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6):216-217
伴随着我国农村信息传播环境的变化与发展,城镇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农村媒介环境的改变对大众传媒的传播形式和内容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要求。考察了传播主体、信息内容、媒介和受传者等在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中的现状;拟将从传播主体的选择、信息内容偏好、媒介的接触率、受传者自身等因素进行探讨。并深入分析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科技传播媒介环境的现状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长期偏低(40%左右)的原因之一,是农业科技推广存在诸多障碍。在传播五要素(传播者、受传者、信息、媒介、效果)中,媒介(medium)作为内容的载体,作为传播的重要环境因素,是沟通传播者与受传者的桥梁。媒介环境是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长期偏低(40%左右)的原因之一,是农业科技推广存在诸多障碍。以农业技术、物资、品种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科技推广,是科学技术和文化传播活动。在传播五要素(传播者、受传者、信息、媒介、效果)中,媒介作为内容的载体,作为传播的重要环境因素,是沟通传播者与受传者的桥梁。媒介的选择是否良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科技推广的效果。文章通过对目前我国农村科技传播媒介的类型特点、媒介在我国农村科技传播的主要问题,以及影响媒介在农业科技传播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与综述,提出改善农村科技传播媒介状况的对策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随着农民信息需求和意识的不断提高,中国农村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受到极大重视。研究不同主题下农村信息传播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有助于农村各类信息精准传播,并为优化农村信息传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通过关键词聚类进行主题分类,而后对不同主题的相关文献进行深度分析和梳理。[结果/结论]当前农村信息传播显现出健康、农业科技、政策、文化四大主题研究方向,主要理论包括使用满足理论、创新扩散理论等;各主题下的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和受传者具有不同特征和问题,亟待解决是政府职能发挥不充分、受传者主体地位丧失等问题;传播者的信息素养、内容的形式和质量、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际关系网络等因素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信息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状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拉斯韦尔传播模式的概念,并利用拉斯韦尔传播模式从传播者、传播信息、媒介、受传者和效果等5个方面深入探讨了改变和提高农民体育健身知识和观念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对当前农村科技传播媒介环境的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摘要 通过对几个农村社区的调查,发现农村科技传播媒介环境以口语媒介为主,同质性较高,农业科技信息的有效传播不足,媒介分散,媒介环境整合低,现代传媒介入困难。分别讨论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在农村的媒介环境,据此提出了优化、整合、发展农村科技传播媒介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农业传播是指农业传播者利用各种传播媒介进行农业相关政策和技术传递的活动。农业科技传播作为农业传播的重要部分,是传播学最早关注的领域之一。农业科技传播主要是通过传播农业类科技信息和知识,最终实现农业科技的发展以及农村社会经济的进步。根据传播学相关理论可知,任何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都包含5个基本要素,即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和反馈,农业科技传播也不例外。因此,本文通过大量调研和查阅相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3):280-281
通过对西部农村地区大众传播媒介的研究,对农村科技信息传播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农村科技信息在西部农村地区普遍传播较低,农村居民对科技信息传播的重视程度不高,消息的来源渠道较少。用来传播农村科技信息的大众传播媒介较少。因此,大众传播媒介真的让农村科技信息得以广泛传播了吗?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以大众传播媒介在西部农村地区的现状和问题,对信息的传播模式和大众媒体作了简要分析,提出关于大众传播媒介使农村科技信息得以广泛传播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网络时代,传媒生态的变革引发农业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以传统农业信息传播方式在网络时代的新特征及网络新媒体在农业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发挥情况为主体内容,结合信息选择的或然率公式,提出在新的媒介环境中农村信息化建设应立足农民的信息需求,整合多种农业信息传播方式,提升农业信息的到达率和接受度,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农村信息传播中信息基础设施薄弱、信息选择被动失语、信息受众媒介素养偏低等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宋代由于气候改变、旱灾频发,对耐旱水稻品种需求迫切。占城稻具有适应性强、耐旱涝、成熟早等优良特性,在宋代得到迅速推广应用。而对占城稻的推广,前人研究很少关注传播学过程。在其推广中,宋朝的官方揭榜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揭榜的内容全面、形式灵活、成本低廉,有效地推动了当时占城稻的推广。揭榜将信息源、受传者、信息及反馈等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有机连接起来,从而在传播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媒介作用。揭榜促进占城稻推广的传播学解读,对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业科技传播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微信服务在福建省农业信息传播中的应用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研工作成果显著,但由于科技传播效率低影响了农业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该文在分析福建省农村科技信息传播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农村的特定环境与社会经济条件特点,分析了微信推送农业信息的优势与局限性,探讨了基于"微信"这一新媒介建设新型的农业信息传播模式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已经成为当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今,新媒体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依托新媒体平台,加强新媒体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传播,提高农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是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结合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特征,针对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现状,对在新媒体环境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路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气象信息的生产主体不再是单纯的气象部门,大众传媒、民营企业乃至个人逐渐参与到气象信息生产过程中。因此,要充分调动不同生产主体的能动性,丰富气象信息内容,迎合媒体多渠道传播形态对气象信息进行产品化包装,强化不同生产主体之间的价值引导,集成气象信息生产方式,营造主流舆论场,使气象信息真正造福社会。  相似文献   

15.
以时下信息传播方式的转换为切入点,梳理了信息传播的3个阶段,分析了不同阶段的特质及信息传播中主体权威的差异性,认为在电子媒介环境下,公共信息获取权的实现面临全新场境和问题,网络立法是虚拟世界规则确立必由之路,在加强网络立法同时,也需关注网络中的道德伦理,注重对公民自身的信息素质的提高,唯此,公民信息获取权利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深入了解贵州省农村信息化服务现状,以期更科学地探索与设计贵州省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为广大农民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方法]对贵州省所有地州市典型县份、典型乡(镇)和行政村的农户以进村入户、现场调查、走访、座谈和发放问卷等方式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采集,并利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贵州省农村信息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信息传播渠道呈立体化发展、信息服务内容丰富.但也存在基础设施运行效率不高、信息传播渠道不够畅通、信息资源质量不高、信息支付意愿不强等问题.[建议]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整合各种信息传播途径、畅通信息服务渠道,加大信息资源建设力度、提高信息内容质量,加强教育力度、提高信息意识,以推动贵州省农村信息化服务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种业信息的传播按传播途径来说可分为人际传播(即口头传播)、传单传播和媒介传播三大类。在种业信息三种传播途径中,媒介传播准确度和效率最高。媒介传播按传播介质又分为纸质传媒、广电传媒、网络传媒等。在实践中,面向农村发行的科技报,  相似文献   

18.
当前农村科技传播主要是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人际传播是指我和他人、个人和个人之间的传播,组织传播是科技推广部门的传播,大众传播是针对农村的电视、广播、报纸和刊物的传播.笔者在分析当前农村科技传播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农村科技传播中的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五大要素得到较大改观,从而促进农村科技传播工作的开展,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趋势下,农村受众利用媒介接触获取新闻呈多元化趋势。每个农村受众都是具有自智能性自决策性主体,其农村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与自身内部属性存在联系。内部属性信息的异质化程度决定农村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该研究根据在云南省晋宁县的入户调查数据,提取农村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与自身内部属性信息,基于MATLAB平台,通过模拟手段简化调查手段,生成模拟农村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信息,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农村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与自身内部属性相关,按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农业收入比例、年龄、耕地数量、家庭外出务工人数、信息需求度、受教育程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信息资源的特点,分析了农村信息化的作用与意义,调查了一些地区农村信息化的情况,分析了农村信息化取得的成绩和出现的问题,从优化配置信息资源、改善信息内容的组织和表达以及提高农民信息能力等方面,探索了农村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