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园林绿化施工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园林景观工程的效果和效益。本文以晋江市中远江滨花园小区的园林景观工程为例,结合笔者多年的园林景观施工实践,对园林绿化中前期准备工作、施工程序和技术要求、后期验收、养护管理等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使用中科院2000、2010、2018年三期土地利用分类图,将土地利用类别重新分类为生活生产空间、生产生态空间、生态生产空间、生态空间四种三生空间类型,对比惠安县、晋江市两地三生空间演变趋势,使用GIS结合Fragstats分析空间冲突变化趋势.结果发现:①两地生活生产空间均明显增加,生产生态空间均明显减少,惠安县生活...  相似文献   

3.
石壁水库是泉州市(南安市水头镇、石井镇和晋江市安海镇、内坑镇)重要饮用水源。近几年来,集水面积内受周边不法群众在夜间盗采瓷土矿,部分山地毁林种茶或改种巨尾桉,造成库区地表破坏,冲刷泥土入库,造成水道、水库淤积,影响水库功用与水质安全。我们采用遥感手段,在基于大比例尺应用上,通过对库区集水小流域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进行动态监测,摸清流域内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现状,在分析侵蚀动态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为避免乡村旅游开发引起乡村特色消失和生态风险加剧等负面影响,该文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福建省晋江市紫星村"自然?文化"综合生态安全格局,以此为约束条件对旅游用地进行空间布局规划,将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划分为核心保护区、生态缓冲区、生态过渡区和人类活动区4类生态功能区,各区空间分布和土地利用现状决定了其差异化的用地特征。自然旅游用地规划以维持原有景观不变为主,对景观进行修复为辅的原则布局在生态缓冲区、生态过渡区和人类活动区内,采用GIS空间叠加分析法将金溪北部片区规划为农事活动体验区,农科所片区规划为农业生态观光区,紫溪水库、金溪规划为水域观光游览区。文化观光旅游用地和休闲旅游用地规划以景观不变和景观修复为原则,主要布局在核心保护区和生态缓冲区内;而农业科教旅游用地布局规划在人类活动区内,结合实地调研选址在下溪园北侧新建生态农业展览馆。服务设施用地规划以景观发生变化为原则,主要布局在生态过渡区和人类活动区,采用GIS核密度和空间叠加分析法划定顶溪园西北部为游客中心,金星村为民宿、餐饮集中布局区。其他旅游用地规划以景观不发生变化为原则布局在人类活动区内。生态约束下的乡村旅游用地空间布局有利于协调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对乡村旅游用地规划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福建番木瓜引种的寒(冻)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和防寒防冻能力分析,利用福建南亚热带番木瓜引种区历年气象资料和其它社会经济资料,构建番木瓜引种寒(冻)害的综合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系数法确定风险指标权重,采用多指标综合分析法构建风险评估模型,利用模型计算评估单元的风险指数并制作风险精细区划图,对福建省引种番木瓜的寒(冻)害风险进行评价与区划。结果表明:福建番木瓜引种的寒(冻)害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晋江市以南沿海县市的低平区域,该区适宜番木瓜引种;中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长乐市至泉州的沿海低平区域,厦门同安区、漳州的龙海县、长泰县、漳州市辖区的大部低平区域及漳浦县、云霄县、诏安县的部分区域,该区可作为次适宜引种区域;其余可能引种区寒(冻)害风险较高,其中高海拔地区风险高,不适宜引种。历史个例验证表明,风险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较相符,可为番木瓜的合理布局及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于1986 ̄1992年期间,在晋江市灰黄泥田土壤上进行不同培肥定位试验。历时七年实践结果表明:有机与无机肥施肥区比无肥区,习惯施肥区,化肥配方施肥区效果好。有机与无机肥合理施用不但有利土壤中有机质积累、全氮、磷、缓效钾含量有着相应逐年递增。而且提高农作物产量,其差异显著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明显地制约着农作物产量的升降。因此,在施用无机施的基础上要强调增施有机肥料,这是培肥土壤  相似文献   

7.
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农艺性状与产量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应对当前黄淮海地区农业用水紧缺的情况, 选育和推广高水分利用率的高产夏玉米品种是一项重要措施。本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 对黄淮海区域11 个主推夏玉米品种在灌溉1 水条件下的农艺性状、产量和水分利用率进行通径分析与主成分分析, 结果表明: "滑丰8 号"、"蠡玉18"、"浚单20"和"冀玉3 号"的产量均超过10 000 kg·hm-2, 且这4 个品种的水分利用率均在3.0 kg·m-3 以上, 属于水分利用率高的超高产品种; "源申213"和"中科11"产量超过9 000 kg·hm-2, 其水分利用率也均大于2.7 kg·m-3, 属水分利用率较高的高产品种;"浚单18"、"登海662"、"冀农1 号"和"登海超级玉米"产量均超过8 000 kg·hm-2, 其水分利用率在2.3~2.7 kg·m-3之间, 属稳产品种。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排名的结果表明, "冀玉3 号"、"蠡玉18"、"滑丰8 号"和"浚单20"4 个品种综合表现优异, 可以作为抗旱节水高产品种在黄淮海地区大面积推广。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7 个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综合效应排名为: 芯重>百粒重>行粒数>秃尖长度>粒长>棒长>行数。芯重、行粒数和百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正效应最大, 秃尖长度对产量的直接负效应最大。以上结果为黄淮地区抗旱节水高产玉米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8.
<正>上犹县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2011年度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这是该县被列为"全省茶叶十强县"、"国家级有机茶标准示范县"、"全省标准茶园创建活动县"、"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示范县"和"全国产茶重点县"之后,再次获得的国家级荣誉,也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  相似文献   

9.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当从"围城"的困惑中摆脱出来思考;从"城市化等同于城镇化"的误区中跳出来谋划;从"统筹城乡一体化"的战略全局上来认识;结合"中国国情市情"的实际情况来推进;重点在"统筹规划布局、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农村改革、加大财政投入、加快农村发展"五个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0.
"科农199"是利用染色体工程技术培育的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 其抗寒、耐旱、抗干热风, 根系发达,生育中后期能够高效吸收深层土壤的水分养分。本文研究了氮肥、磷肥、水分运筹等对"科农199"产量潜力的影响, 为"科农199"的栽培推广提供参考。试验从2008 年开始, 在冬小麦各主要生育期收集数据、取样并进行相关处理; 在收获后进行室内考种, 考查千粒重、穗粒数、单株穗数、产量等重要性状指标。通过田间试验发现, "科农199"小麦无论低氮或高氮供给条件下都比其他品种积累更多的干物质并向籽粒中分配, 从而形成较高的经济产量; 大田节肥试验中施纯氮120 kg·hm-2 时单产6 532.5 kg·hm-2, 氮肥偏生产力达54.4 kg·kg-1; 施纯氮180 kg·hm-2 时单产7 312.5 kg·hm-2, 氮肥偏生产力达40.6 kg·kg-1。在低磷定位试验中, "科农199"表现出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收获群体大的特点。在冬前底墒水充足的条件下, 春季灌水1~2 次可满足亩产千斤的水分需求。现阶段冻害干旱等极端气候高发频发, 推广"科农199"这类抗逆稳产品种, 可提高我国小麦生产可持续性, 有助于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1.
大岗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构建适合大岗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估指标体系,依据大岗山森林生态站长期、连续观测数据及多年科研成果、2次二类森林资源调查资料及社会经济公共数据估算大岗山"九五"和"十五"期间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价值。结果表明:"九五"期间大岗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平均为1亿8495.00万元/a,单位面积价值为7.89万元/(hm2.a),"十五"期间为1亿9180.00万元/a,单位面积价值为8.09万元/(hm2.a),总价值增长3.70%,单位面积价值增长2.63%;在7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九五"和"十五"期间大小顺序依次均为涵养水源>固碳制氧>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大气环境>保育土壤>林木营养积累>森林游憩与生态文化,"九五"和"十五"期间各森林类型总价值大小顺序均为毛竹林>杉木>硬阔类>软阔类>针阔混交类>灌木>马尾松,单位面积价值大小顺序均为硬阔类>软阔类>毛竹林>灌木>马尾松>针阔混交类>杉木。  相似文献   

12.
桃是主要温带水果之一, 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栽培。中国桃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近十年来, 随着设施农业的迅猛发展, 桃设施栽培技术在中国北方地区逐步推广。但在设施桃的生产过程中, 常存在授粉不足、座果率低下等诸多问题。本研究以设施桃主栽品种"大久保"、"早露蟠"、"瑞光5号"和"90342"为材料, 在北京市平谷区进行了不同桃品种的开花动态、花药开裂、花粉数量、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等生物学特性观察, 旨在为设施桃生产的科学管理和有效授粉提供依据。结果表明: 4个桃品种的始花期顺序依次为"瑞光5号"、"早露蟠"、"大久保"和"90342", 最早和最晚相差8 d; 单花盛开期"90342"仅为2 d, 其他3个品种桃为4~5 d。不同品种花药开裂起始时间、持续时间及高峰期不同; 单花花粉数量在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 "90342"最高, 为100 360±8 017, 其次为"大久保"91 485±8 002和"瑞光5号"73 245±5 034, "早露蟠"花粉量最少, 为59 609±5 048; "大久保"、"瑞光5号"和"90342"的花粉活力在花朵全开当天最强, 分别为44.8%±3.1%、52.4%±4.2%、32.8%±4.5%, "早露蟠"在花后第1 d花粉活力达到最高值63.3%±3.7%; "瑞光5号"与"90342"的花粉寿命仅为3 d, 而"大久保"与"早露蟠"的花粉寿命达6~7 d; "大久保"、"早露蟠"和"瑞光5号"的柱头可授性在花后3~4 d最强, 可授期为6~7 d, "90342"柱头可授性在花后第2 d最强, 可授期仅为3 d。本研究为设施条件下4个桃品种的传粉生态学研究及设施桃花期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也为进一步探索授粉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词典>对"建设"一词的释义是:(国家或集体)创立新事业或增加新设施~([1]).<辞海>对"建设"的解释是:设置;创立;发展.亦指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兴建工作~([2]).以上二者对"建设"的释义虽然不完全一致,但大体上是相同的,即:"建设"具有创立、设置的意思.按此解释,像"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国防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之类的用语应该说是妥当的.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三苏乡于2008年开始试种杂柑新品种"爱媛38",目前三苏乡"爱媛38"种植面积已达800 hm~2,进入盛果期的约有533 hm~2,预计2016年产量约1.6万t。从"施肥;修剪整形;保花保果;疏花疏果;防晒、防洪、抗旱;饲草栽培,秸秆还园;病虫害优化防治"等方面介绍了"爱媛38"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汪洁  张小琴 《南方农业》2021,(1):27-31,48
化肥、 农药"实名制、 定额制"改革是当前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浙江省肥药使用强度至今仍未达到国家对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的考核要求.基于浙江省近年来"肥药两制"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肥药两制"改革的对策建议:进一步完善定额标准体系;加强构建数字化管理系统;加大推广肥药减量增效技术;增加农业绿色...  相似文献   

16.
达州市水土流失严重,"长治"工程的实施为当地治穷致富创造了机遇。通过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治理区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新的农业综合防护体系初步形成,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人居环境日渐改善。"长治"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其建设经验可概括为:抓目标责任,强化政府领导;抓水保宣传,强化国策意识;抓部门联动,强化监督执法;抓示范建设,强化典型带动;抓整体推进,强化项目整合;抓工程质量,强化建管机制;抓探索创新,强化科技含量;抓服务"三农",强化以人为本;抓效益发挥,强化工程管护。"长治"工程的实施对建设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保护长江流域生态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杂交育种是马铃薯新品种选育的重要方法, 其杂种F1真实性鉴定是获得目标性状单株的关键环节。为选育优质、高产、抗病性及抗旱性强的马铃薯新品种, 用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Favorita)分别与"J07-6"和"陇薯3号"杂交, 获得了杂种F1代。本试验利用SSR标记技术对"Favorita"×"J07-6"、"Favorita"×"陇薯3号"2个杂交组合F1共86个单株的真实性进行了鉴定。试验从43对SSR引物中筛选出2对适宜引物STM1049和S7。利用这2对引物进行PCR扩增, 将"Favorita"×"J07-6"杂交种F1和"Favorita"×"陇薯3号"杂交种F1的SSR带型划分为双亲互补型、缺失型、父本型和母本型4种类型。依据SSR带型特征, 从"Favorita"×"J07-6"和"Favorita"×"陇薯3号"2个杂交组合F1单株中分别鉴定出真杂种34个和27个, SSR分子标记技术用于马铃薯杂交种真实性鉴定是可靠的。该研究结果可为马铃薯杂交种优良株系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程勇 《南方农业》2013,(3):61-64,73
截至2012年,重庆市南川区农业三品一标品牌已发展到119个,其中较知名的有:获得重庆市第一个有机大米认证殊荣的"金佛山贡米",享"中国独有、世界一绝"的"金佛山方竹笋",独特珍稀的"金佛山大树茶",拥"中华蜜蜂之乡"称号的"金佛山药蜂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登记的"南川米"、"南川鸡"。这些品牌在市场上具有一定认知度,加上良好的品质深受市场欢迎。由于较高的认知度,市场上也出现一些假冒产品,损害了南川区良好农业品牌的形象。通过对南川区农业品牌的调查,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摒弃旧观念,提高创品牌的意识;开发资源优势,加强农业品牌的创建与保护;坚持标准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依托资源优势,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创品牌能力;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培育农业品牌经营主体;加大推介力度,提高服务水平"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耐盐小麦品种在干旱条件下的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干旱、盐碱等逆境胁迫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自然灾害, 培育抗旱抗盐高产小麦品种是我国北方小麦育种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对来自新疆的"新冬26"和来自河北沧州的"沧麦6001"、"沧麦6002"、"沧麦6003" 共4个小麦品种, 进行了苗期耐盐性初步鉴定, 了解4个耐盐小麦品种的耐盐能力差异, 并对2010-2011年2年中大田干旱条件下4个小麦品种的相关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 为小麦耐盐、耐旱品种改良与遗传育种提供参考信息。研究结果表明, 在100 mmol·L-1 NaCl处理下, "新冬26"的根与苗的相对生长量高于3个沧麦品种; 在200 mmol·L-1 NaCl处理下, "沧麦6003"根与苗的相对生长量较高; 同时经过100 mmol·L-1 NaCl处理后, 4个品种的根苗长度比均有所降低, 但"新冬26"在200 mmol·L-1 NaCl处理下, 较100 mmol·L-1 NaCl处理下根苗长度比增大, 说明这个品种对高盐胁迫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在大田干旱条件下, 耐盐品种"新冬26"与沧麦"6001"表现耐旱高产。进一步分析干旱条件对耐盐小麦品种农艺性状的影响, 对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 单株籽粒产量与分蘖、穗粒数、小穗数、单株生物学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经济系数呈显著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 分蘖、小穗数、穗粒数、单株生物学产量4个农艺性状决定了单株产量75.9%的变异。以上试验结果说明, 在筛选耐盐耐旱小麦品种时, 应考虑选择分蘖、小穗数、穗粒数、单株生物学产量等指标比较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20.
针对建平县长期形成的沟壑侵蚀状况及沟蚀发展走向和特点,采用了沟壑纵剖面信息熵采集术、模糊聚类分析法、主成份分析等研究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对沟壑归类分析,将建平县沟壑划分为初期侵蚀"V"型发展沟、中期侵蚀"U"型扩蚀沟、后期侵蚀""型缓蚀沟等三种类型。本着"区别类型、依据特点、因沟施治、因害设防"的原则,按照"五先五后"的治理模式进行综合治理。"五先五后"具体是:先缓坡,后陡坡;先坡面,后沟底;先支毛沟,后治主心沟;先叠次坝,后叠主坝;先实施工程措施,后实施生物措施。在此基础上,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密切结合,以工程措施为环节,以生物措施为根本;防御型治理与利用型治理相结合,以利用型治理为核心;全乔、半乔半灌、全灌、灌草、全草相结合,以全灌、半灌半草为主;治水与改土密切结合,以治水为主,创立在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具有开发前景、利用价值的低山丘陵区沟壑三维梯级综合治理开发模式。"沟壑三维梯级"治理开发模式技术在建平县全面进行了推广应用,应用沟壑达0.45万条,治理开发总面积158.46km^2,占全县沟壑总面积的31.9%,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