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加强蜂群越冬后期管理1月份气温最低,蜂群最易出事故,此时一般蜂群处于稳定的半蛰居状态,要保持蜂场安静,严防剧烈振动。继续搞好箱内保温防寒。雪日用铁纱封住,红布斜遮巢门,及时扫除巢门和箱上的积雪。定期(5~6天1次)箱外观察,分析蜂群情况,注意防止蜂蜜结晶饿死蜂。防鼠害,治疗蜂螨。2蜂群的春季管理春季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延长越冬蜂群的寿命,加速蜂群繁殖,为春末夏初大流蜜期培育足量、健壮的工作蜂。应做到:(1)加强保温,保持巢内温度34℃~35℃。(2)及时调整脾,加脾,扩大卵圈。(3)搞好救济饲喂和奖励饲喂。(4)箱内喂水,避免蜜蜂外出采…  相似文献   

2.
有些蜂友的蜂放在自家水泥屋顶上。水泥顶表面存在度夏问题。夏天气温一般在30℃~35℃。经测量,当气温在35℃时,水泥顶表面和箱盖上的温度达到58℃,大盖下的温度可达45℃以上,在火辣辣的阳光下,地面和箱盖热得烫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冬季气温偏暖,为了使蜂群适应气候的变迁,我初探了蜂群室外暗式越冬法,效果不错。具体做法:培养越冬蜂以后,再将蜂群中的蜂王关入王笼,人为断子,加大蜂路,放屋后荫处,巢门朝北冻蜂,控制飞行,等外界温度下降0℃左右(刮大风或降雨天)蜂群无飞行时,当晚用草帘遮盖好箱前面,箱上面盖上油毡,再用茅柴遮盖  相似文献   

4.
<正>每年3月上旬至4月上旬是越冬蜂交替期,也是调整群势的关键时期。许多养蜂人调整群势时不考虑天气因素,有的在气温低时仍在检查蜂群,有的在上午气温未回升前开始工作,其结果是引起爬蜂。笔者观察,查蜂次数多的蜂群引发爬蜂的比率较高。开始出现爬蜂时为"中风型"爬蜂病,不排除老龄工蜂腹部积有大量病菌,因养蜂人开箱调整蜂群,巢内温度降至35℃以下,蜜蜂为了提高巢温需要多消耗蜂蜜。春季爬蜂并  相似文献   

5.
在一个蜂群中,有着数万个蜜蜂共同生活在一起,它们根据蜂群中的需要进行不同的工作。当外界气温升高,春天来临的时候,蜂群中的蜜蜂就把蜂巢中心的温度升高到35℃,蜂王就开始产卵,培育蜂儿壮大群体;当飞出箱外的蜜蜂发现蜜源以后,就能迅速而准确地把蜂群中的蜜蜂引去共同采集;当蜂群受到敌害袭击或其它群的蜜蜂来  相似文献   

6.
纪天祥 《蜜蜂杂志》1998,(11):12-13
二、东北黑蜂与意蜂对比试验同时用2群东北黑蜂和2群意蜂组成双王群,每群蜂的蜂团中间放1支温度计(图3)。于11月中旬蜂群做好外包装之后,夜间气温下降到-5~6℃、白天气温上升到7~8℃时,东北黑蜂蜂团中间温度维持在21~22℃,意蜂蜂团中间温度维持在...  相似文献   

7.
现在多数养蜂者都采用十框标准箱,每群蜂都有空巢脾。空脾会降低蜂群的积极性,如果外界气温低,脾多于蜂,对繁殖蜂群也不利。我采用双王群同箱饲养,每群放六个脾,使蜂王在一般情况下维持六框左右子脾,不致过度疲劳。如流动养蜂,用双王群十二框,加继箱;如定地养蜂,采用十四框双王群,加十框共用继箱为好。双王群保温,减少热量散发,便于保持繁殖蜂儿的正常温度35℃,比单王群繁殖快,常常蜂多于脾,不会出现巢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蜂群四季管理注意事项春季——防止春衰1.春衰的原因:我省气候规律每年3月5日(惊蛰)前后,会出现回暖天气,气温可达6~8℃,局部小气候的气温高达14~15℃,在此天气下,蜂群能得到排泄机会。此后,继续受冷空气影响,气温又多在零度上下徘徊。而蜂...  相似文献   

9.
葛平 《蜜蜂杂志》1989,(2):15-16
新疆黑蜂具有采集力强的特点,抓好流蜜期的技术管理,是把蜂群尽快养成强群,投入生产的重要环节。现将新疆黑蜂流蜜期的管理技术介绍如下:一、培养采集蜂伊犁地区繁殖期100天左右,一个流蜜期40~45天,此时必须做好蜂群的繁殖工作。(一)采用双箱体饲养,依靠本群的力量,培养采集蜂。一般当外界气温基本稳定,离主要流蜜期40天左右的六月上中旬,箱内达6~8张子脾,有8框以上的蜂势时,将封盖子脾3~4张,提入继箱内,两侧放入蜜粉脾。虫卵脾放在巢箱里,再加一二张产卵空脾供蜂王产卵。巢箱和继箱空间放入保温物,防止“倒春寒”冻伤幼虫。当继箱和巢箱满箱时,再加第二继箱,巢箱上加隔王板,卵虫脾留在巢箱内,蜂王限制在  相似文献   

10.
四月4月份,“清明”至“谷雨”,气温持续升高,温度高达25℃以上。上、下旬蜂群迅速壮大,扩巢加继箱,蜂量增至高峰。上旬全场蜂群保温物减装结束。正常年份,4月上旬开始取油菜蜜,一般群产可达25~30公斤。适时取蜜产浆,力争双丰收。  相似文献   

11.
越冬期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使蜂群处于半蛰伏状态,消耗最少的饲料,维持最低的代谢,延长蜜蜂寿命,安全越冬.1越冬期蜂群的内部状况秋末,当蜂群内的蜂儿全部出房以后,蜜蜂随着外界气温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反应,气温低时就结团,气温高时就疏散。最后,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蜜蜂就在蜂王周围的巢脾上形成一个球体,即越冬蜂团。蜜蜂结团以后,依靠群体产生的热量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温度。  相似文献   

12.
王德朝 《蜜蜂杂志》2006,26(11):18-20
《利用恒温加热促进蜂群春繁的实验研究》在《蜜蜂杂志》2005年第2期第5页发表后,有数百名读者向我提出了诸多问题,涉及到恒温加热的方方面面,现一一予以解答。1原理方面1)对蜂群实施恒温加热促进春繁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答:在本地蜂群春繁期(每年元月份)正值“三九”严寒,最低气温在0℃左右,而繁蜂时子脾中心的温度须达35℃,低温严重地制约了蜂群的春繁。为了解决春繁与低温之间的矛盾,故而采用人工的方法对蜂群实施加热,把蜂群所处的环境温度提高并稳定在24.5℃(相当于本地4月6日的最高气温),再由蜂群自身的温度调节机制把蜂团中心的温度提…  相似文献   

13.
正阿坝中蜂生活在川西高原,越冬期持续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气候变化快。白天太阳直晒蜂箱,造成箱内气温过高,大量越冬工蜂有出巢冲动甚至出巢。当天气变化后,高原气温下降较为迅速并常伴有大风出现,大量出巢的工蜂会冻死巢外。出巢冲动使得越冬蜂群散团,巢内饲料大量消耗,越冬蜂群会因饲料不足而饿死。阿坝中蜂越冬一般仅遮阴箱盖,往往会因忽略了阳光照射箱壁而影响箱内温度。笔者在阿坝蜜蜂保种场通过对越冬蜂群进行箱盖及箱壁遮阴和箱盖遮  相似文献   

14.
正一、培育采集蜂种蜂场蜂群繁殖期100天左右,一个流蜜期40~45天,此时,必须做好蜂群的繁殖工作。1.采用双箱体培育采集蜂一般当外界气温基本稳定,离留蜜期40天左右7月上中旬,箱内达6~8张子脾,有8框以上的蜂时,将3~4张封盖子脾提入蜂箱内,两侧放入蜜粉脾,卵虫脾放在巢箱里,再加1~2张产卵空脾供蜂王产卵。当继箱和巢箱满箱时,再加第二继箱,巢箱上加隔王板。卵虫脾留在巢箱内,蜂王  相似文献   

15.
(接上期 )3秋季管理秋季管理从9月份开始。9月上旬早晚气温较低 ,已下降到14~24℃ ;也有10℃以下的年份。所以纱盖上要盖草帘 ,平箱群在草帘下边还要加覆布 ,繁殖区蜂路缩至10mm ,同时停止生产蜂王浆。把组合式隔王板改成平面隔王板 ,平放在巢、继箱之间 ,巢箱为繁殖区 ,继箱为生产区。如果在荞麦花期 ,继箱可贮足越冬蜜脾。9月15日把蜂群运回家中 ,在整理蜂群的同时用竹丝王笼关王。若不关王 ,则蜂王会继续产卵而又培育不出幼蜂 ,同时还会造成越冬蜂老化 ,度不过冬天。秋季管理措施 :(1)整理蜂群 :如果从葵花场地直接转…  相似文献   

16.
刘清河 《中国蜂业》2006,57(3):15-16
蜜蜂有较强的调节蜂巢温度的能力,不论外界气温如何,蜂群都能维持自己巢内所必须的温度。据有关资料报道,蜜蜂在温度8℃或更低时,单个蜜蜂会很快冻僵,但是由20只以上的蜜蜂一旦聚集成蜂团,就能表现出调节温度的能力。蜜蜂消耗饲料最少时的温度为20~25℃。新陈代谢的强度取决于组成蜂群的个体数,群势越弱,新陈代谢越强,耗蜜越多,所以饲养强群能较好地节约饲料。不同虫态的蜜蜂所需要巢温也不相同。从事培育蜂儿的蜜蜂,需要接近于34-35℃的温度,而外勤蜂则需要较低的温度。  相似文献   

17.
1月份本月气温平均在-1~3℃,最冷可达-15℃,是全年最冷的月份。上、中旬处于越冬期,下旬放王准备春繁。蜂群管理措施:1.清理巢门积雪和打扫场地,前期保持蜂群安静,严防震动。2.细心观察判断蜂群情况,严防蜂蜜结晶、蜂群饿死;蜂箱、蜂具进行消毒处理。3.缩小巢门,适当保温,保持箱内空气对流。4.1月20日左右,在晴天的中午紧脾至15mm,放王,饲喂促排泄。此时外界无粉,气温极低,喂虫要少;阴天及气温在12℃以下则杜绝奖饲促飞。紧框,使蜂多于脾,前后侧梁有蜂密集护严,这是1~2月繁蜂的主要措施。弱…  相似文献   

18.
秦益民 《蜜蜂杂志》1997,(12):10-11
关中地区蜂群越冬、春繁的管理·秦益民一、怎样才能发展好越冬蜂据笔者近年的体验,关中地区的气温有升高的趋势:过去这里气温低、冬期长;近年则常常出现暖冬,温差也变小了;一般年度,最低气温为-5℃~-6℃,虽然有时也有-10℃以下的天气,但仅几天而已,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一、春季养蜂重保温,发展蜂群勤饲喂蜂群的春季管理是指蜂王恢复产卵、蜂群恢复发展到主要采蜜期前一段时间的蜂群管理。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蜂王在立春前后开始产卵,新蜂逐渐更替越冬老蜂。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和蜜粉源的出现,群势不断发展,经过23个繁殖周期才能形成强群。蜂群的春季管理,应着重解决低温和蜂群迅速繁殖之间的矛盾。1.加强保温要做的工作一是撤出多余的巢脾,使蜂数密集,做到每张巢脾上布满蜜蜂。随着气温升高,群势发展,只有不影响产卵圈的扩大,才能适当降低密集度;二是将箱内的空隙装满保温物,并及时翻晒,提高和保持巢内的温度。箱缝和纱窗部分用纸或泥糊严;三是群势中等以下的弱群,最好采取双群同箱饲养,即两群合养在一个巢箱内,中间用闸板隔开,分别在两边各开巢门便于出入。  相似文献   

20.
在早春期间,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蜂群开始进行育儿等活动。蜜蜂培育蜂儿的适宜温度是34~35℃,低于32℃蜂儿就不能正常发育,甚至死亡。维持蜂巢中的正常温度,对蜂群的迅速发展壮大,采集早期的蜜源夺取丰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