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给塞罕坝人工华北落叶松生物量建模提供依据,采用样木调查法,对不同径阶和树高华北落叶松的树根、树枝、树皮、树叶、树干木质部的含水率进行测定,计算各器官的生物量、总生物量及各器官在单株总生物量中所占的比例,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单株器官生物量的分配,在胸径达到20cm以前,树干木质部分的生物量所占比例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当胸径在20cm以上,树干木质部分的生物量所占比例相对有所降低,树冠(包括树枝与树叶)生物量与树干(包括树干木质与树皮)的生物量在单株生物量中所占的比例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而树根所占的生物量比例基本趋于稳定,大约占20%左右;此外,应用2种生物量模型W=a(D2 H)b和W=aDb进行拟合,经比较分析发现,W=aDb模型不仅方便而且精度更高,应为首选模型。  相似文献   

2.
甘肃亚高山云杉人工林地上部分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甘肃省白龙江林区沙滩林场的22块云杉人工林标准地进行调查研究,以胸径、树高、D2H分别为自变量拟合建立云杉人工林树干、树冠及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通过假设检验,所拟合的生物量具有统计学意义,方程为W树干=0.146 D2.065,W树冠=0.029 D2.431,W地上=0.155 D2.214。  相似文献   

3.
四川盆地梁山慈竹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梁山慈竹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各器官与胸径和竹高的相关模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梁山慈竹各器官含水率大小排列为:竹叶>竹枝>竹杆;在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中,竹杆所占比例最大,为地上部分总生物量的68%;梁山慈竹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和竹高均有较高的相关性,其中竹杆与竹高和胸径拟合的最佳模型为:W=0.034(D2H)0.755,单株地上部分生物量拟合的最佳模型为:W=0.092(D2H)0.685。  相似文献   

4.
天然麻栎单木地上生物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铜陵叶山林场麻栎样木地上生物量调查,以胸径、树高为自变量,地上总生物量、树干、树枝、树叶生物量为因变量,选择相对生长式、幂函数式和多项式为生物量回归模型,拟合各模型参数、相关指数、回归剩余离差,并计算生物量估测误差。结果表明:麻栎树干、树枝、树叶和地上总生物量与胸径、树高存在显著幂函数关系,其方程分别为:树干W=6.571×10-4D1.8473H2.411、树枝W=1.163×10-4D2.9497H1.3223、树叶W=0.0032D1.5148H0.8821、总生物量W=9.354×10-4D2.0825H2.1154。树干与总生物量的预估精度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5.
滩地硬头黄竹生物量结构及回归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丛生竹种硬头黄竹的生物量结构,并建立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和竹高的拟合模型.结果表明:(1)硬头黄竹各器官生物量在单株上的分配为秆79.54%,枝7.51%,叶4.23%,根1.71%,蔸7.01%;其中竹秆所占的比例最大,远超过苦竹等其它竹种.(2)硬头黄竹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DBH)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中胸径(DBH)与鲜秆质量(W1)、全株质量(W4)的拟合模型分别为W1=435.61 D1.887 5和W4=558.787 D1.895 3,可以较准确地估算出各器官的生物量大小.  相似文献   

6.
桂西南米老排人工林单株生物量回归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桂西南大青山林区28a生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人工林林分进行每木检尺和生物量的测定,建立了米老排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树高和胸径平方乘树高(D2 H)的相关关系;分别选用幂函数等5种模型,用回归分析方法对米老排人工林单株生物量模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树叶和树根生物量分别与胸径和树高的相关关系最显著,而树干、树枝、树皮和全株的生物量都与D2 H的相关关系最为显著。胸径、树高和D2 H与各器官生物量拟合的模型中,全株、树干和树皮的拟合效果最好,树叶和树根的拟合效果中等,树枝的拟合效果较差。除树皮外,各器官均以幂指数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嫩江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各测树因子数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嫩江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生物量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模拟了林龄与胸径、树高和生物量之间以及胸径、生物量与树高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了樟子松林分各器官生物量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林龄与胸径、树高和生物量相关紧密;采用W=aebD模型,地上生物量、树干、树枝、树根的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平均拟合率都大于70%。  相似文献   

8.
森林生物量是反映森林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是研究许多森林问题和生态问题的基础。本研究以河北省油松林调查数据为基础,借助Excel、SPSS11.0和ForStat统计分析软件对河北省油松单木生物量和分配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油松单木胸径与树高、树叶生物量、树干生物量、树枝生物量、树根生物量和全树总生物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树高与胸径、树干生物量、树枝生物量、树叶生物量、树根生物量和全树总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2)各调查地油松各器官的生物量,其中树干的平均值为50.55%,树枝的平均值为18.93%,树根的平均值为15.52%,树叶的平均值为15.00%。(3)随着单木生物量的增加,单木各器官树干、枝条和树叶的生物量分配比例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9.
贺兰山灰榆疏林单株生物量回归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贺兰山东麓天然灰榆疏林林分进行了调查研究。实测灰榆单株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应用相关分析方法,探讨灰榆单株各器官生物量与树高(H)、胸径(D)、1/2树高处直径(D1/2)和胸径平方乘树高(D2H)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贺兰山东麓天然灰榆疏林单株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率为树干>树根>树枝>树皮>树叶。2)各器官生物量拟合的预测模型中,树干、树枝和树叶的生物量预测模型拟合效果较好,而且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树枝和树皮的生物量预测模型拟合效果一般;任一自变量与单株生物量拟合的预测方程适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0.
采用模型分析法研究了雁北地区樟子松的地径(D0)、胸径(D)、树高(H)、枝下高(h)、冠幅(cr)因子与各器官生物量、总生物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樟子松各器官及总生物量最优模型为:总生物量ln Wat=-1.65+0.78 ln(D2H);树干生物量ln Wt=-1.15+0.91ln(D2H);树冠生物量ln Wcr=1.24+0.16D;树枝生物量ln Wb=-1.93+1.83 ln D;树叶生物量ln Wl=-1.36+1.28 ln D.  相似文献   

11.
对在西双版纳普文林场营造的西南桦纯林(13年生),西南桦 肉桂混交林(15年生)两种幼林期西南桦人工林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林期,西南桦 肉桂混交林的总生物量为137.329 2 t/hm2,西南桦人工林的总生物量为84.979 2 t/hm2。两种林分幼林期生物量的层次分配比例以乔木层所占的比例最大,占66%以上;灌木层所占比例相差不大;因林分的群落结构不同,草本层及层间植物的生物量相差较大。生物量的器官分配比例以干材所占比例最大,都达到55%以上,其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比例顺序为:干材>根>枝>叶。两种西南桦人工林幼林期生物量的研究结果还表明,林分的总生物量由其群落结构、植被种类组成所决定,群落结构越复杂,其生物量越高。另还建立了西南桦林木各器官的生物量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栽植密度对沙棘幼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以及热值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栽植密度下,沙棘幼苗的的苗高、地径、生物量、热值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别。在栽植密度为75 cm×100 cm及100 cm×100 cm时沙棘幼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都高于其他密度;在密度为30 cm×30 cm时的苗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生物量最低。苗高最高达95.8 cm,最低为61.4 cm。地径最高达13.79 mm,最低为11.63 mm。生物量最高达163.36 g,最低为105.85 g;不同密度下,各器官热值大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其大小顺序为叶〉干〉枝。同一密度不同器官间的热值差异显著,不同密度之间相同器官热值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林生物量及其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分层切割法对不同年龄马尾松人工林的生物量进行研究。根据各径级标准木生物量建立回归方程,估算不同年龄马尾松林分各器官生物量。同时还比较了不同年龄林分生物量结构和生产力。马尾松林的生物量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大,净生产力随着年龄增大而呈抛物线状态  相似文献   

14.
农田防护林树种中林46杨不同器官碳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Carbon partition in plants is one of the key points for carbon cycle research. In order to estimate the carbon storage of shelterbelts in plain areas of China accurately, the method of biomass inventory was used to study the individual biomass, organ carbon storage and partition in different organs of 8, 10, 13 and 16 year-old poplar shelterbelts in Yuncheng, Shandong Provinc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biomass of different poplar organs followed the pattern of trunk>branch>root>leaf, and the biomass of trunk and branch accounted for about 80% of the total. The carbon concentration of the different organs followed leaf>branch >trunk >root. The carbon concentration of different organs ranged between 43.51% and 70.49%. The carbon concentration of the four age groups’ shelterbelts were higher than 50%, which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carbon concentration of poplar in Northern China(48.80%). 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carbon concentration was the smallest for leaf, and the largest for root. As for the difference of carbon concentration, it was significant among different organs for all the four age groups, and not significant among the whole trees for the four age groups. The carbon storage was closely related to its biomass for all tree organs, and its sequence was trunk>branch>root>leaf. The proportion of trunk carbon storage obviously increased with tree age.  相似文献   

15.
油茶林生物量与养分生物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何方  张才学 《林业科学》1996,32(5):403-410
对不同发育期油茶林生物量与养分的生物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幼龄期至盛果期油茶林生物量逐步积累,盛果期生物量达到16.139t/hm2,其中经济生物量为1.798t/hm2;不同发育期油茶林分的生产力不同,盛果期油茶林太阳能利用率最高,为0.2%;不同发育期油茶林光合产物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不同;不同发育期油茶林系统大量元素(N、P、K、Ca、Mg)的吸收量、存留量、归还量及输出量不同。并提出了油茶林系统施肥的监界量。  相似文献   

16.
文县杨个体生物量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标准木法对文县杨地上部分生物量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与株高、胸径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文县杨地上部分生物量各器官的比例为树干56.12%、干皮7.8%、叶9.5%、枝21.4%、枝皮5.2%,其大小顺序依次为树干>枝>叶>干皮>枝皮;地上部分质量、树干质量、树皮质量、叶质量、枝质量等与株高和胸径均呈...  相似文献   

17.
采用标准样方法研究了杂交竹各器官及不同龄级生物量配置,结果表明:①杂交竹单株平均生物量为5.0116 kg,林分平均生物量为34.1794 t.hm-2;②杂交竹单株和林分各器官生物量从高到低都表现为竹杆竹枝竹叶竹蔸竹根;③不同年龄杂交竹单株生物量大小排序为3 a2 a1 a,林分生物量表现为2 a1 a3 a;④杂交竹竹枝、竹杆、竹叶及全株以幂函数(W=cDaHb)为最优生物量模型,竹蔸、竹根则以多项式(W=c+aD+bH)为最优生物量模型。  相似文献   

18.
木榄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Monsi分层切割法,对平均年龄为20年的木榄林不同径阶立木地上部分进行生物量测定,并按立木平均营养面积测定地下部分生物量。用相关生长测定法和平均木法换算成全林和立木稆器官的生物量。测定了叶面积,并算出叶面积指数,用以评定林分生产力。分析了木榄的平均和连年净生产量的动态变化以及净同化率随年龄的变化趋势。为合理经营和利用木缆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灰木莲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广西高峰林场界牌分场46年生灰木莲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测定和研究,建立灰木莲各器官生物量估测模型,分析灰木莲人工林不同径阶的生物量的分配规律和林分生产力。结果表明:生物量估测模型拟合效果理想,达到较高精度,可用于生产实践;灰木莲林分乔木层总生物量为224.86 t·hm-2,干材生物量为155.24 t·hm-2,占总生物量比重的69.04%;林下植被总生物量为5.31 t·hm-2。无论是单株生物量还是乔木层生物量,灰木莲各个器官生物量所占总生物量的比例顺序均为:干材>根系>活枝>干皮>叶子>枯枝;灰木莲人工林单株生物量随着林木径阶的增大而增加,不同径阶差异性显著;灰木莲人工林净生产力为10.09 t·hm-2·a-1。  相似文献   

20.
闽北不同立地条件20年生杉木人工林单株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立地杉木各器官的生物量和分配率的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立地条件20 年生杉木人工林单株各器官的生物量和分配率有明显不同, 各器官生物量随立地条件恶化而下降, 随立地条件恶化, 干材分配率上升, 而其他的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