;经胃蛋白酶作用后抗菌肽A3抑菌活性降低20%,胰蛋白酶作用后抗菌肽A3抑菌活性降低18%,蛋白酶K对抗菌肽A3的抑菌活性几乎无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抗菌肽A3是一种对大肠杆菌O78具有抑菌活性的新型抗菌肽,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可为下一步抗菌肽的结构分析、理化特性分析等深入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抗菌肽对抗生素耐药菌株的抑菌活性。[方法]利用抗性平板划线法从腹泻病牛血便中筛选分离出1株耐药菌,通过16S rDNA序列进行鉴定,采用琼脂孔穴扩散法通过梯度盐酸壮观霉素(spectinomycin,Spe+)、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Amp+)、硫酸卡那霉素(kanamycin,Kan+)和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m+)试验确定该菌药敏特性,并利用1种抗菌肽制剂对该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经BLAST比对分析该菌16S rDNA序列,鉴定该耐药菌为科氏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cohnii),此菌对Amp+敏感,但对试验中其他抗生素均有耐药性,各梯度抗菌肽对该耐药菌均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结论]抗菌肽能有效抑制耐药科氏葡萄球菌的生长,有望在畜牧生产中代替抗生素使用。  相似文献   

13.
参考相关天蚕素类抗菌肽的作用机制及抗菌肽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假说,设计了杂合肽CecA-mag的3个突变体并利用重组聚合酶链式反应定点诱变技术,使突变体得以合成,利用琼脂孔扩散法检测CecA-mag和其突变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临床分离菌株的抑菌效价.结果显示,3个突变体的抑菌活性比CecA-mag分别提高了1....  相似文献   

14.
人工设计天蚕素抗菌肽AMP-D及其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通过对抗菌肽结构改造优化,得到了一条新设计的抗菌肽AMP-D,并利用固相合成技术人工合成后对其活性和溶血性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AMP-D对革兰氏阴性菌及真菌没有生物活性,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其没有溶血活性;AMP-D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0.5 μg/mL,较原设计肽活性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抗菌肽Tachyplesin Ⅰ(TP Ⅰ)的结构活性基础上,重新设计一种全新的抗菌肽TP Ⅰ-Y4。保持母肽链长与电荷数不变,将序列中形成TP Ⅰ两个二硫键的4个半胱氨酸用酪氨酸进行替换后得到TP Ⅰ-Y4。经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与TP Ⅰ相比,TP Ⅰ-Y4的热稳定性更好,亲水性更强,同时具有与母肽相似的结构与抗菌活性。化学合成后经圆二色谱检测发现,TP Ⅰ-Y4在水相及在模拟细胞膜疏水环境的50%三氟乙醇中都表现出β-折叠结构,疏水环境中TP Ⅰ-Y4的β-折叠含量高于水相,也高于不同环境中的TP Ⅰ。抑菌试验表明,TP Ⅰ-Y4对细菌和真菌都有较强抑菌活性,且对细菌的抑菌活性强于TP Ⅰ。TP Ⅰ-Y4对小鼠红细胞溶血性降低,并保留了很强的内毒素中和能力,浓度为40 μg·mL-1时中和率可达50%以上。TP Ⅰ-Y4抗菌活性的提高以及溶血活性的降低,可能与β-折叠强形成者酪氨酸的替代有关,进而导致抗菌肽分子中β-折叠结构增强。  相似文献   

16.
抗菌肽CecropinB对人工感染大肠杆菌雏鸡的治疗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1日龄来航蛋雏鸡为试验对象,研究重组抗菌肽CecropinB治疗雏鸡大肠杆菌感染的效果.120只雏鸡分6个组,每组20只,其中不同剂量抗菌肽治疗组又分为口服和肌内注射两个不同的处理,每个处理10只.致死剂量大肠杆菌肌内注射24 h后,肌内注射和口服不同浓度的重组CecropinB抗菌肽,连续治疗5 d.结果表明,重组抗菌肽CecropinB对大肠杆菌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中高剂量(0.75 mL)口服组的效果最佳,治愈率达到80%,中剂量(0.5 mL)口服组与高剂量肌内注射组治愈率同为70%.中剂量肌内注射组与环丙沙星组效果一致,治愈率达到60%,低剂量抗菌肽治疗组治疗效果不如上述所有治疗组.与感染对照组相比,所有组别的雏鸡死亡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7.
家蝇抗菌肽因具有独特的防御机制且不易产生耐药性而成为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点,其在动物疫病防治上的应用也越发引人关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取家蝇抗菌肽能克服传统方法产量低、耗时长、无法实现大规模生产等缺点,是目前获取家蝇抗菌肽最为有效的方法。对家蝇基因工程抗菌肽的分类、编码基因的获得和表达以及生物活性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兽医临床早日研制出高效、低毒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的新兽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分离纯化乌鳢体表粘液抗菌肽的方法并研究其抗菌活性,本研究通过嗜水气单胞菌对乌鳢进行刺激,采用甲醇提取、SephadexG-50凝胶层析和反向高效液相色谱从其体表粘液中提取抗菌肽,经质谱分析测定分子量;并对抗菌肽的抑菌谱、最小抑菌浓度(MIC)、热稳定性、溶血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分离纯化的乌鳢体表粘液抗菌肽分子量约为3024.15ku,并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热稳定性好,没有溶血活性。  相似文献   

19.
应用抗菌肽对金华猪的呼吸道疾病综合症进行了治疗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用抗菌肽防治猪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为10%,治愈率为88%,与运用青链霉素防治方法效果相比,运用抗菌肽疗效高,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绵羊抗菌肽NK-Lysin主要活性区的生物学功能,试验设计并合成了3对功能区多肽片段,并利用径向扩散试验和最小抑菌浓度对其抗菌活性进行检测,分析了合成多肽对鸡血红细胞的毒性作用,筛选出抗菌效果最好的多肽对沙门氏菌攻毒的雏鸡进行治疗,检测其治疗效果。结果表明,合成多肽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具有抑制活性,多肽片段长度、多肽C-端有无酰胺化及多肽内的二硫键是否成环对多肽的抗菌活性均有影响;筛选出的2个多肽在治疗雏鸡沙门氏菌攻毒的过程中能够明显降低死亡率,对雏鸡心脏、肝脏、肾脏的病理损伤也明显小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果为绵羊抗菌肽NK-Lysin作为候选抗菌药物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