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阳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项目建设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以来,略阳县抓住国家"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政策机遇,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为了能使陡坡耕地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同时保证退耕户增产增收,2008年略阳县全面开展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项目建设。目前,2008、2009年的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2010、2011年建设任务正在落实,这些项目的实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基本口粮田的面积和质量、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社会稳定。介绍了略阳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项目建设的做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退耕区农业发展、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宁强县积极响应国家有关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政策精神,从2008年开始在退耕区逐步开展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项目建设。总结了宁强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项目建设的主要做法: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工作责任;完善项目建设管理机制,确保工程质量;整合项目资金,加大资金投入;严格财务管理,强化资金监管等。  相似文献   

3.
按照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总体部署,1999—2006年泾川县开展了大规模退耕还林工作,但随之出现了基本口粮无法保证、粮食不能自给等现象。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从2008年开始,泾川县在退耕还林项目区启动实施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至2013年共兴修基本口粮田8 478.4 hm~2,使项目区人均基本口粮田由0.10 hm~2增加到0.13 hm~2,在满足粮食自给的同时,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年人均收入逐年提高。介绍了泾川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并针对目前存在的经费落实困难、管护不到位等问题,提出了提高项目补助标准、拓宽群众就业门路、建立项目管护基金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2008—2015年崇信县实施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涉及全县56 106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5%。项目实施期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群众积极性空前高涨,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共新修梯田8 249.16 hm2,配套建设田间道路330 km。项目建设显著改善了项目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强化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建成了一批效益良好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加速了现代农业的兴起,加快了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5.
六枝特区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目标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是国家探索解决退耕农户粮食基本自给的有效尝试,主要通过坡改梯、改良土壤、农田水利、小型蓄水保土等综合措施改善退耕还林重点区域的农业生产条件,稳步实现退耕户的粮食自给。六枝特区作为贵州省的试点县之一,2008年正式启动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工程项目。该项目实施完成后,将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抗御旱灾的能力;减少洪涝灾害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充分利用有限的水土资源,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项目区退耕农户提供高产稳产农田,保障粮食自给,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是国家探索解决退耕农户粮食基本自给的有效尝试,主要通过坡改梯、改良土壤、农田水利、小型蓄水保土等综合措施改善退耕还林重点区域的农业生产条件,稳步实现退耕户的粮食自给。六枝特区作为贵州省的试点县之一,2008年正式启动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工程项目。该项目实施完成后,将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抗御旱灾的能力;减少洪涝灾害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充分利用有限的水土资源,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项目区退耕农户提供高产稳产农田,保障粮食自给,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河南省淅川县两年来退耕还林实践的分析,总结了取得的成绩、主要做法和存在问题,指出了淅川县进一步实施退耕还林的重大意义和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8.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程,是解决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恶化现状而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五寨县属退耕还林工程区,为了保证退耕还林成果不反弹,在退耕项目区又实施了巩固退耕还林水利项目。通过实施,改造基本农田253.33 hm2,配套排洪渠6000 m,建旱井13眼,年新增粮食产量98.5万kg,人均增产745 kg,人均增收700元。  相似文献   

9.
吕梁市从2000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至2003年底,累计造林17.8万hm^2,其中退耕造林6.6万hm^2,荒山造林11.2万hm^2。通过退耕还林,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建设,积累了工程建设经验。同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雅安市退耕还林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雅安市自1999年启动退耕还林试点工程以来,退耕还林工作取得巨大成效。全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628.47km2,完成配套荒山造林面积488km2,涉及全市148个乡镇、27万多户农户。本文就雅安市退耕还林工作取得的成效及经验作一总结,以期能为改善长江流域典型地区的生态状况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潞城市退耕还林面临若干急需解决的问题,经济林比重过大、现行政策不配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没有建立等。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要从当地实际出发,提高对退耕还林的认识;应明确退耕还林具体内容,搞好规划与综合协调;要进一步落实政策,切实做到补助到位;要发展农村经济,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要充分依靠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实现植被再造。  相似文献   

12.
退耕还林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退耕还林工程,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涉及范围较大,形式多样。针对退耕还林项目科学管理和退耕还林的效益评价等内容,初步研究了利用遥感影像采集退耕基础数据,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开发平台,建立县级退耕还林管理信息系统,以各项指标的综合管理为依据,进行退耕还林工程的科学规划,以期推动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3.
临汾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水土保持项目,涉及洪洞、乡宁、大宁等10个县。2008-2012年5年间,共完成改善基本口粮田8 733.3 hm2,总投资10 766.49万元,达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预期目标。介绍了项目实施成效与做法。  相似文献   

14.
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思考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25  
系统阐述了我国退耕还林的概况,生态类型及治理模式,主要应用的技术措施及取得的主要经验,并分析了我国退耕还林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实现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经济补偿机制,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推广先进技术和成果,加大监督管理等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退耕还林(草)的成功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刘马家圪塔村农民企业家刘世杰采用“企业承包、以面代补、公司加农户、退耕还林 (草 )”的做法 ,4年多退了 2 5°以上的陡坡耕地 ,植被覆盖率由原来的 1 1 4%提高到 66 9% ,农民纯收入由 1 995年的人均 380元提高到 1 999年的 2 30 0元 ,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实现了三大效益的统一 ,且基本不用国家投入 ,保证了退耕还林 (草 )的顺利实施。其经验主要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尊重农民意愿 ,按企业化管理办法运行 ,走产业化的路子 ,以草产业促退耕  相似文献   

16.
项祖元 《南方农业》2015,(3):173-174
造成退耕农户上访的主要原因是退耕还林计划突减、村组干部违规多占、大户承包合同不完善、公示不规范等,认为退耕还林信访要从强化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做好宣传工作、让农民吃透政策等5个方面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对当前形势下退耕还林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促进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深入分析了当前退耕还林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外部环境,回答了当前形势下退耕还林是否要“继续退”、“能否退”和“怎么退”的问题。指出:改善生态环境、解决“三农”问题、应对气候变化等形势赋予了退耕还林新的使命,继续退耕还林具备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继续稳步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退耕还林后的粮食安全问题,2008-2012年间,壶关县在10个乡镇实施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水利项目。实施规模532.4 hm2,其中节水灌溉232.4 hm2,集雨灌溉113.3 hm2,改善沟坝地和河滩地156.7 hm2,直接受益农户达1 608户。通过项目工程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土地等级和生产力,增强了退耕还林区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奠定了扎实基础。介绍了项目实施成效。  相似文献   

19.
本着推动GIS在宁南山区水土保持中的应用,以及宁南山区退耕还林还草管理的要求,研究以MapInfo为开发平台,MapBasic为二次开发语言,对宁夏退耕还林还草管理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图形处理显示,构建宁南山区退耕还林还草管理系统。宁南山区退耕还林还草管理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宁南山区退耕还林还草管理的存储、处理、查询和分析功能,为宁南山区退耕还林还草提供决策支持。研究显示宁南山区退耕还林还草管理系统的开发方法简单易行,系统可操作性强,它的建成将对宁南山区退耕还林还草的决策、管理起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坡面与沟谷的水土流失是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坡面退耕还林还草和沟谷淤地坝治理措施的正确选择与配置对黄河下游防洪减灾和保障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从总体上看,退耕还林还草和淤地坝系建设无论是在基础理论还是关键技术研究方面仍相对薄弱。基于此,在对坡沟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已有建设成果分析的基础上,对退耕还林还草的适宜性、淤地坝高效持续利用、坡面退耕还林还草与淤地坝建设的关系、退耕还林还草与淤地坝工程的配置研究和坡面沟道耦合的侵蚀产沙关系等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科学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